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论文3篇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论文3篇

第一篇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现状

根据调研的情况及T市教育局网站的资料,T市对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视和安排始于2006年。同年6月,A市教育重点攻关课题“农村留守学生现状况调查与研究”在该市D小学立项。随着近几年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各个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作为教育民生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T市所有农村小学都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基本配备了计算机、电视机、电话机、图书、象棋、乒乓球桌等设备,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教师工作制度、留守儿童生活管理制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制度、留守儿童活动开展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留守儿童心理咨询活动制度等。部分留守儿童之家还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法制讲座等活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但是从实地调研及访谈的情况来看,有些农村小学的精力、经费投入不够,“留守儿童之家”存在管理不到位、使用率低、资料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没有真正实现规范化、常态化和长期化。

(一)档案建设不及时根据制度规定

每学期初班主任都要对全班进行摸底,掌握班级留守儿童的数量,并把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留守原因、临时监护人情况、生活现状、家长及监护人联系电话等都记录在留守儿童名册中,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卡。从调研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小学“留守儿童”成长档案更新比较及时,每学期开学初就对档案进行更新,档案也比较详细和完善。但有些学校仅仅有每个班级留守儿童数量及姓名的资料,留守儿童档案不完善,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册没有得到及时更新,甚至到了学期末,留守儿童的信息没有登记入册,档案更新严重滞后。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程度不够,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不够重视,更没有形成管理的常态化和长期性。

(二)校园活动针对性不强为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

学校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读书比赛、朗诵比赛、手抄报比赛、作文比赛、绘画比赛等,并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加。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不但使他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使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增强了自信心和心理素质。但是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参与这些校园活动的频率并不高,主要原因可能是监护人的教育水平不高,不能对留守儿童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使得留守儿童不太愿意参加这些活动,同时也害怕参与这些活动,自我效能感不高。

(三)“留守儿童之家”使用率不高学校专门安排固定的活动场所

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并按照省里统一的标牌格式,在学校大门口悬挂“留守儿童之家”的铜牌,提高社会对留守儿童之家的知晓度和满意度。为了把关爱工作落到实处,室内配备电视机、亲情电话、电脑,以及报纸、图书、象棋、跳绳、电子琴、吉他、笛子、画笔等器材,并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场所设施与图书器材的管理制度,规范对留守儿童之家的管理。利用免费亲情电话,留守儿童可以与家长及临时监护人进行交流,发挥心灵关爱的作用。因为当今信息时代移动通讯技术的发达与普及,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电话与手机,所以亲情电话所起的作用不大,使用率很低。根据调研的结果来看,电视机、电脑的使用机会也很少。有些学校还建立包保责任制度,为每一名留守儿童确定一名包保责任人,照顾他们的生活,管教他们的行为,辅导他们的学习。包保责任人一般是班主任或学校富有爱心的老师,他们根据留守儿童在校的表现,开展有针对性的关爱工作,并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家访等,了解他们各方面的情况,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四)心理咨询欠规范因为父母经常不在身边

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学校也意识到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存在,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安排校内教师担任兼职的心理咨询师,帮助疏导孩子们的心理问题。但是从调研的数据来看,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不够规范,非常简陋,只有必备的桌椅,缺少器材与软件。小学生年龄较小,心理咨询室的作用,他们不是很清楚。在出现心理问题时,他们很少会向老师倾诉。同时负责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教师都是兼职教师,鲜有心理咨询师资质,因此在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时,他们也很难进行正确的诊断与辅导,心理咨询室没有发挥预期的效果。

二、关爱工作现状的成因

关爱留守儿童,意味着精力、经费和时间的投入。从农村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现状及调研的数据来看,关爱留守儿童的政策落实并不到位。究其原因,主要如下:

(一)激励机制缺失

由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各级部门没有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实效纳入考评或考核指标,导致留守儿童关爱政策的实施力度不够。政府、学校及社会爱心人士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主要依靠自己的价值观,从调研的结果来看,农村小学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比较浅显,缺乏持久性。农村小学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兼课较多,工作任务繁重,影响到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程度。根据调研的数据,约有四分之一的留守儿童认为老师的关爱不够,近一半的留守儿童坦言老师从未家访过。

(二)活动经费缺乏

虽然每个学校都按照统一标准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硬件设施配备到位,但关爱和支持的专项经费缺少政策保障。T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县级城市,教育经费投入有限,农村小学教育活动经费缺乏,加之农村教师工资福利状况不乐观,针对留守儿童的经费投入和精力投入不足。同时社会组织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程度和覆盖范围有限,外来经费支持严重不足,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不够广泛。

三、关爱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他们的未来。从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角度,农村小学是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主体力量,学校教育的好坏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因此农村小学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深度挖掘各种资料,利用各方力量,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做细做实。

(一)加强德育工作留守儿童正处在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

这一阶段形成的良好品德能使他们终身受益,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意义重大。

1.要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对德育管理意义的认识

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具有教育性,每个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都要在不同的岗位上担负起教育学生的责任。留守儿童的德育无处不在,比教学工作更广泛,如果指导思想不统一,力量就会相互抵消。因此,要端正全体教职员工的指导思想,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对德育工作意义的认识,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并帮助教职工掌握进行德育的规律和方法,使各方面的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

2.要树立优良的校风学校风气的好坏

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好的风气让留守儿童的聪明才智和兴趣爱好得到充分的施展,坏的风气容易让留守儿童产生消极情绪,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变坏。因此教师要树立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风气,要树立爱护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书育人的教育思想。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注重养成教育。良好学风的形成,需要常年积累和辛勤培育,非一朝一夕之事。农村小学还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和谐的校园环境,构建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审美观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增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的作用

“留守儿童之家”设立的目的就是为留守儿童建立一个“家”,它应该能让留守儿童有家的感觉,这种感觉应是每天都存在的。因而“留守儿童之家”的开放时间应该更长,每天的中午、下午,都应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留守儿童走进“留守儿童之家”,自由地读书和学习,感受家的温暖。假期学校更应该开放“留守儿童之家”,组织留守儿童来“留守儿童之家”看书、学习、做游戏、开展文体活动等,丰富他们的假期生活,同时学校要安排教师值班,辅导留守儿童完成作业。

(三)多角度做好教育帮扶

1.完善“留守儿童”档案“留守儿童”

档案除了要记录“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留守情况,还应适时记录在校表现和成长情况,如每学期的成绩、获得的荣誉等,定期记录身高、体重及健康状况,同时还要记录儿童的性格、心理发展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作相应处理。丰富的档案内容还要发挥它们的作用,班主任要经常和留守儿童的父母及监护人沟通,把儿童的成长情况、在校表现、心理发展及波动向他们反映,在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用致密的服务工作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不足。留守儿童的一切情况,不仅班主任要掌握,其他学科的老师也要知晓,这样方便各科教师在课堂内外对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关注和照顾。只有全校上下都来关心留守儿童,学校的留守儿童工作才能起到成效。

2.加强留守儿童学习辅导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需要学习辅导但无人可以辅导。针对这一问题,建议我们学校每天下午安排作业辅导时间,由语文数学教师或高年级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辅导留守儿童的作业,这样每天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都能在当天、在学校内得到解决,减轻留守儿童对作业、对学习的压力,增强好好学习的自信心,让学习成为一件很快乐的事。晚上回家的时间,可以安排留守儿童读书、写日记,扩大阅读量,增长课外知识。

3.定期开展留守儿童心理辅导

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心理的变化是很微妙的。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可以帮助学校和老师及时发现和诊治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要组建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兼职辅导队伍,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并让班主任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力量。班主任的情绪要稳定,性格要开朗,并且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要维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时要指导家长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学校要定期召开教师会议,督促教师关爱留守儿童。对于内向、不爱说话的儿童,做好心理疏导。同时要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举止与异常行为,并及时纠正不良习惯与行为。

4.设立留守儿童信箱

从调研的数据来看,农村小学教师年龄普通偏高,因为年龄的差距较大,留守儿童很难和教师打成一片,不会轻易与教师交流心里话。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教室和“留守儿童之家”可以设置“悄悄话”信箱,让留守儿童把心里的困惑、不愉快等以信的形式写在纸上,投到这个信箱,学校安排细心、有爱心、善于进行心理疏导的老师负责回信,给儿童释疑解惑,同时帮助保守秘密。学校可经常邀请地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或心理咨询师来校讲课,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解决他们生活中、思想中存在的问题。

5.发挥家长学校的使命加强家校的联系

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强化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监护意识和责任,使他们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方法,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并引导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通过多种方式关爱孩子。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已开通互联网,学校可以创建一个留守儿童家长群,利用春节外出务工的家长回家过年的机会,召开家长学习交流会,指导外出务工的家长学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开通QQ,并加入到家长群中。利用中午或周末时间,留守儿童可以通过视频与家长聊天,增进儿童与家长的感情。另外班主任也可以通过QQ与家长交流,把孩子在校的学习与表现及时与家长沟通,提高家长对留守儿童的责任意识,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四)多举措扩大留守儿童的视野

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电视是他们了解外面世界的主要途径。为扩大他们的视野,学校要多谋划,多行动。

1.邀请青年志愿者来校开展关爱

留守儿童活动因为年龄的缘故,留守儿童更愿意和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交流,尤其是城市里的志愿者,他们的知识、阅历和见识会让留守儿童更感兴趣,收获也会更多。学校要尝试与地方高校结对,邀请大学生来校开展联谊活动,并假期或周末给留守儿童开展功课辅导,最好是一个大学生结对1-2个留守儿童,保证帮扶的效果。

2.加大图书(馆)室的建设力度

学校要加大图书(馆)室的建设力度,经常添置图书,多订阅儿童报刊,扩大馆藏量,并鼓励留守儿童周五从学校图书馆外借图书,周末回家阅读,同时要限定归还期限,如最多一周时间,这样不但确保了图书的使用价值,而且使得图书数量满足借阅的需要。农村小学的教育经费投入有限,学校应该多争取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加大留守儿童活动经费的投入,为关爱留守儿童事业作出扎实有效的工作。

四、结语

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关键是农村教师。在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关爱的背景下,学校义不容辞地要承担好教育主体的责任,要让广大留守儿童健康、安全、快乐地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留守儿童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关爱留守儿童的道路还很长。

作者:毛永贤李虎曹杏田单位: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桐城市文昌街道办事处

第二篇

一、健全“留守儿童之家”,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1.创建“留守儿童之家”

为了给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我校创建“洋中中心小学小树苗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之家”布置得温馨、整洁、大方,配备电脑、电视、亲情电话、桌椅、书架、图书及乒乓球、羽毛球、跳棋等文艺体育活动器材,配有室内、外活动场地和留守儿童活动宣传阵地,使留守儿童活动丰富多彩。我们实行:一套规章制度,一部亲情电话,一份成长档案,每学期一封亲情书信,做一次关爱家访,一次心理咨询的“六个一”管理模式。确保留守儿童住好、吃好、生活好、学习好,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活动之家的亲情与温馨。因此,我校留守儿童之家被评为市级文明之家。

2.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农村小学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做到“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使每一名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都能“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3.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着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创建心理健康辅导室,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二、突出“感悟反思”教育

培养学生高尚品德“感悟反思”是教育人的良好药方。因此,我校首先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让老师精心准备后,主动找学生谈心,所聊的内容有伟人自律的事例,也有对自己的无情解剖。个人的自我解剖,常常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教育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已的家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情况,每个有都有自已的优点和缺点,这是很正常的。并且人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制约变化的因素一是自己,二是环境,而前者起决定作用。其二,我校充分利用班队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各班组织“克短会”与“反思会”等活动。“克短会”即全班同学依次给自己熟悉的同学提中肯的批评意见,要求不讲情面,除了侮辱性的语言外,可不择言词。听者得老老实实地记下逆耳的忠言,咽下苦口的良药。“反思会”要求各位同学好好反思一下别人对自己所提的批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他没有提出意见,那么自己就主动提出缺点与不足。这样在文明和谐的氛围中寻找自己或他人的不足,并对自己今后如何改正,今后如何行动,道出自己的心声。这种“感悟反思”教育效果甚佳。第三,开展“体谅父母”“感恩之心”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家人外出务工的不容易,在各班班主任的引导下,使学生逐步分析自己,认识自已。我校为每个留守儿童制作一份亲情档案,其内容有:如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你知道父亲节和母亲节是哪一天?父母为你做过什么?你又为父母做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等等。这样“分析自己,理解他人”的教育对少年儿童极其重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三、凸显“自我管理”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孩子成功的教育,源于学校和家庭的协调与配合。但是,由于农村子女父母外出务工,再加上文化水平低下,学校无法配合和协调家长一起对这些子女进行教育和监管,造成对学生的教育程度不够,在家又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这就应该培养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进而做到自我管理。

1.实施目标管理通过学生前面的自我认识

充分看到自已的优点和缺点,然后根据自已的实际制定学期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的自我发展目标。阶段目标要小而实际,要有利于实现,并自己预定可以实现的时间。如陈淑容同学把目标订为:第一周学会自己整理东西,带齐物品,自己事情自己做,不让家长操心,课间不打闹,作业及时交,课后在家每周阅读一本课外书。定期进行互评,如果制定的目标在一个月没有出现问题,则表示已经实现,那就可以继续制定下一阶段的目标。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孩子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十全十美,尽如人意。因此,我们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注意多鼓励,千万不能看到他们自我目标没实现,就失去信心,放弃所有的努力。我校通过开“进步会”对那些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了预定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奖励。这种由成功带来的愉快体验,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推动他们进一步实现下一步的目标。如果学生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定的目标,要进行反思,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原因。最后在以心换心、和谐民主的氛围里帮助、引导学生重新修订目标,或采取补救措施,或找个督促的“对子”,再继续努力,这样,达到了用自信培养自信,有成功孕育成功的目的,使他们最终都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2.开展校外小组合作学习

针对学生傍晚放学在家时间较长,双休日农村小学没有特长培训班,学生业余时间过多这一情况,我校是这样做的:①各班先对本班学生进行分组(以家庭地址相邻,6名学生为一组),精心安排好每个小组的组长(先是班里优秀班干部,后是轮流)。②由小组成员定好学习地点(某个组员的家中)、时间安排、纪律要求。③组长公布学习内容。a.每天小组成员检查自己当天作业是否完成,学习上共同进步。b.每天坚持课外阅读,增长见识……④班主任与辅导员对各小组进行不定时巡察,评比,开展“比一比,谁的进步快”“看一看,哪组红旗多”等竞赛活动,组织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对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小组学习活动,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形成了浓厚的课外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竞争,都为小组争优出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本班的班集体管理又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融入社会实践教育

培养当家作主精神小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感兴趣,但是想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而农村小学生的自由分配时间又比较多,课外活动安排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外活动不仅能加深、巩固和扩大课堂上所学到的间接知识,而且是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新技能、发展才能和特长的重要途径。针对吸毒与现象,我校组织学生开展“禁毒禁赌”宣传活动;利用双休日开展“快乐星期天”活动;“敬老爱幼”活动;“走进大自然”“寻访英模”;组织学生在家中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让学生代替父母考虑一天的柴米油盐问题和家务安排,使学生真正明白“一菜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使其体会父母持家之不易,提高持家能力。要求学生每天至少参加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30分钟,让学生在劳动和实践中,学会自治自理。通过活动有些学生自发组织小组长期帮助镇上孤寡老人做家务事;有的选择利用星期天到校图书室整理图书,搞卫生;有的小组当起了环保小卫士等。通过一年来的学习活动,全校学生的成绩大幅度提高,及格率达到了98%以上,而且涌现出很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陈建辉同学对家人对社会尽责、陈洪义同学文明守纪、冯秀文同学的无私奉献等等。看到本班同学一个个良好表现,同学们喜出望外,信心倍增。这些活动充实了他们的生活,使学生在家时间多,无事可做,家长管不了,听之任之的局面大为改观,不仅得到家长及社会的好评,还培养了他们的管理能力和当家作主精神。

作者:赖其煊单位:福建省宁德蕉城区洋中中心小学

第三篇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对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时候,教师常常会发现,同样的教学方式,在留守儿童身上往往会出现教学效果不一致的问题,经常会让教师感到十分困惑,面对班上数量不少的留守儿童,如何能够权衡教学方式对其进行适当的教育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所以,我们首先要认清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特征与生活现状等问题,才能针对这些问题作出相应的处理方法。首先,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的家庭环境是造成留守儿童心理状况与思想情况的主要原因。由于大部分的留守儿童都是父母全部外出打工,所以这样的造成的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灵成长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这样的家庭结构让留守儿童的思想往往不成熟,对事物的认知方式也不是很健全。同时,由于父母的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往往与隔代长辈共同生活,这些长辈的思想往往相对落后,并不能够及时的监督留守儿童的心理活动与学习情况,这也造成了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约束与管教的欠缺,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和生活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其次,学校周围的待清理的不良环境也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且成为了小学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的绊脚石。对于社会环境的力量我们是不能忽视的,对于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更是如此,由于没有父母的严格管教,留守儿童往往会相对散漫,行动上也相对自由,所以更容易出现在违规建设的网吧当中,也更容易在各种媒体当中接触到暴力、低俗等对于留守儿童身心不健康的内容,这样也会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造成进一步的影响,这也是我们对于留守儿童思想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影响因素。所以,对于低年级学段的小学留守儿童而言,其突出的表现往往是自卑心态比较突出,很多学生由于家庭的原因,并不能够与其他学生更好的融入,这样的心理环境也会对学校的学习造成影响,理解能力较晚的形成,使低年级的留守儿童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造成了障碍。而对于高年级的留守儿童而言,社会环境对其的影响更加突出,这些在对于小学留守儿童思想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的可行方法

面对小学留守儿童思想教育情况的如此复杂而又多变,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也变得更高。如何能够抓准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的内因进而保证思想教育的顺利实施与切合落实是我们需要着力研究的内容与方向。首先,教师应当将班级当中的留守儿童进行资料的整理,对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有一个完整而全面的掌握,着力分析留守儿童思想教育问题的根源所在,通过观察学生平时在学校的表现,以及通过家访掌握学生成长过程等相关问题,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外在表现作出一个全面的掌握,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内在心理教育有一个具体切入点的把握。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的心理状态,进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进行更恰当的教学方案。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不能够随便对学生进行主观上的判断,每个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都会呈现出复杂性和特殊性,教师唯有真真切切地对学生进行专门的了解,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方式的制定,才能够发展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动。其次,教师需要学会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通过倾听与鼓励,更加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留守儿童由于自身家庭的原因,为了赚钱家长往往是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长此以往,留守儿童缺少家长的关爱,往往会形成孤僻的性格,逐渐封闭自己的内心,不敢敞开内心害怕受到伤害,经常独来独往,即便是有困难也不擅长表达。教师应当掌握留守儿童的这一特点,首先放低姿态,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进行平等的接触,经常与学生进行谈话与沟通,在谈话的过程当中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而不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在逼问些什么,让学生卸下心防,乐于与教师进行心事的分享,长久下去,能够与学生成为朋友,让学生在有困难和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这样教师在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时候才会变得顺理成章,学生会虚心接受,也不会产生排斥的反应。这样的互动过程也对于留守儿童的心智成长与完善会起到至关重要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总结

对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教师要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只有经过长期的关心和引导,全面协调与共同努力,扭转留守儿童的逆反心理,降低其自卑感,打破其孤独感,使其更加和谐地融入学校的学习生活当中,并且通过思想教育使其能够在校外的实际生活当中也能够自立自强,坚强地面对生活的一切,才是小学思想教育的最根本的教学目标。

作者:王婕单位: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胶莱镇双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