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视觉文化下的高校美术教育课程

视觉文化下的高校美术教育课程

一、视觉文化时代对美术教育培养目标的新要求

在视觉文化语境下,高校美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应由传统的“美术创作能力”扩展为“视觉表达能力”,包括:视觉感知、思维和表达能力。它既包括了原来的“美术创作”所需要的能力、方法和过程,同时又添加了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融入学生的学习和创作之中。学生的思考方式、创作方式和作品的展示方式将更加多样。在创作思路上,更加突出个性的养成和表达;在创作方法上,多元融入现代生活中的视觉元素,特别是将新媒体、新媒材等完全视觉的手段添加进入创作的过程;展示的手法可以根据作品的需要既有图文并茂的展板(文字、图片、表格、版面设计等)、又有展示所收集的实物或制作的模型(展台设计、实物布置、模型设计和制作、灯光、音乐等)、展示视频、PPT或专题网页(网页设计、图文处理等)……传达着创作灵感当中既无需翻译却又是文本话语难以表达的概念信息。视觉文化情境下的高校美术教育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该调整培养目标,加强外延文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差异性和广泛性,在一种更加广泛的视觉文化语境中,准确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等,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二、视觉文化背景下河南独特的美术课程资源优势

河南位居中原地区,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国历史之缩影,古为“豫州之域”,九州之中心,正如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所说:“一部中原史,半部中国史。”历史的长河在河南的土地上积淀出厚重的文化资源,一条母亲河,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四座古都,文物遗迹众多,人文景观重重,灿烂辉煌的古代科技、文化、艺术瑰宝,世代相传的文化习俗,均彰显着河南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就可观的美术遗存种类来说,河南拥有传统美术中的彩陶、玉器、青铜器、瓷器、漆器、墓室壁画、画像砖石、宗教造像、陵墓雕塑、寺庙宫观、楼阁殿堂、碑阙石刻等各类经典遗存;就可寻可访的民间美术资源来说,朱仙镇木版年画、淮阳泥泥狗、浚县泥咕咕、桐柏皮影、沈丘顾家馍等无一不是我国民间美术宝库中的朵朵奇葩。因此,从上层美术形式到乡土民间美术,在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每一个时期,河南都产生了代表时代文化最高水准的美术创造,这足以从一个侧面展示古代河南乃至中原的美术及文化历史面貌,展示了其作为当时主流的、核心的文化艺术形态对中国传统艺术乃至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影响与贡献。从表层看,她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美术教育课程是高校美育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地利用河南地域文化资源对美术课程进行新的探索和设计是美术教育工作向视觉化转型的突破口。河南文化资源的视觉化优势对于河南高校美术课程来说具备:

(1)优越的环境资源;

(2)丰富的人力资源;

(3)琳琅的素材资源,等等。对河南的地域文化优势转化为课程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将使美术教育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真正发挥美术教育的充满创造性的思维教育优势,真正实现视觉艺术与乡土资源之间的文化关照。

三、河南高校美术教育课程建设的多元模式探索

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育课程改革,要关注时代的特点、文化的关联、学生的兴趣,等等。对高校美术教育课程建设的模式探索,须进行课程资源的拓展、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综合、与地方文化相联系、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等,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于“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又必须指向“培养目标”。随着河南高校对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实际教学状态的深入思考与重新定位,单一的专业设置必然难以适应视觉时展的需求,尤其在具有河南地方文化优势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和理论架构等方面尚有较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1.增设具有河南视觉文化特色的课程。传统的美术教育课程以突出美育的培养特点为主,在课程设置上重视绘画技法技能的训练,而以感知和表达训练为主的视觉艺术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则更加注重视觉文化情境下的阅读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相对于传统课程,视觉文化背景下的高校美术教育课程建设应首先调整培养方案,在传统绘画技法训练课程之外增设具有视觉文化特色的课程。如开设电脑美术、版画、书法、民间剪纸、摄影摄像等技法课程,视觉语言分析、河南地域美术欣赏、河南古代美术遗存等理论课程,将视觉表达的应用软件(flash、3DMAX、photoshop等)作为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基础内容。多样化的课程面对不同的专业,开设内容应有增有减、有取有舍,这需要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合理调整课程类型,必修和选修相辅,专业和特长兼顾,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由的课程搭配。

2.添加河南视觉文化元素进入传统美术教学。为了设计出真正符合学科需要和学生兴趣需求的教学结构,在传统美术教学课程不变的情况下,内容上可以添加更多河南地域视觉文化的元素,摆脱过去封闭、狭窄的专业知识结构的局限性,课堂教学应注重美术知识和本土文化的关联性。教师对传统美术课程的设计应具有大胆的创新意识,如在基础绘画教学部分让学生直接面对河南地方文化宝库中丰富的素材和人力资源:图片和视频展示、博物馆教学、复制品临摹或直接邀请书画界名家进入课堂进行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与掌握作品形式,把握作品的创作内涵;现代设计艺术不仅是点、线、面、色彩的形式语言,也是一种文化概念。因此,在设计教学中,可以将河南民间美术的文化元素引入课堂,图片示例、技法讲解或邀请民间艺人现场演示,让这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表现形式,给予学生文化的给养和设计的灵感。添加了河南视觉文化元素的艺术语言承载着地域文化特有的风俗习惯、情感心理、审美观念及人文思想,课程本身更容易唤起学生对乡土文化在情感上的归属感和视觉上的认同感,这也是我们探索现代视觉设计民族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3.建构视觉文化资源丰富的教学实践环节。视觉文化背景下,任何图景都可能以审美的方式来观察与呈现。美术教育教学资源也得到进一步的扩展,突破课堂、走出校园、到社会实践中去,教师可以将课堂延伸到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艺术家工作室或者参观自然风景胜地,著名人文景观,等等。总之,到一切能直观感受视觉审美的地方去,使学生从身边的美术资源中获取美术概念,发展视觉艺术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河南高校美术教育还要利用地方资源,开设特色实践课程,如进行有目的的艺术采风,让学生亲历庙会现场、采访民间艺人,直接参与民间美术(如剪纸、民间玩具、刺绣等手工制作)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组织学生用调查报告、研究论文或专题网站等各种形式来参与到河南地域文化资源的建设中来。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也为视觉文化时代的阅读与创作积淀了更加广泛的素材。

4.建设具有视觉文化情境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种隐性的课程建设,在熏陶和影响学校师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意志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视觉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使校园内形成更加具有凝聚性的价值导向和文化导向。在视觉文化情境下,传统的大学生艺术团体和活动将增设新的内容:如组建具有河南地域文化特色的社团和协会——“河南民间美术协会”,将民间艺术家邀请进校园,让同学们近距离地接触河南民间美术;“视觉艺术协会”等定期举办摄影和影像作品展,诸如“秀一秀家乡美”等主题摄影和DV比赛;设置校园视觉文化艺术节,举办专题文艺汇演、服装秀、书画展、艺术精品鉴赏讲座、艺术创作体验报告会,等等。让学生自发、自觉地参与到河南地域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建设当中来,通过视觉传达的沟通,让他们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和文化的体验者,使学生的感情世界和艺术想象力得到丰富和发展,使他们用新的眼光去审视自己,去看待自己身边的文化,促进高校校园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提高。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美术教育教学进入一个大变革时期,从理论与实践上对传统的美术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课程理论和实践环节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作为河南高校的美术教育,将地域文化资源的视觉优势运用到课程多元模式的建设当中,其功能性直接指向了视觉文化时代美术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视觉感知能力和视觉表达能力。而课程的建构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还需要高校教师在艺术理念判断上的清醒和教学思想上的开放、宽容,教师必须重新认识文化和科技的手段,并以此来促成新的教学理念的建构和多元文化教育观念的形成。在视觉文化情境下的高校美术教育将以其新的文化特征、学科特征、科技特征,生成为一种激发思考、促进人文意识养成的文化认识活动,从而为美术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资源动力和发展契机。

作者:李蕾单位:河南省洛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