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美术教学对青少年情绪状态的影响

美术教学对青少年情绪状态的影响

摘要:青少年的认知能力有限,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不仅面临升学的压力,还要面对成长的烦恼,情绪波动较大,若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容易误入歧途。文章分析美术教学活动对青少年情绪状态的影响,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困难。

关键词:青少年;情绪;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美术教育转变了固有的教学观念,从以往的注重学生技能的提升,逐渐转变为激发学生的创作天赋,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在创作中激发自己的灵感,成为乐观、向上的好少年。近年来,国家对音乐、美术等学科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一些地区的中小学组建了专业化的师资团队,为艺术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美术教育可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美术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

美术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首先,美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一方面,它能让学生在创作中增强自身的审美意识;另一方面,它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通过欣赏一些佳作,学生可了解异国风情,增强对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其次,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学生可自由地欣赏美、创造美。如,在中国画教学中,教师可向学生讲解中国画的发展史,让学生对中国画有全面的认识,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学习民间工艺美术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展示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如剪纸艺术、戏剧等,让学生真切感受不同文化的差异,领悟艺术的真谛。

二、美术教学对学生情感的影响

学生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与亲身实践,加深了对艺术的理解,感受到了创作的乐趣,体会到艺术无处不在,也在一定程度上陶冶了自身的情操。笔者通过随机调查某中学初中部、高中部的部分学生,了解他们对美术学习的理解能力与认知情况。

1.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80.5%的受访学生认为美术教育能使他们身心愉悦,约38.5%的受访学生认为美术教育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由此可见,开展美术教育很重要,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美术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美术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以放松,这对其后期的发展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保持愉快的心境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中,若教师在课堂上激情澎湃,课堂富有感染力,学生也会深受启发,长此以往,学生的心态也会变得更加乐观,能够积极应对挫折。人的审美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后天的学习与陶冶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只有保持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才能促使学生的认知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要转变固有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等途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显著的提高。艺术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如果一件作品能让观众看后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那么这件作品就是佳作。因此,美术对学生良好情感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

2.美术课的兴趣

调查对初中各个年级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级段的增加,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逐渐下降。究其原因,部分学生认为美术课价值不高,将美术课当作放松、消遣的方式,加之学生面临升学压力,他们将大量的时间用在考试科目上。此外,一些美术教师不是专业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用固有的教学方式,没有正确地引导学生。有的学校虽然聘请了专业的美术教师,但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不关注学生的情感,一些学生觉得课堂枯燥无味,学习兴趣较低,课堂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美术教师应全面改革美术课堂,优化课堂环节,采取激趣导入、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美术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艺术的真谛,从而使其心灵得到释放,提高其审美能力,使其对生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结语

绘画活动有独特之处,能够有效吸引青少年的眼球。特别是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美术教师可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让他们在紧张学习之余得到心灵的释放,缓解青少年的情绪,使其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高波.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策略.学周刊,2016(18).

[2]王钰,王文娜.美术馆公共艺术教育:让艺术真正走进公众的心里.艺术教育,2016(3).

作者:董晓芳 单位: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