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中的预警

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中的预警

内部审计是加强企业经济效益、降低经济风险的一种手段,能够对内部财务的收支情况进行全面且系统化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但是当时代在发展的时候,有些学者对内部审计也有了不同的定义,如若不对此进行创新和完善,就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对此,专业人员要根据法律规定,对经济类的活动进行深入的审查,确保财务真实性和安全性,促进企业的健康运行。

1.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可以为企业创设更为健康的经营环境,保证各个部门资金的正常运行,为后续财务管理提供保障,让企业在预期内完成经济目标。由于内部审计是企业经营中不可缺少的监管机制,这不仅体现在财务方面,也涵盖在经济领域。由于内部审计工作具备一定的便捷性、独立性,而且审计效果非常明显,所以在对相关流程进行细致规划的时候,接着将工作内容呈现给管理者,通过审计以后,才能开展相应的工作,这样才能为企业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现阶段企业内部审计在财务中的风险类型

筹集贷款风险:从资金运行经过来看,不仅要保证各个环节的有效进行,还应该具备一个完整的指挥系统,实现各部分的有效衔接。企业在经营的时候,会搭设一条资金链条,主要是保证各环节的正常进行,避免出现资金链断结的情况。但是在实际运行的时候,资金的正常与否并不只是由企业所操控的,所以当内部受到影响的时候,就带来财务上的风险。采购风险:为了提高资金运行的安全性,尽量将资金控制在一个可以操控的状态内,内部审计需要对企业各类资金进行整合,着重体现在采购、付款等经营活动方面,这属于是一种简单性的控制,注重对事前的监控和预测。但是在采购中,无论是流程还是计划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部分内审人员会忽视采购制度的合理性,直接按照企业已经采购的流程来进行检查,这时候就会导致审计意见不准确。而且财务部门在进行预算检查的时候,只是将已经签字审核的项目作为标准,没有对申购计划进行严格分析,经常出现预算超支的情况。生产风险:生产环节主要是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其中涵盖了材料的制造、完工情况与核算成本等,而且对相关人员对风险信息的识别和评估也存在着一些错误认知。例如风险识别是影响企业安全的关键因素,如若只是依靠企业自身的信息识别系统很难掌握全部信息,在不了解风险根源的情况下,也无法制定出完善的预防措施。资金运行上的风险:资金是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具备较强的流动性特点,任何类型的企业经营中都必须要有相应的货币意识,例如现金、银行存款等。但是当下资金内控风险有重复性报支,同一项进行重复报支,例如某企业按照购买物品的文件通知,通过银行、信款的形式进行结账处理,几个月以后收到正式发票,出纳人员直接将其作为现金报销处理。

3.内部审计在企业各类财务风险中的预警防范机制

内部审计在筹集贷款风险上的预警策略:从贷款的风险来看,贷款风险和预警需要及时探测出其中的重点信息,并提前采取一些有效的解决策略,降低风险的存在率。按照内部审计的相关原则,将审计作为一项独立的评价活动,所以在对贷款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时,一定要设计一些完善的审计方案,对业务操作和信贷风险进行独立评价,分析其中的潜在因素,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尤其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可以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性实现内部数据的有效整合,主动去构建完善的审计流程,提高审计的效率。第一,做好审计前的调查工作,审计组和企业进行面谈、针对新时期的政策、制度、指标和资产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将重点数据进行有效整合。接着按照担保公司的管理情况进行全流程审计,其中涵盖了治理结构、业务操作等,而且在审计人力资源方面,理应让那些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到现场进行有效的勘察。第二,扩展数据来源,整合各项资源。大数据时代下,将数据集中看作是一项有效的分析工作,对企业进行筛选,按照风险程度对其进行分层,这样可以确保企业贷款分层的结果更为准确,而且在整合内外数据的过程中,也能实现有效的对外结合。数据源的集中方面,可以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将信贷系统、人力资源等结合在一起,积累到多种多样的数据化资源,然后利用已经掌握的信息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评估、分层。第三,构建分层模型,在内部数据资源的整理中,针对一些建筑企业、小微企业的基本特点,设定不同的特征值,按照特征值来进行分层管理,对于那些风险值比较高的企业进行重点抽查。内部审计在物资采购中的预警策略:物资采购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工作,但是在实际采购的时候总会出现各种问题,为了保证企业内控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一定要做好物资采购中的审计工作,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所以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采购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对审计活动的规章制度进行分析,查看这些流程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文件要及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经营中的内控是合理且正确的。还要保证审计计划的合理性,采购预算机制是内审的一种凭据,所以对复核人员对计划采购的物资要进行准确分析,按照使用部门的实际情况来调查和分析。而且审计部门在进行预算汇总的时候,确定资金预算是否符合实际要求,对近期的采购计划进行不定期抽查,这也是内控测试的一种手段。另外,还要针对采购人员、供应商和投标商进行有效控制,审计人员了解采购人员和供应商的关系,按照以往的职业经验进行有效判断,避免舞弊行为的出现,在询问和调查以后,了解到采购人员没有私下联系供应商,这样在通过审计建议以后,保证企业正常工作的有效进行。对于供应商,则是在监控和评价的基础上确定审计方法,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了解供应商在行业内的信誉是否达到了标准,确保它的合理性。招投标中审计人员要秉承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检查文件编制的合理性,规范企业招投标的管理水平。内部审计在企业生产中的预警策略:在生产中的预警控制,主要查看审计导向对企业安全性和持续发展有着怎样的联系,所以在审计的时候要及时和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到内部财务的实行情况,鼓励员工利用网络进行风险的反馈。大数据时代下,一定要强化对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审查,将传统的手工、账表审计和信息网络相互结合在一起,开发出一些全新的审计程序,然后制定一些比较严密且完善的审计计划,将事后、事前的审计工作都相互联系在一起。当审计人员对这些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的时候,也要建立数据库进行资金分享,完成对风险的管理和评估,避免出现重大的遗漏。同时,也要做好生产环节中的职务控制工作,及时扩展审计的范围,例如某XX企业由于过分的重视管理层,进而导致审计的执行力度受到了约束,没有充分发挥出审计原本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对审计的职能定位进行了重新的规划,将其分为三个不同的部分,如风险、内部控制和治理,保证各项内容的有效衔接。风险导向主要是关注一些融资、投资等方面的内容;内部控制,则是审计要满足服务管理的基本需求,提出一些比较科学与合理化的建议,降低经营中的财务风险,避免出现重复性等错误。内部审计在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预警策略:审计工作的重点是事前服务,事后监督,所以在对企业内部财务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时候,一定要保证经济的安全性,按照风险评估来进行有效监督,企业也要不断完善和健全资金的内控工作,这样才能避免货币资金管控中存在的风险。而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权责分明,构建资金业务责任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而且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一定要做好财务的收支等账务登记工作,并且按照相关的权限和流程去办理重点业务。针对一些企业或者是个人用款,要提前向审批人提前与之相关的说明,标记号资金的用应用情况,支付方法等。对于一些先进的控制,企业在借出款的时候,按照审判标准,保证账面的余额和实际库存相符合。第二,做好票据的控制工作,严格把控与资金使用情况相关的票据,根据购买和注销程序进行监督,避免出现票据遗失的情况,如若企业在填写的时候由于个人疏忽出现的作废票据,一定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保存,不要任意销毁。第三,提高资金的管理效果,保证资金流行性和安全性的特点,审计人员强化对现金流的管理,控制资金走向,这样才能强化预算的执行力。

4.结语

从上述的分析而言,企业财务管理中内部审计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的特点,但是在新常态发展背景下,企业要想走得更为长远,一定要做好内部审计的改进和完善工作。最好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提升风险的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1]秦浩.海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实证研究———基于海南海事局财务风险的个案调查[J].中国内部审计,2015(4):100-103.

[2]鲁孝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探究[J].经贸实践,2017(12):110.

[3]祝萍.基于COSO内部控制视角的A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

[4]陈晓晶.关于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7(7):25.

[5]赖如通.基于审计视角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对策[J].中国农业会计,2016(8):41-43.

作者:王晶 臧建玲 单位: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