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2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2篇

第一篇

1、大学生应具备的主要实践能力

根据相关专家的研究,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包括实践、兴趣、策划力、理解力、表达力和执行力。傅维利教授指出,实践能力包括一般实践能力、实践动机、专项实践能力、实践成就动机、信息交流、实践压力、肢体运动、情感感知、知识构建、人际沟通、专项知识、专项技能、匹配分析力、策划力、执行力、应变力等14个构成要素。通过大学期间学生培养过程的总结,我们认为梳理大学生的主要实践能力有助于推动大学生的实践教育,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1.1大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兴趣就是对专业的喜欢程度,是从事专业实践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专业实践的原动力。专业兴趣一旦形成,便会给从事专业实践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体现在此。因此,只有培养学生强烈的专业兴趣,才能在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建立在对专业实践兴趣的基础之上,兴趣使然必然能让能力的提升水到渠成。

1.2大学生的基本能力。我们认为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包括认知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1.2.1认知学习能力是基础。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认知能力是人们从事一切实践活动的基础,包括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等。作为一从业者,要掌握的不仅仅是一成不变的理论知识,它更需要不断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积累。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快速,从业者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掌握最新的理论和方法,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得心应手、不断进步。

1.2.2表达能力是关键。表达能力即借助各种方式能准确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的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即标准的普通话,而且还包括非语言表达能力,即良好的肢体语言,熟谙的人际交谈的技巧。任何一种新的思路、新的理念,只有被清楚、准确地表达出来,才能让人知晓,才能够得以运用。

1.2.3沟通能力是保障。沟通能力指有能力跟各种人打交道,可以从交往对象的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能处理好上下级和同事的关系。在网络信息时代,沟通能力还包括基于网络技术的网络沟通能力,能够运用网络进行搜集、存储、管理信息,能在社会中扮演各种角色,并能与相关社会群体保持稳定的关系,能互相进行物质与信息的交流。

1.3大学生的应用技能。应用技能是指运用所学的专业进行社会实践所表现出的一些能力,考察各专业学生的表现,我们认为通识性的应用技能是大学生必须要了解的。1.3.1实践操作技能。实际操作技能亦即通常所说的动手能力,就是用双手进行实验和制作物品的能力。它能使我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又能使我们较好地强化实验技能,养成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1.3.2组织管理技能。组织管理技能是一个人的知识、素质等基础条件的外在综合表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庞大的、错综复杂的系统,很大一部分工作往往需要多个人的协作才能完成,所以,从某种角度讲,每一个人都是组织管理者,承担着一定的组织管理任务。组织中每个成员之间的协作,遵循一定的组织管理规律,发挥自己的组织协调技能,使内在的知识、素养得以体现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这是组织管理能力提升的关键。

1.3.3创新技能。创新技能是一种“产生新颖而有价值产物的能力”,包括:产生新思想、提出新概念、形成新设计、解决新问题、做出新成绩的能力。我们认为,实践和创新在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培养层次上应有不同的对象和目标,不能一概而论,否则难以付诸有效的实际行动。不论是在重点院校还是二本、三本院校,学校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每个院系、每个专业的学生。

1.3.4适应社会技能。适应社会技能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与环境形成默契关系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善于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反馈、随机应变地进行调节的能力。

1.3.5自我决策技能。自我决策技能就是能识别和理解问题,并能把握时机,根据不同来源的信息得出结论,运用有效的方法来选择行动方针。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员工,必定是能够在关键时刻及时、准确地剖析问题并做出正确决策的人。决策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各项能力培养之上的,其他能力的提升在无形中就会使决策的过程更加简便轻松。

1.3.6应用转化能力。就是指将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能力,这也是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关键能力,应用转化能力强会使所学知识转化过程更加顺利,理想目标更加容易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各项技能熟练地运用到社会生活中,这是最关键的一道程序,如果运用不得当,可能没有任何的效果,也有可能适得其反,贻害社会。所以技能的应用转化,实属关键步骤,不容忽视。

2、结语

总之,只有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确定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要素,才能对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进行具体地筹划从而使这一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各专业要针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断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开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新局面。

作者:顾家旺单位:阜阳师范学院

第二篇

1、目前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要求的日益提高,加强社会实践特色基地建设已成为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调查显示,目前社会实践基地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基地模式相对单一、专业性不强、稳定性不足、利用率不高、重建设轻管理等等。而且,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普遍出现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数量也相对不足、质量不高、规范性不强等问题。还有一些实践基地只是挂上牌子,让出于各种原因让前来实习的学生走马观花的看看,导致实习成为走过场。这样的“实践”,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影响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针对这些问题,食品学院院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探索,取得了一些心得和经验。

2、食品学院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长效机制的探索

2.1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明确目标。社会实践是理论教学的延伸,食品学院对社会实践一贯十分重视,采取“三个模块+三个平台”的社会实践工作模式,发挥专业优势,培育社会实践工作团队和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社会实践品牌活动。其中“三个模块”是大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模块、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模块和志愿者社会服务实践模块。“三个平台”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中心和青年志愿者协会。自开展社会实践工作特色基地建设以来,在总体目标的指引下,紧紧围绕教育、管理、服务,健全了规章制度与有效考评体系,从而使组织工作一体化中突出层次性,保障学生实践活动有序有力开展。食品学院为保障实践基地长期有效的进行,相继出台了《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社会实践管理办法》、《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安全管理规定》、《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社会实践活动应急预案》、《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社会实践指导老师职责》、《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守则》、《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聘任及考核办法》、《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社会实践活动立项资助办法》等制度,详细规定了社会实践的目标和对学生及指导教师的具体要求,没有完成社会实践计划或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不能取得社会实践学分等。完善健全的制度约束和严格规范的管理措施对我院社会实践实效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2.2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社会实践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我院结合服务地区与专业课实际,点、面并济,突出主题,丰富内涵,灵活应用,不断强化社会实践功能。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老师与学生依靠掌握的食品营养安全专业知识,为农村的乡亲们进行科普知识宣传,进而改善广大村民的食品营养安全和饮食健康状况。办咨询台、入户调查、开办讲座、绘宣传画,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以“大学生创业中心”平台为依托,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聘请骨干专业教师在“大学生创业中心”担任顾问和指导教师,不断完善中心的组织机构,扩大创业种类,丰富产品的品种,形成了品牌效应,提高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

2.3发挥师资作用,加强专业指导。所有高校教师都负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义务。社会实践活动要做到更扎实、更深入,就必须建立一支业务精、能力强、讲奉献的校内外、专兼结合的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实践表明,专业指导是确保社会实践活动效果的关键因素。一旦得不到专业指导,很多有关专业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无法顺利进行,导致社会实践活动多数只能流于形式。为此,食品学院为每位学生指定了一位指导教师,社会实践期间,学生每周都要与指导教师联系沟通,将自己的实践选题、实习内容、任务及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并在实践结束后写出社会实践总结。我们要求指导教师要对学生整个实践过程进行认真指导,并主动与学生实践单位建立联系,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及存在问题。引导学生将书本中理论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能够加深认识,促进实践。要求专业指导教师能够在认真督导中不断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4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大学生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是规范高校专业结构改革的需要。如果没有完善的专业实践基地,缺乏规范的实践条件,就无法完成实践性教学计划和建立实践性教学体系。为了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满足学生专业实践的需要,食品学院充分利用丰富的校友资源和食品行业相关企业,与他们所在单位签订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协议。在师生的共同努力及校友的帮助下,我院近几年的专业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共建立了40余家社会实践基地,这些基地不是只挂牌子,而是实实在在已成为我院学生认识社会、增长才干、提升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平台和阵地。当然,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实践基地的出色表现也赢得了实习单位的高度赞扬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也使我们顺利地与更多家单位签署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辟了学生社会实践的广阔渠道,为我院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5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促进社会实践质量不断提高。食品学院在每学年社会实践结束后,一方面,在学院内评选出先进集体和个人,召开表彰会,认真总结、交流、汇报社会实践成果,总结社会实践遇到的问题。实习学生的表现将与评定奖学金、推优入党、推荐免试研究生和评选优秀毕业生挂钩;另一方面,在我们看来实习结束并未真的结束,本次实习结束就是下一次实习的开始。因此,实习结束后我们会积极与相关单位交流,总结经验,了解基地存在的问题,探索完善基地建设的措施,同时完善学生的实习计划,这些工作为下一次实习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也为实习基地长期、稳定的建设提供了保障。同时,我们积极向广大师生和校报校刊推荐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水平高、质量好的调查报告、科研论文,激发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为学生社会实践营造良好的氛围,不断巩固已有的社会实践成果,使学生社会实践质量不断提高,并形成良性循环,推进我院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改革。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基地建设,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良好的实践效果,同时深感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正在进一步探索将全院各年级的社会实践(包括二年级的社会认知实践、三年级的专业社会实践和四年级的毕业实践)全部纳入社会实践基地的模式进行运作,这是一项十分困难但又十分必要的工作。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与尝试:

第一、多渠道筹措社会实践资金,保障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学校实习经费不足同时物价上涨制约了学校实习基地建设,完全依靠国家教育经费解决这一问题是不现实的。因此,食品学院将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多渠道筹措社会实践资金:一是扩大社会交流合作,加强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社会团体等的联系,使有偿服务与无偿实践相结合,开展互利性质的实践活动,协助他们开展各种专业社会服务活动,收取合理的费用或赞助,学生提供义务服务,费用由实习单位承担;二是与毕业生接收单位建立紧密联系,并签署学生社会实践协议,建立稳固的协作关系,减少社会实践经费支出;此外,学生的实践活动还可以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学生参与课题的社会调查、资料搜集等工作,费用从课题经费中支出,这样学生完成了专业实践任务,又解决了经费问题。

第二、创新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和载体。为了使社会实践收到更好的实效,在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上应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特点,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发挥科技文化优势,开展知识培训、科学研究、社会公益等活动。

第三、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建立一大批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基地建设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深化的保证。为了保持社会实践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彻底扭转以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随意性和学生多、单位少的被动局面,学校应积极为学生社会实践接收单位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做到互利互惠、双向受益,提高接收单位的积极性和热情,与之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第四、联系周边社区、拓宽延伸社会实践范围。食品学院积极挖掘周边社区资源,结合学生专业实际,依托街道、福利机构、便民场所建设社会实践基地。在部分社区,食品企业、中小学建立了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基地,组织大学生利用固定的时间开展专业服务和技术培训活动。借助这种相对固定的实践基地,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这种合作,不仅有利于学生就近就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降低活动费用,而且为学校发展创造和谐的周边环境。第五、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与解决就业难题相结合。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和宏观经济的不景气,大学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因此,面对愈来愈尖锐的就业压力,高校推行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任务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食品学院将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与就业创业等结合起来,制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年度计划。在本科学习阶段将他们放到社会中去锻炼,使学生认识并克服自身的不足,尽快地熟悉社会、适应社会,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为实践基地服务的过程中很容易得到实习单位的认同,从而为毕业生就业开辟新的渠道。

3、总结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基地长效机制建设得以顺利建设的基础,而要保证实践活动的质量,则要注重融安全、教学、科研、生产、育人于一体。着重突出专业特色,充分发挥院系在专业培训方面的学科优势,做好必需的理论知识储备,杜绝活动内容只停留在表面而不够深入等情况,克服教学与实践脱节、学校与社会断层的状况,建立起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和综合基地。鼓励大学生积极结合基地情况开展科研活动,深入探讨基地当地发展问题,从而为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贡献社会、锻炼能力和增强社会责任感提供良好实践平台。

作者:魏明单位:河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