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心理因素对于声乐教学的影响

心理因素对于声乐教学的影响

摘要:声乐教学与学习在高校的音乐教学是比较重要的,社会发展让音乐教学走上了新的台阶。尽管声乐心理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声乐技巧却占声乐教学的大部分,直到近年来声乐心理才提上日程。本文就心理因素对于声乐的作用,对于演唱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心理因素;声乐教学;教学

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声乐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一大热点,越来越多的教学改革走向重视心理的影响。声乐的心理就是歌唱的心理,把握声乐心理就能把握歌唱者的心理,才能培养一批健康协调的歌唱者,形成积极向上的歌唱意识。当前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研究中,多数以声乐技巧学习为主,很少涉及到声乐心理因素,声乐心理学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比较缺乏,对于高校声乐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主要对声乐教学中,心理因素的影响进行阐述和分析,以便找到其中重要的因素,对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发展声乐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心理因素对于声乐教学的作用

音乐想象力、创造力和记忆力等无疑都离不开心理。声乐心理教学法师对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发展和丰富了原有教学方法的内涵,把心理因素作为主要考虑影响声乐教学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一)声乐学习能够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丰富生活。对于学生来说,现代社会最有诱惑力的莫过于演员们的风光无限,各个电视台争相举办各种歌手比赛节目,每个声乐学习者都有过成为电视上那些优秀歌手的梦想,有一天登上电视的舞台。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除了能够学好知识的同时,更希望像那些歌手那样,在电视上出名,成为知名的歌唱者,甚至音乐人。像“校园歌手”这样的声乐比赛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恰当关注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对于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二)声乐心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声乐教学和声乐表演能力。声乐最终表现是声乐演唱,而在教学过程中,演唱的外在表现是内在心理需要表现出来的东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心理因素的变化,来调整教学方法和模式,适应学生的需求,满足心理要求。声乐表演者在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紧张、怯场等都是由于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好好的把握心理因素的克服,导致要演唱的曲目在本身实力的情况下大打折扣。通过学生心理的支配,指导行为和学习的表现,教师就可以根据表现改善教学技巧,调动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声乐心理是提高声乐教学的有效途径。

(三)心理因素对于声乐教学具有导向的作用。声乐学习作为一种人类活动,是受到心理的支配与指导。声乐学习是需要最基本的动因,才能促使声乐学习者完成学习的过程。声乐学习的动机就是要演唱者唱出优美的乐曲,这一动机可以转换成教学调动心理积极性的出发点,跟随心理对于美好事物追求,对于美好情感的体会,这样心理引导必然会引起学生学习顽强毅力,也间接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表现

在声乐教学中,把握心理因素,调控心理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轻松的氛围对于教学来说是十分难得的,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心理压力,更好的完成声乐学习,在声乐中表达歌唱者的心理情感。

(一)声情并茂是声乐教学最佳的手段。声乐演唱最终都是通过声音传达出歌曲声音,但是这个声音却不是单调的音乐的音节表达,而是在满足音乐节拍的同时,表达内在的情感。声乐教学中,需要教师把最初的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体会声乐中的情感,更好的控制情感,调整心理,能够做到情与声共存,用情感支配声音去演唱出来的曲目才具有灵魂。有情感的加入,演唱能够达到情与声的完美结合才是演唱艺术。

(二)心理建立是声乐学习的基础。声乐的欣赏性让声乐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情绪,有其面对美好的事物,把内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激发出来,调动学生审美情趣。学生在审美的激发下,会发挥学习的自觉能动性,主观去学习声乐,这样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人在做任何事情都是在心理调控下完成的,心理去指导实践活动。声乐教学过程中,尽量调控心理,让与演唱有关的器官处于平衡、协调灵活的状态,能够被学习者随时操控。声乐学习者必须能够把控这种心理状态。

(三)心理因素揭示声乐规律,衍生多种教学方法。声乐教师可以利用人们的情感、情绪、想象、意志力和注意力等心理,来调整教学方法。歌唱时候的呼吸、咬文嚼字、情绪和情感都是心理感觉的反应,通过这些感觉去把握歌唱的技能技巧。教师在运用心理引导,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一关键心理,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精力去看、去听、去感觉声乐的节拍,教师的动作,发音的音调,准确专心地去把握一切与声乐有关的意识与行动。同时在声乐表演时候,表演者的紧张心理,不能在场上灵活发挥自己应有的声乐演唱水平,临时应变能力弱,在台上的不安,导致发声严重偏离正常水平都是心理的直接反应。

三、加强声乐学习者的心理训练和培养

心理因素包括很多方面,情感、感知、兴趣、意识、动机等都是心理驱动才有的基本反应。在加强声乐教学时,关注学习者的心理培养,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声乐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声乐教学迫切需要培养训练的方面。

(一)声乐教学中的感知训练。对于声乐的感知能力,是通过演唱者的心理感觉反映在头脑中。声乐从发声开始就向声乐的分析和声乐的综合两边发展,分析了解了对歌唱的分析能力,再通过综合来感知声乐。声乐教学的感知训练,是通过训练感觉注意力,控制情绪,形成思想意念。感觉是听觉和视觉对于声乐传达出来的信息的反应,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并且伴随记忆进入学习者的心理。情绪控制是教师根据音乐的情景环境来调控学生的情绪,喜怒哀乐在音乐中的表达。同时充分展开声乐演唱者的想象空间,有意识去模仿,从意念上去加强调控和提高。

(二)声乐教学中的个性培养。对于不同的歌唱者,唱同一首歌曲却表现完全不同,这就是每个音乐者自己独有的个性。对于歌曲,不同的歌唱者对于歌曲的理解和把握不同,演唱出来的结果具有不同的效果。在声乐中,个性发展十分重要,是一种自发的体现本质的表现是个性的突出,也是自我表现的动力所在。在教学中,教师会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其具备的个性,进行引导和培养。其实声乐是没有固定的人物标准的,只有不同的人个性发展才是创新声乐的主要途径。

(三)声乐教学中意识持久性培养。学习任何知识,首先战胜的是自己的心理,克服心理障碍,才能够去思考如何去感受声乐带来的情感和音乐表现。这里克服心理障碍是学习者主观因素决定的,羞怯、徘徊、犹豫、迷茫等都会影响学习声乐的效果,因此在学习声乐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坚强的耐力,磨炼自己的意志,克服各种学习困难的决心。

(四)声乐教学中的个人音乐修养训练。在声乐教学中,训练培养学习者的声乐修养,对于学习声乐十分重要,也是每个声乐学习者必然具备的条件。一个优秀个歌手,首先是个人音乐修养过关,才能够在掌握音乐技巧和知识后容易成功。而这里所说的音乐修养,首先是音乐的文化底蕴,知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情感所在。其次要有良好的音乐品质,广阔的胸怀,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都是音乐个人修养的表现,声乐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优良品质。最后在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对于声乐歌曲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歌词的理解到情感的感知能力,寻找复合自己风格的曲目,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效果。总之,声乐的教学实践,要与声乐心理学分不开的,一定要充分利用声乐心理来改善教学方法,把声乐心理因素作为主要因素融入教学中,准确把握声乐学习者的心理,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改革,才能完善声乐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黄小华.声乐学习中的性格差异及其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李丹.声乐课堂教学心理探析[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3]胡维.论歌唱心理中感性与理性对歌唱效果的影响[D].重庆:重庆大学,2014年

[4]安然.声乐实践教学对培养高师学生歌唱心理的重要性[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2017年.

[5]张敬忠.声乐教学中的注意力的培养[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04).

作者:张宏 单位: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