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语文课程专题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语文课程专题教学模式探讨

近年来,我国大学语文改革旨在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语文观念,大学语文改革是高校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改革不仅增添了大学语文的时代感染力,蕴含丰富的启发性,并且能够有效调动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探求问题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推行大学语文专题教学,实行专题教学模式正是此次改革中的一次全新尝试。专题教学以人文专题为核心,从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性的热点问题入手,将具有人文精神的经典范文归纳整合为不同的教学专题,进行专题式教学和探讨,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开放的思维空间,符合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人格塑造规律。

一、大学语文课程专题教学的内涵

大学语文作为高校的一门基础公共性课程,在高校已经开设多年。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已经探索出多种教学模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有传统的文体分类教学模式,以文学史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经典范文选讲的教学模式等。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推进,当前教育工作者开始尝试以专题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该种模式以弘扬学生的人文精神,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此种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谓专题教学模式是指在规定的授课时数内,以人文精神为主线,重点选讲中外文学史上有教育价值的作家及其作品,内容涉及作家的生平经历、人生信仰、思想品格、主要作品及成就等。该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对作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认识社会,思考人生,提高认识事物,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大学语文课程专题教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1.符合健全学生人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曾说:“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大学应该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放在首位,假如一个人掌握了他所学知识的所有内容,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独立思考和工作,这样的青年是社会所需要的,能够在社会中独立承担责任。在现代信息爆炸的社会,单纯依靠知识学习是不够的,面对海量信息和有限的生命,仅学习专业知识是不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可将学生变为学习的机器,但在人格和精神品质上却是残疾的,这样的人无法适应现代生活的迅速变化,不是一个和谐健全的人。全面素质教育的实施提倡培养身心全面发展和谐的现代人才,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教会学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主题。

2.符合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兴趣入手的教育理念的要求。

大学语文不同于中学语文,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了以往以字、词、句为主的教学方法,大学语文不拘泥于作品的字、词、句分析,作品的字、号等烦琐的基础知识已不再是教学的重点,教学主要是从名家作品的大处入手,站在较高层次品读欣赏作品,通过作品来反思现实,思考人生和社会。教学以课本为基础,但不囿于课本,学生遨游在文学世界中接触大量信息,在学习品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心灵境界,受到文学的熏陶,增加人文修养。实践研究表明,以专题为主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熏陶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通过作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以及自强不息的人生意志和人格魅力,能够使他们产生爱国,爱民,爱自然,爱社会,爱生活的情感体验,这些名家名篇就像春雨一样孕育着青年学子的高尚人格。

3.符合高校学生的心智发展和认知规律。

大学语文课程专题教学模式与其他课程,例如思想政治课程的专题教学不同,大学语文通过对名家名篇的作品进行分析和学习,能够让学生在欣赏品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了解做人应该具备的品质。高校教育对象是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人,这一时期的青年在心智上已经成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拥有强烈的自我个性,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已经基本定型。面对心智成熟的青年学生,仅仅接受单纯的知识教育是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的,他们更多的在思考社会、思考人身。在这一关键时期,通过大学语文的人文精神熏陶,使他们感受古今中外优秀人物的人格魅力,接受富有人文精神的文化熏陶,无疑会对他们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

三、大学语文课程专题教学模式的可取之处

1.以人为本。

课程专题教学改变了传统工具性课程的目标,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提倡人文精神的弘扬和培养,将提升新时期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新时期大学生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上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拥有开放的心态和鲜明的个性。因此,大学语文的课程专题教学表现出多元思维的开放型和灵活性,在教学课文选择方面打破了原有课程纯文学性的框架局限,更多选用富有当代人文科学和现代审美性质的名家名段,兼具时代气息和审美性,在专题呈现上不分国别和时代,这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学习语文,增加人文修养的热情。

2.富有人文精神。

在价值观多元的时代,面对社会转型期的复杂问题,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和道德观方面有一定的缺失和错位,此种缺失和错位一定程度上与社会人文关怀意识淡薄和人文精神失落有关,这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难题。大学语文的专题选择是关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文化等方面的话题,注重以高尚的人文精神引领大学生分析和反思自身的现实生活以及社会问题,这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以平和宁静之心面对生活,锻炼学生的价值伦理观念,提升人格素质修养。

3.注重问题解决与合作精神。

课程专题教学始终坚持学生主体原则,旨在以多种开放灵活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善于发现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拥有敏感的问题意识。专题教学主要以当前热点话题作为引导,选用多元化的范文,将热点问题以开放形式呈现给学生,留给学生较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大学语文是全校性的公共基础课程,通常情况下采用大班教学的模式,但在大班教学中可以灵活地将学生自由分组,使学生自由组合成不同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参与专题课程的讨论,为学生搭建参与探索学习的平台,集思广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兼顾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最后,在每个专题教学结束后,通过课堂演讲的形式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总结,并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课程学习报告,或是采用手绘手抄报的形式进行课程反思和总结。

四、关于大学语文课程专题教学模式的思考

教学模式改革是教育改革中的重点,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新的教学模式出现以后,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从而使新的教学模式取得更好的预期效果。对课程专题教学模式来说,也要在后期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其教学价值,注意实施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注意促进文本细读和文化讲析之间的有机融合。

“语文”一词既是语言性的文本工具,同时也是人文性的文化文本,二者之间是水乳交融的关系,具有不可分割性。在进行专题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语言文本细读与文化讲析之间的融合,要做到二者的平衡,不能忽视任何一方。大学语文课程内容广泛,涉及历史、人文、艺术、科学、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但不管是何种学科,对文本的理解都要建立在篇目赏析的基础上,使学生在篇目赏析中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体验自然世界、人类精神是结合宇宙的内在情感美,掌握丰富的精神文化资产。这才是大学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2.注意处理好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大学校园中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思辨能力,主体性的要求更加突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调动起学习激情,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这在课程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探究式学习主要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为主,使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内容的构建、分析、理解和思考过程中,旨在发展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让学生从无知到有知实现认知提高的传输者角色,但是现代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学不再是简单的重复和移植,更多的是知识的自我构建和生产。因此,教师要扮演的角色是知识的引领者,引领学生关注知识的前沿,教会他们学习的有效方法,锻炼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探究式学习模式的精华和目的所在。

3.注意在考核评价体系上做相应改革和完善。

专题式教学模式不再适用传统考核评价体系,教师在实践中应该注重探索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例如,语文教学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语文综合素质,因此,考核评价中就要将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放置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综合素质的前提下,知识不再是考核的唯一标准,学生能力的发挥以及综合人文精神的提升是考核评价的重要的指标。大学语文专题教学的实施使人开始关注课程中的人文意义,学者就人文性展开了广泛深刻的讨论,大学语文不能仅仅强调其工具性的方面,更多的要注重人文启蒙,挖掘其中丰富深刻的人文内涵,人文性应当成为大学语文关注的重点。专题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批判精神,改变了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讲的模式,形成了课堂教学的认知互动,符合新型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是未来语文教育的需要。

作者:唐敏 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