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基层教师远程教育素养观标准与现实差距

基层教师远程教育素养观标准与现实差距

一、教师应具备的业务素质

教师远程教育素养是指在信息理论基础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高效地获取并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新课程下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表现为教师在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等四方面的基本态度和技能。现阶段,一个合格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如下基本远程教育素养:

1.教师要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

教师的信息意识反映教师捕捉、分析、判断、吸取信息的自觉性,它强调对有关教育教学信息的敏感度。新课程下,农村中小学教师应能自觉地意识到信息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能时刻感受自己对各种信息的渴求,并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信息能促进新课程教学;清楚认识到准确、完整的信息对制定新课程教学策略的基础作用,能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对自己的实际教学有价值的信息,具备将这些有效信息整合到教学中去的意识。

2.教师要具备崇高的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教师在获取信息,生成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应遵循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教师的信息行为必须合乎道德准则,不侵犯别人合法权益,不危害社会。互联网的出现及其发展,使人们的信息交互不再受现实条件约束和限制:距离消失、时空收缩、身份虚拟、位置不确定俨然一个无位置、无身份的“自由王国”,更使交流与沟通因“无限”而无所顾忌。这就要求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接受各样信息的过程中,要审慎选择科学的、有益的信息进行加工、再创造,以合成有益于社会进步、有益于学生成长和发展、有益于教学有序进行的信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判断、评价和选择信息。作为传承文明,继往开来的教师,是否具有崇高的信息道德,关系到以什么样的思想来影响学生,以什么样的知识来武装学生的原则、立场问题,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和祖国的未来,关系到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问题。

3.教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指教师对信息原理的理解以及对信息源和信息采集、加工、传输、应用等知识的掌握。新课程标准倡导信息知识与课程的整合,这就要求农村中小学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教育信息理论知识,掌握教育信息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传递信息工具的使用技能等知识。

4.教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能力

教师信息能力是指教师对信息进行选择、判断、收集、合成及传递的技能。选择就是筛选,判断就是辨析提取,整理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整合、保存的能力;合成与传递则是在了解信息生成过程中探究其信度与效度,并选择简明快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要传递的教育教学信息的能力。教师的信息能力是教师素养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主体。他们既是新课程的首席执行者,也是新课程最基层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其信息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基础,决定新课程的实验效果。

二、现实差距及其对策

问题一:学校硬件环境不足以让每个教师都应用信息技术及其资源对策:远程教育资源与校园网相结合,搭建信息交流平台。远程教育资源与校园网相结合,在硬件建设方面要以现代教育的思想全面考虑,有超前意识,有战略眼光,舍得投入。在教学中网上交互传送的都是图像、声音、录像等数字、视频信息,其带宽要求较高,因而应考虑1000M主干,100M交换到桌面的方案。信息点应分布到学校办公、教学、管理的所有地方,实现一定意义上的“班班通”。在班级教学中,还应配置视频展台。至于显示信息的工具,目前有三种解决方案,一是34吋大屏幕电视机,最好是数字电视机,二是大屏幕背投,三是数字式(或液晶)电子投影机,亮度、清晰度必须要高,建议学校考虑中、高端的投影机。远程教育资源与校园网相结合,在软件建设上由于各校的情况和要求不同,管理平台的模块设置就不相同。解决的办法是先选用一套与学校现实要求最接近的管理平台,然后与软件公司技术人员一起进行第二次开发,在运用中逐渐完善,这样才能适合学校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