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建筑学中规划和设计管窥

建筑学中规划和设计管窥

一、基于设计思维方法训练的建筑学基础课程教学探索

建筑学教育要求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注重培养设计的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建筑设计要求学习者具有空间概念和图面表达的能力,即不仅能想象出希望的设计主题,同时还能清晰准确地通过绘图、制作模型以及语言描述等方式进行表达,所以建筑学基础课程教学应侧重于启发型、探讨型、研究型的教育。这就需要通过建立新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建筑设计思维方法,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潜力,启发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建筑学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学模式、内容与方法三个方面:

1.转换教学模式

我国高等建筑教育近年来为与国际接轨,不断探索教学改革措施,产学研结合较紧密。国内许多建筑院系对建筑学基础课程的研究也一直比较重视,在教改中注重学生设计思维方法的训练,经过多年尝试,逐步趋于成熟,形成了一套有特色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系统。其中以设计的过程、方法的训练和多种建筑表达方式的训练为教学主干,把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作为设计基础教学的重点。在以往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总是通过具体的建筑方案设计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但是到了高年级,在遇到不同类型和较大规模的建筑设计任务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对建筑设计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不足,缺乏系统的建筑设计思维方法。本项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从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整体―过程―整体”的复合模式。在进行具体的建筑方案设计之前,增加建筑设计思维方法训练的教学环节,先从整体出发,把建筑设计的过程分解为多个单项,然后进行分项练习,培养学生在各个单项环节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再进入具体的建筑方案设计,使学生掌握一套正确的思维方法。这种从“整体―过程―整体”的复合模式,将对今后的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更新课程内容

通过之前的建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加强了设计思维与表达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对于建筑造型和空间设计的能力,但是对于把握整个建筑设计过程的能力还不足,这就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教学研究来完善,结合本校的建筑学专业特点,提出改善方法和具体措施,运用于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对传统的建筑学基础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其中增加了建筑设计分项训练的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①建筑构思与立意的表达;②建筑场地设计与分析;③建筑功能组织与分析;④建筑造型设计与分析;⑤建筑技术设计与分析。这五个方面将通过各项设计作业来达到训练的目的,最后进行一个完整的案例研究来巩固前面五个部分的分项练习。

3.调整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教学中模仿教学比较普遍,轻视了建筑设计思维方法的训练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重视作业与设计成果的最后表达,轻视设计过程的连续性以及该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的表现。因此,在建筑学基础课程的教改中将采用师生互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讨论模式为主体,教师与学生进行设计方案的探讨,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同方案的交流,把传统的被动型教学转变成主动型教学,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达到教学实际效果的最佳化。

二、结语

通过建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总结出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模式理论,直接指导现在的教学活动,并进行检验,形成一套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体系,为今后建筑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内容与方法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通过教学研究中提出地有针对性地深化训练的模式,对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理性的建筑设计思维方法有启发性的意义,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建筑设计的具体过程,对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培养有指导性的意义。

作者:王芳单位:武汉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