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探究协同创新理念下的电子商务

探究协同创新理念下的电子商务

一、电子商务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国内外电子商务教育现状

电子商务对人才的需求驱动着国内外高校在电子商务教育领域进行不断的探索。美国一些著名院校的计算机或信息学院都开展了电子商务研究与教学活动,整合计算机、电子、管理类等跨学科的师资力量共同开设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商务模式,有一套完整可操作的教学计划,包括电子商务市场研究、网站建设与管理、电子商务交易安全、分布式交易处理、定单执行、消费者满意度、数据分析与挖掘等。从90年代中后期起,我国在电子商务教育方面也开始了有益的探索,开设了经济、管理和计算机信息等交叉学科专业的电子商务课程。清华大学MBA于1998年在国内首开电子商务课程;复且大学开办国内第一个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电子商务硕士EMBA;中国人民大学创办了电子商务网上课程。目前已有几十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专业课程和教育模式的探索刚刚起步。如何为社会培育合格的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棘手的问题,需要对电子商务的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有益的探索。

(二)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不清晰

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尚未引入协同电子商务理念。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与市场上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脱轨,主要围绕着如何利用既有的内部资源开展工作,缺乏对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求的了解,缺乏对行业发展的把握,缺乏对跨行业领域的知识融合,专业培养理念出现偏差。在院校看来所培养的学生似乎什么都学到了,但学生一旦进入到职业领域却发现所学的专业知识不够用、不会用。

2.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是信息和商务的“复合型”人才,这基本是所有院校的共识。但“复合型”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容易造成定位失焦、目标不明确的后果。关于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将电子商务看成计算机领域细分的技术方向,一种是将其看成商学领域的细分专业。这两种观点都没有很均衡地看待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跨学科交叉教学问题。事实上,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应该有所侧重,各取所长。高等院校应该培养电子商务研究型人才,而职业院校则应该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己任。

3.课程设置不合理

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会带来课程设置的不合理问题。许多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上过分追求大而全,过分系统化,过分抽象化。由于缺乏对电子商务人才“复合性”的深刻认识,导致课程体系里技术、管理、营销、经济等内容面面俱到,其结果是不够“专”,缺乏突出的培养方向。教学内容选择缺乏重心,课程缺乏前后呼应与衔接,毕业生难以满足市场上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

4.实践教学严重缺乏

实践是电子商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现实中这一环节往往流于形式。而实现真正的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商务环境的岗位技能训练也并非易事。这是是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最薄弱的一个环节,缺乏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对接的桥梁。

二、基于协同创新的电子商务教学体系

目前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体系,片面关注内部的整体性、结构性和联系性,主要通过优化授课过程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但现代系统理论认为,系统除了上述特点之外还具有动态的开放性、多元主体的协同性。协同创新教学理念可以使教学内容、专业课程、教学形式等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一种协调可持续、平衡可控制的状态,拓展教学体系内外知识框架建构的渠道,提升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健康、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电子商务教学体系的核心方法是调控教学体系中主要要素的运行状态机制,调控专业目标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学生状态、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学习规划与职业规划等多方面的关系,构建高效的教学环境和跨学科的知识拓展空间;追求教学过程的协同效应,注重理顺跨学科跨专业的多边关系,强化教学因子的协同运作,降低不协调因子对教学的消耗,消除课程门类过多、内容陈旧、理论抽象、交叉重复、衔接过节等弊端;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教学资源的协作性、跨学科知识拓展的广泛性和实战技能塑造的多样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电子商务教学过程,实现师生互动、课程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等多元主体关系的良性互动,取得显著的协同创新效应。

(一)电子商务理论知识与实践协同教学

加强电子商务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协同教学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专业知识与模拟操作技能的协同,二是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协同。专业知识与模拟操作技能的协同,更强调的是基于电子商务理论知识上的模拟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为适应企业的要求,应当将电子商务理论知识同相关的操作技能协同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使学生在对电子商务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的过程中更深地体会知识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参与企业沙盘的操作,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任务驱动式实践项目的设计,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操作能力。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协同,重在加强学生与企业间的协同。由于院校理论教学具有延迟性,所教的电子商务知识往往不能适应市场中变化的需求,这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最大的一个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校企协同,或者让企业进走校园,或者让学生走进企业,从而让学生们直接投入到企业中进行实践学习,通过与企业导师的沟通,明确学习的方向,增强实践能力。电子商务专业在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整合多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并去其不足。同时还应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行业、企业多方面的资源,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

(二)课程与新媒体协同教学

电子商务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是紧密关联的,电子商务教学应充分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随着Web2.0技术的成熟,用户可以交互式地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提供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其中的可视听课程资源、即时沟通工具等为学生协同知识创新提供了便利条件。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论坛、Twitter、微博等新兴媒体极大加快了知识传播的速度,学生也逐渐由被动的知识内容的消费者向主动的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转变。电子商务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开展基于社交新媒体的E-learning(在线学习)协同创新,用户自主组成学习团队,围绕着共同的学习目标,利用E-learning与队友进行互动沟通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将学习收益最大化。这种基于社交新媒体协同创新学习模式具体分为组内协同学习和组间协同学习。组内协同学习,即相同E-learning小组内进行的协同创新活动,依据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背景、学习需求以及目的等方面的特征,形成一个具备同质性的学习团队。用户的协同一般基于同学科学习任务的合作,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探讨。而组间协同学习则主要是基于项目制而实现的跨E-learning小组协同创新,根据不同E-learning小组内学生的学科背景,开展便捷的沟通与项目合作,在协同进行项目合作的过程中,实现跨学科知识的转移和创新,形成电子商务创新型项目成果。

(三)校内外跨学科协同教学

构筑校内外电子商务协同创新学习平台,需要高校转变教育观念,创新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管理的方式、方法,拓宽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构筑校内电子商务跨学科协同创新平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整合校内跨学科资源,形成资源信息共享平台与共享机制,提升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在教学层面,通过资源共享享平台,为学生协同创新素质提升奠定基石:在管理层面,积极整合校园网络、信息管理平台、校园论坛等校内资源,构建院校各职能部门协同管理平台;在科研层面,积极整合校内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专业学科资源,构建跨部门、跨学科、跨学院协同创新学习平台,让学生通过跨学科的学习与交流,提升创新素质。构筑校外电子商务协同创新平台,积极拓宽学生的锻炼空间。要抓住国家“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战略机遇,大力加强同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纵向与横向的深度合作,建立优质资源的全面共享机制,推进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与科技、经济相融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同步提升。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的趋势。如何提高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培养与企业直接对接的人才,是院校和企业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针对目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从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协同、教学课程与新媒体协同教学、校内外跨学科协同教学等方面进行电子商务教学改革,逐步完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肖离离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