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基础教育投入

农村基础教育投入

一、农村基础教育欠账过多的问题

1、农村教育体系呈分崩离析之状。农村教育体制改革,通过考试,解决了民办教师的供养问题。将一部分合格的教师纳入了财政分配的行列;而将另一部分教师清除出了教师队伍。通过精简机构,撤销了乡镇级的教育组,解决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问题。通过减赋,取消了教育附加,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这一系列的改革改革措施,成绩是主要的,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年未能解决的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同时,也为教育改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农村小学的老师减少了,却没有想办法予以补充;体制精简了,对农村基层学校的管理却没有跟上去。弄得乡村学校有没有老师没有人管,学生有没有地方上学没有人管,农村有多少适年儿童辍学更是没有人管。说到底,还是对农村教育的管理投入没有跟上。这种不正常的局面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会造成严重的教育缺失,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建设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不良后果。

2、农村学校生员有青黄不接之势。随着打工族的增多,一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将自己的子女带在身边,选择了就近的学校就读;也有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在城里购置了房屋,将自己的孩子转学到城里读书。这样一来,有一部分农村学校的学生就逐渐少起来了。有些地方,不仅学生少,老师也少。某市徐刘小学2006年全校只有2个老师和3个学生。其中一年级一个,二年级一个,五年级一个。老师教了一段时间,维持不下去了,就将学校撤销了。这三个孩子没有地方上学,其中有一个小孩投靠亲友在镇上读书,另外两个学生就只有辍学。农村类似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如今农村富裕了,上学的孩子却减少了,岂不是咄咄怪事?

3、农村投入不足如断乳待哺之羊。所谓的农村教育投入不足究竟是指的什么呢?除了一些特困地区的学校没有校舍,没有课桌之外,应该说在中国的中东部地区的乡村里学校的基础设施还是有的。村镇中小学主要是老师不足和教师的工资没有着落。在财政、地方和农民共同负担的年月里,供养了大部分民办老师,他们的素质虽然不高,但他们能解决学生的识字问题;他们虽然没有养老保险,但是有的人教了一辈子的农村小学生也无怨无悔;他们虽然很难造就出批量的大学生,但他们却为农村减少了成千上万的文盲。他们是深受当地的老百姓爱戴的农村教育工作者。在农村,一方面普遍存在着学校收费过高,农民因为交不起学费而不得不让孩子停学;另一方面,有许多中小学却成了欠账大户。几乎每个学校都欠着一屁股的债。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投入不足,还是经营不善呢?人们是该静下心来认真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了。

二、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的原因

农村教育投入不足有受农村整体投入欠账的牵连,也有人们对农村教育认识不足的问题;有受城市教育挤压带来的伤痛,也有形式主义带来的困惑;有农村的瓜果熟得快,农民的孩子当家早的惯性,也有长远的利益见不着,眼前的利益来得快的误区。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重城轻乡的教育投入方式使得农村学校负债累累。长期以来,城里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接受着基础教育,几乎没有一个城里的孩子不是高中毕业的;而农村的孩子没有进过学堂门也不足为奇。一方面,城市学校的资金来源比较多,上面来检查也可以装一装门面,教育经费偏向城市的自然也就多一些了;另一方面,农村面宽点多底子薄,要想把所有的学校都办好,的确不容易,再加上过去的农村学校,大多数是靠农村收取提留的一部分来供养的,有的地方提留收不起来,就只有欠着学校的。日积月累,学校的欠账越来越多,经费越来越紧,无米之炊的日子也越来越频繁。过去的一村一校,慢慢地变成了由邻近的两个村或者是三个村联合办一所学校,有些地方甚至把联办学校也撤销了,孩子们只好跑上十多里路到镇上去读书。有些孩子家庭条件比较差,因此,干脆就不上学了。农村的孩子没有上学的地方,虽然说不完全是投入不足的问题,但是,投入不足却是最根本的问题。

2、九年义务教育达标检查使得农村学校雪上加霜。九年义务教育达标活动,的确促使农村教育上了一个台阶,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有很多中小学就是在达标中欠下的账。有些学校本来就不富裕,为了按照上级的要求达标,就不得不大兴土木,不得不咬紧牙关增加一些设施。检查一阵风就过去了,可学校的债务却不是一时半载能还清的。学校又没有正当的资金来源,只好以加重学生的经济负担为代价来逐年偿还债务。负担加重了又迫使有些家庭不宽裕的人家望而却步。这种恶性循环把农村的基础教育不断地推向了深渊。

3、农村教育整体滑坡使得投资载体发生变化。农村基础教育是以中小学为载体的。目前,有些地方出现了村里没有小学,镇上没有中学的问题,没有了学校,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的力度,钱该往什么地方投呢?是这些村不需要学校,还是领导者的心中没有农村学校呢?是农村的孩子上不上学无所谓,还是先把别的大事抓好了再来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呢?是脚踏实地逐村逐户地调查拿出农村教育投资方案,还是泛泛地说说而已呢?农村教育投入不足的根源在哪里呢?在于有些人对农村教育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归根结底,还是存在着对农民的感情问题,存在着给予农民平等的国民待遇的问题。尽管农村的孩子不能上学不会损害某些领导者的切身利益,但可关系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尽管农民的儿子提前加入了打工族的行列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尽管农民的子女辍学还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却是可能造成未来国力减弱的一个危险的信号。我们不重视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行吗?

三、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策略

从经济发展的全局来看,每个行业的每一项工作都很重要。然而教育却是一项基础建设,它的重要性更是非同一般。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人,而人的素质的高低却对未来经济建设的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就要十分重视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问题,就要改变投资载体的现状,注重主体投入的方式,确定总体投入的方向。

1、加大对农村教育投资载体的引导、指导和督导。农村基础教育不能忽视,不能断档,更不能荒废。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摸清投资载体的现状,调整农村教育的格局,建立基础教育的体系。这一切都离不开对农村教育工作的引导、指导和督导。所谓引导,就是要逐村逐户的调查摸底,并且登记造册,彻底清查出农村究竟有多少孩子是在外地上学,有多少孩子没有上学,要像抓计划生育工作那样,来一个全民动员和全民配合,对适龄的辍学儿童要进行分类排队,有多少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没有能力上学的;有多少是因为教育环境欠佳而导致孩子辍学的;有多少是受其他因素的制约而上不了学的。摸清情况以后,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力争不漏掉一个孩子,不发现一个新文盲,不为今后留下一个新的遗憾。所谓指导,就是要对农村缺师少教的问题拿出一个指导性的工作方案出来,要进一步整合农村教师资源,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在舆论上引导老师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任教,对在这方面成绩突出者予以大力表彰;在工作待遇上要尽可能地给予改善,为他们创造一个在艰苦的环境里教书育人的良好条件;在对农村教师师源的补充上要有一个切合实际的设想和长远的规划,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长期地坚持不懈地把这项工作抓下去,抓出成效来。所谓督导,就是要恢复或者重建农村教育体系,对农村教师的设置、定位、培训、检查、考核以及职称和职位的晋升等工作要有人问,有人管,并且要层层落实督导责任。只有建立起农村教育体系,解决好农村的师资力量问题,让农村的学校里有人教书,有人读书,才能为农村的基础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把那些不能读书或者不愿意读书的孩子请进学堂里来,才能使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变为有效投入。

2、注重对农村教育投入主体的吸引、引进和联合。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对社会进步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对社会资金的投入有着永久的期待和经常的渴求;同时,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对相关产业也有着推动和牵引作用。因此,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不能只当作一项事业来办,而应该当作一项产业来发展。要用吸引、引进、联合等多种办法来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一是要吸引多种经济成份办教育。对农村教育,仅靠国家的财政投入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应该启用教育信贷、教育入股等多种形式吸引相关财团和个人投资教育产业。要彻底地施行政教分开,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工作只在政策和业务上把住关就行了,而在经营上则应尽量放开搞活。要允许有条件的地方成立中等教育或者是基础教育集团公司,并积极为其上市创造条件,国家对在基础教育中成绩突出的产业部门应该给予重奖,以鼓励更多的人来投资这项对经济建设有着特殊意义的教育产业。二是要引进外地资金办教育。近年来,有不少的巨富无偿捐资助学,这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应该鼓励一些富商投资兴教。要在基础设施、税收等方面给投资者提供优惠条件,而不能看见外地人取得了一点成绩就眼红,更不能使绊子有意刁难投资者。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教育投资法规,从政策和法律制度上保证教育投资、兴业和分红的合理合法性。要使各行各业投资兴教成为一种风气,一种时尚,一种为世人所称道的现代产业。使由单纯依靠财政一家投入变为多家投资办教育;由单纯依靠本地资金办教育变为本地资金与外地资金相结合的局面;由单纯依靠农村资金办教育变为全民参与,全社会努力,全方位投入兴教的态势,努力把农村基础教育推向一个新的起点。三是要联合相关产业办教育。农村基础教育不能走封闭式办教育的老路子,要打破行业界限,走联合办学的路子。农村的一些专业技术学校,可以挂靠一些大专院校或者是一些大型的集团公司,一方面可以发挥农村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对口单位培训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或者作为其实验基地,为其开展专业研究提供场所;另一方面,可以由农村学校与某些集团公司联合办厂,由学校提供场地和劳动力,由公司提供资金和技术,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可以半工半读,也可以将做工作为一种实习,不拿工钱,但毕业后可以享受优先被录用的待遇。总的来说,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不应该囿于某一个方面,而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多层面的和相互联系的工作。谁都可以成为投资主体,谁都能从教育投入中受益。这件事只要兴起来了,不仅投资者能从中受益,而且最终受益的应该是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3、实现对基础教育投入总体的规划、设计和整合。基础教育是一项意义深远而又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既要考虑眼前利益,也要考虑长远利益;既要留意城市的基础教育,也要留意城乡教育的共同发展;既要着眼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又要着眼于未来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是要统筹规划城乡基础教育。农村基础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要着力改变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足,农村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农村教育每况愈下的局面,就要将农村教育投入的问题纳入规划,统筹兼顾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统筹兼顾教师的力量摆布,统筹兼顾育人与用人的有效对接。二是要整体设计未来基础教育。中国未来的基础教育将是怎样一个状况呢?应该怎样来设计未来基础教育呢?这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基础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中国的国情是什么呢?就是农村人口多,工业底子薄,经济基础差。农村人口多,说明其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的空间也就多;工业底子薄,则预示着随着工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各类技术人才的缺口也大;要打牢经济基础,则首先要打牢教育基础,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要根据这个国情来调整教育思路和教育布局,来规划和设计基础教育,来制定出一个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植中长期计划来。三是要着手整合各类专业人才。一方面要着力整合教师人才。农村教师人才馈乏,有很多补救措施,既可以压缩城市教师充实乡村教师队伍,也可以返聘离退休教师重返讲坛,发挥其余热,还可以从各行各业中挑选经济师、会计师、审计师、预算师、工程师等到职校任兼职教师。从而解决农村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着力调整人才培养方向,要在培养一大批尖、高、精人才的同时,大量培养专业对口,技术对路的适用型人才。要有效地实施二级专业分流计划,先在初级中学实施一级分流,从中分流出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学习车工、电工、建筑工等专业知识,在普通初级中学增设职业班;再在高级中学实施综合教育和职业教育大分流,将一些以谋求未来职业为目的的学生提前分流到职业学校去。通过两级分流,合理地安排未来人才的去向,使知识与技术相结合的专业人才更加受用人单位的青睐,更加符合经济建设的要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教育周期,节约了教育支出成本。要通过对基础教育的规划、计划和整合,规划出未来人才的蓝图,计划出未来人才远景,整合出未来人才的希望。

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是为了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又必须将投入与教育改革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增加投入来提高全民的素质,通过提高人们的素质来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通过经济发展来建设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的明天。

摘要:我国的基础教育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扎实的。但是,在广大农村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育体系紊乱,生员极度短缺,投资严重不足等方面的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基础教育跛足的现状,就要认真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农村教育投资载体上寻找切入点,从投资主体上打开突破口,从长远规划上布置教育网。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