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评价考核在外科护理学本科教学中应用

评价考核在外科护理学本科教学中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在我校2018级护理学专业外科护理学课程中实施形成性评价,评价内容为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见习考核、段考、实验考核和期末成绩。比较形成性评价考核与传统终结性评价的考核成绩,同时采用调查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形成性评价考核的成绩高于终结性评价考核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65%~91%的学生对形成性评价考核持肯定的态度。结论形成性评价考核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外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外科护理学;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护理工作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1],护理工作的内涵和范畴进一步扩展深入。外科护理学是护理本科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地评估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科学、客观地反映教学水平,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形成性评价的出现与发展为教学评价改革提供了方向,逐渐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形成性评价,又称为过程性评价,最初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斯克里芬在1967年提出,即教师将从学生中获取的信息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对这些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并促使学生主动去分析这些信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2-3]。由此可见,形成性评价是对教学全过程的跟踪与评价,向教师和学习者反馈评价结果,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潜力[4],而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评价,导致评价的单一性与片面性。为此,我们在外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尝试进行形成性评价考核,并将其与终结性评价考核进行比较,探讨形成性评价考核在护理本科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效果,以期对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校2018级护理专业本科生82人为研究对象,男生10人,女生72人,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37±1.49)岁。

1.2方法

授课时间2020年9月—2021年1月,总学时102学时,其中理论课65学时,实验课21学时,见习课16学时。开课之前,课程组的教师集体备课,统一各章节课程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共同讨论制定形成性评价的方案。在本课程的第一次课向学生介绍课程学习目标,形成性评价的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1.2.1考核指标形成性评价考核指标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出勤率、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和课堂小测验;②课后作业:在每一单元学习完成后向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分别有学生自行完成的作业和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作业的类型有临床案例分析;绘制思维导图归纳学习重点;制作PPT并在课堂上进行专题汇报,如“肝癌病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乳腺癌术后如何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等。要求学生做作业时不应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还需参考最新的文献资料并融入自己的思考体会。针对每一次的作业教师均制定有评价标准,批改完后在下一节课堂上利用5~10min的时间进行讲评,及时向学生反馈;③见习考核:评价学生见习时的表现和见习报告的书写情况,每一次见习完成后学生需书写见习报告,交给带教的老师批改点评;④段考:学期中期进行一次段考,题型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考试结束学生提交后即可查看分数和试题解析。教师可利用其中的考试分析模块快速了解学生的考试成绩分布,各题的答对率等数据;⑤实验考核:考查学生实验过程的参与度和实验操作技能,在实验技能考核中,教师在每一位学生的考评表上详细列出学生的得分点和扣分点,考完后即返回给学生查看,帮助学生即时纠正错误的操作;⑥期末考核:学期末进行统一的理论考核,考核范围涵盖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点,题型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和病例分析,既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也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2成绩评定外科护理学教学结束后,分别采用两种方式即形成性评价考核和终结性评价考核方式计算学生的综合成绩。形成性评价考核成绩的构成为:考勤5%+课后作业10%+见习考核5%+段考10%+实验考核10%+期考60%=综合成绩100%。终结性评价考核成绩的构成为:段考20%+期考80%=综合成绩100%。在学期末统一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态度,此项调查不计算成绩。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珚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评价考核方式计算综合成绩的比较

见表1。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其段考成绩和期考成绩均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形成性评价考核的方式计算综合成绩显著高于终结性评价考核成绩,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81,P<0.05),提示形成性评价考核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成绩。

2.2护理专业本科生对形成性评价方法运用效果的评价

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学期结束前对82名护理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82份,收回问卷82份,有效回收率100%,结果见表2。

3讨论

3.1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形成性评价考核的成绩显著高于终结性评价考核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形成性评价考核转变了学生综合成绩的评定方式,不同于终结性评价考核,形成性评价考核全面测量学生对课程知识点、学习态度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策略、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性评价考核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考前“突击”的现象。在形成性评价考核的过程中,对“教”与“学”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在每一次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们也会发现自身学习上的薄弱点,主动地改进和加强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本研究与李婷等[5]的研究结论相似,显示形成性评价能较好地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评价成绩。

3.2形成性评价考核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满意度

期末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持肯定的态度,梁丽娜和钱耀荣等[6-7]研究结论相似。学生们认为形成性评价能加深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健康教育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由于形成性评价设置有多个环节,如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组汇报、实验考核、见习考核等。为了完成上述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刻苦努力,不能有任何的松懈,这有效地促进学风的建设。实验和见习考核形式多样化,激发了学生操作训练的主动性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开展案例分析的小组作业,需要学生分工合作,查找资料,分析讨论,制作PPT课堂汇报等。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程重、难点的理解,培养查阅文献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以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的职业能力,为今后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处理工作中复杂的临床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习中学生也收获到了成就感,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

3.3形成性评价考核实施的困难和建议

由于本科招生人数的扩大,应用形成性评价考核,教师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明显增加,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可考虑引入信息化的手段,如应用雨课堂、智慧树等在线的教学平台开展评价[8],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的在线测试练习,拓展学生学习时空。基于单元、章节设置自主测试题,测试结果可实时反馈,这种即时性反馈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改进的依据,也可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及效果评价的依据。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多样,内容涉及面广,如何保证评价的公平公正,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优化课程考核方法、考核形式、考核重点、评价依据等[8],真正发挥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效果。

4结论

形成性评价考核作为一种教学评价手段是对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的补充与完善。教学活动本身是一项复杂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的复杂性也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复杂性。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充分发挥评价在教学中的促进作用,需要教师与学生有效地配合,教师要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融入每一次授课中,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内容,将新技术、新理念、新进展融入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本文以“外科护理学”课程为例,在教学改革中实施了形成性评价并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但尚需在评价内容、评价环节、评价指标上进一步完善,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修订完善形成性评价体系。

作者:周薇 吴彬 王思婷 梁丰 覃若梅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