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探析

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探析

一、借鉴与创新的的关系

受自身条件、水平和精力制约响以及和学校教研能力的影响,许多历史课教师将从网上下载名家课件作为一个重要的来源的。但部分教师陷入误区,过于信任权威,认为使用名家的优质课件,就能达到优质教学。实际上,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有的善于总结,有的善于讲解;同时学生的素质也不相同,生在大城市和发达城市的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能力要远远大于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所以优秀教师在课件中所设的问题难易及方法,都以学生实际为参考。如果不考虑到学生接受水平与知识面的多少,同样是使用一个课件,同样是一个流程,教学效果就却大相径庭。所以,教师运用的课件,必须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如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因素,从而取得实际的教学效果。其实,借鉴名家课件的内容并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学习名师们设计课件的思想、思路和观点,从本质上提高自己;其次要力争创新,要开动脑筋,结合学生的实际,总结教学经验和规律,多学习,多总结,设计出自己的优秀课件。

二、处理好多媒体教与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一些历史课教师误认为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课堂就实现了现代化的教学、优质的课堂教学。因此盲目信任、崇拜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传统教学手段进行了完全的否定。对于传统教学中的板书用多媒体代替;对于一些必要的挂图、地图,以电子地图代替,形成热热闹闹、忙忙呼呼的一堂课。其实,我们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有着数十年的历程,培养了十几代学生,有着自身的优势。比如板书,可以让学生及时、清晰地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个直观、系统的认识,构建对这节课内容的知识框架。过于信任多媒体,必将大大降低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应明确多媒体在历史课堂中的地位,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是因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只有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历史教师要探索如何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完美整合,实现教学目标最大化。

三、处理好课堂知识传输量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关系

很多历史教师得到多媒体后,如获法宝,片面地利用多媒体去追求课程的大容量、快节奏、冲击性强的特点,大量灌输;就多媒体课件进行宣读,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多媒体课件播放与讲解上。至于学生能否接受和消化如此大容量的知识和内容根本不给予考虑。在这样的信息容量过大的课堂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无暇去思考和消化,更无法主动地对课堂知识进行全面的构建。事实上,这种现代教学手段这样的运用,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落后教学理念的一种折射,只不过是形式更加隐秘,外形更加绚丽。正确的方式应该是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方式,双方之间要实际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在各个环节都给学生预留时间和机会思考,从而完成知识的主动构建。

四、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多媒体的关系

在多媒体教学兴起之后,有的历史老师就认为,新课程教学就应该使用多媒体,否则就不适应新课程改革,无法实现新的历史教学目标;“只要课堂上使用了多媒体,奇迹就会出现。”甚至有的学校对利用多媒体,也有硬性的规定,把是否利用多媒体作为评比“好课”的条件之一;要求必须使用多媒体,不管课程内容是否适合需要。另一方面,教师放弃了自己的主导地位,多媒体反客为主,教师和学生都被多媒体课件牵着鼻子走,教师只是多媒体课件的控制员、解说员和放映员。对课堂上出现的新情况也置之不理。其实,无论使用何种手段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都不能变,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去点拨学生,引导启发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此外,老师还要处理好课件的外在形式与实质内容的关系,处理好多媒体中视频、照片与音乐等原素之间的关系。在历史多媒体课堂上,教师一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着因时、因人、因地制宜的方针,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主动地对课堂知识进行构建,使多媒体为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

作者:马雪 单位:长沈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