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远程教育未来道路方向研究论文

农村远程教育未来道路方向研究论文

摘要: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存在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要发展好农村远程教育必须从农村教育的现状出发,必须弄清它的服务对象、市场需求情况,探索适合我国农村远程教育的途径和模式。本文在对目前农村教育现状客观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在农村开展远程教育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国农村面广人稀以及70%的人力资源在农村的现实决定了农村教育要突出抓好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是运用现代手段实施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实施终身教育的重要支柱,开放度大,能摆脱时空局限,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个性化学习要求,提供充裕的学习机会,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将逐渐成为实现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农村将面临巨大的冲击。广大的农村急需一批善于将各种信息转变为可行和适用的个人知识并具有较强的传授等个体学习扩展能力的从业者。要培养在促进农村全面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农村学习群体,已成为农村教育尤其是远程教育的重要任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的教育工作。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坚持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指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7]在《教育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教基〔2003〕14号)中指出:深入调查研究,抓紧制订本地区、本单位贯彻《决定》和会议精神,发展改革农村教育的工作规划和工作方案。[8]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04年度工作要点》中指出要精心操作,努力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9]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变巨大的人力资源为丰富的人才资源,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是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农村远程教育层次,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实施农村远程教育也是缩小教育“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一、我国农村远程教育的现状分析

1、在我国农村中从事农业的劳动者,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科技文化素质低。

据有关权威机构统计,目前,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或教育的只占3.4%,接受过中等技术教育的仅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高达76.4%,在农村中15—40岁的青壮年文盲半文盲有7200万人,占22.5%;小学文化程度2.07亿人,占45.4%;初中1.13亿人,占24.76%;高中和中专0.33亿人,占0.73%;大专以上仅36万人,占0.08%。我国农村青年同龄人中仅有5%左右能够进入普通高、中等院校学习,每年农村有1200万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生没有进入上一级学校学习的机会,大量的青壮年农民没有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回到农村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农村存在严重的人才浪费和资源浪费。

农村人才稀缺,然而却在进行着大肆的人才浪费,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得到合理利用。由于缺少整体规划,在农村存在各自为政、自建系统、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现象。

3、农村网络不健全,技术到第一线的更少。

长期以来,农村科教体系的现状是“网破、人散、线断”,我国农村科教网络没有建立起来,根本没有形成主渠道,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太少,主要问题是农村长期坚守第一线从事农村成人再教育、技术更新培训的人员微乎其微,各乡镇农技站形同虚设。

4、农村学生知识面狭窄,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机会少,途径单一。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尤其在边远地区,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利,人们的思想也比较传统,难以接受新事物。这样,农村学生接受知识只能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从而导致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除了会背一些书上的死的东西,其它的什么也不会。这与国家提出要培养创新人才大相径庭,也是相悖于“科教兴国”和“科教兴农”战略的。

5、学习群体观念的转变趋势。

从成人教育角度来说,就是正逐渐地真正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意识正在逐步加强,这在成校及其他培训机构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可知一斑。

二、发展农村远程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一)“瓶颈”问题

1、科技人员在“硬件”上下了不少功夫,但很少有人在“软件”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上下功夫,这是阻碍农村远程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建议远程教育相关部门应重视并抽出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软件”的开发与研究,否则会是远程教育不能健康、协调、有序的发展。

2、资源短缺、资金不足、师资不平衡也是制约远程教育发展的瓶颈。开展远程教育,并不是简单的把教案电子化之后,放到一个网站上就能实现的。提供远程教育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网站、网络需要经费,租用通信线路需要经费,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需要经费,而维护网站的正常运行还需要继续投入经费。要想得到优秀的网络教育课件资源,需要有优秀教学人员拿出时间与课件设计人员密切结合,进行课件的设计,并在使用中不断修改、提高。这样一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创造,也需要高水平人力资源的投入、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投入和资金的投入。而资源建设和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发展远程教育的重点。因此,在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要做好远程教育,拓展远程教育空间,提高远程教育的效果,可以考虑试行“政府+学校(高校)或培训机构+企业”的模式。政府负责制定远程教育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加强远程教育的管理和宏观调控;高校或培训机构负责远程教育资源库的规划、建设和发展;企业负责远程教育的平台、技术支撑及商业化运营。三方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各得其所,就有可能推动和促进现化远程教育的更快发展。具体来说:

(1)政府对远程教育要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保护合理、正当的竞争,惩办不法的网络学校和办学点;同时应尽快制定相关的网络教学专利、激励教师投入网络教学、各高校互相承认学分学历等有关政策;承认并促使办学实体多元化;认识到远程教育政策和法规的稳定性,政策和法规制定的科学性化与法制化是决定远程教育成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远程教育立法,是远程教育有法可依。

(2)高校里那些了解远程教育、了解学生、懂教学、懂媒体、懂技术的教师须有针对性地合理有效地开发远程教学资源,及时提供有利于知识运用的例题、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辅导和帮助学生自检自测的题库等。通过农村中小学可以进行多方位的文化、科技、教育辐射,全国60多所农业大学、360多所农业专科学校、遍布乡村的小学、各县建立的中学以及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可以依托现有的广播电视大学和农业广播学校,在充分利用原有教育手段的同时,加强现代技术装备,完善支持学习系统,开办远程办学点。

(3)企业参与远程教育,这为远程教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要注意企业参与远程教育所带来的问题:企业的功利性与远程教育的社会性相冲突,企业与远程教育两者的运行机制、组织机构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企业参与远程教育应发挥自己的优势,以资金、技术输入的形式与开展远程教育的院校合作以避免企业固有的运作机制。组织机构与远程教育“软件”之间的矛盾。

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要开展农村远程教育,首要的是在所有农村中心小学、初级中学、中心初中及高中建立计算机网络教室和计算机多媒体投影教室,并使所有乡镇的中心中学、中心小学和县城区中小学全部接入县教育城域网和国际互联网,逐渐使这些地区的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因此可采用计算机租赁模式,按“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学校合作和家长自愿”的原则,由企业一次性投入,建成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投影教室和县教育城域网,按计算机租赁经营方式,由企业按学期向学生家长收取适当的计算机租金,企业可收回全部投入,并取得合理利润,其全部硬件设备归学校所有。学校负责计算机等设施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都得到了各自的利益,获得了三赢。

在经济落后的边远农村,开展远程教育必须首先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其中资金是最大的障碍。落实资金渠道,切实解决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缺乏资金投入的问题,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力度:

(1)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大中央、省、市、县各级对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只有经费总体投入增加了,才能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留有相对较宽松的经费余地,这是解决普及工作经费不足的治本之策。

(2)必须明确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机制。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所需经费应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一样纳入县以上各级政府财政专项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逐年有所增加。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第二次跨越式发展,如果不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的专项资金投入机制,发展远程教育将完全失掉了可行性。

(3)适当降低学生上机收费标准。

(4)处理好“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与人民自愿支持教育的关系,继续调动社会力量发展农村信息技术教育。

2.调整政策,为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课的开设松绑。要充分保证农村中小学生平等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权力,必须改变边远农村地区不能征订信息技术教材的现象,应将信息技术教育教材列为必订科目。

3.建立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对贫困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扶持机制。由各级政府规定扶持对象、扶持时间,在资金、设备、技术、师资等方面进行扶持以减轻贫困农村地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压力。

4.建立信息技术教育师资的培训机制,逐步提高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

5.明确政府职责,加强专项督导。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要与“普九”工程一样,列为地方政府行为。同时,通过对地方的普及工作进行定期的专项督导,使地方政府充分地履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职责,从而推动农村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

(二)东西部协调发展问题

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远程教育的发展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这应引起有关部门与领导的注意:远程教育要执行“东西联动,开发西部”的战略方针。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实行政策导向,鼓励东部沿海各大名校的远程教育向中西部发展。同时,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倾斜,鼓励中西部远程教育实体进一步发展。

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社区的形式,教育的分布、水平和发展也极不平衡。东西部之间有差异、平原和山区有差异、城市周边和边远农村有差异、不同的民族之间有差异……,实施农村远程教育要根据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一定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能照搬一个模式,搞一刀切。社区教育是农村远程教育的实现形式之一。要通过试点向周围幅射,有组织、有领导、积极稳步地把试点经验在较大的范围推广,把一个地区的成职教育都带动起来。农村成人教育机构要为农村学习群体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学习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我国农村远程教育要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工作,采用教育、培训等手段来提高劳动者素质,逐步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培训网络,并在落实“双基”工程中建成了一批省、市级示范乡(镇)成人学校,使农村远程教育的软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在乡镇要建设一些相对设施较好的培训中心或教室;能建立一支实用的培训师资队伍;建立经常性的“成人培训超市”;开发适应农村学习群体学习需求的培训项目;组织适应性的讲座;加强镇村两级培训网络,建立以乡镇成校为核心、行政村为依托的培训网络,特别是在行政村区域扩大以后,要加强行政村一级培训功能,可以发挥行政村“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村级成校在一定程度上正成为农村远程教育的主渠道。营造优化学习环境,努力建设农村学习化社会。

(三)“安居”工程和“容量”工程

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必须要考虑“安居”工程和“容量”工程这两个问题。在农村通过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使远程教育为农村经济服务,这是农村远程教育服务“三农”的重要途径和表现形式,也是“安居”工程的应有之义。“容量”工程即“适度规模”问题。它是一个随着教学条件变化的动态概念,也就是指在一定教学条件下,保证教学质量的注册学生的最大规模。这是符合远程教育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的:规模偏小,质量有保证,但效益会受损;规模过大,质量就会失去保障,效益便会出现负增长;只有规模适度,才会实现质量和效益双赢。远程教育的发展目标,就是逼近适度规模办学。

(四)“质量”工程

质量始终是远程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农村远程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协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这是其一。其二,必须建立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关心设施、师资、资源、服务等基本条件的建设,注重教学组织与服务,强化全过程的管理监控。其三,要考虑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必须强调课程整合和多媒体一体化设计,强调媒体的运用;要强调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建立完善的支持服务系统以使学生达到较好的自主学习的效果。同时,系统的优势发挥与可控管理,适度规模的把握,都是保证远程教育质量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五)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实施远程教育的模式

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地区差异大,在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必须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模式,逐步推进。在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目前有三种模式: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和计算机教室。

1、在边远地区农村小学教学点配发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全国大约有11万个农村小学教学点,其中中西部为9.9万个。边远地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大都缺乏师资,特别是一些主要课程合格教师更为缺乏,教育教学水平不高。为中西部各地边远地区农村小学教学点配发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及配套教学光盘,以教师讲授为主,播放光盘为辅,帮助教师备课,以解决这些学校在一些课程上缺乏师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这种模式的主要优势是设备操作简单,教学方式易掌握,一次性投入少。

2、为农村中小学建设卫星教学收视点。全国农村小学38.4万所,其中中西部为31.5万所;全国农村初中有3.74万所,其中中西部2.98万所。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接收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使广大教师能够及时地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充分利用卫星传输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备课、同步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等,提高当地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这种模式的主要优势是能获取多种媒体资源,实时更新,存储量大,覆盖面广,成本低,可以提供最基本的数字化环境。

3、为农村乡镇初中配备计算机教室。要把在乡镇初中建设计算机教室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利用网络环境备课,开展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在乡镇初中计算机教室可以发挥多种功能作用,利用计算机教室学生可以学习信息技术,可以上网学习浏览,接收卫星数据广播,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这种模式的主要优势是提供网络环境,资源丰富,交互性强,提供师生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条件,提供个别化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条件。

通过三种模式还可为当地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市场信息等知识,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可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

开展农村远程教育要坚持“总体规划,充分论证、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7]要与我国农村教育总体发展目标、与贫困地区“两基”攻坚、农村地区“两基”巩固提高相结合;与中小学课程改革、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相结合;与教师队伍继续教育、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相结合;与完善基础教育“以县为主”体制,落实地方各级政府教育职责相结合;与“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发展相结合。

三、结束语

以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需要,也是远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使教育社区化,学习社会化,建立适合农村发展的学习型社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教育。实施现代远程教育需要现代远程媒体、现代信息技术。当前国际远程教育发展已经历了函授,广播电视,音频、视频、光盘等多媒体并开始向多媒体交互式、全景网络式、计算机网上教育等现代远程教育迈进。我们应抓住高科技发展的机遇,弄清并妥善解决远程教育中积淀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加快推进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