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导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导

摘要:素质教导注重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强调终身教导,突出创新精神,对农村教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导,正确认识和全面领会素质教导精神是前提,缩小城乡差距是条件,提高治理水平是要害,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契机,提高教师素质是核心,充分利用城市教导资源带动农村教导发展是有效方式,优化教导结构是保障。

要害词:基础教导/素质教导/农村教导/农村中小学

全面推进素质教导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对教导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加强创新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造步伐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导,不仅有利于促进农村教导事业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这对于实现教导均衡化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具有非凡价值。

一、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导,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较差,教导资源短缺,教导结构单一等方面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存在的、越来越严峻的城乡差异造成的。

1.城乡差距的存在,使得农村家长认识到,只有将孩子送进高等学校才是挣脱农村户口、挣脱贫困的最佳出路,甚至是唯一出路。城市居民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医疗、教导、失业救济,甚至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享受各种优惠,而农村人则与此无缘。不仅如此,在很多情况下,农村人即使有钱也无法享受城市人的非凡待遇,比如子女入学、高水平的医疗等。因此;农村的家长和学生都知道,只有好好学习,通过各种考试才能加入到可以享受各种优厚待遇的城市人的行列。哪个校升学率高,哪个学校就好;只要能使孩子考上大学的学校就是好学校;能让孩子考上大学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这是他们评价学校、评价老师的唯—标准,也是他们对教导的唯一追求。因此,越是贫穷的地方,“应试教导”越严峻,素质教导的推进越困难。

2.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使得农村青年就业、致富更为困难和艰辛,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地少人多,生产力比较落伍,工业不发达,因此除了种植和养殖以外很少有其他出路。非凡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农业生产手段还十分落伍,农业的现代化程度较低,资金匮乏,即使接受过职业技术教导的青年,其创业空间也不是很大,而且十分艰辛。大多数农村青年还是要进入城市,并且主要从事的是体力劳动,这就使得农村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技术教导不太热情,学习成绩较好的,更多地愿意到普通学校学习,希望将来能够升入高等学校;学校成绩较差的,早早辍学,外出打工。

3.城乡居民在社会资本上的差距,使得农村家长和学生认为,只有努力学习,提高考试分数才能在竞争中获胜,这进一步加剧了“应试教导”在农村学校的盛行。和城市学生的家长相比,农村学生的家长由于社会资本相对较少,在各种机会面前处于不利境地,只有依赖较好的学习成绩,确切地说,只有依赖较好的考试成绩来和城市学生竞争。因此,从家长、学生到老师都非常清晰:只有考试成绩好,才能在竞争中有一些优势。

4.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的差距,使得农村学校更加依赖学生苦学、教师苦教、死记硬背来提高成绩。办学条件是制约教导质量的重要因素。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中小学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课程资源等方面均较差,难以满足教导教学的需要。在中西部的一些农村学校,甚至没有实验设备,没有图书资料,更没有信息技术方面的软硬件条件。学生应该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获取的知识和能力,由于没有实验只好死记硬背教材,学生应该通过查阅资料来学习的内容只好靠老师告诉、自己硬记。为了牢固记住这些应该通过实验、课外阅读、信息技术手段来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达到教学目标,在升学、考试中与城市学生竞争,教师、学生只好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记住、背会这些知识。

5.城乡学校在师资方面的差距,使得农村学校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枯燥,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教师相比,在学历、职称、能力、水平、见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数量众多的代课教师,主要分布在农村中小学。非凡是相称多的农村学校都没有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从而造成这些学科或者不开,或者简朴应付。我们的一项研究表明,和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的教师工作环境较差,收入较低,工作负担较重。另外,农村中小学教师很少有机会外出参加培训、开展学术交流、进修提高,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机会也严峻缺乏。这就导致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导观念、教学水平、评价方式、课堂治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课题组曾在四个县的农村小学、初中进行课堂教学的个案研究,结果发现,在农村中小学“端坐静听”是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控制下的“注入式讲授”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反复读书、死记硬背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周周考试、以分数排名是评价师生的唯一标准。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枯燥乏味,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辍学率居高不下。单纯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村学校“应试教导”更加严峻,实施素质教导的困难更多。

6.城乡教导治理上的差距,使得农村学校的教师更加片面追求考试分数,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与城市的治理不同,目前对农村学校的治理主要是由县教导局代表县政府详细进行的,县教导局是最主要的治理机构。由于在农村,村民、家长等在参与学校治理方面还不是很多、很普遍,家长、学生评价学校的主要标准就是看升学率,农村家长对学校也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因此县教导局在农村学校的治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教导局对学校的治理和评价也主要是看考试分数,看升学率;对教师的治理也主要是看考试分数。目前;许多地方对教师实行的末位淘汰制就是典型的表现。这进一步强化了学校、教师和家长对考试分数的追求。另外,农村教师的流动也进二步强化了教师对考试分数的追求。凡是教得好的老师即所教学生考试分数高的教师,很快就调入城里,即使本县不调,也会有其他地方来挖,而所教学生成绩较低的教师只能留在原地,甚至还要被调到条件更差的学校,在城市学校中教得不好的教师即所教学生考试成绩较差的教师,也会被“流动”到农村学校。

二、素质教导对促进农村教导发展的非凡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面推进素质教导成为我国教导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国内的客观形势对教导的现实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导理论及实践自身的发展也提出了改革的要求。非凡是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教导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的进一步确立,使得素质教导这一普通词语带有了浓厚的时代特色和中国特点,并且产生了新的丰富的含义。我们今天所说的素质教导具有以下几种含义或特性。

1.全面性与整体性。全面性就是要求教导要贯彻党的教导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当前,从我国中小学教导的实际情况来看,还远没有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片面地重视智育而轻视其他,尤其是对德育重视不够,而在智育中又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与智力的发展。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于全面发展教导理论理解不深,非凡是没有理解到全面发展的整体性,教导目标把全面发展分为几育来谈是为了更便于说明和理解。实际上这几育所育成的人的素质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而每个人就是靠着这个整体素质来发挥本人的作用的,所以发展的全面性应与整体性结合起来理解,几育不能得到平衡的发展,整体的作用就难以正常地发挥出来。

2.全民性与民主性。素质教导的对象应该包括所有的人,人人都有接受一定程度的教导的权利与义务。当然,由于人的天赋潜能之不同,不能强使所有的人都接受同一的教导,但教导的机会应该是平等的,不能人为地加以限制。

3.终身性与可持续性。素质教导要及早开始,要在中小学打好基础,但在以后的教导阶段中仍应巩固提高,并且保持终身。今天之所以强调终身教导,不仅是为了获取新知识及适应职业变动的需要,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人与社会的持续发展需要每个人都应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4.个性与差异性。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或小或大的差异,因此,实行素质教导必须适应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即所谓因材施教。只有把各人不同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算是充分实现了教导机会均等的原则。可见,这里提到的个性与差异性和前面提到的全民性并尤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5.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导是离不开学习者的主体性的,教导功能是否能充分发挥,要害在于教导者与受教导者对于主体性的认识。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这种主体性的重要,才能派生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学习者的主体性中,创造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它是人与社会不断发展的必要因素与条件,也不断给予主动性以生长与活力。

综上所述,素质教导对于农村教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导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对于解决农村中小学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克服枯燥单调的知识记忆,克服学生厌学具有重要独特价值。素质教导的全民性与民主性对于保障每位儿童非凡是农村儿童的学习权利,保证教导公平,实现教导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导的终身性和可持续性,对于农村儿童青少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促进农村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导的个性与差异性对于农村中小学进一步尊重学生的潜能和特质,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导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要求农村中小学教导教学活动要注重儿童的内在需求及其心理、生理发展特点,遵循儿童发展的身心特点,要采用多元化的方法,使得教导教学活动生动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