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网络安全教育渗透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网络安全教育渗透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对于生活、生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为基础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学科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本文阐述了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网络安全教育的意义,分析了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强调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旨在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素养,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学;信息技术;网络安全;应用能力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丰富了小学生的学习认知途径,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旨在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科教学实际进行科学设计,有目的地渗透网络安全教育,激发小学生的安全上网意识,学会健康应用网络,保证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网络核心素养。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网络信息安全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个部分,详细论述就是指网络系统中设备设施、信息传输的安全性,还包括有效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私密性等。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开展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能够拓展学科教学深度,符合21世纪时代潮流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提升国家信息化程度和国民综合素养。基于计算机计算、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教学的有效渗透,网络安全教育要求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转变教学理念,采取高效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小学生接受网络信息安全教育,逐步树立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性格素养和思维培养的关键阶段,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网络中暴力、恐怖、色情、虚假信息的影响。作为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必须承担起网络安全教育的责任,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堂实际规避风险,把握合适的时机展开网络信息安全教育。逐步强化小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使用网络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保持高度警惕,形成基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同时还需要集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力量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监督力度,不断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环保性,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网络安全教育的措施

(一)更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更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理念,重视网络安全教育。互联网作为一把“双刃剑”,对于小学生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功能众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信息技术给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自制力不足,有的学生出现了沉迷游戏、影视剧的现象,对学习产生了厌倦心理,对现实生活也失去应有的好奇心和热情,影响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由此可见,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全面革新教学理念,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学会健康使用网络技术。例如,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要求学科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开发新颖、活泼和科学的教育模式,强化个人的信息安全观念,提升信息技术学科网络安全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知识,有效融入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内容,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始终都能够接触到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个人的安全意识。比如在讲解“计算机病毒”内容时,教师应当为小学生详细地介绍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它能使计算机处于瘫痪状态,能够清空保存的数据、造成信息泄露和电脑死机等问题。

(二)引导学生学会拒绝不良信息引导学生学会拒绝不良信息,安全使用网络信息。小学生年龄一般为6—11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思维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上当受骗。面对充斥着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小学生必须要拥有一双慧眼,学会抵制不良信息,接受正确有益的信息。在利用计算机浏览网页时,小学生需要懂得明辨是非,抵制网络的低俗风气、不法行为,避免沉迷网络和上当受骗,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利用网络安全教育这一环节,提供真实的案例来帮助小学生积累网络安全经验,强化网络安全意识。例如,面对形形色色的网络信息资源,小学生必须学会科学应用网络,时时刻刻把安全意识印在大脑中,有利于提升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教育质量。小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拒绝不良信息:第一,在浏览网页的时候,不接触不良信息,不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绝不一个人约见网友或者传播微博、空间和论坛中的虚假信息;第二,在下载软件的时候,找正规正版网站,不点击营销、游戏或者诱惑性的网页信息,避免下载有木马病毒的垃圾软件;第三,按时对个人电脑进行清洁和安全管理,设置访问密码、开启防火墙,让电脑达到最佳的使用状态,从而避免出现安全问题。

(三)创设趣味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创设趣味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归类网络安全问题。小学生人生阅历浅,以感性思维为主。在开展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时,应当遵循小学生喜欢生动、形象、具体的心理特征,引入真实的网络安全实例和问题,引导小学生正确看待网络危险。创设真实、趣味、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积极推动网络安全教学的顺利展开。在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教师时时正确引导,在增强小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基础上,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归类,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教师要尽量为小学生创设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使得小学生在体验式的学习过程中强化安全意识,保证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微信、QQ、微博、自媒体等通信方式得以广泛应用,不受时空、距离的约束,使网络信息的传输更加开放、自由、便利和高效。在实际的网络安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创设趣味教学情境。如教师可以组织以“网友聊天”为主题的模拟教学活动,要求小学生扮演两个网友进行交流,尤其是涉及到不良信息或者具有诱导性的内容,给小学生敲响一个安全用网的警钟。通过几轮的安全教育,小学生在网络应用过程中,逐渐学会判断分析、明辨是非,做到科学用网、理性用网、安全用网,实现个人安全意识的全方位提升。

(四)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用网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用网习惯,科学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具有虚拟性、开放性等特征,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随意,人们会戴上面具在网络中进行交流活动。思维能力不足的小学生难以分清真假对错,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培养正确的是非判断力是开展网络安全思想教育的首要目的。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上网习惯是增强安全意识,防治网络危险的关键步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上网前做好准备工作,避免盲目和随意,时时刻刻谨记安全第一;其次,培养小学生逐步增强网络公德心,在没有征得他人的同意时,不随意翻看别人手机,以免影响他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最后,培养小学生不随便把家庭情况、个人信息公布在网上,不私下约见网友,保证个人的人身安全。例如,在小学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教育中,教师需要带领小学生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在懂得分辨对与错的前提下,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网络资源海量信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需要教师引导小学生在形形色色的信息获取中,做到因势利导和科学引导,促使小学生安全上网,为国家培养健康、有文化和具有基本信息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总而言之,小学阶段处于学生启蒙教育的黄金时期,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综合设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正面、科学、安全使用网络,防止沉迷网络游戏、聊天或者其他娱乐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史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对高中生自我教育的效果[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9(10):102-103.

[2]董小虎.新时代信息技术教师的能力要求与发展思考[J].甘肃教育,2019(18):32-33.

[3]陈虎.试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J].学周刊,2019(26):103-104.

[4]田丽,刘宁宁,彭炳辉.网络安全意识研究综述[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9(06):36-45.

作者:项烨 单位:常熟市花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