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学科建设与高校核心竞争力

学科建设与高校核心竞争力

1学科建设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

如何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学制度创新、竞争教育平台的建立以及管理体制的完善等对于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均具有重要作用,但本文认为学科建设是高校教学、科研水平提高的基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实力,体现办学特色的核心工作,是高校发展的龙头,是高校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学科建设提升高校生产力。学科建设的核心是学术研究,学术研究和教学具有共性,都需要勤于实践,不断探索。教师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刻苦钻研,训练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自身的学术素养,无形中也提高了教学水平;学术研究中积累的思想、方法、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教学,将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学手段的转变,教学理念和形式的创新和改革,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学术研究促进教学,以学术研究引导教学”,已经成为现代大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没有学术研究的教学,只能是照本宣科,缺乏深度和创意,没有活力。一流的学术研究才有一流的教学水平。学科建设实现高校发展力。学科建设的载体是学术研究,直接目的就是提升高校的科研能力。通过学科建设,凝练学科方向,整合培育特色及优势学科,建立学科基地及学术团队,学校的学术研究才会有坚实的基础,也才会有更大的潜力和更广阔得前景;同时,特色优势学科的建立必然形成学科资源的不断聚集,产生辐射溢出效应,这不仅有利于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而且有利于各种科研项目特别是部级重大课题的申请和承担,为学校教师的学术研究提供正确的方向,难得的机会以及充足的科研经费。学术研究是大学的标志,也是高校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其基础便是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增强高校吸引力。高校的吸引力不在于高楼林立的校园,不在于窗明几净的教室,重要的是大学特有的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是数代师生形成并传承下来的文化底蕴,是大学浓郁的学术气息和氛围。而这些的基础在于学科的发展,学科是高校的象征,充分体现了高校的特质,是高校的灵魂所在;国内外高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大多建立在自己的优势学科之上,例如国际上有沃顿商学院的商学、麻省理工大学的理工学,国内有清华大学的工学,人民大学的经济学等。学科建设不仅对高校的发展起到了引领性作用,而且决定了高校的品味和等级。一个不重视学科建设的高校,一个没有学科发展的高校,不能称之为一个真正的高校,也就不会产生较强的吸引力。

2学科水平体现高校核心竞争力

学科建设通过提升高校生产力、发展力和吸引力会大大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学科发展水平则体现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一个核心竞争力较强的高校,其必然表现出较高的学科水平。为了通过学科的发展水平来定量测算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尝试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提取各学科发展背后隐匿的公共影响因子,近似衡量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因子分析模型如下:X1=a11F1+a12F2+…+a1mFm+e1……Xp=ap1F1+ap2F2+…+apmFm+ep模型中X1,X2,…,Xp是可观测的随机变量,这里指各学科的发展水平;F1,F2,…,Fm叫做公共因子,它们是在各个观测变量的表达式中都共同出现的因子,是相互独立的不可观测的理论变量,这里指学科发展水平所体现的各种共同因素。e1,e2,…,ep叫做特殊因子,是影响各学科发展所特有的因素,各特殊因子之间以及特殊因子与所有公共因子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根据可比性和可得性两个原则,本文根据武书连2012年的中国大学排行榜,在排名前350名的高校中选取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132所高校,学科选取了各高校较为普遍的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和管理学六大学科,学科水平的衡量采用武书连公布的大学学科排名的相关数据计算。因子分析过程中,抽取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抽取条件为初始特征值大1,因子得分采用回归方法。分析过程如下:KMO统计量的值为0.834,Bartlett球形检验的P值为0.000,表示各学科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较强,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由相关系数矩阵计算知提取的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68.67%,计算共同度,除工学以外,其他五个学科的共同度均超过了65%,表明该公因子足以描述各学科的综合发展水平,并对它们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公因子在各学科发展水平上均具有较大的载荷(如表1),充分反映了各学科的综合发展水平,可理解为高校基于学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子。利用回归方法可求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函数表达式(回归系数如表1)。利用该公式可得132所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的得分,表2列出了132所高校中核心竞争力得分前十名的高校,并同时列出了武书连计算的这10所高校的大学排名及相关学科排名。如表2所示,北京大学尽管大学排名为第二,但其核心竞争力得分第一,其次是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的竞争力得分接近,与其他8所高校得分差距较大,同时这8所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相差不大,这说明我国高校核心竞争力已经形成了不同的等级和层次。同时,核心竞争力强的高校具有较多的优势学科,其优势学科排名均在全国前十位。最后,10所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排名和武书连的大学排名基本一致,表明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3基于学科建设的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①设计合理的学科结构,促进学科非均衡发展。合理的学科结构是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基础。一所高校不可能在所有学科门类上都占尽优势,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针对市场对人才的需要,着眼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自身学科专业结构的现状出发,对学校的整体学科结构进行设计,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非均衡的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布局。

②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是高校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的发展对于其他一般学科具有重要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能够带动一般学科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是一般学科吸引人才、聚集资源的重要依托。高校应从比较优势出发,集中人力、物力建设那些基础雄厚,特色鲜明,实力强劲的学科,特别是能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

③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充分发挥优势特色学科带动作用,加强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是高校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动力。未来的学科发展,一定是多学科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共同发展。高校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学科的作用,进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这样不仅能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而且能培育出一批新兴交叉学科,进一步强化学校的学科优势和特色。

④建立科学的学科建设管理机制。科学的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对提高学科建设的水平和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保障。高校应以学科发展为目标,创新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建立适应高校学科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通过政策引导、薪酬激励和制度约束,有效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工作科学、管理规范和运行高效的学科建设制度。

作者:高健单位:山东政法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