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探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

探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

一、市场经济下高校共青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给高校共青团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从外部环境上看,在宏观层面上,面对全球化时代,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这是高校共青团工作必须面对的大背景。在微观层次上,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高校扩大招生、后勤社会化、专业调整、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等措施的实施,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科学化,这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从工作对象上看,新时期大学生在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事件的考验中展现了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的形象,他们并不沉醉于对理想的憧憬,愿意扎扎实实做实事。他们特别愿意为经济社会发展,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尽自己所能做一些事情,但不在意服务的过程和形式,而更看重他们的服务是否有实效[3]。许多传统的团的工作方式并不能有效地吸引他们,进而也不能从思想、行为上引导他们。因此,高校共青团工作不仅仅要“面向市场”,更要乘“市”而上,建立有效载体,整合资源,拓展渠道,发挥优势引导高校青年学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高校共青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策略

1.整合资源,借台唱戏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具有组织体系完备的优势,只有走社会化的路子,才能调动各方面的资源,把青年工作变成一个社会工程。发挥共青团的优势,依靠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各种社会资源,这就是共青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最佳选择[4]。高校共青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有效地组织调动社会资源。第一是人力资源,做好青年工作,仅仅依靠共青团组织是不够的,必须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教育。第二是工作阵地,要善于利用社会上的有利条件,延伸高校共青团工作阵地的触角,同时将一些活动阵地推向社会,使其发挥综合效益。第三是社会资金,弥补团的经费不足。比如面向社会开展青年就业见习,不但能够帮助见习基地解决人力短缺问题、促进企业发展,而且还能够利用社会资源,弥补学校勤工助学岗位和经费的不足,帮助团员青年了解社会,为进一步更好地择业做准备,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共同获益。

2.校地共建,互利共赢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可以选择和地方团组织进行共建、合作的方式。深入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因地制宜,引导学生针对各地情况利用自己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展服务工作。我国部分地区已做了有益探索,如北京团市委开展的“首都大学生城市发展服务计划”区校共建项目。同时,应充分利用高校团组织和地方团组织合作的资源优势,形成良好的合作运行机制。合作形式可以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挂职锻炼、博士服务等,让学生切实、有效地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当中。

3.学生主体,社团冲锋要充分发挥青年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组织引导团员青年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重视以学生社团为重要载体,支持和引导学生社团在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开展的各项自主性活动,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社会、推动社会、改造社会,有效发挥学生主体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推进团的工作向多层次、多领域方向发展。支持并指导学校的理论研究社团面向社会开展政策宣讲、道德模范宣传,学生科技社团面向社会开展科技宣传、技术推广,公益社团面向社会开展志愿服务、环保普及等活动。

三、高校共青团发挥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

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多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育人体系。依托于思想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人才和智力高度密集的高校,高校共青团组织拥有许多显著的优势。应充分利用优势,有效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1.发挥科技优势,在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促进科学普及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等方面做出实效高校共青团根据学校的学科优势、科研优势,组织青年教师、青年学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和服务。一是推进产学研结合。高校团组织与教务、科研、资产管理部门合作,对大学生科技园进行合理利用,为科技成果提供孵化基地,青年科技创业者打造创业平台,有效推进产学研结合。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通过举办“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创业大赛、研究生学术节、青年科技成果展、青年创新创业博览会、青年创业夜校等,为青年团员的科技成果提供展示的舞台、交流的平台和推广的天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促进科技普及、提高公众科学素质。高校团组织组织和引导青年教师、各类学生社团走进企业、农村、社区,推广实用技术,帮助企业、农民、居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2.发挥文化优势,在校园与社会文化互动、先进高雅文化弘扬和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形成特色大学是文化的生产和传播中心,大学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团组织应发挥学校的文化优势,发挥大学传承文明、咨政育人的作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服务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深化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校园文化的三个层面即物质、制度、精神都有高校的鲜明特色,团组织抓住其超前性、丰富性、多变性等特征,以校园文化来之于社会文化又反作用于社会文化,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通过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扩大校园文化的影响,引导青年学生主动融入并改善社会文化,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促进先进文化、高雅文化的弘扬。大学是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与交锋的重要平台和前沿阵地,也是先进文化、高雅文化的培育基地。高校团组织引导学生文艺骨干,排演经典文艺作品,将先进文化、高雅文化带到工矿农村社区,促进先进文化、高雅文化的弘扬。三是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开放性和包容性是大学文化的基本特性,决定了大学在推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高校团组织积极参与孔子学院巡演、巡讲,青年国际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在主动融入世界的同时展示中华文化的特色与魅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文化支持和国际影响。

3.发挥人才优势,在智力支持、人力支持和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树立品牌作为高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大学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6]。高校团组织应发挥人才优势,在协同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精细环节入手,树立青年人才品牌。一是组织青年人才提供政策参考、决策咨询服务,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高校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教育教学资源,高校团组织发挥桥梁作用,当好领域专家、青年教师和学生面向社会,开展决策、管理、咨询服务的服务者。二是组织青年骨干到企业、乡镇挂职锻炼,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高校团组织主动争取各方面支持,开通青年骨干、团干部与校外各单位的通道,开展“博士服务团”等工作,输出优秀、成熟的青年人才到各级各类机关、单位挂职锻炼,发挥人才优势,协助挂职单位搞好生产第一线的工作,既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又为青年个人成长提供帮助。三是组织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青年学生在团组织的引导下开展的志愿服务、义务支教、社会调查、科技攻关、理论宣讲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挥了大学生的学业专长和学科优势,培养他们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精神。

4.发挥阵地优势,在传统阵地和新媒体手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进行探索近年来随着大学园区、大学城的建立,以及校区、园区和周边社区三者间的有机融合、联动发展,高校共青团的阵地优势逐渐明显。高校团组织发挥阵地优势,为三区发展提供支持进行有效探索。一方面,整合校内外经济、人力、场地资源,面向社会提供服务。高校团组织建立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业见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科技支撑基地、志愿服务基地、校园文化建设阵地等向社会青年自组织开放,引进校办企业、校友企业参与学生教育管理,社会组织与学校机构联手服务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推进团建创新努力开拓团组织活动新阵地。团建创新是高校共青团工作发展的根本动力。高校团组织适应现代青年沟通、交流的新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建设各类网络和新媒体阵地,有效服务校区、园区和社区的联动,为国家支柱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招聘、见习的宣传等,实现社会与校园资源的共享,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

总之,高校共青团既要积极履行基本职能,发挥团的组织优势,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使自己成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为国家培养社会急需的、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又要放眼全局,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围绕学校党委中心工作,带领青年大学生自觉投身社会,发挥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要求高校共青团工作者把握时代变化,找准问题,迎接挑战,大胆创新,从高校团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机制与效率、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来探索新的发展。要有效地发挥自身优势,有措施地利用和整合团内团外、校内校外各种资源,不断地适应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地提高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水平,不断地丰富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内涵,不断地推动共青团事业向前发展。

作者:秦思阳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团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