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语文教材编写教育机制研究

大学语文教材编写教育机制研究

2014年,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演讲中谈到中国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时说:2000年后600多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在培养模式上,这些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新时期的高校转型对地方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任何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必须紧紧围绕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来进行,除此之外,大学语文教材应走出重复雷同的怪圈,形成自己的特色,让地方文化走进大学语文教学,为大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进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素质,有利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有利于发掘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一、大学语文教材编写要以人文性为基础,注重大学生“精神大厦”构建

主席曾说“人要有点精神”,实践证明,“精神”的力量可以超越任何物质力量。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质的日益丰厚,人们过度的追求物质生活,造成了人们精神生活的荒芜。“在不知不觉中,我们这个社会走到了一个理想主义遭到普遍耻笑的年代,曾经拥有思想巨人的国度正从精神的高地往下滑。”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社会氛围的影响。大学生面临着家庭、学校、社会对他们的殷切期望,面临着学业、友情、爱情各方面的困惑,面对着各种物质的诱惑,这些都考验着大学生们是否能正确处理和对待,是否能分清是非、黑白。近些年,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一些自我封闭、休学、自杀甚至犯罪等不良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除了有教育不当、经济压力、社会体制的欠缺等表面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一部分同学精神世界的缺失。因此,如何构建大学生的“精神大厦”,对面临着教育体制转变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文学科不是应用学科的装饰品,其终极目标是使学生思想上有所提升,进而达到求真、知善、爱美。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在构建大学生“精神大厦”方面应该首当其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本好的大学语文教科书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大学语文教材是沟通学生和老师、学生和课程之间的重要桥梁,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可见,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是多么重要。大学语文编写无论形势上还是内容上都应该立足于大学语文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定位,兼顾思想性,在此基础上打破以往的以文学史为线索的编排方式,在内容上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作品,大学语文应该充分发挥学科的优势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等正确观念的树立,离不开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说大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不能离开传统文化。面对丰富的传统文化,大学语文教材可以以专题的形式来选文,进而体现其思想性。譬如,以人生观为主题的单元,选择泰戈尔的《生如夏花》,通过学习达到对学生心理疏导的目的,使学生保持正确的人生观。经过了夏花般的肆意绽放,尽情欢乐之后,对待得失,哪怕是死亡,都应保持一颗平常心。人生也应尽兴而为,不要压抑自我的情感,对于所渴望的要极力争取。还可以选择庄子的《庄子•养生主(节选)》,通过解牛之理得养生之道的学习,让学生领悟生活的道理,领悟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集中全部精力,通过努力奋斗,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客观事物的规律,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境地,做事才能得心应手,化繁为简,运用自如,进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以学业为专题的单元,可以选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演讲稿《我们为什么要上学?》一类文章。我们为什么要上学?有人说是为了以后更轻松地赚钱,有人说是为了有个更好的将来,有人说是为了摆脱现在的窘境,甚至有人说仅仅是为了将来有个饭碗,有个好家庭,也有人说是为了报效祖国。不论为了什么,我们都需要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学习不“为了什么”那是虚伪的,学习带有目的性更不是可耻的,相反,我们有了目标,才有动力,才能更好地学到知识,从而改变自己。2013年国庆期间,央视记者询问了社会各界约2000人对爱国的看法。不同年龄和职业的人给爱国下的定义也不同。对老年人来说,他们最大的感触是当年的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和反抗殖民者的斗争,对此,年轻人和来自农村地区的人却无动于衷,并说“管好自己的事”就是爱国。更有甚者说,爱国就是“爱国者”导弹。学校尤其是高校有义务也有必要让学生内化和理解什么是爱国,所以在以“爱国”为主题的单元中,可以选取高震东《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之类的文章,让学生从中领悟:爱国,不是没有方向的;爱国,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也可以选择德国海因里希•海涅的《论“爱祖国”》,让学生去思考什么是“爱国”,爱什么“国”,怎样才是“爱国”,如何才能“爱国……”“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爱国,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责任。热爱自己的民族和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基本的感情、责任和良知。爱国,就要身体力行;爱国,就要爱祖国人民;爱祖国,就要爱祖国文化……在今天,国家的兴亡、人类的进步,不仅仅与每个个体生命息息相关,更是我们奋斗的动力和希望。以爱情为专题的单元可以选鲁迅的《伤逝———涓生的手记》,通过青年男女涓生与子君冲破封建礼教,追求恋爱自由和个性解放,最后却以悲剧告终的学习,了解“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这一观点。懂得没有强大的国家做后盾,人不可能有安逸的生活,也谈不了爱情,有国才有家,才有爱情。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其自然性和人文性。不同地方的自然特征不尽相同,人们总是把自己出生的地方看成为故乡,是自己有“根”的地方。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风俗、饮食、建筑、道德标准等,形成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个性。地方差异造就了多彩的文化。“学生爱祖国的感情,是从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爱集体农庄,爱工厂,爱祖国语言开始的。”一个人对家庭的情感会逐步过渡到对祖国的情感,有国才有家,祖国就是扩大了的家乡。让地方文化、地方名人走进大学语文教学,为大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体现地方特色,彰显地方文化的与众不同。所以地方文化专题单元可以选择当地高校所在城市的文化名人的文章,如亳州师专的大学语文教材可以选择“三曹”的作品,如曹植的诗歌《白马篇》,通过诗中游侠少年的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激励正值青春岁月的年轻人。大学生“精神大厦”包含很多方面,所涉及的对象各种各样,“人文教育”就是将人文精神通过教育活动、环境熏陶等方式和途径,内化为人的品格因素,实现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面塑造。大学语文教材建设既要考虑现实又要利己、利他、利国,既要体现传统文化又要与时俱进。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基础知识应用能力

语文课程学习的重点不是客观知识的单纯吸收,而是学生运用能力的提高。语文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指的是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而是指怎么更好地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在过去的十几年,是英语教育和其它学科盛行的时代,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语文作为基础课受到冷落,大学语文更是没人重视。许多学生语文水平不高,毕业后无法应对基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水平相当差和很差的竟占多数……语文基本功太差,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书写混乱,错别字多,不会使用标点,不会记听课笔记,不懂行款格式,不会拼音,不会查字典,不会说普通话。”“写字、用词、造句、立意、谋篇达不到起码的要求,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思维不清晰,思想不活跃,知识不丰富,这些问题也是相当严重的。”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出现了这种现象,随着网络的普及,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这个问题,大学语文教材应该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大学语文是中学语文的延续和继承,中学时代的许多语言学习习惯在大学应该继承和保存,譬如每个学生必须拥有一部字典、养成查字典的习惯,认真听课,勤做笔记,每周写作文等等。加强语言方面的学习,如学习老舍的《我怎么学习语言》,学习老舍先生的解决办法:读文学名著———明白一些语言运用原则;学习各种文艺形式的写法;从生活中学习语言———最要紧的。“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大学语文还肩负着传播“文字”、提高学生文字书写能力的重任,所以应通过如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等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汉文的魅力,爱上书法。针对现在的大学生“说”的能力差,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不善交际的问题,大学语文教材应开设以朗诵、辩论、演讲、交际艺术为专题的单元,通过学习和锻炼,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交际,提升个人素质。

(二)实践能力———大学语文教材的工具性

笔者每年在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时,都会发现学生文章题目杂乱、文体不分。交上来的文章姑且不说内容,就格式、语句的通顺程度而言都是令人担忧的。如果说专科学生论文不常用,欠缺一些也行,但很多学生对于日常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格式都不懂,更谈不上实际应用。江汉油田新闻中心负责人徐木君表示,企业定编后,政工部门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企业对外宣传、文化建设方面面临人才断层,一些在岗的理科生几乎不能写出条理清晰、表达明确的文章。中交二航局党工部负责人陈同尧也有同感,他对记者讲到,他们局一年有三百多个优良项目完工,可只有10%左右的项目经理能完整地从技术、管理层面上对工程进行总结。项目经理能干不能总结的弊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发展。在校大学生现存的问题,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促使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不能再因袭传统,而要着重于培养学生能“写”会“写”。具体来说,学生毕业后若成为公务行政人员,至少要学会写行政公文如通知、报告、请示、会议纪要等;若成为企业公司人员,至少要学会写经济合同、策划书、计划、调查报告等;,若成为事业单位员工,至少要学会各种日常应用文的写作。

三、结语

总之,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要考虑人文性,还应兼顾工具性、应用性。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就是要以人为本,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努力使我们的学生既“成人”又“成才”。

作者:王飞 王蕴瑞 单位: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传媒系基础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