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小企业融资管理

中小企业融资管理

【摘要】中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融资难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现实问题,解决其融资“瓶颈”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结合国外学者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理论分析和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提出了采取有效的金融支持政策和企业融资策略,以促进中小企业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策略

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3000余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其企业总产值和利税总额分别占全国企业的60%和40%,并创造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则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压力。其中,融资成为中小企业日常经营和不断扩张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理论分析

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表明,无论在理论还是经验上,中小企业融资活动通常面临比大企业更多的困境。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理论解释,源于信贷配给理论。其含义是:在信贷市场上,出于违约风险考虑,银行在某一既定的利率条件下,拒绝一部分贷款者的货币需求,而不是通过提高利率以出清市场的现象。对于信贷配给现象的存在,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证明:

斯蒂格利茨和韦斯(Stiglize,Weiss,1981)提出“不完全信息市场信贷配给模型”,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角度证明信贷配给的存在性。逆向选择产生的原因在于,在信贷市场,由于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银行无法准确识别借款人的资信,因此提高贷款利率会使得那些有良好资信的借款者不再申请贷款,而那些资信差的借款者继续借款,从而使得信贷市场上的还款概率降低,并导致银行收益下降。道德风险是指人借委托人观察监督困难之机而采取的不利于委托人的行动。由于贷款者与借款者的利益不一致而引起的借款者行为“越轨”的风险问题。当信贷资金供不应求时,利率并不能出清市场,信贷市场处于均衡时期的特征恰好是信贷配给。

盖尔和海威格(Gale,Hellwig,1985)从项目投资规模递减的角度证明信贷配给存在性。在投资规模的完全可分割以及在相应的可变信贷规模假设前提下,投资项目服从收益递减规律。由于投资规模递减,破产概率随着投资规模的增加而增加,因而激励相容的债务合同所决定的最优投资水平低于在完全信息条件下预期利润最大化的投资水平。在一定条件下,以限制项目投资规模形式出现的信贷配给成为信贷市场的均衡特征。

威廉姆森(Williamson,1987)则从监督成本的角度证明信贷配给存在性。他认为产生信贷配给的主要渠道是银行中介机构的监督成本,在借款者和贷款者信息不对称以及监督成本的信贷市场中,为了节约监督成本,借款者与贷款者常常内在安排一种最优化的债务合同来实现有效监督。由于贷款的拖欠概率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增加,因而贷款的监督成本也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增加,这样,基于利润最大化行为模式的银行中介将选择低于市场出清的贷款利率,对厂商实行信贷配给。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国有银行惜贷严重

第一,信息不对称增加信贷风险。银行作为资金的提供者并不亲自参加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它与资金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带来了矛盾和问题。通常,资金的使用者比资金的提供者在企业经营状况方面拥有更多的信息,因此他们就有优势在事先的谈判、合同签订的过程中或事后资金使用过程中损害资金提供者的利益,使资金提供者承担过多的风险。由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抵押条件上的差别,以及单位贷款处理成本随贷款规模的上升而下降等原因,中小企业贷款所面临的道德风险问题也相对更严重。大型金融机构通常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愿意为资金需求规模小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就是所谓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面对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而使信贷市场出现信贷配给,即按照所报的契约条件,贷方提供的资金少于借方的需求。实证研究表明,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受到的信贷配给的影响更大。中小企业在证券市场的融资同样面临着上述配给问题。

第二,交易成本偏高。因为银行信贷具有比较明显的规模经济性,贷款规模越大,单位交易成本越小。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给中小企业贷款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因为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要求的每笔贷款数额不大,但每笔贷款的发放程序、经办环节,如调查、评估、监督等都大致相同,结果银行的贷款单位经营成本及监督费用上升。银行从节约经营成本和监督费用的“经济性”出发,不愿与中小企业打交道。

此外,中小企业在信贷筛选中一般也处于不利地位。当银行面临逆向选择问题时,一种主动的策略就是提出某种非价格条件,即通过某种机制诱使贷款申请人提供抵押或担保。中小企业在贷款中所面临的抵押要求更严格。资料显示,河北省178万家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中,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不到10%。

(二)中小企业自身存在问题

第一,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僵化。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具有明显的家族特色,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第二,中小企业制度不完善影响自身信用度。许多中小企业资信评级不够普及,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违规操作,内控制度缺乏,财务状况不透明等问题,其中不乏做两套账,甚至几套账的企业。这必然会影响到中小企业在银行中的信用。第三,财务控制薄弱。一些中小企业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存货控制薄弱等问题。第四,中小企业组织水平低,专业化协作水平不高。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等的限制,处在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产品的位置上,却不会因此而获得大企业提供的融资等方面的帮助。

(三)资金投入拐出“实体经济”

目前,由于对大资本的追逐导向以及日益蓬勃兴起的虚拟经济,越来越多的资金不再选择投入实体经济,而是在房市和股市上涌动。这无疑又对中小企业发展带来融资上前所未有的困难。

三、中小企业摆脱融资困境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第一,实行税收优惠。我国政府可以借鉴国外做法,对中小企业采取税收优惠政策,如降低税率、提高税收起征点、税收减免、加速固定资产折旧等,以补充某发展资金。这样做短期内会带来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但可能会帮助一批有前途的企业迅速成长起来,给政府带来长远利益。第二,构筑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加快构建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帮助中小企业找准产品、找准市场,提高中小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公益性、扶持性的综合服务。

(二)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目前,我国民营银行机构很少,股份制中小银行也不多见,根本无法适应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需要我国在政策法规上进一步放开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的门槛,组建民营银行和中小股份制银行,以便通过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建立对称的主体关系来化解中小企业的信贷障碍。对民营资本进入金融行业投资,政府重点放在政策监督、法律规范和政策引导上,无需担心出现金融行业的混乱和危机,关键在于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法律完善程度。根据对浙江省台州市做的调查,台州商业银行是民间资本组建起来的,民资民管管得很好,所以,台州市的中小企业融资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三)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信用担保体系:1.由政府出资或牵头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委托担保机构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2.除了对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方面的担保外,信用担保机构还要对中小企业提供相关的技术咨询、人员培训、管理指导及财务监督,保证担保资金的效率性和安全性,促进担保资金的良性循环。

(四)推进中小企业改革,提升自身积累能力

要改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企业自身是关键。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影响其融资的内在原因,也是畅通融资渠道的根本。1.规范中小企业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从而降低企业风险,以摆脱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同时也增强银行对企业的信任度。2.转换机制。可以通过股份制改造、出售、兼并、合资等有效途径,真正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3.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和信用制度。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加强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牢固树立借债要还的观念,恪守信用,提高自身资信状况,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

【参考文献】

[1]孙秀玲.山西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2006(9).

[2]陈健,毛霞.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理论分析及启示[J].特区经济,2006(11).

[3]刘文升.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探析[J].科技资讯,2006(32).

[4]祝孔海.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透视[J].统计与决策,2006(10)(下).

[5]宗苗淼.河北省经济信息中心我省中小企业发展报告[N].燕赵都市报,2008-05-12.

[6]Stiglize,JosephEandWeiss,Andrew,1981,CreditRationinginMarketwithImperfectInformation.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71(3),P39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