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政治思想

大学政治思想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大学政治思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大学政治思想

大学政治思想范文第1篇

思想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有意识的主观精神,包括政治、道德,法纪等内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思想观念的形成是人在实践基础上的切身体验和思维活动的结果,是伴随着认识、情感、情绪、意志的转移而完成的。所以,人的知、情、意等心理因素是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先导,并直接影响思想道德观念的转变,关系着人的内心政治、思想、道德等信念转移的方向和程度。可见,如何捕捉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去观察、认识、分析,解决其思想、观点、立场和行为,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进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就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重要途径。

一、遵循认识规律,引导个人认识

人的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和人对社会的体验。人的认识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心理体验、积淀的过程。个体的政治、思想、道德等认识都是由社会存在而来,是由社会存在经过人脑的反映及一系列心理过程而形成的观念。所以,认识也是心理倾向定势的表现之一。当代大学生处于时代瞬息万变、信息急剧膨胀、各种思想纷至沓来的特定时代,这对于思维敏捷、思想活跃的大学生来说往往会由此引起深层次的思考,形成诸多“热点”,在思想上产生飞跃式迷惘,认识出现多元化倾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改革开放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实际出发,不但要有敏锐的目光和扎实的科学理论功底,施以适当的方式方法,还要努力研究大学生认识的心理过程,从认识心理的规律出发,纠正大学生认识上的偏差,进行科学引导,以实现大学生内心信念的科学转移。为此,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实事求是面对现实。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敢于正视社会现实的诸多矛盾,直面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以科学的理论为导向,坚持从实际出发,解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努力化解学生的困惑和迷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自我教育方法。第二,坚持双向交流。即师生间相互尊重,以平等的关系进行交流。教师要以理服人,着重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不能搞居高临下的“我打你通”。应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努力在思想情感的交流中形成共振,以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第三,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学生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要求指导自己的行为,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发展开放性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二、适应需要动机,激发人生追求

需要是人生的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当人的需要有了可以达到满足的条件时,就产生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主观愿望和动机,进而产生为实现这种主观愿望而进行的行动。因此,需要是人行为的基础和根源,而动机是人从事某种活动的直接原因。

需要、动机、行为三者的关系是:

需要→心理紧张→动机→行为→需要满足→紧张→解除→产生新的需要

不难看出,需要在人的生活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了解和认真解决大学生的需要,以形成高尚的动机,对转变学生的思想,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对在校学生来说,最突出的需要就是生活上的需要(主要是饮食需要)、求知需要、健康需要、求助需要、荣誉需要、文艺娱乐和体育锻炼的需要、恋爱的需要等等。只有正确对待学生的多种需要,并承认其合理性,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应该看到,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思想问题,往往是由于我们没有正确对待学生的某些需要,对学生提出的某些需要表现出厌烦、冷漠的态度,甚至认为学生多事,强调客观理由太多,太强调个人利益,这种思想有碍于学生正当需要的解决,甚至会激发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学会调节平衡,做好需要的转化工作。对不合理、不切实际或者合理、但又一时不能满足的需要,要以党的政策、法令和规定加以限制和否定,使学生的需要保持平衡,有所抑制。因为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低不断发展,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如此。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要善于把学生的知识需要、成才需要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身需要,形成群体的内在动机,把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到为四化而奋发努力学习上来。第三,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及时正确引导学生个人与集体需要发生矛盾时,能把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人的实际行动,使个人行为与集体的需要协调一致,而不为一时利益所束缚。

三、实施情感渗透,升化理想信念

情感是心理的动力因素,是以个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和对客观事物表示爱憎好恶的内心体验。人的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心理因素,具有社会的本质属性,它包含着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意义。对于个人和集体而言,情感具有强烈的驱动力、凝聚力。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情感是认识活动的基本因素之一,是认识结构中最为活跃、最为恒定的因素,它伴随着人类认识发生过程的始终。情感使人际交往变得深入、丰富、细腻。它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心灵的桥梁,也是德育成功的前提。强烈的情感可以舒展情怀,净化心灵、催人奋进、形成较强的意志。

当代大学生的情感是复杂、动荡、微妙的。他们常常因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而欢欣鼓舞,也会因一时得不到满足而悲观失望。他们的情感一般易于外露,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但有时也表现为内向性和闭锁性,这是由于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心、自信心很强,不愿望把内心秘密和真实思想轻易向别人吐露。

如果学生不愿和领导或辅导老师说心理话,认为说了也不解决问题,心门紧锁,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就难以奏效。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情感操纵着人心灵大门的启闭,对接受外来的教育影响起着过滤和催化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情感心理过程的规律,注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进行情通理顺、顺情入理的教育。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高尚、炽热的情感,真心实意去关心、感化、激发、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克服消极情感,发挥情感在生活实践中积极作用。同时应对学生充满爱心,争取以情感叩开学生的心扉,努力进入他们的精神天地,从而引导大学生在理智上不断升华理想、信念的境界,确立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和抱负;在情感上不断升华对祖国和民族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对学校班级集体的荣誉感、义务感,把能为祖国和集体贡献一份力量作为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在审美上不断升华对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和仪表美的追求和修养,以健康、稳定、高尚的情感去塑造自己的人生。只有通过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才能较深刻地了解德育对象的情感、情绪倾向和状态,才可能启动情感、引导爱憎、培养意志,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大学政治思想范文第2篇

需要是人生的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当人的需要有了可以达到满足的条件时,就产生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主观愿望和动机,进而产生为实现这种主观愿望而进行的行动。因此,需要是人行为的基础和根源,而动机是人从事某种活动的直接原因。

需要、动机、行为三者的关系是:

需要→心理紧张→动机→行为→需要满足→紧张→解除→产生新的需要

不难看出,需要在人的生活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了解和认真解决大学生的需要,以形成高尚的动机,对转变学生的思想,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对在校学生来说,最突出的需要就是生活上的需要(主要是饮食需要)、求知需要、健康需要、求助需要、荣誉需要、文艺娱乐和体育锻炼的需要、恋爱的需要等等。只有正确对待学生的多种需要,并承认其合理性,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应该看到,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思想问题,往往是由于我们没有正确对待学生的某些需要,对学生提出的某些需要表现出厌烦、冷漠的态度,甚至认为学生多事,强调客观理由太多,太强调个人利益,这种思想有碍于学生正当需要的解决,甚至会激发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学会调节平衡,做好需要的转化工作。对不合理、不切实际或者合理、但又一时不能满足的需要,要以党的政策、法令和规定加以限制和否定,使学生的需要保持平衡,有所抑制。因为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低不断发展,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如此。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要善于把学生的知识需要、成才需要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身需要,形成群体的内在动机,把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到为四化而奋发努力学习上来。第三,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及时正确引导学生个人与集体需要发生矛盾时,能把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人的实际行动,使个人行为与集体的需要协调一致,而不为一时利益所束缚。

二、遵循认识规律,引导个人认识

人的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和人对社会的体验。人的认识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心理体验、积淀的过程。个体的政治、思想、道德等认识都是由社会存在而来,是由社会存在经过人脑的反映及一系列心理过程而形成的观念。所以,认识也是心理倾向定势的表现之一。当代大学生处于时代瞬息万变、信息急剧膨胀、各种思想纷至沓来的特定时代,这对于思维敏捷、思想活跃的大学生来说往往会由此引起深层次的思考,形成诸多“热点”,在思想上产生飞跃式迷惘,认识出现多元化倾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改革开放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实际出发,不但要有敏锐的目光和扎实的科学理论功底,施以适当的方式方法,还要努力研究大学生认识的心理过程,从认识心理的规律出发,纠正大学生认识上的偏差,进行科学引导,以实现大学生内心信念的科学转移。为此,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实事求是面对现实。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敢于正视社会现实的诸多矛盾,直面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以科学的理论为导向,坚持从实际出发,解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努力化解学生的困惑和迷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自我教育方法。第二,坚持双向交流。即师生间相互尊重,以平等的关系进行交流。教师要以理服人,着重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不能搞居高临下的“我打你通”。应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努力在思想情感的交流中形成共振,以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第三,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学生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要求指导自己的行为,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发展开放性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三、实施情感渗透,升化理想信念

情感是心理的动力因素,是以个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和对客观事物表示爱憎好恶的内心体验。人的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心理因素,具有社会的本质属性,它包含着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意义。对于个人和集体而言,情感具有强烈的驱动力、凝聚力。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情感是认识活动的基本因素之一,是认识结构中最为活跃、最为恒定的因素,它伴随着人类认识发生过程的始终。情感使人际交往变得深入、丰富、细腻。它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心灵的桥梁,也是德育成功的前提。强烈的情感可以舒展情怀,净化心灵、催人奋进、形成较强的意志。

当代大学生的情感是复杂、动荡、微妙的。他们常常因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而欢欣鼓舞,也会因一时得不到满足而悲观失望。他们的情感一般易于外露,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但有时也表现为内向性和闭锁性,这是由于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心、自信心很强,不愿望把内心秘密和真实思想轻易向别人吐露。

如果学生不愿和领导或辅导老师说心理话,认为说了也不解决问题,心门紧锁,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就难以奏效。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情感操纵着人心灵大门的启闭,对接受外来的教育影响起着过滤和催化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情感心理过程的规律,注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进行情通理顺、顺情入理的教育。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高尚、炽热的情感,真心实意去关心、感化、激发、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克服消极情感,发挥情感在生活实践中积极作用。同时应对学生充满爱心,争取以情感叩开学生的心扉,努力进入他们的精神天地,从而引导大学生在理智上不断升华理想、信念的境界,确立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和抱负;在情感上不断升华对祖国和民族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对学校班级集体的荣誉感、义务感,把能为祖国和集体贡献一份力量作为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在审美上不断升华对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和仪表美的追求和修养,以健康、稳定、高尚的情感去塑造自己的人生。只有通过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才能较深刻地了解德育对象的情感、情绪倾向和状态,才可能启动情感、引导爱憎、培养意志,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四、重视意志品格,塑造完美个性

意志是人们自觉克服困难、完成预定任务的心理品格,是心理因素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大学生属较高的社会知识层次,他们由于知识量逐年增加,实践能力日益增强,意志品格水平也不断提高。在学习竞争和社会生活中意志相应得到锻炼。但当代的大学生多数是在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应试教育的氛围下,他们的人生道路比较顺利,受挫折少。进入大学,他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增长,参与社会的意识逐年提高。面对社会急剧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刺激,面对大学生活的新特点,他们的心理定式被打破,意志脆弱的心理缺点有所暴露。当学习遇到困难、人际交往出现障碍、竞争遭受失败、恋爱受到挫折时,一些学生就会茫然失措,无所适从,从而产生失落感和困惑感。尤其是当挫折强度较强或时间较长时,如意志不强,不能及时对自己进行适应性调整,就可能由失落化为自卑、失望,甚至心灰意冷,精神上出现萎靡不振,心理上产生严重障碍,导致轻者休学、退学,重者出走、自杀。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遵循心理规律,重视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一要通过系统而有效的教育和实践,帮助大学生增强努力学习、刻苦锻炼、讲究道德、追求完善的自觉性,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乐于奉献的果断性,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坚持性和在情感与理智发生冲突时的自制力等,使其成为意志坚定的一代新人;二要通过用正确的思想道德理论指导学生,用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的事迹鼓舞学生,用教育者自身的人格力量感召学生,使其追求的方向明确、目标具体。

大学政治思想范文第3篇

1.1国家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

国家一直以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非常重视的。伟大的同志也说过,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而建国初期的制定的《政治工作条例》初步确立了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后来,邓小平同志等吸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教训和经验。后来在1979年,1982年再度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直至1999年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再到后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提出了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路线和方针。

1.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全国高校积极响应党和政府政策,切实抓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研究,结合新形势,新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的改进。一路走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

近年来,各高校结合实际教育情况,引导大学生结合现今新形势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对于思想政治的教育,不再是坐在课堂上聆听枯燥的理论,而是带领学生到工厂、部队、农村以及社区等地去参加实践活动。校内也会组织各社团,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对于当今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和对策

2.1当前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问题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提高,许多大学生暴露出许多的思想问题。

(一)思想不成熟,因为大学生尚未涉足社会,而校园环境相对安逸。使得许多大学生认为世界上的事都能很简单就办成。致使许多大学生刚出社会,在社会经验不足时就盲目创业,导致失败。对政治也不能有成熟的见解,空有一腔爱国热情,却不能理解社会产生的种种问题以及对党和政府的政策认知不够。而对于政治的学习,热情不够,甚至不重视思想政治的学习。

(二)信念薄弱。许多大学生,开始时对思想政治保有很高的热情,积极学习。但随着涉足社会越深,受到利益的诱惑,很容易改变自己的立场。面对大千世界的金钱、名利、地位的诱惑很容易丧失原则。

(三)心里问题。许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由受到父母及家人的宠爱。在社会上受到小小的挫折,就变得内向、易紧张、沉默、厌世、放任自流。过一天算一天的混日子。更有甚者,染上网瘾、烟瘾甚至赌瘾。整日留恋网吧、酒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害了自己又连累家人。

2.2当前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

1.缺乏重视。虽然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但具体到各高校,还是相对的,更重视教学科研工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几乎无暇理会。虽然大部分高校、教师、学生都认为应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但受到现实社会的利益驱使,大家都忙着搞教学科研了。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千篇一律。没有课吸引人的亮点。致使大多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不起兴趣来。我曾专门问过一百名在校大学生,其中,18人表示无所谓,12表示有兴趣学习,其余70人均表示对此科无兴趣,听了想睡觉。

3.教育方式方法刻板。思想政治教育大多照本宣科,敷衍了事。对一些教材只是读给同学们听。去不去理解,能不能理解,理解有多少,全凭个人兴趣和悟性。而学生本身对此学科并无多少兴趣,再加上刻板的教育教学方式,就让人更难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了。

2.3对于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建议

首先,党和政府应该加大政策力度,使得各高校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再由各地教育机构和部门紧抓当地思想政治教育。让教师和学生也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以多样化。不单只介绍教材内容,还要带领同学们去部队、工厂、农村、小区等地去实地感受和实践。对于教育的方式方法,可以利用各位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式,趣味式教育。引导学生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让他们到相关的公共场所去参观讲解,提高各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

3、结束语

大学政治思想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园区学生思想

一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园区的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进园区是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的过程。传统的教育模式,班级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单位,学分制改革的实施改变了这一状况,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任课教师和上课时间,每名学生手中一张课程表,班级的概念逐渐淡化,以班级为载体的学生教育管理越来越难以进行。学分制条件下,园区理应成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为避免学生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空状态”,帮助学生解决在相对宽松的园区环境下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无疑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

2.思想政治教育进园区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

据统计,我国高校学生每人每天在园区停留的时间长达12小时,学生园区是大学生思想变化的晴雨表,这就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条件。比如说学生宿舍普遍存在的“卧谈会”,在学生熄灯后进入睡眠之前,基本上每个宿舍都会谈论一些话题,谈论内容从国际事态到社会阅历到求职经历,这种谈话比较自由,况且五六个人又是座谈会的合适人数,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这就为了解、收集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园区已经处于现代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核心地位,园区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亦显得越来越重要,学生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后园区设施改善、学生集中等优势,将学生园区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学生园区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思想政治教育进园区是学生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学生园区的概念,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将学生从从属地位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园区的主人,成为活动开展的主体。要切实尊重学生作为“消费者”的地位,通过加大经费投入、拓宽服务领域、提高工作人员素质等措施,不断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参与园区管理与监督工作的引导,调动学生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切实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使大学生成为推进文明园区、和谐园区、平安园区建设的主体力量。再者,加强学生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维护高校园区稳定和高校稳定的必然要求。“纵观我国高校的发展历史,高校通常是各种思潮的发源地,社会稳定的晴雨表,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欠缺,情感容易激发,情绪容易波动,行为容易偏激。一些社会思潮和矛盾往往首先在高校和大学生中敏感地爆发出来。”集群行为一旦发生,容易失控,必须加强教育与引导,制定危机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尽量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园区、高校的稳定。

二加强高校学生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

1.以人为本理念贯彻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处于攻坚阶段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的形势下,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特别是思维正处于活跃阶段的青年大学生,呈现出观念不断更新,思想行为日趋自主化、独立化、个性化、多变化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任务、内容、对象和渠道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正经历着艰难转型的阵痛。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发挥出应有的效力,就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是新形势、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保持青春活力、与时俱进的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主要关心的是人的内心世界,所探寻的是人生活的目的、信念和理想,人的自由和尊严,人的个性及其实现。它通过向人们传达一种具有教化作用的人文精神,不断地为人们的生活赋予意义和价值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针对人本的缺失,明确教育目标,完善教育内容,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开放化的观念

高等学校是一个开放程度相当高的系统,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一步提高了高校特别是学生园区的社会化程度,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时时刻刻与社会发生着联系并相互影响。“这就要求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将工作局限于校内,而应主动联合校外的力量,如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和学生家庭,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以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大学生一般都是已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主体,一方面作为学生,他受校纪校规的约束;另一方面作为公民,他受社会道德和国家法律的约束。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都有责任来协助学校做好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在高校内部,要努力强化全员育人意识,打破传统的政工包揽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智育割裂的格局,尽快建立党委领导下,以学校行政系统为主,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体系,将德育渗透到日常智育、管理和服务之中,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功能。要将园区作为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打破学生园区与教学区域等学校其他区域的界限,集中全校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做好园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主要是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组成的。但在今天,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信息的传递可以在瞬间完成,网络把地球变成一个“地球村”。随着网络在高校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交流思想的重要媒介,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被大大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将互联网建设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立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生园区中设立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给学生以交流、思考的平台,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4.营造好良好的学生园区环境

大学政治思想范文第5篇

多年来根据我们的工作经验与体会,我们认为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学校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力量。但在所有相关因素中,大学里的班主任无疑成了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大学里学生们接触最多的莫过于班主任。大至理想信念,小至卫生检查,具体到党员发展推荐、评优选好,学生与班主任无不发生密切联系。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显著的。鉴于此,加强对班主任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便显得尤其重要,作为学生领路人的班主任,他们的素质与能力将不仅影响学生的大学生活,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我们的班主任必须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和职责,用人文情怀去关心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尤其是在学生党员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班主任如何把握评价标准,将不仅影响到学生本人,也事关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直接影响到今天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为此,高校党政应当将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予以对待。优化班主任队伍,应该严把住班主任的入口关,严格执行评价标准。选拔任用素质高、业务精的毕业生充实到班主任队伍中。我院十分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如力学系把班主任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一样作为教师的工作任务下达,规定留校的青年教师都必须承担班主任工作。精密机械和热能系把工作责任心强、有较高威信的党员教师选拔出来担任班主任,并配备了品学兼优的4-5分流的学生作助理。我院还注重班主任制度建设,坚持每月一次例会制,布置研讨班主任工作。我们还注重班主任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的考察,并对其工作给予指导和支持,同他们一起解决工作上的难题。由于严把入口关,较好的调动了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思政工作中的中坚作用,才使得我院的各项学生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也要为班主任们呼一呼,学校领导一定要提高班主任待遇,承认班主任工作。目前我校对班主任工作还没有任何实际的评价标准,就是最近学校出台的“三元结构薪酬制”对于班主任工作也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计算方法。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与降低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从我校优良班级的评选中可以看出,有一位责任心强,肯投入的班主任,就可能带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班集体。我院0109、0309两个班分别获得03,04年校优秀班级称号与班主任的长期付出和投入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非常希望学校各级领导能真正关心、爱护班主任,并将有关政策落到实处

二、重视思政理论课与“潜课程”

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起着主导作用,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这是不容置疑。传道授业解惑,解惑更是第一位的,思政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这是理所当然的。然而,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不容乐观。例如,“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是我校本科生的必修课,也可以说这是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然而就是这么重要的一门课,在我校的教学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据了解,缺课现象比较严重,就是经常到课的同学,许多也是迫于主讲老师点名的缘故。究其原因:(1)内容的一贯性。许多同学称,这门课我们从小学、初中、高中都学过,仅仅是深度上的不同,大学还要学…。(2)部分同学的功利性。他们认为有时间的话,不如学一些专业课,自己将来不搞政治,考前的临时突击,也能顺利过关,说不定还能拿高分。(3)老师的说教性。部分老师的照本宣科,使相当一部分同学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产生了还不如自己看一遍的念头。简言之,我校的素质教育课程渴望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同学们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到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上来,得到更多的收获,让同学们真正在思想政治道德修养得到大的提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名真正的“四有”接班人。

潜课程也具有不可低估的育人效果。潜课程是指那些非计划的学习活动,一般由学生在校生活中各种人际交往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学校班级中长期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的文化等因素组成。潜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同学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大学阶段,学生们离开父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生活。他们带着各自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来到大学校园,在新环境中相互交融、彼此撞击,不断地改变或矫正着旧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师生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大学阶段,师生之间的接触虽然少于中小学阶段,但大学生们也还是留心着教师出版的著作和论文,注意着教师的生活琐事,主动一些的学生甚至登门拜访。教师在课后与学生的交往,无论在做学问还是在做人方面,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班级中的传统、仪式与规章制度等潜课程形式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具有一种同化力,使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种熏陶;它具有一种促进力,能使大学生积极进取。潜课程一般没有明确的“教育”标记,大学生往往是“不知不觉地”接受了隐含于其中的教育,教育工作者也往往忽视它的教育功能。如何在重视正式课程的同时重视潜课程的建设,让大学生接受全面教育,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是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三、身教重于言传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言传身教则是教书育人的基本方法。在当前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更要重视言传身教的作用。

育人是一项具有政治倾向和道德伦理性的实践活动,因此任何一个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讲授的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在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角色。而作为学生,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在通过教师的“形体语言”获得德育方面的信息,从而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善于观察和思考,他们不但看老师怎么说,更要看老师怎么做。一个道德高尚、治学严谨的教师所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知识,他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一定是最为广泛、深刻、持久的。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工程师更注重的是实践,既要会说,更要会做。要做好大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就要探索到达他们心灵的途径。在高科技的现代信息社会,大学生们通过各种媒体听到的已经很多,他们更需要的是行为上的楷模。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既要“学为人师”,更要做到“行为示范”;既要有学术水平,还要有品格、有人格,用博学和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我院曾邀请过伍小平院士、马兴孝教授等做如何做人、怎样学习和怎样成长的报告,力学系还请老教授与学生谈心,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和启发学生,使他们感动得痛哭流涕。学生可以和导师面对面的交流、倾诉、提问,使他们能自觉地接受传递给他们的信息,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一定更容易滋润当代大学生的心田。

四、重要依靠力量“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一般而言,学生干部都是在德、智、体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他们有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较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就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对周围的同学起着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政治上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科研上的标兵作用。

高校的学生干部主要包括党支部干部、团干部、学生会干部、研究生会干部、班级干部以及社团干部等。他们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

学生党支部是凝聚学生的核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我们首先抓党员的模范作用,要求党员不仅要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还要积极组织和参与各项集体活动,支持班主任、学生干部的工作。我院大部分党员是学校各类奖学金的获得者,他们是各项活动的骨干,对学生工作起到了核心作用。在他们的影响下,全院有1/3的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本学期有220多人参加了院党校学习。本科生党支部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进行了组织发展和党员转正工作。今年我院发展和转正的党员达58人,目前我院本、硕、博的党员比例分别为10%、25%和35%左右。03、04年力学系本科生和精密机械系研究生党支部分别被评为校先进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