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慢性疾病健康教育论文

慢性疾病健康教育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9月~2014年1月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193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其中试验组98例,其中男47例,女51例,平均年龄(47.21±8.83)岁,平均病程(6.74±2.78)年。对照组95例,其中男53例,女42例,平均年龄(50.21±5.42)岁,平均病程(6.11±3.5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相应疾病的常规检查和治疗,试验组患者则在采取常规检查和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为期5个月的健康教育,措施如下:①慢性疾病知识普及:通过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以及义诊等活动,详细介绍慢性疾病的防治知识,让患者充分认识到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等;②教育患者养成经常性体检的良好习惯:向患者强调经常体检的重要性,督促患者及时准确地把病情向医生反馈;③增强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通过举行各种患者见面会,让病情控制较为理想的患者向其他患者介绍成功的经验,使患者获得更加实际的疾病防治建议,增强患者的生活积极性和乐趣,有利于病情的好转;④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慢性疾病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提醒并指导患者及时进行体检,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1.3评价标准:慢性疾病的健康教育评价主要有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评价指标。客观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慢性疾病控制率和发病率等指标,主观评价指标则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慢性疾病的致病因素的认识程度以及慢性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等进行总结。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慢性疾病控制率和发病率分别为83.74%和15.62%,而对照组患者这两项指标分别为34.69%和68.91%,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患者对慢性疾病主要致病因素以及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均有明显的提高。

3讨论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疾病谱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严重健康威胁之一。慢性疾病大多会造成患者心、脑以及肾脏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使患者伤残,影响其劳动能力,降低生活质量,且病程较长,长期治疗医疗费用极其昂贵,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健康教育指通过系统性的宣传和讲解以及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教育活动,增强人们对慢性疾病的病因、致病因素以及慢性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从而自觉采纳有益于恢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各种不良习惯及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影响,大大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健康管理机构数量的不断增加,慢性疾病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本研究发现,对慢性疾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患者与仅进行常规治疗的患者相比,疾病控制率和发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对慢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以及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也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可见,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慢性疾病的管理,更能为广大患者防治慢性疾病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

作者:张震单位:天津市河北区宁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