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研讨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研讨

一、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

我们去听语文课,经常会听到课堂上学生对某一问题或某一篇文章高谈阔论,一个问题十个学生有十个答案,思路打开了,各种不同见解层出不穷,有时学生之间还会发生见解冲突,课堂气氛异常热闹,一节课下来,几乎全是学生在说,而我们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回答往往用“好”“比较好”“有道理”等比较概括的词语总结学生的见解。学生的见解真的如此好吗?我有时在听课中发现有的学生回答与问题相去甚远,而教师还是用“有道理”来评价,课后问授课老师,则回答这样做是为了调动学生答问的积极性,学生的个性发言不可抹杀,但学生的价值取向以及学生语文能力的更高层次发展需要我们老师进行及时的引导。

二、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再认识

1、重情感熏陶,防单纯追求形式

学习中的情感与学生的认知活动是紧密相联的。布鲁姆曾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因此,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启动自己内在情感的动力,使其乐学、好学、勤学、创造性地学。情感熏陶这一点在我们进行教学设计必须考虑,一堂课缺少情感因素就堂会陷入空洞的说教。

2、重实效,防片面讲求创新

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并且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意识的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具备良好的心态和创新意识,积极引导学生更新思想观念,重视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出现了又一个现象,课堂教学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简单地被认为是让课堂“热闹”起来。

3、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防主导作用的丧失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本教材,同样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导致这种差异有种种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不一。就我个人而言我在上每一篇课文时,都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认真看课文,然后自由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些问题再交给全班同学去讨论、回答,最后才由教师明确下来,这样就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动脑,而不是由教师“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这样教学既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自主创新的思维活动。要注意的是: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因为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师的作用就削弱了,不但没削弱反而对教师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什么这么说呢?古人说“师者乃传道授业解惑也。”就单这个“惑”,有很多是师者不能解决的,更有甚者教师认为是“惑”的,而学生却能滔滔不绝大发议论。所以作为新课改下的教师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疑难及时指导点拨,紧要处扶学生一把,又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在学生创造性学习中发挥主导作用,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实现自主发展。总之,新课改全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强调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强调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而不是简单的表面热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交流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教师与学生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是课改的必然趋势。这种交往式的教学方式,更体现了平等对话的实现,意味着合作关系的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新的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作者:周泥杉张世敏单位:重庆市渝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