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互联网下皮革产业现状及减贫效应

互联网下皮革产业现状及减贫效应

摘  要:皮革产业在我国有着天然的文化发展根基,但常规模式下的销路、利润始终有限,而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为其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产业价值也因此获得质的提升。本文从互联网时代下皮革产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对如何提升该产业的减贫效应做出了探究与论述。

关键词:互联网;皮革产业;减贫效应

引 言

新时展趋势下,传统行业形态受到挑战,“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格局基本普遍形成,为传统行业的延伸与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互联网经济平台对其他产业发展有明显助推作用,无论对于资源配置的优化,还是对于跨界融通渠道的开拓,均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在扶贫攻坚战略推进下,各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国家从政策层面着手规划,极力推进互联网新业态的形成。基于这一目标,皮革产业有必要在关注自身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加入对于增强减贫效应的考虑,并通过与互联网经济的融合,来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

1 “互联网+产业”的概念与结构

从“互联网+产业”的模式概念来看,其最初由“消费互联网”引申而来,指代传统产业向大数据技术借力,从而提升生产效率与服务能力的过程。发展至今,因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涌现,“互联网+产业”已逐步成为一大主流创收模式,传统产业生产中信息闭塞、生产技术滞后的困境借此得以打破。较之传统产业贸易模式(见图1),诸如B2C、C2C等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对接流程得以简化(见图2、图3),在互联网技术之下,许多繁冗的中间环节得以省略,成本也得以缩减。但从“互联网+产业”的具体结构来看,又与常规模式下的电商平台运营存在一定差异。具体来说,常规电商贸易主要面向广大消费者,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而“互联网+产业”则主要面向垂直行业的企业,不同产业所对应的互联网供应链条也各不相同[1]。皮革产业要实现纵深发展目标,就需要精准定位于产业本身,提高发展专注度,打造以“皮革+互联网”为主题的根本格局,这对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覆盖范围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建立基本架构的基础上,也需要充分兼并各类互联网要素,如信息、技术、资本、数据等,并始终以产业硬科技、专业技术为核心,在消费市场中开辟更大的利润空间,形成结构性支点。

2 互联网时代皮革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就目前我国皮革产业发展形势来看,我国虽占据着全世界最大的皮革生产量,但在产业链条的成熟度、消费市场空间、利润增长幅度等方面仍尚未跻身上层,亟待完善的短板也相对较多。近年来,互联网影响辐射范围扩大,对皮革产业的建设与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赋能作用,而这种赋能作用在大环境视阈下也显得十分有限。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动荡的影响,皮革产业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陷入了缺乏借鉴案例、对互联网环境认知有限的战略困境当中,对新业态的形成也构成了一定桎梏。但即便如此,在互联网创新思路的驱使下,皮革产业仍通过集成多方力量,打通了一条以互联网皮革产业为核心的特色化发展道路,目前已具雏形。“众皮联”属于皮革产业与互联网技术融合之下的智慧产业服务平台,投资建设阵容包含中国皮革产业联盟、皮革协会及清控科创资本等,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我国“互联网+皮革产业”格局的先进性力量[2]。首先,在战略格局上,“众皮联”打破了常规模式下简单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皮革产品销售中的局限性,通过构建集互联网、产业、物流、智能园区与金融于一体的新链条,从根本上扩大了产业与服务体量,所能够触及的利润空间也愈为庞大。其次,“众皮联”在采购、运营到交易的过程中,以产业本身的发展经验为支撑,不断完善产业服务版块,如成立O2O全球直采中心、B2B面辅料交易平台等,截至2020年4月,平台交易额已顺利突破20.6亿元。另外,“众皮联”在获得中国建设银行授信的基础上,对上下游企业所需的金融服务提供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并通过打造集短视频、公众号等通道于一体的融媒体矩阵,进一步扩大了宣传覆盖面。总的来说,透过以“众皮联”为代表的“互联网+皮革产业”新生产物,可以窥见,互联网时代下,皮革产业具有庞大的市场空间与发展潜力,亟待在往后的建设进程中加以深度挖掘。

3 互联网时代增强皮革产业减贫效应的主要策略

基于皮革产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巨大发展空间,在大力推进脱贫攻坚政策的当下,可以此作为其中一个突破口,在发挥“互联网+皮革产业”格局优势的前提下,致力于增加减贫效应,以达到提升产业价值功能的目的。现将强化“互联网+皮革产业”减贫效应的主要策略列举如下。

3.1 调整皮革产业结构,提升市场竞争优势

“互联网+皮革产业”体系下,皮革产品需要结合现实需求,重新调整自身结构,以产品质量、创新理念为依托,带动整体产业格局的升级,推动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大众对于皮革产品的需求也出现一定转变,在原本单一的实用性需求基础上,增加了审美需求、文化功能需求等,因此皮革产业的发展战略与结构也需要作出一定调整,以便适应新市场风向下的产业减贫之路[3]。首先,对当前市场消费结构进行充分调研,降低部分同质化、功能维度不全的皮革产品在其中所占的比例,提高中高端型皮革产品的占比,一方面防止下游产品过度饱和,造成囤积浪费;另一方面也可顺应人们消费水平的势态,打开新的市场方向。尤其对于偏远地区、贫困地区,如何将有限的生产资源投入到高质高效的创收行为当中,是决定最终利润增长幅度的关键要素。因此,皮革企业应主动紧跟市场风向,将皮革产品的生产比例与结构调整至合理状态,从而扩大盈利空间,增强市场竞争力。其次,皮革产业还应充分关注政策风向标,严格按照《皮革行业发展指导意见(2021-2025年)》的相关要求和部署来进行实践,顺应大趋势下的产业发展要求,建立兼具创新概念与现实意义的产业减贫路径。譬如,皮革产业可立足于绿色生态理念,结合产业区域实况,大力开发绿色资源,从“因地制宜”的角度组建区域特色化发展架构,在生产制造的同时兼顾生态环保,既迎合了国家政策要求,也有利于新型皮革产业业态的形成。

3.2 集成地区企业力量,扩大产业价值链条

产业减贫效应的体现通常以区域为网格,在打造“互联网+皮革产业”结构的基础上,还应充分以地区为单位,通过集成当地企业力量的形势,不断扩大并夯实产业价值链条,从而直接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减缓贫困状态[4]。首先,可从缓解人口压力的方向出发,优先让当地贫困户进入皮革企业岗位工作,在解决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的同时拉动当地人口创收,提高综合收入水平。对于部分具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居民,也可通过落实相关扶持政策、提高创业人才培植力度的举措,号召这部分人口加入皮革产业创业中,用以增加产业整体驱动力量。其次,除常规模式下的务工形式外,地区皮革企业还可直接为当地居民提供入股投资机会,实现经济效益层面的“双赢”。具体来说,就是由当地居民将部分资金以入股的形式投入企业,以股民身份获取企业盈利后创收的红利,而企业则通过调度、利用股民筹措的资金,来开拓更大的利润空间,达成双向互助效果。另外,通过开发专业合作渠道,推出与贫困乡镇之间的大型合作项目,纵深推进与贫困人口之间的经济协作关系,从而带动全面脱贫。譬如,在与专业合作社深度对接的前提下,由企业面向合作社或大户提供产业贷款资金或技术培训支持,加大资源倾斜力度,同时做好关于贫困人口的参与比例分配,确保整体架构保持在合理状态。最后,推进皮革产业升级,在设计创意上提高水平,外在借鉴国际先进设计理念和元素,更重要的是要在内在文化内涵上体现中国的时尚特色,增加国产皮革皮草品牌的附加值,向设计、质量要效益,实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的目标。

3.3 结合特征文化资源,形成多向联动效应

鉴于皮革产业本身存在明显的文化特征,可尝试通过发挥地区特色性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皮革文化场域,并通过发挥多向联动功能来保障减贫效应的实现[5]。一方面,可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条件,开发新的旅游景区,以独特的自然风光来吸引更广大人群的关注,再将这类自然风光元素融于景区皮革产品的设计当中,与旅游产业共同构成新的产业集成链条。在此过程中,还可借助互联网视阈下的融媒体资源矩阵,通过网络宣传、广告投放等方式提高地区皮革产业品牌的知名度,以“原生态”“纯天然”等概念吸引更多城市人群关注,进而实现经济创收。另一方面,充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如当地民俗、民风、节日等元素与皮革产品设计相结合,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使民族精神深入大众思想认知当中,激活新的发展驱动力量。此外,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也可作为一大突破性方向。譬如,部分地区坐拥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包括红色革命资源等,可通过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来提高大众的认同度,在升华产业高度的同时提高皮革产品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另外,还要注重克服设计同质化、大路产品多,高附加值、更加突出设计与创意且更具个性的产品为数不多,在产品款式、手感、色彩、时尚表现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为皮革行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突出其减贫效应。

3.4 构建双线扶贫模式,打造数字乡村体系

减贫效应发挥的根本落点在于贫困人口本身,而要通过“互联网+皮革产业”模式达到扶贫效应,就必须从2个重点要素综合着手,形成双线扶贫格局,转变传统模式下乡镇皮革产品的流通渠道及经营手段,全面提升生产效率及效益。一方面,以打造“数字乡村”为核心理念,将互联网技术全方位渗透于乡镇皮革产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形成更快捷、更便利的运转链条。譬如,对乡镇皮革产业的资本结构、市场信息进行重新整合,形成大数据矩阵后,引入金融信贷、电商平台等互联网新兴产物,再与原有的皮革资源、市场相融合,朝着进一步电商扶贫目标迈进。另一方面,深度推进皮革产业电子商务模式进驻乡镇,如通过建立示范性工程等途径彰显政策力量,分别从“产业扶贫、创业扶贫、就业扶贫”3个角度出发,打造乡镇电商生态圈,并不断完善物流体系等配套资源建设,形成一体化皮革产品销售、盈利格局。

4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与皮革产业的融合代表着经济市场下新生力量的成型,同时也意味着扶贫攻坚工作将迎来全新的线上通路。而要将“互联网+皮革产业”视域下的减贫效应发挥至最大,还需从多方助力、多措并举的角度出发,通过把握各个建设节点,促成整体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从而开辟皮革产业变革的新空间。

参考文献

[1] 邓育成.基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改善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大学,2019.

[2] 钟锡豪,黄晓钢,赵旭梅.探讨我国皮革行业智能制造的发展前景[J].轻工标准与质量,2020(2):92-94,105.

[3] 孙斐.“文化+”协同创新视域下皮革工业设计创业模式探索[J].中国皮革,2020,49(9):19-23.

[4] 韩玉军,李子尧.互联网普及与国际贸易———基于出口方视角的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20,36(10):22-39.

[5] 孙建.“互联网+”背景下意尔康皮鞋在松原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20.

作者:何华  单位:西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