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文学文体学框架下课程设计研究

文学文体学框架下课程设计研究

摘要:结合地方基础教育,本文采用文学文体学的方法,按体裁对儿童文学课程进行个案研究,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四个维度融入课程设计,为学生未来从事小学英语教师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和开阔眼界。

关键词:文学文体学;核心素养;体裁;儿童文学

近几年,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热门话题,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有赖于英语课程内容的设计。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四方面内容。简单来说,语言能力指对语言综合应用的能力;思维品质指运用语言时对对象理解、分析、比较、对比、判断等的思维活动;文化意识指对不同国家的文化了解、比较、对比等活动,进而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学习能力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种学习策略具体应用的过程。高职高专学校Z校按“一体两翼”的思路发展专业,即做精做优师范教育和做强做大职业教育。在师范教育发展方面,Z校以地方基础教育为重,与各小学结成教育联盟,为未来小学教师培养提供有利的实践条件。本文以英语教育专业指向小学的实践课程《外国儿童文学》为例,探索在该门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课程建设提供一定思路。

一、儿童文学研究

儿童文学被视为文学的一个分支,按年龄划分,主要受众群体是儿童。北京师范大学王泉根教授主编的《儿童文学教程》(2009年)界定儿童文学是:“成年人为吸引、提升3至18岁少年鉴赏文学需要而创作的一种专门文体。它是由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的文学所组成的集合体。”[1]目前,国内对儿童文学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的研究,最大程度呈现其历史原貌,凸显其当代价值。二是对儿童文学单个作家、作品的研究[2-3](王泉根2009,方卫平、赵霞2009)。三是对儿童文学的传媒进行研究,考查媒介对儿童文学发展的影响[4](王泉根2012)。四是立足视觉文化时代,研究儿童文学的图像化,探究文本中图像模态和文字模态的关系,甚至其他辅助模态对文本意义构建所起到的作用。儿童文学涉及不同的体裁,最常见的有童话、寓言、诗歌、绘本等。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体裁知识的把握对于读者理解文学作品是很有帮助的(Beach,1993)[5],这些体裁线索可以通过很多信息(peritext)获取,在文中字里行间也可以体会和发现体裁格式和内容。

二、理论框架

对于文体学,学者们的定义各有不同,Wales将其简单概括为“对文体的研究。”[6]Widdowson(1975:3)则更加细致地将其阐述为:“从语言的角度对文学文本展开研究,是连接文学评论和语言学的一种有效方式。”[7]Leech(1969:1-2)观点类似:“文体学是研究文学作品中语言的使用,并且是语言学和文学研究的融合点。”[8]“文学文体学特指以阐释文学文本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为目的的文体学派,它集中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对语言的选择来表达和加强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9]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现状

Z校为地方高职高专学校,其英语教育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立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能在小学、培训机构等相关领域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在第四学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中期实习,实习前开设《外国儿童文学》课程。为更好开展英语少儿文学课程教学,本研究制作并发放问卷95份,以便了解学生对英语少儿文学作品及其文体的认知与期待情况。从收集的问卷结果看,课程方面:学生对《外国儿童文学》课程有较大期待,并认同该门课程对未来从事小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文体方面:对文体有浅层次了解,其中童话体裁占比最大。

(二)文学文体学框架下的教学设计

Z校所在地各小学现行教材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牛津英语。通过对教材中儿童文学类作品的梳理统计,发现儿童故事类、童话类、寓言类体裁占比位居前列,具体见图1。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各类体裁因面向对象是儿童,都采用了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从这个意义上看,教材中的各类体裁可以视为绘本,按照每个故事的主题分类,教师再补充其他相关绘本,以便于在每一单元中学习更多的绘本,做到比较和分析。在整个过程中,读者与故事进行互动,充分调配语言、思维、文化等资源,以便在不断地阅读和活动中提高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选取广为人知并且认可度高的童话体裁为切入点,以五年级教材中《皇帝的新装》为研究文本,在文学文体学框架下实施教学,具体如下表:完成《皇帝的新装》文本教学后,为拓宽视野,深层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选取《寻找国王的皇冠》绘本进行比较教学。首先,从授课对象来看,两则故事都是针对五年级的学生。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心智越来越成熟,在两则故事的图文并举中,他们已经具备理解文意的能力。其次,从人物刻画角度来看。在《皇帝的新装》中,人物的神态和心理在具象的词汇中得以刻画。新衣是一种具象的呈现形式,穿在了皇帝的身上就成了权力的象征,在骗子、大丞、百姓各人物形象的映照下,烘托出一个有权威但愚昧的皇帝,也表现出从大臣到百姓都惧怕权威的心理。在《寻找国王的皇冠》中,皇冠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既是人类所恐惧和厌恶的,又是人类所艳羡和渴求的。在皇冠寻找国王的过程中,通过衰弱的老人变得骄横,优雅的妇人变得粗鲁等一系列人物图谱的变化,刻画出人性的共性弱点,这与《皇帝的新装》异曲同工,也是以物来刻画人物的一例。最后,两则故事都留下问题,引发持续思考。《皇帝的新装》故事的真相交由一个天真孩童来完成,这完全符合逻辑和人物特征。如果进一步想象,读者会对皇帝、大丞、百姓的反应有所兴趣,可以对故事改写和续写。在《寻找国王的皇冠》中最后的画页上,出现了一只巨大的鼠类动物;在存放皇冠的博物馆里,走动着一只柔弱的绵羊。而这些内容也需要读者想象和联系来完成故事的延续。

四、结语

《外国儿童文学》课程参照地方基础教育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按照各种体裁所占权重进行教学内容筛选和整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从宏观文体着手,通过微观的体裁范例将问题具体化,能够对文体进行理解分析,在英语核心素养目标指引下,通过文学文体学的方法引发学生思考和体会,深层次挖掘文章内涵。

作者:程艳 单位: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