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评价一个人的优点

评价一个人的优点

评价一个人的优点

评价一个人的优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评价形式

本人认为,国家教委提出评价主体可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的三方面缺一不可,分率分配:学生自评20%、学生互评50%、教师评价30%。

一、学生自评

广大教师对学生的自评看法不一,差别甚大。有人认为学生自评不合理应取消,有人认为学生自评很有益处,不可取消,认为学生自评很有益处不可取消的教师对该方法占总分的多少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说占10%,有的说占20%,有的说占30%或30%以上。本人认为学生自评很有益处不可取消,分率占20%为佳。

学生自评不合理应取消者认为学生不认真对待,全都打满分,所以不合理,故取消。原因只有这一点。当然,学生不认真对待,打满分的现象是会出现的,是因为学生还处于发育和发展阶段,尚未成熟和理智,没有真正理解自评的目的。出现这种现象时,教师应积极地去指导学生,自评的目的不是得分多少,而是自我检查、自我的一次考核。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客观、公正地给自己打一次分,打完分后也不是一了百了,而是取长补短,更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了道理,目的明确了,就不会出现打满分的现象了,所以没有取消的理由了。学生自评很有益处,不可取消者认为,教师应积极指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让自我评价成为自我考查,学生不但参与运动,还应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发挥优点,改进不足。另外,学生自评也符合课改的要求,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终身参与运动和为他人的运动服务的目的。这一看法是正确的,是可取的。因此,学生自评不但不能取之,相反很有益处,只是如何运用罢了。

我校所有体育教师都采用学生自评占20%、学生互评占50%、教师评价占30%的分配方法,评价结果很满意,特别在学生互评占50%之中,评价结果确实跟教师有点不一致,但通过分析,认为学生的评分是合理的,学生确实以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体质是否增强为依据,这样评价不但真实,而且还会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扬长避短,使自己更进一步。

二、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

在这两种学习评价的形式上广大体育教师都持赞同的态度,这一点是肯定的,但各占的分率上却出现了不同。这一点上必须达成最佳分配。否则评价的形式形同虚设,达不到课改的要求。

看法一:许多教师认为教师评价的分率应高于学生互评的分率。理由也只有一点,教师是专业者,评价更为准确。但我认为,课改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且终身学习,就体育与健康来说,让学生学会运动且终身运动和为他人的运动服务。就这一点,此看法与课改的要求不相符合。本人在此不多说了,看看另一种说法吧。

看法二:学生评价的分率应高于教师互评的分率。这种看法和我一致,让学生互评,能够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教师一个人的评价常常带有片面性,带着个人的情感。学生相互评价,就克服了这些不足。相反,比较全面、客观和公正,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相互了解。学生在互相评价的时候,能实事求是地、诚恳地指出他人的优点和缺点,也很容易联想到自己,因而对自己实际上也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坚持互评、开展帮助,既能使学生从对方的透视中得到自我认识,又能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情感,真正达到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目的。学生互评发挥优点、克服不足,促使学生上进。由于学生之间碍于情面,评价时往往优点多、缺点少。使优点得到发扬,不足受到克制。被评议者因自己的优点被同学们肯定,而自然更加加倍地发扬优点,努力学习,课堂上的不足也就有所减少。所以,学生互评,不只是帮助受评价的学生,也给其他学生一次直观性的评价。

通过互评,让学生发现别人的长处,促使进步。这一看法符合课改的要求。故,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中学生评价的分率应高于教师互评的分率。学生评价的分率应占50%,教师评价的分率应占30%。

评价一个人的优点范文第2篇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本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多年来,我们也习惯于老师来给学生一个聪明或愚钝、守纪或调皮、文静或好动的概念性评价。可以说教师的评价是权威的,一言九鼎,学生在乎,家长重视。时间长了,那些被老师们冠以“坏孩子”或“差生”名声的学生变成为“优点零”的孩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评价提出明确要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学生自我评价作为评价的一种方式,再次受到教育内外的关注。

自我评价是一种内在的教育,它不仅指个人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评价,而且还包括意识到别人怎样评价自己和如何评价别人,从而在自我设计和自我实践中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把握自己。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身心发展处于极度稚嫩阶段,自我评价的实现除了“随感受”外,教师还应积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自我评价。

一、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

一个人如果不能客观公正地认识自我,而以外界的评价(如家长评价、老师评价)来代替自我评价,那年龄尚小的学生们最终只能去一味争取别人给的“乖孩子”或“三好生”称号而变得缺乏主见与自信,造成身心营养不良,阻碍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处境与需要,根据每位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善于捕捉时机,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挖掘优点,寻找不足,从而保持清醒头脑,把握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瞄准前进的目标,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

二、帮助学生辩证地评价自己

学生评价自我,要解剖自己,学会自我批评,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在集体中与身边的同学对比,充分肯定自己的优点、长处,培养自己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具体说来,一方面要引导优秀学生查找不足,另一方面要帮助差生对自己进行“寻找闪光点”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缺点堆”里仔细找存在的“优点”种子或果实,让学生感受真我,把握真我,提高自信力,将自信内化为前进的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引导学生全面地评价自己

对一个人的评价,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教师可以引导从气质、意志、品质、心理、成绩等方面开展对学生的评价,要根据儿童心理发展和认识水平,引导其从多方面去认识自己,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我班曾有位叫谭盼的单亲学生,他好撒谎、成绩差,有过偷同学文具的前科,在同学眼中,他是为班级抹黑的“众视之敌”,他自己也逐渐形成了玩世不恭的性格。但后来我在家访中却惊奇地发现他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关心体贴与他相依为命的妈妈,于是我思索着如何炼造能给他治病的“灵丹妙药”。一天,他很早来校学校参加了打扫包干区,我在检查后,故意当着全班的学生夸张地表扬了参加劳动的每一位同学,这其中自然包括了谭盼同学。下课后,我拍拍他的肩膀,再次真诚地给予了鼓励。以后的日子,我更加注重让他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渐渐地,我发现谭盼同学爱劳动了,学习认真了,自律意识加强了,同学们真切地发现他变了。儿童节前夕,他还被评为“劳动小能手”和“进步生”。

评价一个人的优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评价 物元模型 可拓评价 改进

科技研发人员作为科技创新要素中最具能动性的核心要素,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能起到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对于推动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国内外关于科技研发人员创新能力评价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定量评价方法有:综合评价法[1]、模糊评价法[2]、层次分析法、多层次灰色理论法[3]等,但由于科技研发人员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涉及很多不确定因素和不相容的情况,大多数评价方法存在对定性指标的定量转化处理不够理想的问题,部分评价方法主要依靠专家打分,主观性较强,不能客观反映科技研发人员创新能力的真实水平。本文首先针对科技研发人员创新能力的特点,综合考虑科技研发人员创新能力所需的知识储备、技术创新能力、计划执行能力等各项指标的敏感性和阈值,构建科学全面的科技研发人员创新能力多级评价指标体系;据此建立多级物元模型,并进行多级指标赋权;在此基础上先对评价对象的各个二级指标子对象进行可拓评价,然后对一级评价对象进行综合评价,不仅可以得到评价对象的评价等级,而且子对象评价也得到了评价对象各个子指标的评价等级,便于综合全面评价科技研发人员创新能力的综合水平。

1 科技研发人员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提到的科技研发人员是针对某些需要解决的特定问题或具体的实用目标,主要从事开发适合市场需要或能引领市场的新系统、新产品、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流程、新材料等研究活动的一类人才。科技研发人员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如表1所示,其中:第一部分是知识储备水平的评价,包括学历水平、知识宽度、以及职称水平等三个方面;第二部分是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包括再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以及预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三个方面;第三部分是计划执行能力的评价,包括团队沟通能力、风险判断能力、以及计划执行能力等三个方面。

表1 科技研发人员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1 知识储备水平 学历水平

知识宽度

职称水平

2 技术创新能力 再学习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

预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计划执行能力 团队沟通能力

风险判断能力

计划执行能力

2 改进的科技人员创新能力多级可拓评价

2.1物元模型

可拓学[4]是蔡文等创立的新学科,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并用以解决矛盾问题。物元可拓法[5]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物元可拓分析理论,将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特征值作为物元,通过评价级别和实测数据,得到经典域、节域和关联度,从而建立定量综合评价方法。

物元是以事物N、特征C 以及事物关于该特征的量值V组成的三元组,记做R=(N,C,V)。给定一个评价对象――科技研发人员创新能力R,有三个一级评价指标,则R=( , , );子对象 有 个二级评价指标,则 =( , ,…, ), =( , ,…, ),其中 是第i个子指标 的第 个二级评价指标, 表示二级指标 的量值。

根据科技研发人员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建立形式化的多级物元模型:

R= =

经典域是表示评价对象各个指标特征对于不同优劣等级的数据范围,用 表示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第i个一级指标 处于技术创新能力第n级的经典域关系, ≤ , >表示二级指标 属于第n等级时的量值范围,则 经典域矩阵为:

= =

节域是指评价对象的各个指标可取的最大数值范围。用 表示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第i个一级指标 的节域关系, ≤ , >表示二级指标 取值的允许范围, ? 。则 经典域矩阵为:

= =

对于待评价的科技人员,用 表示企业第i个一级指标 的技术创新能力 的物元关系, 是科技人员关于评价因子 的实际评价值,则子评价对象 的物元矩阵为:

=

2.2关联函数

由于科技人员创新能力评价中,所选取的各个指标都是正向型指标,即定性得分或定量数值越大越好,因此,本文依据侧距的概念建立最优点在等级区间右侧端点的初等关联函数,即指标值等于某等级区间的最大值时,该项指标对该等级的关联度最大。

当点位于第n等级区间 右侧端点时,即 时,点 与区间 关于区间右侧端点 的右侧距为:

p( )=

建立最优点在区间右侧端点 = 处达到的关联函数为:

=

改进后,当某指标属于某一优度等级区间时,指标评价值越大,求得关联度就越大,具有该等级区间的程度就越大,从而不仅可以得到等级分类信息,而且具有实际解释意义。

同时对于多个对象的可拓评价,属于同一优度等级时,指标评价值越大,综合关联度就越大,可根据该递增性对多个对象直接进行排序。

2.3多级可拓评价

依据科技人员创新能力多级物元模型,对第m个研究人员 进行各一级指标子评价对象的可拓优度评价,然后对 评价总体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科学全面地评价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水平,以便发掘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主导因素和制约因素。

2.3.1一级评价指标可拓评价

根据科技人员创新能力多级物元模型,以每个一级评价指标为子对象,进行可拓评价。第m个研究人员 的第j个一级评价指标子对象 关于创新能力的优度等级n的综合关联度函数为:

=

令 =max{ },则待评价科技人员 的一级子指标 所处的技术创新能力优度等级为 。

2.3.2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由R所有一级指标关于各个等级的关联度,计算待评价总体R对于各个优度等级的综合关联度:

=

令 =max{ },则待评价科技研发人员 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所处的等级为 。

根据改进后的关联函数,对于不同的待评对象,可以根据所处的等级进行分类,对于同一优度等级的多个对象, 越大,其技术创新能力越强,可据此进行多个待评对象的排序。

3 多级可拓评价在科技研发人员创新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随机抽取重庆某科学院5名科技研发人员进行创新能力测评,并建立物元模型,进行综合等级评价。根据这5名科技研发人员创新能力的测评数据,结合“重庆市科技人员职称评审指标体系(送审稿)[6]”,分别从知识储备水平、技术创新能力、计划执行能力等3个方面选取9个二评价指标,并将科技研发人员创新能力各评价指标的优度等级分为较弱、一般、较强等三类。

(1)样本值的数据标准化处理。由于9个二级评价指标的数值越大表明科技研究人员创新能力越好,因此,设 为第m个科技研发人员创新能力的二级评价指标 标准化后的值; 为第m个待评科技研发人员创新能力的二级评价指标 的原始值;W――被评价的样本数。根据标准化公式, 为:

=

(2)多级物元模型应用实例。根据前述确认科技研发人员创新能力评价的优度等级分为三类:较弱、一般、较强。结合样本数据的分布规律确定各指标关于三个等级的经验域区间构成节域区间。

(3)科技研发人员创新能力关联函数应用。根据前述经典域、节域矩阵和关联函数公式,以一级评价指标 知识储备水平的下级二级评价指标学历水平 为例,其对于第一等级“较弱”的关联函数为:

=

(4)评价指标赋权。首先,对于科技研发人员创新能力的一级评价指标知识储备水平、技术创新能力、计划执行能力等,运用成对比较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本研究结合四名该领域专家的意见,得到每两个指标相对重要性的对比表,具体如下:

知识储备水平

技术创新能力

计划执行能力

知识储备水平

1 2

技术创新能力

1

计划执行能力

1

以该表构造成对比矩阵,求得最大特征值为3.01,根据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经过归一化处理后所得一级评价指标确定权重。针对每个一级评价指标为对象,运用AHP和上述方法通过主客观赋权确定其所属二级指标的重要性。

(5)多级可拓评价。首先分别针对待评对象的以及评价指标子对象进行评价,以待评对象 为例,根据其经典域、节域矩阵和关联度计算公式确定其一级评价指标 知识储备水平的下属二级评价指标 对第一等级较弱的关联度。

4 结语

(1)物元可拓法既考虑了科技研发人员创新能力评价中的主观性太强的不利因素,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评价数据定性定量转化中存在的不足。

(2)普通的物元可拓法无法解决待评物元体中的元素超出节域的情况,其在科技研发人员创新能力评价应用中通常评价指标值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采取侧距的概念建立最优点在等级区间右侧端点的初等关联函数可以克服普通物元可拓法的不足。

评价一个人的优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地方院校 大学生 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1.011

1 地方X院校大学生评价指标

1.1 期末课程测评

期末课程测评是每学期结束后在期末所进行的考试,主要是对所学专业知识与选修科目的测评,测评方法包括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部分科目选用写论文的方式。测评把考试作为一种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最为明显的作用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对某一门课的掌握程度,往往通过考试来了解、评定。期末测评一方面是为学分计算准备的,现在高校所实行的都是学分制,每位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拿到足够的学分,才能获得毕业证;另一方面则是作为奖惩的依据,期末成绩优秀者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奖励,通常即是奖学金,而期末不及格者则需补考和重修。

1.2 素质测评

素质教育是指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发展学生特长,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发展。该校所进行的素质培养是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的需要,把学生素质拓展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因而该校提出了集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式:通过项目规划,即该校学生在校期间所要达到的素质要求的规划。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与其它。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展,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素质能力结构,全面成长成才。在以上提到的培养规划内的学生,大学期间须获得被认定的10学分才能毕业,且上面提及的六个项目,每个项目须获得至少1.5学分。学分计算办法如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项目中:按时参加升国旗仪式,一学年计0.5学分,累积不超过1学分;参加校、系党、团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计1学分;如在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项目上:参加国际或全国科技创新竞赛,获特、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者,分别计6、5、4、3、2学分;参加者计1.5学分等。

1.3 奖项评价指标

期末测评与素质培养是该校对学生评价的主要依据,其评价以学年为计,及每学年评价出其中的优秀学生、优秀团体等。而在评价中期末测评成绩占70%,素质培养占30%,从而可知该校对大学生的评价主要以学业成绩为主,但一些在素质培养中优秀的学生仍然可以得到好的评价。这是评价规则,以分数作为评价依据是一种较客观的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公正、合理。分数是用来衡量学生的一种方式,在评定出优劣之后,即对优秀者予以奖励。奖励是利用学生的需要促进人的思想、行为发生变化的手段和方法。

该校的奖励分类:(1)部级: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奖学金;(2)省部级:省先进班集体、省三好学生、省优秀毕业生、省优秀学生干部等;(3)市级:市优秀共青团员等;(4)校、系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班干部等。

2 X学校大学生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

2.1 考试制度方面

(1)考试次数少、时间比较集中。考试次数少、考试时间比较集中,既不能正确了解学生的水平,也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高等院校实施的考试制度大部分都是只考试一次,也就是期末考试。在这种制度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于平时努力的同学而言,如果期末没考好,那么半年的努力就白费,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压力;而另一种则是平时不努力的同学,期末考试前只要临时抱佛脚,也可能会得到好成绩,那么也就会有很好的评价。

(2)考试内容单一、考试题型不合理。这样的考试对学生并没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大学考试内容一般都是所任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且在考前划重点内容者大有人在,那么只要有所考科目的笔记,并在考前背重点,那么成绩也会很高,更有学生甚至铤而走险,致使高校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这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落后地区的地方院校由于师资的缺乏,这些现象更严重。

多数课程的考试题型,多包括填空题、简答题、名词解释、判断题、选择题、论述题等,特别是文科类学科,后五种题型在试卷中必须存在。

(3)考风较差。考试前的划重点、考试时的与考试后教师评卷的不公平,都是考风差的表现。然而现在高校都存在这样的情况,考试前学生会要求老师划重点,然后学生整理资料全班共享;在科任老师改卷时,和老师搞好关系,那么把分数改及格也不是难事。这就是中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不管是哪个环节都在作弊,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学生们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都很难提高。

2.2 素质培养模式方面

(1)评价方法单一。对大学生的评价方法中,目标中心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使用得比较多,而对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对策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的使用比较少。该校的素质培养上只是获得学分即可,且只要参加系级以上的活动即可获得,因而学生们大多停留在参与的层面上,对提升自己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则没有实质性作用,自己拥有的、掌握的仍停留在原地,并没有提高,这与学校的管理有很大的关系,学校提倡、鼓励、规定人参加相关的活动,然而参加后,并没有人予以科学的指导、评价,从而使得素质培养的活动毫无实效性。

(2)评价的针对性与可靠性低。在使用评价时,普遍重视评价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忽视了针对性,降低了可靠性。该校的素质培养计划包括德、智、体三方面,可说是面面俱到,然而这种培养计划却没有重点、不加分析,过分追求指标体系的全面、完整,使整个评价指标体系庞杂,包罗万象,结果一些次要的不体现价值的因素也被列入其中,致使评价结果受到无关因子的干扰,失去了应有的针对性,降低评价力度与评价的可靠性,对学生的素质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 对构建合理的地方院校大学生评价指标的建议

3.1 考试制度的改革

(1)端正考试态度。考试是为检验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与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是为改善教学服务的。然而现今出现的各种作弊行为则完全颠覆了考试的作用和意义,学生考前不好好复习,考试时东张西望,考试后知识全部遗忘,在学习上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而教师则沿袭陈旧的做法,考试前划重点,考试后评卷时酌情给分,更加弱化了考试的功能。

(2)改革考试内容,确立考试的能力导向功能。在这个以文凭论能力的社会,落后地区的地方院校除了要使大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因此,能力的考核应成为考试的重要内容。如果考试仅仅注重对具体知识点、能力点的测查,无论测查得多么全面,也无法了解智能系统结构的特有属性。因此,科学的考试结构必须具有整体性,在整体设计的基础上,有机编排具体知识点、能力点的测查,再从整体上进行数据分析,保证整体功能的实现,使部分与整体达到统一。

(3)加强对学生的平时考核,强化考试的诊断性评价功能。加强对学生的平时考核,并不是说要频繁增加考试次数,而是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所反馈的信息来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与引导学生学习。且增加期末的考试方式,减少简单的死记硬背方式在测评中的出现,更好地发挥考试的诊断性评价功能与引导功能。

3.2 评价主客体关系的改变

(1)学生转他评为自评。要想使评价起作用,笔者认为最重要、最迫切的是意识上的转变,因为如果人们没有意识到评价对被评价者自身的意义,没有认真去贯彻配合政策,那么制度再好,终究难起到理想的作用。

学生评价意识的转变。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同时要引导学生的评价意识。只有学生自身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那么他们才有前进的动力,才能不断进步。使学生从中学阶段的“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对自己不断实行自我评价,认清自己的优势所在,不断发展自己。

(2)教师对评价功能的正确认识。评价不是目的,引导、促进学生成长才是目的。评价是手段,是实现学生自身价值的一种方式。因而教师在关注评价结果的同时,要清楚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不能局限于某个数据或成绩。

(3)加强对评价过程的监督力度。评价不能只关注结果,还需要加强对评价过程的监督力度。一味地把评价当作学校进入“排行榜”的工具,进行教育改革也是为项目和生源服务,这样的短视行为,如果不通过必要的监督纠正机制加以改变,会致使高等院校无法获得长远发展,甚至还可能会逐渐衰败。只有真正把学校评价的诊断、引导、激励发挥出来,才能培养一批全面发展又具有独特优势的人才,才能使高校得到良性发展。

3.3 奖惩结合

(1)注重过程的奖励。奖励是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而设立的,但如今的奖励制度则缺乏实质性的激励作用。因而需把奖励过程变成一个动态的教育、学习、交流的过程,学生可以从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促使大家向先进学习。这样才能起到促进学生向上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评定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等,而那些相对落后的学生则从不被重视,过程的激励须引起重视。

(2)增设奖励项目。奖励都是为优秀者所拥有,那么对于那些中等以上的学生,奖励机制也是不可缺少的。落后地区高等院校的奖励,由于资金的缺乏,奖学金最高的是国家奖学金,特等为8000元,励志为5000元,这些对学子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名额有限。而校级奖学金却只有几百元,最多一千元。一是名额少,二是奖金少,使得奖励机制并不能起很大的激励作用。

为改变这种情况,首先,增加资金的投入,增加政府的投入或拉赞助;然后增设奖励项目,鼓励个性发展,鼓励并不优秀者发挥自身的优势,由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培养方案。

(3)实行淘汰机制。我国高校的毕业率一般都是95%以上,即只要考上大学,在没出意外的情况下,就可以拿到毕业证。这样的毕业制度,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你学习努力与否,都能拿到毕业证,很容易形成消极的学习观,不利于人的成长。实行淘汰机制,给学生适当的压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校期间就具备较强的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东生,归毅,奇岩,王亮.学习是当务之急:大学评价体系构建[J].2009(3):44-48.

[2] 张兵,陈相光.论大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J].传承/社会:49-51.

[3] 潘玉驹,陈文远,何毅.对我国高校现行学生评价标准的反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99-103.

[4] 孔国庆.对我国大学生评价中存在问题的反思[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245-247.

[5] 李慧荣,申笑颜.浅谈对当代大学生评价的几种方法[J].医学教育,1997(4):35-37.

评价一个人的优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德育评价;“集卡”活动;优点;鼓励和表扬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1-070-1

德育评价是学生德育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对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所在的学校,创新德育评价机制,推行“集卡”的活动,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在学生的养成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集卡活动中的“卡”,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再结合我校“少年军校”的传统特色所设计的,我们称之为“小军人卡”。“小军人卡”设计有三种,分别为“合格士兵卡”、“优秀士兵卡”、“荣誉士兵卡”。“合格士兵卡”主色调为红色,正面为一位士兵手握钢枪图,背面分别印有“助人”、“责任”、“合作”、“感恩”四个德育关键词,及一句名人名言。“优秀士兵卡”主色调为蓝色,正面是海陆空三位人民的英勇形象,背面印有“少年军校”行为养成四字规要。“荣誉士兵卡”主色调为暗红,正反两面均印有一枚荣誉勋章。“合格士兵卡”为基础卡,集齐十张可以兑换一张“优秀士兵卡”,而集齐十张“优秀士兵卡”又可以兑换一张“荣誉士兵卡”,“荣誉士兵卡”是最高级别的卡。学生在学校,在家,在社会上的每一个小小的善举都可以获得一张“小军人卡”的奖励。

一、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是找学生的优点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认为,相当一部分“差生”是由于教育不当造成的,而要改变这些学生,教育本身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集卡活动就是帮助学生找自己的优点,帮助教师关注学生的优点,帮助家长寻找孩子的优点。扬长才能避短,有优点的孩子就有进步的支柱、发展的希望,事实上,在每个学生身上都可能找到这样或那样的优点。教师的水平就应该体现在能否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能否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赖以进步的优点,从而点燃前进的希望之火。

二、评价的主要方式是鼓励和表扬

长期以来,教师对“差生”几乎一直使用批评及至惩罚的方式,这似乎已经成了部分教师的习惯。其实,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有行为问题的学生常常是因学业不良而得不到教师和同伴尊重的学生。由于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便通过一些极端言行(如违反课堂纪律等)来表现自己,吸引别人的注意,同时宣泄内心受压抑的情绪,以求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对这些学生,批评、指责不仅效果不大,相反还会引起严重的尊重缺失感,所以,教师应从他们希望得到别人尊重的心理需要出发,多加关心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心理学家们曾就各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发现,鼓励组的学生进步最大,表扬组其次,批评组开始时进步,然后直线下降,不批评、不表扬组学生的成绩最差。上述结论在不同年龄的学生中可能有一些差异,但基本结论还是可靠的。

一张小小的卡片,虽无言,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而且这种鼓励不是空洞的,而是与学生的行为联系在一起的,学生是因为某种表现好的行为才得到卡片的,这其实是在告诉学生,自己努力的有了很好的回报。

三、以学生个体为评价的主要参照标准

在德育评价中,社会参照标准是十分重要的,可问题是,一些学校、教师只承认这一标准,迫不及待地用这一标准去衡量学生,这就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失败者的境地。在义务教育阶段,现行的大班教育必然存在学生个体差异大的状况,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评价过程中注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充分重视个体参照标准,讲究“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又进步了多少。其实就算是所谓的“后进生”,只要他在原有基础上有新发展,就应该给予肯定性评价。学生不断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就会产生成功感、成效感,不断发现自己,逐步增加内动力,从而不断接近、达到乃至超过社会参照标准。学生收集“小军人卡”,每收集到一张,就是比“以前的我”又多了一分进步,学生集的卡越多,说明学生多次获得了成功体验,这势必会激活他们自身的内趋力,让学生朝更高的目标去努力。

四、评价宜以模糊为主

在实行集卡活动时,我们并没有制定详细的奖励卡的标准,并没有规定学生的哪些行为可以得到卡片,哪些行为不可以。因为从理论上说,制定详细的奖卡标准实际上否认了学习行为的复杂性,忽视了学生个性本质的不可测性。在实践中,这不但消耗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容易产生某些副作用。学生个性中有许多方面是根本无法标准化的,而且即使是同一行为,发生在不同的学生身上,是否需要及时的鼓励也是不一样的。在德育评价的具体内容中,许多内容属于主观评价的范畴,并没有明确的指标,也无法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