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评价一个人的词语

评价一个人的词语

评价一个人的词语

评价一个人的词语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评价语 英语课堂 评价策略 学生发展

广义上的英语课堂评价语包括教师对学生实施评价时所运用的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本文的英语课堂评价语指“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活动表现、情感态度等方面评价时所使用的有声语言。”

1. 初中英语课堂评价语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恰当的课堂评价语犹如大海中的航标,将学生引向积极思考、活力发展的学习状态和生命状态。然而目前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运用评价语时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1 教师评价意识淡薄

笔者曾随机对淇县30名初中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教师对课堂评价语的价值认同情况及评价语的运用现状,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设置的:您怎么看待英语课堂评价语的重要性?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图1 教师对课堂评价语的价值认同情况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英语课堂评价语并没有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仅有8%的教师认为评价语“非常重要”。“思想决定行动”,较低的价值认同导致教师在学生的“精彩”之处、努力之时和错误之际没有及时评价,错失了很多教育学生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机会。

1.2 评价语运用单一

其表现首先是用词的单一,教师的评价语往往比较贫乏,常常锁定在good, very good, great等词汇中;第二种表现是评价角度单一,教师仅就知识性问题的正确与否给予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评价。

1.3 评价语应用随意

教师的评价有时与事实不符,随意表扬或贬低学生的回答及表现。

1.4 评价语运用“负效”

教师所使用的评价语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如一位教师曾对一名学生朗读课文情况进行这样评价:“你读得有气无力,怎么还没老就老态龙钟了!”全班学生顿时哄堂大笑。试想如此评价怎么可能不引起学生对朗读的恐惧,怎么不起到“负效”的作用呢?

2. 初中英语课堂应合理运用评价语

实施评价首先要解决“评什么”的问题,英语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呢?《英语课程标准》是英语教学的依据和纲领性文件,同样也是初中英语教师运用评价语的依据和纲领性文件。《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定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诸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故英语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3. 初中英语课堂运用评价语的方法

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方面进行评价:

3.1 评价学生的语言技能:准确具体

听、说、读、写构成了学生主要的语言技能,为发挥评价语的航标作用,教师要准确具体地对这四方面的进行评价。举例说明,当一个学生非常流畅地朗读文章时,“You read it so smoothly.”要比“A good job.”的评价更具有针对性,更准确具体。

3.2 评价学生的语言知识:真实客观

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是英语课堂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语言知识时,一定要真实客观,学生正确的见解要肯定和赞扬,错误的看法要用恰当的方式予以指正。听课过程中常发现一些教师不管学生所涉及的语言知识是否正确,均用good来进行评价,这样很容易误导学生,将错误的知识输入大脑。

3.3 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期待

初中生仅是一些十几岁的孩子,他们情绪波动大,易受他人影响,教师一句充满期待、鼓励的话可能让学生收益终生,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很好的证明。同样一句不当的评价语可能让学生厌恶英语,甚至厌恶学校学习。以下的评价语对激发或强化学生的情感态度就非常有利:

Come on, have a try!

I’m sure you’ll do better next time.

I admire your confidence.

You know how to cooperate with others. I’m proud of you.

You listen to others carefully. Great!

3.4 评价学生的学习策略:归纳提升

教师要通过评价语的作用,帮助学生将他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学习方法理清,并进行归纳与提升,形成一定的学习策略。例如,一位教师执教人教版GO FOR IT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过程中,一个学生很快记住了17个单词并且书写完全正确,教师请该生传授经验,该生说:“以前学习过book这个词, 今天学习bookcase就好记了,还有……”教师趁机评价说:“你太厉害了,小伙子!你说出了一个记单词的绝好办法,那就是构词记忆法。这是一个合成词,由book和case两个词组合构成……”然后教师讲解了合成词及构词记忆法的含义,并鼓励学生寻找其它记忆单词的办法。记忆单词是初中生英语学习的一大难点,该教师的评价语,对刚刚进入初中生涯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3.5 评价学生的文化意识:引导启发

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看待异域文化的态度,国际意识的形成,这些都不是初中学生能自发完成的,英语教师要发挥评价语的作用,因势利导,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如英语国家学生和教师打招呼经常用“Good morning, Mr. Wang”而不用“Good morning, Teacher Wang”,教师就应该通过评价语引导学生进行中外文化对比的思考。

4. 初中英语课堂运用评价语应注意的问题

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评价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4.1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想恰当高效运用评价语,教师必须提高评价意识,重视评价的作用,还要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锻炼来提高评价语的运用能力。

4.2 评价内容要融汇综合

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只有在它们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堂上使用评价语时要注意融汇综合,不能人为割裂。

4.3 评价方法要灵活恰当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价技巧,初中英语教师只有根据被评对象和评价目的不同,选择最佳的评价时机,灵活运用评价语,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评价语的作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 梁承锋, 张丹. 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 潘婷, 马丽娜. 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分析[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2(09).

[5] 佟春梅. 浅析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评价语的有效使用[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2011(06).

评价一个人的词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必修模块;终结性评价;课程标准

一、引言

新高中英语课程在结构上采用“领域—学科—模块”的形式,以“模块”为课程的基本单位,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连续式的而是间歇式的。因此,传统的考试评价模式,即“教学—期中考—教学—期末考—教学—学年考—教学—毕业考”已不再适用了。在新课程背景下,新的高中学业成绩评价体系应该是一种分层式的结构。第一层是基于模块的学业成绩评价,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在该课程模块的学习所达到的水平;第二层是学生毕业成绩的水平评价,这是对三年来学生所学的知识(包括必修和选修)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测。这两个层次的评价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有一定的相关性,二者均属于终结性评价。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进行终结性评价,是当前测试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终结性评价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本研究的内容只能针对高中英语五个必修模块进行,并不涉及选修模块的终结性评价。

二、研究背景

高中新课程学业评价研究始于2003年,笔者参与了这项研究。其标志性成果为2005年6月高凌飚主编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模块学业评价》。该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对高中学业评价的背景和理念、改革的总体构想、模块测验的组织与实施做了一系列的论述;中篇以学科为基础落实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提出了部分学科的评价策略和方案,其中包括高中英语学业评价框架的构建;下篇收集了一些实验学校的评价案例,其中包括高中英语模块学业评价案例。[1]但是,目前还存在高中英语必修模块终结性评价与课程标准的适切性的问题。本项研究旨在探索这一问题。

三、高中英语必修模块终结性评价的重要意义

终结性评价作为评价改革体系的有机组成之一,不仅仅是一种评价的方法,也是对课改实验进行验收总结的重要途径。终结性评价测试如何操作,如何把握课程标准、积极应对评价测试,成为高中英语教师、学生及教研部门所关注的问题。

新课程注重过程性评价,但并不等于不重视终结性评价。纵观我国高中英语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终结性评价对高中的英语教学更具有导向性,终结性评价能否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成效。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在重视过程性评价的同时,重视并加强对终结性评价的研究。我们应该运用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研究终结性模块测验的定位、命题原则、试卷结构与题型、测试结果的解释和利用等一系列问题。

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和特点

教育部于2003年4月制订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新的课程标准主要提出了五个基本理念,即重视共同基础,建构发展平台;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2]这五个基本理念体现出新课标的几个特点:改变了传统教学大纲中以教为主的原则,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提倡学生体验参与,倡导发现式学习和培养能力;把英语课程定位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上,让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摈弃了传统的单一终结性评价方式,建立了综合性评价体系,使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评价方式趋于合理,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新课标充分体现了课程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教材多样化和多层次人才的培养,标志着我国英语教育实现了从语言知识教学向语言能力培养的根本转变。因此,新课标在总体上特别重视语言的实际运用。这不仅有利于受教育者获得语言能力,而且更有利于发挥语言教育在智力和情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五、高中英语必修模块终结性评价与课程标准的适切性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英语必修模块终结性评价作为评价改革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一种评价的方法,也是对必修模块知识的整合以及课改实验进行验收总结的重要方面。终结性评价测试如何操作,如何把握课程标准积极应对评价测试改革,成为高中英语教师、学生及教研部门所关注的问题。笔者经研究发现目前新课标在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新课标的概括性太强,操作性不足,在教学和测试中较难有针对性地执行。例如,课标中语言知识(七级)目标中,对语音的要求第3点是:“初步了解英语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这个要求过于笼统,在教学和测试中是难以操作的。

第二,课标中有些知识点是大跨度的,这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的发挥,但对于考试来说则难度太大,会让学生无所适从。例如,课标中语言知识(七级)目标中,对语法的要求第3点是:“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描述事物,简单地表达观点、态度或情感等”,这里“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具体指哪些语言形式?

因此,我们的任务首先是将新课标的内容细化、具体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二)高中英语必修模块终结性评价总体测验目标

新课标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和标准。但是作为考试的要求,这几个方面的目标却是比较含糊的,并不利于考试的操作,因此必须把它们进行细化。

细化和具体化的原则,主要是针对英语七级必须掌握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文化意识三个部分进行设计,既涉及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具体要求,又涵盖语音、词汇、语法、功能意念项目和话题项目等语言知识点,同时考虑负载于语言知识与技能之上的文化意识因素。以“语言功能意念”和“话题”两部分为线索,将其他三个模块重新进行整合,便于师生在交际、对话和实际任务中进行语言知识的积累与消化,形成一定的语言技能,培养应有的文化意识,从而实现测试对教学的指导和反馈功能。

转贴于 下面笔者以语言技能中听的技能和语音技能为例,列举具体细化的方案。

表1 语言技能目标(七级)

级别

技能

目标描述

七级

1.能识别语段中的重要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

(1)区分相同的词和音;

(2)通过关键的信息词作出推断;

(3)理解全句而不只是单词和短语;

(4)掌握大意并通过对话人的表层信息来判断、推测隐含意思。

2.能听懂操作性指令,并能根据要求和指令完成任务。

(1)获取所需信息做特定的事情,如问路、按指令填表格等;

(2)按指示语,对说话人提出的要求做出正确的反应。

3.能听懂正常语速听力材料中对人和物的描写、情节发展及结果。

(1)正常语速为每分钟120词;

(2)对人和物的描写包括时间、地点、方向、身份、职业和相互关系;

(3)情节发展及结果指对某事件的“原因”和“目的”的叙述;

(4)确定事物发展顺序或逻辑关系。

4.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抓住要点。

(1)列话题项目表如下:

①个人情况②家庭朋友与周围的人③周围的环境④日常生活⑤学校生活⑥兴趣爱好⑦个人情感⑧人际关系⑨计划与愿望节假日活动购物饮食健康

天气文娱与体育旅游与交通语言学习自然世界与环境科普知识与现代技术热点话题历史与地理社会

文学与艺术;

(2)抓住谈话的中心思想、主题;

(3)注意谈话的主题句及表示内容结构的词,如并列、递进、例示、转折及表示层次和先后关系的词。

5.能听懂熟悉话题的内容,识别不同语气所表达的不同态度。

(1)熟悉话题见4(1);

(2)态度分为:

①同意和不同意②喜欢和不喜欢③肯定和不肯定④可能和不可能⑤能够和不能够⑥偏爱和优先选择⑦意愿和打算⑧希望和愿望⑨表扬和鼓励责备和抱怨

冷淡判断与评价;

(3)不同语气表达不同态度,如委婉语气表达说话人不能够做某事;

(4)注意把握整体意思并识别对话人的语调和语气。

①语调的意义。

升调:一般表示客气、委婉、迟疑、不确定和不完整等意义。

降调:一般表示完结、确定、命令和完整等意义。

②语气的意义。

6.能听懂一般场合的信息广播,如天气预报。

(1)一般场合的信息广播内容涉及欧美国家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简单的事实新闻,节日活动,文娱,体育信息,天气预报,一般的知识,常识,文化教育,趣味故事,人物传记以及能源、交通、人口、城市污染等社会问题;

(2)掌握整篇信息的主题思想和真实意图;

(3)根据获取的有关信息,对文中提出的某些细节作出正确的判断。

表2 语言知识目标(七级)

级别

技能

目标描述

七级

语音

1.在口头表达中做到语音、语调自然和流畅。

(1)语音速度为每分钟100字;

(2)语调是说话时声调高低抑扬的变化,它在交际中能体现说话者的交际意图和思想感情;

(3)句子重音:句子中实词应重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代词和感叹词;

(4)弱化:句子重音是通过对某一重读词前后虚词的弱化而实现的,虚词有两种发音即强式和弱式;

(5)英语辅音的特殊发音。

2.根据语音、语调了解话语中隐含的意图和态度。

(1)语句重音分为三类:①表意重音②逻辑重音③感情重音;

(2)逻辑重音能更好地体现说话者的意图;

(3)逻辑重音表现在“强调”“对比”和“语法”三个方面;

(4)语调具有表意功能,英语中不同的语调模式用以表达不同的意见;

(5)掌握大意并通过说话人的表层信息来判断、推测隐含意思。

3.初步了解英语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

(1)节奏:句子重音与弱化音在句子中交替出现,构成英语中特有的节奏;

(2)韵律:英语不仅押韵的形式多种多样,而且经常是一种韵格连用,或两种甚至多种韵格综合使用;

(3)英诗中的节奏;

(4)传统英诗的每一行以音步(foot,相当与口语中的节奏群)为韵律单位,每一行诗都由一定数目的音步组成,如抑扬格音步即为轻重型节奏群。

4.根据语音辨别和书写不太熟悉的单词。

(1)掌声读音规则:例如,字母a在开音节中发字母音/ei/,所以/weiv/拼写为wave。

上面就是我们在制定《高中英语必修模块终结性考试测验计划》过程中对总体的测验目标的理解,目标的提出都是源自新课标,只不过是把其具体化和分类化而已。这些目标将成为我们命制英语终结性评价试题的依据。为此,高中英语必修模块终结性评价与课程标准的适切性问题方可得到解决。

评价一个人的词语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动评分;作文;翻译;学生英译汉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6―0062―05

引言

主观题是测量语言技能的有效方式,目前已被广泛运用于各类英语考试,其自动评分是测试领域关注的一个焦点。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国外己开发出多个作文自动评分系统,并应用于GRE、GMAT等大型考试中。在国内,梁茂成研制了适合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作文自动评分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翻译领域,极少数研究也对学生汉译英的自动评分进行了尝试。但是,针对英译汉的自动评分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将回顾近五十年来自动评分技术的优劣,探讨英译汉机器评分系统与已有研究的异同。

一 作文自动评分系统

历史上第一个作文自动评分系统是1966年研制的PEG。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IEA、E-rater、IntelliMetric、MY Aeeess等作文自动评分系统相继出现。近年来,自动评分扩展到医学、建筑、艺术、计算机等领域,评分对象涉及简答、绘图、口试等多种主观题。本文仅对四个主要作文自动评分系统进行回顾,其主要特点见表1。

第一,测量对象。表1显示,作文自动评分系统的测量对象从语言形式发展到语义内容,再过渡到语言、内容和结构三个方面。在梁茂成的研究中,内容模块主要考察作文是否紧扣主题;语言模块主要衡量作文语言形式的准确性;结构模块主要评判作文是否满足独立成篇的条件。这三个模块可以直接追溯到写作能力的构念,具有较好的效度,也更符合写作测试的评价标准。

第二,评分方法。PEG、E-rater和梁茂成的系统都采用变量提取、多元回归、计算作文分数三大步骤来完成评分。首先,研究者从一批事先评分的作文中提取一系列文本特征,再以这些特征为自变量、人工评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能够最大限度地预测分数的回归方程,最后将新作文的相关变量代入方程,获得机器给新作文评出的分数。

第三,主要技术。四个评分系统都采用多种技术来提取变量。其中,IEA和梁茂成的系统都采用了潜语义分析方法(Latent Semantic Analysis)。其基本假设是,文本中隐藏着一个潜在的语义空间,是所有词汇的语义之和。由于语言中存在大量多词同义和一词多义现象,语义空间往往带有许多噪音,需要通过特征过滤、选择、抽取来进行压缩。具体做法是:首先,研究者使用停词表过滤信息量很少的词汇;其次,选择一批与主题相关的文本(如专家作文、主题知识材料)构建词频矩阵,并根据词频对词汇赋予不同权重。词汇出现的次数越多,表示信息量越小,权重越低;最后,使用奇异值分解技术(SingularValue Decomposition)对矩阵进行降维。这种技术类似于主成分分析法,压缩后的矩阵既保留了原矩阵的重要信息,又排除了干扰信息,代表作文主题的典型潜在语义空。潜语义分析具有提取语义内容的优势,甚至能够处理创造性的记叙文。不过,它忽略了词汇顺序、句法、逻辑等信息,不能反映学生的全部知识,因而需要与反映语言形式的变量结合使用。

与潜语义分析不同,E-rater使用向量空间模型(VectorSpace Model)来判定文本内容的相关度。不过,这是一种基于主题词分析的技术,难以达到潜语义分析的降维、消除噪音等效果。

第四,主要变量。各个系统使用的主要变量与其测量对象对应。例如,梁茂成采用流利度、地道性、复杂度方面的变量来考察语言形式质量,采用语义相似度来衡量语义质量,采用连接词等特征来评判作文结构质量。

第五,验证方法。上述系统主要采用相关度和一致性来检验机器评分与人工评分的接近程度。相关度反映机器与人工排序的相似性,既包括机器与单个评分员评分的相关,也包括机器与多名评分员平均分数的相关。第一种相关度不一定可靠,因为单个评分员的评分可能具有偏差(bias),内部一致性难以保证;第二种相关度更有价值,因为多名评分员对同一名学生的平均评分接近其真分数(true score)。

一致性反映具体评分等级的一致程度,包括绝对一致和相邻一致百分比。前者指机器与人工所评等级相同的文本数量占所评文本总数的比例,后者指机器与人工所评等级相差1级的文本数量占所评文本总数的比例,两者各有所长。当评分结果为离散数据且等级较少时,往往使用绝对一致百分比;当评分等级较多时,相邻一致百分比更适合。E-rater和梁茂成的研究对两种百分比都进行了统计。

除了上述系统外,极少数人还对汉语作文的自动评分进行了初步研究。不过,该研究仅探讨了潜语义分析技术在自动评分中的应用,不够全面。

总之,现有作文自动评分系统在评分步骤、主要技术和变量挖掘方面对英译汉的机器评分研究具有重要启示。研究结果表明,不管考生处于哪个年龄段、作文话题如何变化,上述系统的评分与人工评分的相关度都在0.7-0.9之间,一般为0.8-0.85,可以代替一名评分员使用。

二 翻译译自动评分系统

翻译自动评分系统有两种,分别对机器翻译和人工译文进行评价,下面分两部分进行述评。

1 机器翻译评价系统

机器翻译评价主要采用两种方法:

第一,基于N元组(Ngram)的评价。其主要思想是:高质量的机器译文应与人工译文具有较多相同的语言片段。BLEU和NIST是该方法的主要代表。BLEU通过计算机器翻译与一组参考译文内N元组的相似度来考察机器译文的质量,即N元组的匹配数量所占机器译文N元组的比例。如果机器译文比它最接近的参考译文短,相似度的结果还需要乘以长度罚分比(Brevity Penalty),以接受一定的惩罚。在BLEU的基础上,NIST根据N元组在参考译文中出现的频率,对它们赋予不同的信息权重。频率越低,则信息量越大,权重越大。BLEU和NIST不仅方法简单,所评分数与人工评分也高度相关,可供英译汉机器评分系统借鉴。

第二,基于测试点的评价。其主要思想是:模拟标准化考试的方法,不评价整句,而是通过设置测试点简化测试目标。测试点分6组:词汇量测试、固定词组测试、词法测试,以及初、中、高级句法测试。研究者采用描述语言对各句的测试点进行句法描述,使评测可以全自动完成。程序评估机器译文中各个测试点的翻译质量,加权平均后获得最终的机器翻译评价结果。由于翻译中有些语言点的区分度比较高,基于测试点的评价方法能够有效缩短评价时间,值得借鉴。

2 人工译文评价系统

除了机器翻译评价,人工译文自动评价研究也已起步,国内己建立起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汉译英自动评分模型。下面从六个方面进行介绍。

第一,语料来源。该研究使用国内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的300篇英译汉译文。原文为记叙文,包括9个句子,约300字。为满足研究需要,测试时既呈现整个篇章供学生整体理解,也提供单个句子让学生逐句翻译,单句译文合并即可获得篇章译文。

第二,模型设计。该系统按用途分为诊断性和选拔性评分模型,采用分模块设计。诊断性模型包括篇章和单句译文的语义内容、语言形式评分模块,通过提取各个模块对应的文本特征,可以分别构建它们的评分模型,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诊断性信息。选拔性模型仅包括篇章译文的语义评分模块,可以对大规模测试中的汉译英进行评分。

第三,人工评分。该研究采用两次人工评分。第一次评分比较细致,以“忠实、通顺”为标准,分别对译文的语义内容和语言形式进行评价,结果分别用于构建诊断性语义、形式评分模型。语义评分时,先将原文各句划分为2~3个语义单位,逐个单位进行评价。形式评分以句为单位,衡量语言的准确性和恰当性。第二次评分比较简化,仅对具有较大区分度的语义点进行评价,结果用于构建选拔性评分模型。

第四,变量挖掘。该研究采用语料库工具、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技术和统计方法,挖掘了多个文本特征。其中,反映译文语义质量的变量有三类:N元组匹配数量及其百分比、语义相似度和语义点对齐数量。语义点对齐技术考察译文对区分度较高语言点的翻译能否与正确译文表匹配,和俞士汶等使用的针对测试点的评价方法有相似之处。该研究还提取了字词、句子、篇章三个层面的形式变量。表2对主要变量进行了总结。

第五,模型构建。该研究首先在事先评分的一半译文(训练集)中计算所提取的变量与相应人工评分之间的相关度,采用与人工评分相关的变量作为译文质量预测因子;然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选择性能最佳的模型,作为预测因子与人工评分之间的关系方程。数据表明,诊断性篇章译文语义、形式评分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94、0.547。该研究进一步使用三种数量的训练集译文(30、50、100篇)构建了选拔性评分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R都在0.8以上。

第六,模型验证。该研究使用从训练集中获得的多元回归方程,计算另一半学生译文(验证集)的机器评分,然后分析机器与三名评分员平均评分的相关度和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诊断性篇章译文机器语义、形式评分与人工评分的相关度分别为0.842**、0.741**。在选拔性模型中,机器与人工评分的相关度都在0.8以上。若需提高评分效率,以100篇译文构建的评分模型就能满足大规模测试评分的需要。

总之,该研究探索了诊断性与选拔性评分模型的区别,构建的模型能够准确、有效地评价中国学生的汉译英译文。不过,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1)不同文体的原文及其译文在内容、语言、风格上都具有显著差异,该研究使用记叙文译文构建模型,难以判定译文质量预测因子在其他文体中有效。(2)人工语义评分主要针对信息量较大的语义点进行,当学生未译或误译某处次级信息时,自动评分模型难以进行诊断性反馈。(3)采用保留样本法,训练集一直用于建模,验证集一直用于检验模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译文分集的影响。

除了汉译英自动评分研究外,王立欣对英译汉的自动评分进行了初步探讨。该研究的原文是一个广告段落,译文有230份,模型构建也经过变量提取、多元回归、计算新译文分数等步骤。研究采用10折交叉检验法,使用9成语料构建模型,1成语料进行验证,经过10次循环计算的人机评分相关度均值为0.75**。研究中使用的主要变量见表3。

该研究采用的一些变量值得借鉴,模型的验证方法比较科学。不过,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1)原文为广告文体,难以判断模型中的变量对其他文体的译文起作用。(2)未采用分模块设计,机器仅对译文质量进行整体评分,难以对语义、形式质量及其分项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3)采用机器翻译评价的惯例,仅使用4篇参考译文,而人工译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都远远超过机器译文,这种做法对变量的有效性造成了一定影响。

除了王立欣外,Tian等人也考察了关键词匹配和语义相似度对英译汉译文语义质量的预测力。不过,该研究的语料为句子译文,容易忽略篇章层面的质量预测因子,并且研究挖掘的变量比较有限。三英译汉机器评分系统的新探索

笔者将借鉴上述研究的经验,构建适用于中国学生英译汉的机器评分系统。该系统与已有研究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工评分。(1)汉译英的目的语是学生的外语,译文达到“忠实、通顺”己属不易,因而汉译英自动评分研究的人工评分以“忠实、通顺”为标准。而英译汉的目的语是学生的母语,译文在语言形式上往往比较通顺,需要采用更高的标准来衡量。本研究将在“忠实、通顺”的基础上加入“风格切合度”,对语言形式进行更高层次的评价。(2)本研究将原文划分为符合搭配规则、意义单一、完整的多词单元,即翻译单位。评分员对每个翻译单位的译文逐个进行评分,能够更全面地衡量译文的语义质量,也便于机器对译文的语义优劣进行更细致的反馈。

其次,变量挖掘。(1)为拟合人工评分过程,研究者将根据翻译单位的最佳译文和正确译文列表,提取学生译文中的翻译单位对齐数量。由于翻译单位符合搭配规则,并具有单一和完整的意义,能够较好地评价译文的语法性、连贯性和地道性。(2)由于英汉语言表达的差异和汉语分词的影响,一个英语词汇可能对应一个或多个汉语词语,也可能出现多对一、多对多的情况。同时,少数英语词汇的汉语翻译呈分离状态,如as quickly as的译文“像……一样快”,中间间隔一个或多个词语。此外,中国学生的英译汉译文中大量使用同义词和近义词,如in radiant bloom的翻译包括“盛开”、“开花”、“开放”、“绽放”、“怒放”等。针对以上特点,本研究的词对齐不仅考察英、汉语的一一对应,还将进行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对齐,同时考虑英语词汇与汉语分离结构对应的情况,还将嵌入同义词词林,考察原文词汇与词典译文的同义词、近义词对应的情况。初步研究发现,这种词对齐的效果优于仅仅基于词典的词对齐技术[25]。

再次,文体类别。本研究将采用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三种文体,分别使用300多篇学生译文构建机器评分模型。通过比较,进一步挖掘对三种文体的译文质量都具有预测力的文本特征,以便提高系统的迁移性。

最后,验证方法。本研究将对机器与人工评分差异较大的译文进行质性分析并究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变量、提高系统性能的方法,以便减少大规模测试中机器评分的偏差。

评价一个人的词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试卷;分析;反思

长期以来,家长对子女在学校学习情况的了解,主要是从学校的各种考试的反馈中获得,尤其是一个学期的学习评价,是家长特别看重的评价结果。而学校对学生一学期学习的评价形式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期末考试的方式。期末考试的试题便决定了学生一学期学习评价结果。期末试题是否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在此对我国几个地区的小学英语试题进行比较分析。

一、试卷分析

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均是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的,浙江和江西等地则是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的,各地试卷考查内容均分为听力和笔试两部分,听力部分又分为听音找图和听音找词和语句两部分。笔者将对上述各地小学的英语试题做一对比分析。

上表是对五地的小学2012学年第一学年四个年级的英语期末试卷两大部分的分布情况进行的统计。

上海某小学一年级英语期末考查卷,听力和笔试两部分各占50%分数。其中听力部分听音判断找图片有35%,听音找词句15%。二年级的听力和笔试也是各占50%,但听力部分的听音找图只有10%,听音找词句有40%。起始年级第一学期考查英语词汇80个以上。三、四年级的比列有点变化,听力部分只有40%,笔试部分占60%,听力部分中听音找图为0%,听音找词句有40%。从统计数字来看,上海某小学英语教学非常重视书面语言的掌握,听力部分中,听音找词句的比列远大于听音找图的比列。

北京某小学一年级英语期末考查卷,听力和笔试分别为40%和60%分数。其中听力部分听音判断找图片有0%,听音找词句40%。二年级的听力部分30%,笔试部分70%,但听力部分的听音找图有15%,听音找词句也有15%。起始年级第一学期考查英语词汇80个以上。三、四年级的听力部分有40%,笔试部分占60%,其中听力部分中听音找图为分别为14%、20%,听音找词句有26%、20%。北京某小学英语教学中,对于书面语言掌握的重视程度还要大于上海,但在听力部分听音找图的比列大于上海。

深圳某小学英语期末考查卷,听力和笔试两部分各占逐年级变化,一年级听力占90%,笔试只占10%;二年级是听力80%,笔试20%;三年级听力70%,笔试30%;四年级听力60%,笔试40%。但听力部分中,听音判断找图片分别是42%、32%、28%、22%,听音找词句分别是48%、48%、42%、38%。起始年级第一学期考查英语词汇70个以上。深圳的情况有所不同,英语口语的重视程度远大于英语书面语言,听力部分中,听音找图的比列与听音找词句的比列相差不大。

浙江某小学三年级英语期末考查卷,听力和笔试分别为56%和44%分数。其中听力部分听音判断找图片有40%,听音找词句16%。随后每个年级听力部分所占比列逐年级下降,笔试部分逐年级提高。浙江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也比较重视英语书面语的掌握。起始年级第一学期考查英语词汇80个以上。

江西也是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某小学英语期末考查卷,不管哪个年级,听力和笔试的分数比例均是40%和60%,起始年级第一学期考查英语词汇100个以上,其中用母语释义的考查16%。可以看出非常重视书面语的掌握。

二、与课标要求形成的反差

1.新课标的评价理念

教育部基教[2001]2号文件,制定了《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导全国小学英语教学,并作为小学英语课程实施及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基本要求对教学评价的描述是: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依据。三、四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评价基本不采用书面测试方式,应采用与平时教学活动相近的方式进行,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与学生交流等方式评价学生。五、六年极的期末或学年考试可采用口笔试结合的方式。口试要考查学生实际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考查要贴近学生生活。笔试主要考查听和读的技能。教育部的小学英语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的评价理念,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评价理念,我们的教育活动,包括评价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通过教育活动、评价活动了解自己所处的发展状态,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1]。

2.评价形式的偏差

新课标的评价要求是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期末考试形式是属于终结性评价,许多学校一般以期末考试的结果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教育部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三、四年级的期末评价基本不要求采用书面测试方式,但现在的情况却是各地的英语教学期末评估,不管是三、四年级,还是五、六年级,仍旧是采用传统的书面测试的评价方式进行。虽然传统的书面测试评价方式有其简便易行的优势,即所有学生可以同时进行测试,使用的是同一份试卷,评价标准也是统一的,但却与教育部的与平时教学活动相近的方式,与学生交流的方式评价学生相悖。就是五、六年级的学生也应是口笔试结合的方式进行,既要考查学生的听和读的技能,也要考查学生实际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

3.评价内容的偏差

小学英语新课标的评价内容包括:学习兴趣、情感策略、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等,要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依据。书面测试一般只能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读写技能的掌握情况,无法测出学生的交流能力。从上面的统计分析来看,大多数地区的期末英语教学评价,重点放在英语书面语的掌握上面,放在对英语词汇的认知层面,认知的词汇越多,卷面成绩越高。大多数学校考查时笔试的比重都较大,从起始年级开始就是这样的比例。在听力部分中的听音找词句也属于对词汇的认知,对书面语的掌握层面。这样看来,学生在课堂上就要完成这些语言知识和听读写技能的掌握。

三、引发的反思

1.书面语先于口语

上面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学校起始年级一年级或三年级的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就偏重笔试,第一学期教材的英语词汇一般在近100个,再加上英语的26个字母和一些日常用语,那么,要求学生掌握的英语知识就偏重。英语词汇是由形式和内容构成的,其形式是语言符号,内容就是符号所表达的意义。一个词汇的掌握就是要把符号和意义两者牢固的连接起来。符号分为语音符号和书写符号两种,母语的习得是先习得口头语言,即语音符号与意义的结合,然后再学习书写符号,即书面语言的掌握。而英语在我国属于外语,没有英语语言氛围,只有在课堂上才接触英语。虽然国际交流更加频繁,语言氛围有所改进,但也仅限于发达城市。课堂上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语音符号和书写符号与意义的结合点上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出选择。

对于我国学生来说,英语语音系统和英语书写系统两者均是陌生的,全新的知识,与母语的截然不同。要接受这全新的知识,必须建构全新的认知结构,从零开始。从语言的本质来说,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美国Moulton教授认为:语言是说的话,不是写下来的文字[2]。当今世界还有相当一部分语言是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的。人们用语音表达意义,用语音交流信息,用语音传递情感。学英语首先就要学会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要掌握英语语音所代表的意义,而非英语语音知识,语音与意义的连结要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成为一种行为习惯。英语书写系统是一种拼音文字,共有26个字母,每个英语词汇都是由一串英文字母组成的,不同的字母串代表不同的意义。26个字母用唱歌的方式教给学生,他们很快就学会唱了,但是要所有的学生均能在规定时间内辨认26个字母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学生不仅要记住每个单词的书写,还要记住每个单词所代表的意义,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难度大是可以想象的。一个学期的课时加在一起也就是三十来个小时,英语教师怎么可能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上百个词汇,26个字母,还有一些日常用语的教学。为了能在期末考试中学生有个好成绩,教师便选择了重点放在书写符号的教学上,而学生便是教师怎么教就怎么学,导致英语书面语先于口头语的情形。

2.音义基于形义

各地试卷的听力部分中,一般分为听音找图与听音找词两部分。从这两部分的分值来看,起始年级第一学期听音找图的比重相对大点,然后逐渐降低,听音找词的分值随年级递增。听音找图和听音找词考的都是学生对英语语音与意义的关联,只不过听音找图中的意义是用直观的图像表示,而听音找词中的意义则是用抽象的书面符号,即一串字母的单词表示。相对于单词语音的记忆来说,一串字母组成的单词的记忆难度要大得多。对于刚开始学英语的学生来说,26个字母就是26个毫无关联的符号,要熟练掌握这26个字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要求学生记住并掌握由这些符号随意组成的单词,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从各种英语考试的导向而言,一般都是以笔试为主,以词汇的认知为主。为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就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英语词汇形式的记忆上,词汇音形义的学习逐渐演变成词汇形义的学习,把英语学习的过程等同汉语识字的过程。

中国学生在认字之前,就对许多字的音义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一种语言习惯。在这种前提下再来进行识字教学,只要强记加巧记字形就可,其注意力全在字的形体上,这是形义基于音义的教学。现在,许多英语教师用这种方法进行英语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在学英语单词之前,对单词的音形义一无所知。教师在进行英语词汇音形义的教学时几乎是同时进行,一般通过单词拼读的方式,如b-o-o-k book书等,反复带读,音形义同时呈现,同时练习,不断强化意义对音和形这两种刺激的条件反射,要求学生对音和形作出同样反应。另外通过听写的方式,如book书,以及书面练习,书面测试等,还有就是传统的儿童教育是以认识多少个字,记住了多少个英语单词为荣,就把英语学习等同识字,或问这个单词怎么读,而不是问这个怎么说等等。不断强化单词的书写形式和汉语意义的关联,在学生的记忆中,单词形式与其意义便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形义重于音义趋势明显,语音变成了帮助记忆单词形义的一种辅助手段。当学生听到某个单词的音时,难以激活存储于记忆中的意义,很多情况下要把单词的音转换成单词的书写符号,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意义。这便是单词的形义记忆痕迹较音义的记忆痕迹更深,单词音义的记忆是基于形义之上的。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智力形式的差异,以及认知能力发展的差异,在用汉语识字的方式进行英语教学时,传统的两极分化的现象很快就会出现,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又回到了课改前的教学模式上了。

3.书面测试误导教学目标

我国统一高考这根指挥棒,对基础教育产生过巨大影响,使全国的基础教育走上了应试教育的轨道。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也是学子们改变人生的唯一途径。各教育机构为了向国家输送更多人才,便按照高考的统一要求,进行统一规格的教育,培养统一规格的人才,这便是应试教育。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家曾提出进行素质教育,结果是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却搞得扎扎实实。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并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英语学科的教学时间提前了,小学三年级,几个主要城市在小学一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程。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更新了,由语言知识的掌握转向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英语学科的评价方式改变了,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进行,三、四年级,也就是起始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评价基本不采用书面测试方式。

但从上面的试卷分析情况来看,各地的小学英语教育,不管是哪个年级均采用书面测试的方式进行,这便是评价形式的偏差。误导教师,教学目标是要以学生的书面语掌握为主。误导学生,学英语就是要先学会英语单词拼写,也就是要先认字。评价内容以英语词汇、语言知识、读写技能为主。误导教师,在教学中以语言知识的掌握为主,以词汇的形义记忆为主,听、说、读、写中读写技能重于听说技能。误导学生,学英语就是掌握一门知识,技能是知识,语法是知识,词汇也是知识,只要懂了,然后凭记忆把它们储存于记忆区,就可以在考试中考高分。学生得了高分,学校满意了,教师满意了,家长满意了,但学生耽误了,离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远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的形成成为一句空话。

结语

全国各地对小学英语教学非常重视,几个主要城市的英语教学要早于其它省份,英语教学发展成绩斐然。从上面的试卷分析得知,各地都很重视英语语言的直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形象思维能力,起始年级母语释义只有江西试卷有16%的考查。由于相应的英语教学评估体系远远落后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各地基本上还在采用书面测试的方式来评价学生一学期来的学习效果。所采用的书面测试从形式到内容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差甚远,新课标要求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交际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应该是在英语课堂上完成的。但从试卷分析来看,课堂上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实在太多了,又是大班教学,教师不可能有时间安排学生进行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交际活动。这样势必导致一些问题的存在,对于教师来说,为了获得较好的教学成绩,课堂上书面语的教学重于口语教学,对学生而言,综合英语运用能力就难以形成,无形中又回到了传统教学的老路上。

参考文献

评价一个人的词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女教师

态度系统批评话语分析网络语料库

评价理论及态度系统

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人际意义研究领域的新发展,评价理论是新韩礼德学派代表人物James R.Martin在20世纪90年代创立的,关注的是话语中能够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的情感强度和表明价值的各种方式等。评价理论旨在通过对语言的分析,评价语言使用者对事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旨在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看深层的意义取向。该理论包括三大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态度系统是此系统的核心,指心理受到影响后对人类行为、文本,过程及现象做出的判断和鉴赏。因此,它又分为三个子系统:情感系统、判断系统和鉴赏系统。情感系统用来解释语言使用者对行为、文本/过程及现象做出的感情反应。判断系统用来解释语言使用者以一系列制度化的社会规范为参照,对人类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它由两个子系统实现:社会评判和社会约束。社会评判用以评价人的行为规范、做事才干和坚韧不拔。社会约束用以判断行为的正当性和真实可靠性,约束的正面是表扬性的,负面则受到谴责。鉴赏系统用来解释以语言使用者审美原则和其他社会价值系统为参照,对事件、事物和人的评价。它又分为三个子范畴:反应、构成和价值。情感、判断和鉴赏三个系统均有积极和消极二元性。

批评话语分析

作为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是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在英国兴起的有关语篇分析方法的一门学科,旨在通过分析语篇表面的语言形式和它们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来考察语言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进而揭示语言、权力以及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批评话语分析一直把系统功能语法作为理论基础。作为系统功能语法新发展的评价理论,更是为批评话语分析提供了新的、扎实的理论基础,成为“批评话语分析中可以大显身手的新的分析工具”。本文将尝试使用评价理论探讨网络新闻标题中“女教师”报道特征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语料库分析法,所选语料为利用网络语料库网站检索下载的语料。该语料下载后包括两部分:新闻标题文本和正文文本。使用的检索软件是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开发的多语种语料处理软件,对新闻标题语料进行索引分析,并按关键词左右的搭配词出现的频率分别排序,提取搭配词,这些搭配词即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研究结果与讨论。为了便于统计搭配词,本文将新闻标题中“女教师”的搭配词分成两部分统计:左二位置搭配词和右搭配词。

语料处理软件共检索到131个含有“女教师”的索引行。首先,按关键词左二位置排序后的搭配词(及其频数)有:性感(9),极品(7),山村(4),感性(3),大学(2)等,共出现67次。彭宣维(2002)提出了可以体现褒贬评价情态的“经验一人际”二元功能词,这些词同时具有经验意义和人际意义的成分。“经验意义”指一组具有所指功能的特征成分;“人际意义”指具有表达编码者主观评价情感意义的特征。比如"wisdom"(智慧),该词的基本意义指某人的智力水平,但也包括“认可和推崇”的情态意义。因此,根据其词义分类方法,可将这些搭配词分为两类:经验词汇和“经验一人际”二元功能词。经验词汇包括已婚、音乐、大学等,这类词占60%。“经验一人际”二元功能词包括性感、极品、风流等,这类词占40%。

经验词汇在修饰“女教师”时,指“女教师”所教学科、所属国家或地区等,不带有语言使用者任何的褒贬评价意义。但是“经验一人际”二元功能词却能显示出使片J者的情感倾向或主观态度,如“性感”一词,不仅指“女教师”自身身材相貌、穿着打扮或动作具有诱惑力,还包括该词与“女教师”共现时表现出来的情态意义:否定或批判。这是语言使用者对“女教师”运用了鉴赏手段,而且这种鉴赏是负面的。因此,根据评价理论中态度系统的分类,这些二元功能词的态度系统分析可见下表:

由表1可见,语言使用者在“女教师”左边的位置上,主要使用了判断和鉴赏策略,而且除了使用“漂亮”、“全才”和“温柔”外,其余的词均带有负面含义,或批评“女教师”的行为不符合行为规范,或谴责其行为的不正当性,或认为其行为是不得体的,不符合“女教师”应有的美学品味。

同上,统计新闻标题中“女教师”右边具有关键意义的搭配词及频数,其右搭配词除了有关“女教师”个人事迹,故事,退休年龄,发言稿,发型,“女教师”剧情介绍及“女教师”晒语录外,其余搭配词句可按语义将其分为关于“女教师”的不雅照、和“女教师”遭不幸或给他人带来不幸三类。

新闻报道通常反映客观现实,而新闻标题是对报道主要内容或深刻主题的概括,也应反映客观现实,但是它也渗透了媒体的态度。媒体倾向性地选择鉴赏来凸显现象,而不去进行过多的情感表达或对人的行为的主观判断,以起到一种“客观化”的功能。①但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可见在网络新闻标题中,媒体在使用鉴赏手段的同时也加入了主观判断,通过标题对语言对象――“女教师’’赋予负面的价值含义。但是,“女教师”是由区别词“女”和名词“教师”构成的偏正式名词短语。“女”字作为区别词不应改变“女教师’’原有的意义。“女教师”的特征义与“教师”的特征义和语用义是相一致的,特征义为:无私奉献、任劳任怨、有知识、有涵养等;语用义为“褒义”。可是网络新闻标题中却出现大量与“女教师”特征义相冲突的词语或表达。网络媒体为何在标题中对“女教师”报道赋予负面的价值含义?批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并不只是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它与权力有关而且对社会过程和个人生活有一定的干预作用②。批评语言学即试图透过语言来考察语言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在媒介市场化的时代,为了满足受众的口味和需求,以达到盈利的目的,网络媒体在标题中通过消极的评价手段,有意地使用与“女教师”语义偏离或冲突的词汇,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理,进而提高网站点击率。但这种现象的大量出现,必然会导致网络上“语言暴力”。这些过分自由的语言表达必然会影响到受众对“女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的看法,甚至导致社会现象的扭曲,伤及“女教师”的自尊和职业形象。同时,网络使用大量消极、低俗的词语表达还会使受众养成恶劣的阅读趣味,影响个人素养的提高。因此,网络媒体在追求网站点击率的同时,不可忽视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舆沦导向作用,特别是不能忽视自身在语言使用上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对于受众来说,应该在审视大众媒介时,用批评的眼光,对所有视为自然的东西进行反省。这也正是批评语言学家倡导的要对语篇,尤其是“公众语篇”(Dublic discourse)进行批判性分析,更好地应对因语言对当今社会生活越来越广泛的介入而产生的一些问题。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