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人文教育下医患关系医学论文

人文教育下医患关系医学论文

一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医学生接受的是学校教师传授的知识、技术和价值观。学校环境塑造了学生,强调专业能力与临床技巧而忽视人文素质,背离了医学的目的。具体表现为: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人文教育,致使学生缺少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课程设置中,人文社科课程门类偏少、学时比重偏低;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熏陶,致使学生缺少对医学本质的理解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体验;忽视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良好的人文环境。

1加强人文教育是实现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

人在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还应当注重社会人文知识的学习,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否则,将不可能全面发展。对于医学生来讲,要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追求和梦想,就需要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前提下,加强人文素质修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感,以此为将来从事工作与实现奋斗目标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基础。

2加强人文教育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患者或其家属打砸医院、殴打甚至杀害医务人员的恶性事件。2005年10月1日,新华社报道称:医患关系紧张主因在医务人员。其中所说的根本措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属于制度因素,但是良好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医患之间的沟通是每个医生能够做到而未做到的。提高医务人员人文素质需要从源头上抓起,从医学生人文教育抓起。医学人文教育就是培养医学生对人性、情谊的感知,让他们能够以了解人的整体性、尊重人的尊严及追求人的完整性作为基点来解除患者痛苦。唯有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使其在将来的医疗实践中主动关注患者的生存质量、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关心患者的生活环境,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发自内心地关心、爱护患者,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3加强人文教育是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

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人才培养由培养只懂医学专业知识的单一型医生向培养掌握治疗、康复、保健等卫生服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转化。要求医学生(医生)不仅懂得医学知识,而且掌握社会、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不仅掌握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还有对人性的关怀、对他人的同情心等人文情怀;不仅关注疾病,而且关注有思想感情的患者,充满爱心和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医学教育必须重视对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其既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又有高尚的医德修养和美的情感,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实现医学的最大价值,满足患者需要。让医学科学充满人文关怀,这才是我们应当遵循的医学教育理念。

二提高医学人文教育水平的策略

1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1)积极探索医学人文教育形式

构建与专业教育相适应的医学人文教育体系,加强医学人文社科类课程建设,建立开放式医学人文教育体系。在课程建设中要注重内涵而不是一味地增加课时,要借鉴医学专业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尝试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模式,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要将人文教育的内容与专业课程和各个阶段的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2)学校应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将人文课程纳入医学教育体系中,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应包括3个层面:①以学科构建的人文社科类课程,主要有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美术、心理学等。②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交叉产生的边缘学科课程,主要有医学哲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史、卫生法学等。③由多学科融合形成的综合课程,主要有社区卫生保健、医院管理、人口学、运筹学等。3个层面课程相互联系,第一层约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50%~60%,主要是让医学生树立对人、社会、自然和自身的正确态度,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道德情操和人文品位。第二层约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20%~25%,使学生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方法探讨与医学有关的若干问题,引导其重视生命与健康的价值。第三层约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10%~15%,融人文素质培养于医学实践中,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要从工具性转向人文性,课堂应该是体现人格尊严并不断提升人格尊严内涵的地方,是实现人之自由的场所,是学生在认知、交往和审美等活动中丰富自己生命意义的地方。

(3)要根据21世纪对医学人才的高要求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做到“三结合”,即师生结合、教学科研结合、课堂与社会实际结合。具体要求是在教学活动中做到师生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教学内容上结合研究成果,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关注各种与医学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有关的社会问题,使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既脚踏实地又有前瞻创新性,既探索研究又解决现实问题,克服过去医学人文教育内容教条化和意识形态化的弊病。

2积极开展医学人文教育研究要以科学求真的精神

开展医学人文教育研究。医学人文教育同医学教育一样,有许多问题要研究,如教育的形式与效果、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课程如何设置、如何把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研究以找到其中的规律。

3发挥校园文化的渗透作用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独特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具有物质和精神两种形态。具体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学校传统、校风、学风、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对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主要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对医学生人文素质产生作用。具体表现在:

(1)校园文化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人文知识不会被束之高阁,而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生存土壤,从而得到应用与发展。课堂知识与校园文化相通融合,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进而达到良好的人文教育效果。

(2)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直接参与到人文活动中来

学校举办的艺术活动以及学生社团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加深了对人文知识的理解,特别是一些艺术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

4发挥教学医院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医院是医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临床带教教师的人文素质直接影响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水平。因为临床教学不是课堂上的理论的教学,而是在病床边的具有感性、形象等特征的教学,临床带教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医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力。近年来,部分教学医院只重视专业技能培养,没有把人文教育列入教育计划,临床带教教师忙于医疗工作,无暇顾及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此外,医生对检查设备的过度依赖,淡化了医患接触,对患者重疾病治疗、轻人文关怀,从而损害了医生队伍的整体形象,也对医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教学医院的管理者要真正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创新和完善管理规定,变制度约束为习惯养成,使制度管理体现高层次人文关怀。其次,医生作为医院的核心与支柱,全身心投入工作,医院管理者应给予其人文关怀。再次,临床带教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时刻牢记自己的教师职责,处处体现对患者、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作者:李红霞单位: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