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浅析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浅析

摘要:固定资产是国有企业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工作则成为保证国有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础。修订后的新会计准则完善了关于会计方面的诸多问题,有效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力,然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仍然存在若干问题,亟需改善。本文指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从管理者提高意识、设置专门的管理队伍、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落实责任制、加强审批管理、完善丰富清查手段等方面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对固定资产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固定资产占国有企业总资产的重要部分,其管理工作则成为保证国有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础。高效利用固定资产可以做到优化企业的资源,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做好后备工作。反之,不合理的固定资产配置、处置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新会计准则完善了诸多问题,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特别是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有更高的要求,本文依据新准则分析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遇到的若干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1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有问题

为了提高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当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有以下常见问题。

1.1管理意识缺乏。目前国有企业管理者依然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市场创新拓展、追求目标利润,而管理意识相对淡薄。这直接导致一些国有企业单单重视购置,却轻视甚至无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重视企业成本与效益,却将固定资产管理置之脑后,实际上固定资产管理不当也会导致企业遭受损失。此外,还有对资产购置后的使用效率也未完善、跟进,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与流失。如盲目地开展生产,未成熟部署便进行调整,部门的采购操作不规范,资金使用安排不够合理。按照最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发生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大修理费用,可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则计入当期损益。而企业因缺乏管理意识,无法对购置后的设备使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大修费用进行确认,这将直接体现在财务中的资产盈利损失。

1.2管理制度未完善,责任未落实。部分国有企业未设立清晰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其管理责任也无良好落实,无法使用完善和详细的责任追究制度来进行约束和监督,从而造成管理工作艰难、漏洞频出。未落实管理责任制度,使管理人员形同虚设,执行力度不足,致使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与跟踪未能得到有效保证。在失去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保证后,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2.1固定资产采购灵活性差,设备购置更新换代慢。部分国有企业中的审批部门或相应制度缺乏执行力度,灵活性差。因国有企业体制问题,对固定资产的采购时必须从即有的供应商名录中选购,无法选购有创新力且质量好的新兴企业,这导致部分企业在采购时失去自主权,造成资金浪费。另外,国有企业创新意识差、设备陈旧、更新换代慢,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且日常维修费用过高,降低了企业的利润。1.2.2数据不及时,信息未同步。固定资产的购入与使用状态未能按时、按标准进行盘点,致使部分国有企业空有优秀的财务技术软件,然而依然有账目报备不及时。固定资产报废处置不规范、不及时,现阶段,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报废处理需经过国资委审核批准,有些国有企业因处置程序繁琐,将部分资产已失去其价值甚至达到报废标准却仍然挂账未进行相应审批,资金调配不合理;账外资产未及时入账易出现失去有效监管,从而导致资金流失,使得国有企业资产出现损失。当前准则规定持有待售资产的处理方法、特殊行业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在资产初始入账成本确认时应该考虑等相关政策,然而部分国有企业仍采用原有记账方法,未能及时更新。1.2.3账面与实际不符。部分管理停留于财务账目,常出现账面与实际不符的问题。财务部门与生产部门缺乏沟通,以新建一套锅炉设备为例,财务部门会将除尘脱硫等附属设备计入锅炉本体,如沟通不到位,财务入账后进行期末盘点时,生产部门会将附属设备作为盘盈资产上报。另外因国有企业的年度考核目标等问题,管理者从利润层面考虑,不能及时对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账务处理,确认资产处置损失;对期末应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未能如实计提减值,确认损失。1.2.4固定资产转移、调拨手续不规范,闲置资产利用效率低。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集团企业,集团内资产的调拨流程繁琐且不规范,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如某子公司因环保等因素设备需要更新后,原有资产闲置,如果非同一地区的子公司对新设备无强制要求,原有设备可以使用,无需购置,可以申请调拨使用闲置资产;但在实际操作中部门及公司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对闲置资产再利用缺乏有效评估,造成有些设备能够重复利用,却进行了报废处理,造成了浪费。

1.3固定资产清查方式困难。清查固定资产的过程常常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包含多方工作。同样,也有账目繁杂、分类不明等原因,造成其中的管理与评估混乱、处理不到位等情况,都使得清查方式困难。少数国有企业管理者以权谋私,借重新购置的名义实现侵占国有资产的目的,从而投机取巧,通过虚增债务或虚减资产等方式,尽量降低所评估的资产价值。

2改善对策与措施

针对上文所提及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有以下解决方向可考虑改善。

2.1提高重视程度领导层应开始改变观念,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并充分意识到有效管理对企业经营的促进作用,而不是一味追求购置配合经营。企业需要充分了解员工的正确管理观,并投入相应的培养工作。督促所有工作人员应该积极配合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规范流程,参与工作监督,投以足够关注与重视。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清楚反映所有资产的明细情况,做到公开透明。

2.2完善管理制度,落实个人责任。2.2.1设立专业管理人员与负责队伍。一方面,为做到专人专用,建立专业管理负责的队伍进行管理,将账面与实际对应。并且为员工组织不定期的专业培训学习,提高管理人员的素养与责任承担意识。跟进专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及时了解国家最新的相关规定与要求。其他部门员工基于了解的基础能更有效地进行手续流程,使账目更加规范、及时、准确。另一方面,由专业管理人士深化考核,加强力度,做好详细地记录。建立高素质的管理团队,积极遵守最新准则,有利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监督中有序进行。2.2.2加强采购审批管理。国有企业应注重设备的更新换代,在设备选购前制定合理的预算分析,对设备和资产配置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妥善的审批管理,与时俱进,开展线上的招投标竞价。严格要求执行应有的招标采购标准,由企业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审批部门等涉及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专门小组进行核实检查。所有过程进行实名责任制,并由集体进行决策表决。减少腐败,加强固定资产采购环节管理的有效性。2.2.3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为了更有效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得到精确数据支持,企业对资产信息技术的投资建设是有意义的。采用较高水准的信息化技术软件有利于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便管理且简化流程,保证其时效性、透明度以及有效性。实现财务信息软件一体化,能以实物管理为基础,辅助条码设备,对固定资产赋予唯一身份条码,实现固定资产整个生命周期从购入到报废退出以及中间过程的轻松管理。多个模块功能解决资产管理中账、卡、物不符,资产不明设备不清,闲置浪费、虚增资产和资产流失等问题。实现资产采购、登记、调拨、维修、报废等全程跟踪记录。2.2.4建立追究责任制度。为做到充分监督固定资产管理,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追究责任制度,落实到个人,以加强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的追责制度后,严格要求管理人员按照准则进行工作。严格把控从固定资产的确认、后续计量、处置是否符合新会计准则,企业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润目标而随意变更资产折旧方法,忽视资产状态不及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问题。若明确责任后依然出现渎职、失职等行为应依法追究其责任,避免出现沆瀣一气的情况。

2.3改善清查方式。改善清查情况,首先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设置特色卡片名录,为固定资产的定义加限,做到有例可归、有迹可循。附加不定期对实际固定资产进行复核查实。其次对全面清查设立规定,加强各部门的配合,财务部门和采购部门、生产部门对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后期管理各部门及时跟进,了解使用状态制定合理处理、处置方案。为了有效提升固定资产清查的效果,在原有清查方式的基础上应该增加互查的方式。由上一级的管理部门负责,从各企业抽取专业资产清查人员,以小组的形式对企业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清查,进一步做到见物清点。此外,要求财务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及使用部门共同参与资产清查,精确了解资产拆分、打包资产等情况,对最后的资产清查结果再填表上报,保障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3结语

固定资产作为国有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石,对国有企业的日常管理有重要意义,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与关注。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已有佷多问题得到充分解决。管理工作要求管理者提高意识,设置专门的管理队伍,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落实责任制,加强采购审批管理,完善丰富清查的方式和手段。

参考文献

[1]薛建.浅谈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9(24):267.

[2]赵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其优化[J].财会学习,2019(36):199+201.

[3]关晶.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市场,2020(06):105-106.

作者:孙娴娴 单位:济宁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