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初中数学艺术论文2篇

初中数学艺术论文2篇

第一篇

一、课堂提问要具有激励性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所以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前要经过精心的预设.我认为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激励性,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相关数学问题的学习好探究中去.例如,在讲“探索勾股定理”后,我在黑板上呈现如下问题:Rt△ABC的∠C=90°,BC边为8cm,AC边为6cm,请学生计算一下AB的边长.并说道:“这是一道简单的勾股定理的应用问题,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正确给出答案.获得第一名的同学得到一个奖品.”听到我这样说,学生立刻欢呼雀跃起来,并且马上投入计算当中.不一会儿,就有同学给出了问题的答案,他也因此获得了奖品———一个笔记本.而其他的同学也对其投以羡慕的目光.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我通过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予以解决,同时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勾股定理的重要性.由于其中融入了激励性,因此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积极性非常之高.当然对于学生的奖励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无论是哪种激励措施,对于学生的问题解决参与积极性来说都是一种有效激发.

二、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除了要对学生具有激励性之外,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初中生在课堂教学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思维上的障碍,当他们的思维出现障碍的时候教师不能视若无睹,而是应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给予其一定的启发,引导他们更好地突破思维障碍.例如,在讲“平方差公式”时,我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推导平方差公式.十几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一个小组可以推导出该公式.看到学生焦急的表情,我也替他们着急.思来想去我决定给学生一定的引导,于是我在黑板上列出了如下算式:①(x+2)(x-2);②(1+3a)(1-3a);③(x+5y)(x-5y);④(y+3z)(y-3z).然后再引导学生找一找上述算式究竟存在何种规律.通过我的启发式提问,几分钟之后学生终于准确推导出平方差公式.看到大家开心的表情,我的内心也感到非常欣慰.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我通过实施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推导出了平方差公式.在学生的公式推导出现障碍的时候,我适时地进行启发式提问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提问对学生的启发性.

三、课堂提问要具有时间性

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之后,还需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思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课堂提问的时间性.如此以来,方能真正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例如,在讲“平方差公式”后,有位教师提问:你们谁能够推导出平方差公式呢?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快速进行推导,但是仅仅过去一分钟的时间,这位教师看学生仍然没有推导出来,就显得非常不耐烦了.接下来这位教师干脆直接在黑板上写出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的做法,真的让人无法苟同.这位教师在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给学生留出的探究时间却太少.试问: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学生如何能推导出平方差公式呢?所以说,课堂提问必须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的课堂提问,方能称之为是有效的.

四、总结

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弥足珍贵的,课堂提问是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掌握的学问和艺术,教师要不断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在课堂提问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要具有激励性、启发性和时间性.只有这样,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才能得到保证.

作者:赵建斌单位:浙江乐清市白石中雁学校

第二篇

一、创设有效问题的途径

1.创设导入问题,引出教学主题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挖掘相关的知识背景,为教学内容与生活搭建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抽象出数学模型,提炼出数学问题.例如,在讲“数轴”时,教师提出问题: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读一读:尝试读出图中广州、盐城、哈尔滨三个城市某日测量的温度.看一看:温度计上的刻度数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能准确地说出每一个度数?想一想:你能借鉴温度计,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这样,教师以生活中的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涵的数形结合———点与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巧借数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数学故事,能化繁为简,可以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百羊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甲赶羊群逐草茂,乙拽一羊随其后,戏问甲及一百否?甲云所说无差谬,若得这般一群凑,于添半群小半群,得你一只来方凑,玄机微妙谁猜透.(注:小半即四分之一)这样,教师借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故事创设良好的氛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急于寻求答案的兴趣.

3.关联新旧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呈螺旋状,前后知识联系紧密,教师要以旧知为铺垫,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纽带,如将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的学习融入已有的知识网络之中,实现知识的衔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展开丰富想象,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发现规律.例如,在讲“菱形的性质”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组生活中的伸缩门、水晶、菱形窗户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之美.提出问题:这些图片中有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吗?这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这些图形和平行四边形又有怎样的不同呢?接着教师回顾矩形的定义,通过变化角的大小,将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引领学生类比,通过一条边的变化,给出菱形的概念.

4.加强师生的互动,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在彼此交流、彼此分享中发现问题,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例如,在讲“线段直线射线”时,设计师生对话如下:师:拉紧的线和绷紧的弦,都可以看作什么?生:线段.师:线段有什么特点?生:有两个端点.师:如果我们想知道这根线有多长,有办法吗?生:可以测量长度.这样,课堂教学在师生的交流互动中逐渐展开,使原本消极、倦怠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总结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创设丰富的课堂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梅红亮单位:江苏阜宁县羊寨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