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学生评价初探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学生评价初探

有机化学实验课的评价是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检查教学效果、改革教学方法、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是否起到促进学生理解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是否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评价起着关键性作用,传统的的评价方法单一、落后,亟待改革和创新目前的评价方法,及时探索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于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都有着极大的意义。

1当前高校有机化学实验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

1.1评价主体单一

当前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学生评价的主体是唯一的,主要是实验课老师,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验性非常强的学科,单一主体的评价方式往往会失去最真实的第一手客观实证,因此单一主体的评价缺乏客观性和完整性及真实性。在单一主体的评价过程中,失去了学生自我评价及同伴和他人评价的机会,无法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也不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亟待需要构建一个多元化主体的评价体系。

1.2评价手段单一

实验教学手段、模式单一,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高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学生评价主要是纸笔测验或操作性考核,或者是平时成绩加期末操作性考核。在评价过程中,过分注重结果,而弱化或者忽视操作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的评价,过度注重量化的结果评价,忽视质性评价,往往会造成评价的不客观性,难以起到激励学生的功能。

1.3评价功能狭窄

当前高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学生评价主要是甄别的功能,即为学生期末成绩排序,过分强调结果性评价,忽视了表现过程评价,失去了评价应具有的促进和激励功能,因此学生进行实验的创新和积极性就会减弱,难以起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

1.4评价内容单一

在有机化学实验评价过程中,过度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新性、社会责任感等内容维度的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未能真正的得到体现与培养。例如学生在处理化学药品时,是随意扔掉还是注意有效的回收,教师如果纳入评价内容中,将很大程度提升学生的STS素养,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

2建立系统的评价体系

2.1评价方法多元化

有机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涉及复杂的多元化的评价因素,有机化学实验工作量一般大且复杂,实验往往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因此评价主体不仅仅是老师,小组其他成员和自己本人也可以作为评价主体。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是一个较强的评价指标,可以采取结果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还体现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因素,可以采用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2.2从多维度评价学生

在对学生有机化学实验进行评价时,要从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角度进行评价,也要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的角度进行评价,还要从实验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意识、随机应变能力等角度的科学素养进行评价,即整个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角度进行全面评价。

2.3制定评价标准体系

有机化学实验从平时考查、操作考查和结果性考查等内容维度可以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公平性,并且采取质性评价、量化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保证评价的质量,成绩呈现采取等级和分数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评价内容标准分为四个一级主题,包含平时考察、预习和实验报告及试验运行记录、实验设计与操作、笔试,每个一级主题又由若干二级主题构成。评价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在评价过程中应保持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评价标准和目标的一致性,综合以上因素制定了有机化学实验评价标准体系。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标准,采用“双位编码”设计,每个实验过程都有编码向导,每个编码向导由一系列的操作和表现结果组成,而且每表现类型都有答案样本,这样可以避免唯一答案对学生不公平的评价,以蒸馏的评分具体细则来说明双位编码的具体应用,其中“2”代表蒸馏一级评价指标,其后面数字代表二级评价指标。

3总结与反思

有机化学实验改革,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独立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有机化学实验过程中应避免单一的纸笔测验或是终结性考查,应采用过程性、表现性等评价方式,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避免单纯从知识角度或者是技能角度评价学生,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促进学生智力技能的发展,还应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等维度的发展;评价过程中应避免教师单一主体评价,应采用多元化主体的评价方式,这样才能避免评价的主观性。总之,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才能起到促进和激励的作用。

作者:张志红 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