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市域健身俱乐部问题调查及分析

市域健身俱乐部问题调查及分析

本文作者:易小东作者单位:四川大学体育学院

1引言

随着体育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人们的自我健康意识进一步增强,体育消费意向更加明显和明确。在这种背景下,商业性健身俱乐部应运而生,并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提升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在全国大中小城市均可见各类不同规模的健身俱乐部。“俱乐部”的英文缩写是CLUB,可以理解为“社交团体”或“公共娱乐场所”。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健身俱乐部将进入更加快速、更加规范、更加产业化的发展阶段。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成都市商业性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的调查,掌握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概况,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希望能为成都市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更好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成都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现在调查及问题分析

2.1外部环境问题

2.1.1缺乏行政管理

成都市商业性健身俱乐部既是一种营业性、经营性组织,也是一种社会团体,更主要的是体育健身场所。作为健身场所其对象是公共的,但作为营业性、经营性的组织机构,它必须在相关部门进行登记,同时还必须符合相关规定,遵守市场经营的相关法规。然而,由于商业性健身场所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其他省市可供参考的法律法规还不多,因而成都市的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目前在一定程度存在行政管理不力的问题。这是需要我们今后从政府法律、法规、管理层面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方面。

2.1.2法规监督缺位

由于相关法规的不完善、配套措施不完善,以至于法规监督也就不到位。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社会性活动尤其是市场经营管理应该有政策、法规依据,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加快完善法律法规的配套规章,并不断加强执法严肃性,严格执法,维护法律的权威。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法规监督是需要加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2.1.3政策扶持不够

由于商业性健身俱乐部产生于市场经济环境,被定位为商业性的内容,加之商业性健身俱乐部又属于新兴事物,不仅相关法规不完善,相对滞后,而且政府扶持也还没有相应的对策措施,在扶持力度上非常不足,而是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自我发展的元素之一。

2.2成都市商业性健身俱乐部自身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

2.2.1经营管理人才专业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成都市商业性健身俱乐部在经营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一方面是经营管理措施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没有形成规范的流程,另一方面是缺乏经营管理的专业性人才,主要是由投资者或者聘请一个健身教练作为管理人员,从而影响了经营管理的业绩,使得经营管理与市场需求、经营管理与自身发展规划出现偏差,导致俱乐部发展的可持续不强。

2.2.2市场开发程度低

成都商业性健身俱乐部在市场开发方面缺乏主动性,少部分俱乐部进行了市场开发,但是开发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顾客,以至于开发效果并不显著,开发效果与开发成本并不成比例。目前,多数健身俱乐部的市场开发工作还做得不够好,也没有对顾客进行分析,在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需求方面所做的工作还不够深入。

2.2.3市场的定位不够合理

大多数体育健身俱乐部缺乏对市场定位概念的准确认识,一些健身俱乐部的管理人员把市场定位与市场定价二者的概念等同起来,在市场开发过程中没有进行市场细分,至少是缺乏合理的市场细分。事实上,成都市商业性健身俱乐部在市场细分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目标市场的确定应该增强针对性。而不应像目前部分健身俱乐部那样盲目投资,既导致自身经营发展的风险增大,又使整个成都市健身市场供大于求,形成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区域甚至是恶性的竞争。

2.3健身教练方面存在的问题

2.3.1专业知识有限,健身指导科学含量不高

目前,成都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的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指导员、健身教练的水平并不高。部分健身指导员不会制订具体的运动处方,因而也就没有为消费者制订具体的运动处方。一些健身指导员缺乏相应的健身指导技能,甚至可能指导错误,给予消费者错误的指导,这是作为健身场所不应该存在的问题,因为这事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2.3.2教练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通过调查发现,成都市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教练员中只有30%的教练员是专职的。同时,由于教练员的工资水平低,从而导致大部分健身指导、健身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健身指导、健身教练的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另外,对教练员的培训教育资格认证不规范也是影响从业人员积极性的一个方面。

2.4消费者方面存在的问题

2.4.1消费者的体育消费意识薄弱,体育消费人口偏少

很多健身消费者经济条件宽裕,余暇时间也比较多,但俱乐部没有形成良好的健身氛围,消费者之间也没能形成固定群体,所以很多消费者到健身俱乐部锻炼的随意性较大,造成很多有条件的健身消费者月消费额不高。

2.4.2消费行为的不稳定性

调查显示,虽然成都市健身消费者参加锻炼的消费动机具有多样性,大部分消费者的健身意识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健身锻炼的作用,没有形成“健康投资和花钱买健康”的健康时尚观念,有的还对花钱进行健身锻炼的观念基本持排斥的态度。

3对策与建议

一是应该加强法规建设和行业监督,倡导行业协作。二是加强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者培养,拓展经营思维。三是加强健康理念推广,注重消费者健身消费意识培养,使人们积极参与健康投资。四是加强健身教练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强资格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