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加强本科教学内涵构建

加强本科教学内涵构建

在“十一五”期间质量工程取得显著成果和积累一定建设经验基础上,以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基础地位,紧密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等方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本科教学内涵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切实提升我校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师资队伍(特别是实验教学队伍)素质结构更加优化;学生学习、实践、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升,学校办学特色逐步彰显,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高等教育服务云南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为云南高等教育发展、提高本科人才培养水平起到示范与辐射作用,推动云南高等教育的全面振兴。

一、巩固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

进一步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为标准衡量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稳定规模、调整结构,突出特色、提高质量,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教学与科研互动,依托学科建设、科技创新成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着“强基础、重能力、提质量”的原则,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二、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实现“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主动服务国家有色金属行业、西部区域经济和云南省实施“工业强省”、“桥头堡”发展战略的需要,依托红土高原丰富、独特的资源,打造以地质、采矿、矿物加工、有色冶金、材料工程等为主体的、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大有色”学科体系下的品牌专业;依托地方工业经济发展与行业背景需求,打造特色突出的电力工程、机械工程、交通运输、民族民居建筑、资源再生与环境保护等优势专业领域下的品牌专业。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注重专业结构调整与地方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及经济发展接轨,强化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建设,夯实专业可持续发展基础,强化专业及专业群的特色建设,凸显专业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优势。紧跟云南省从发展传统产业向发展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促进产业新型化和转型升级,适应行业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对现有专业进行调整优化的同时,积极结合云南省生物产业、光电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发展和人才需求。深入推进多方位、多层次、多模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促进多元文化交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突破口,形成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特别试验区,开展我校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综合改革。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体现的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特点,推进以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每个获准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按一定规模选拔学生成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试点班进入学校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特别试验区。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与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振兴云南省和西部区域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开展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体制改革,完善与制订各实验中心的开放、运行与管理制度,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效果,适应学分制改革与建设的发展需要。全面实施“科研支撑计划”,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好重点实验室与科研基地的设备条件,实现面向学生开放的体制机制,引导导师向学生传授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逐步转化为学生的实验教学资源,推进精品实验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构建“校内夯实基础,校外赛出风采”的校、省、国家三级管理制度,开展校内学生创新教育团队建设,加强数学建模、电工电子、机械设计、工程训练、CCTV演讲、NECCS英语综合能力、智能汽车、艺术设计、课外科技“挑战杯”等十个大学生创新教育中心建设,以提高我校参与学科竞赛并获取更好成绩的工作水平,使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人数(广度)、质量(深度)大幅提升。作为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基本科研能力培养的手段,学校继续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大量的学生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来,促进学风、校风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开展校企“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建设,实现理论与实际应用的无缝连接,使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研究与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

通过人才引进与培养,改善我校在高层次人才数量、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从事实验教学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教师的学术视野等方面的不足,保证师资队伍的数量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积极推进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以创新和发展为目标,建立一套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引导和激励机制,通过名师建精品课程、名师带团队,构建老中青结合、梯队科学合理、教学水平高、学生欢迎的教学团队,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推进教师绩效评价,推行和完善岗位绩效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开展新形势下的教师培训系列工作,形成有利于中青年教师学术发展与教学能力提升的新机制。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在教学基本建设、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等方面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平台。通过实施“青年教师导航计划”、“教学名师论坛”、“教学研究工作坊”、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多媒体教学大赛、多媒体课件比赛及优质课程评选等教学活动,加强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工作,提高我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实现中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常态化、制度化,提升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要重视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学历层次,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实验教学,开展实验室人员业务培训、交流学习,提升实验教学人员高尚的道德品质、强烈的责任心、扎实的业务素质知识、高超的实验技能以及良好的能力素质养成。同时,重点建设专业基础课程以及核心专业课程团队,使其能形成结构合理、整体水平较高的教学团队。要求教学团队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改革,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持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总之,通过实施质量提升战略,加强本科教学内涵建设,在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上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进一步推动学校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巩固与突出我校在服务行业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办学特色,巩固与提升我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内同类高校中的竞争力,使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刘荣佩张林洪单位:昆明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