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学课堂教学论文3篇

小学课堂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师备课的现状及改进

一、当前教师备课的现状

1.无效耗时,应检而作。95%以上的一线教师认为备课就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各级领导的检查,重复机械地抄写,更有甚者,连教后反思都一字不漏地摘抄。年年岁岁“生”不同,但,岁岁年年“备”相似。连续不断地重复着昨日的故事,耗费了时间、精力,同时也影响了自己工作情绪,获得不了工作的快乐,体验不到思维的探险,长此以往,容易形成职业的倦怠。

2.主宾倒挂,应课再作。抄写是为了检查,解决不了上课的问题。怎么办?于是,63%的老师在走进教室之前又需要再对教材进行匆匆思考。分析教材与完成备课书写,成了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备不是为了上,上不是改进备!不知觉中就进入了备课与上课两张皮的“怪圈”。误读了备课的本意,颠倒了备课的轻重。20%的时间用来钻研教材,了解学情;80%的时间用来做教案的书写。大部分精力投放到书写教案上,人为地弱化了对教材的前置思考,潜心钻研。这种“倒挂”现象很难保证备课的质量,更不利于课堂教学,双重劳动,无形之中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二、重识备课的意义

备,慎也。备,准备、具有、完全,《辞海》中如是解释。综合上述,真正的“备”,首先是从精神上、思想上高度重视,谨慎而为;其次,才是从物质上、行动上“预备”“、准备”。备课,同样道理!首先,应在思想上、观念上、教育理解、教材解读等方面深思熟虑,谨慎而行。正确解读教学内容,领会编者意图,知晓学生情况,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这些内容是以非文本的形式存储于教师心中,犹如一泉眼。是教师的文化素养、基本功等方面的综合体现,但也是备课的主要环节,俗称为无形教案,隐性于思想之中。其次,才是形成文字,书写显性教案。对课堂效果起关键作用的还是无形教案。

三、有效备课之我见

1.拥有渊博知识。作为一名老师,首当其冲地就是读书学习,补充能量,每日不断,持之以恒,思想越来越丰富,视野越来越开阔,底气越来越充足,再面对所教的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就不过是入门的常识而已,看问题的高度、角度自然也更深邃丰富。

2.全面把握课标。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学的归宿与方向,点出了教学的性质与特点,明确了评价的作用与方法。2011版课标的编者温儒敏教授曾诚恳地提出:每位老师至少要把课标读三遍。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习惯于将不同年段的教学目标张贴在备课本的扉页,时时提醒自己不忘教学之本;刻刻提示自己教学要务实,不逾越。

3.正确解读教材。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具有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达成总目标。再者,每一篇课文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都隶属于一个学段系统,隶属于一个主题单元。作为教者,只有切实把握准了每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才能做到不盲目,不随意,才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每教学一课,首先要理清这篇课文所属的学段目标与单元背景,以及整个单元课文的脉络结构,所承载的教育任务,所传递的人文情怀。具体说,解读教材,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的获得和基本技能的提升,要把“学什么”、“怎么学”放在第一位。其次,要能从宏观的高度把握教材,领会意图。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文本的原真意义、情感基调,历史价值,全面把握文本所传递的各项情怀。

4.准确定位目标。拟定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是:具体、准确、可操作、关注能力。究竟该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目标设计呢?美国当代著名教学目标研究专家马杰博士认为:一个优良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三个要素“:首先,它应当描述预期的学生行为———学生必须做什么?其次,它应当列举出学生行为得以产生的条件———怎样认可或测验这种行为?再次,它应当给出一个在测验中可以接受的行为标准。

作者:张彩红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实验小学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精心备课,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一)备好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一方面教师要把握整本教材,不断钻研教学大纲,熟悉教材的目的和任务,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抓住教材的知识构造,这是教师备好教材的根本;另一方面,教师要解读文本,对即将要将的课文的字、词、句、段、篇、作者思路、表达方法等进行认真思考、重复推敲,以精确地控制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弄清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所需要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它又是什么知识的基础?第二,本节内容教给学生哪些基础知识?培育了学生什么能力?又该怎样培育?

(二)备好学生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他们进行。而他们存在个体差异,其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等各不相同,教师只有课前掌握这些情况,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涌现的各种情况,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乐学的前提。教学中教师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其学习兴趣,他们才会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设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重视导入的设计。上课伊始,教师就应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新颖巧妙的方式导入新课,从而使学生情绪昂扬,注意力集中,兴趣勃发。如讲《鸟的天堂》一课,教师可这样导入:“我国南海之滨的广东,有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天马河心的小岛,一株五百年的古榕,独木成林,浓荫覆盖着整个小岛,林中栖居着成千上万只鸟。那里是鸟的世界、鸟的天堂。巴金游览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鸟的天堂》。大家想不想跟随老师一同游览鸟的世界,体味其中的独特风味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巴金的步伐进入‘鸟的天堂’。”寥寥数语,就拨动了学生求知的心弦,使他们以愉悦的心境进入了本课的学习中去。

(二)及时表扬,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自尊心、好胜心比较强,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认真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表扬他们,使他们感觉到教师的公平、亲切,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进而增强信心,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优化课堂提问,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

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讲究提问技巧。笔者认为,课堂提问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启发性

启发性是指提问能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给学生点拨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它不仅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能够引起学生探究知识本质的愿望,促进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发现并抓住课堂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点拨提问,加以重锤敲击,从而激起共鸣、碰撞智慧。

(二)条理性

语文教学中,要解决文章中的一个难点或一个重点问题,往往靠直接提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时需要设计一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如《小英雄雨来》一课的中心句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此句蕴含的情感以及作者的意图,就必须根据此句设计一组问题:这句话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这样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为核心,层层递进设问,不仅使学生对“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理解达到了全面准确,而且对课文的思路也有了清晰的把握。这样有条理的问题能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发散性

发散性提问就是思维的出发点与问题之间呈多点、多方向联接,由一点向多点、多面扩散,它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广泛性,也可以为某些创新提供契机。而现代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也要注意发散,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想像的丰富性。如很多课文的文末都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尾,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设问,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补充课文结尾,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解决教学难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了,出现了很多弊端,此时,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它集声、像、图、文于一体,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能扩大课堂容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化难为易,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将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因此,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变抽象为具体,将静态的课堂展示变为动态的课堂演示,从而有效解决教学难点,使学生轻松掌握语文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仅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尽量避免其负面影响,适时、合理地选用,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教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不断学习、探索,合理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就一定能使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作者:陈春凤单位:贵州省织金县鸡场乡白泥塘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一、超市自选型

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水平也是不同的。在作业的设计中就应该有这种分层作业的体现。比如,在教学《题临安邸》一诗时,我设计了两项作业可以任选

1.了解南宋的历史,和爸爸妈妈讲一讲岳飞抗金的故事。

2.读一读、背一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满江红》等诗词。因为课文讲的是南宋年间的事情,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所以课前布置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或向大人请教,以便对当时的背景有较多的了解。因为之前学过陆游的《示儿》一诗,也对抗金英雄岳飞的故事比较熟悉和了解,利用以诗解诗,以史解诗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语文学习也变得趣味盎然,这样有选择性地设计作业尊重了学生个体间的不同差异,有的学生喜欢故事,善于口语表达,有的学生喜欢积累古诗词,这样设计使得语文教学不单纯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它与文化、历史、道德相交接,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利于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尊重了不同学生的特长。作业趣味化了,学生才会用心去完成,作业才具有实效性。

二、组合序列型

作业的设计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不是割裂分散的,应该是连续的、有内在联系的。这需要教师吃透教材,耐心思考,精心设计。如在教学《富饶的海洋》一课时,我分别设计了学习作者写法的仿写文章第一二自然段,对学生有直观视觉冲击的观看电影《海底总动员》,以及拓展知识,激发想象的阅读书籍《海底两万里》,还有就是在完成以上作业的基础上,做一份关于海洋的小报,写一篇关于未来海洋的想象作文。学生、家长甚至教师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了解海洋,了解地理,激发出对海洋,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巨大兴趣。在教学《长城在我心中》一课时,我设计了仿写第一自然段,举办一场演讲会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能感觉到学生学会了对比烘托的写法,能写出非常优美的排比句。在演讲活动的准备过程中,通过教师播放相关演讲的视频,学生掌握了演讲的一些基本技巧,锻炼了胆量,提升了能力。

三、活动提升型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语文能力。比如,学过古诗之后举办古诗朗诵会,定期举办经典诵读比赛,每天进行日有所诵的活动,随时课上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规定段落的背诵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拓展了知识积累,增强了记忆能力,并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感情纽带型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生不仅仅是接受爱,更要理解爱,懂得爱,学会爱,并能给予爱。教师在这一职责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作业的设计其实也是和家长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每年的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感恩节等,甚至儿童节,作为教师都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为妈妈擦鞋,倒杯水,洗洗脚,陪老人一起爬山登高,可以用相机DV记录下来。教材中有相关题材的课文,教师及时地抓住,适时地教育。如在执教《父爱深深》一课时,课后设计的作业是

1.请你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亲人听。

2.给亲爱的爸爸制作一张贺卡或写一封信来表达你深深的爱意。这两项作业的设计具有生活气息,是一次亲情教育,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再比如,学了《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我们设计了给父母或教师写一封信或发一条短信或发一封E-mail,表达国庆节的节日祝福。在完成的过程中,学生发自肺腑的话语一次次激荡着父母和教师的心田,加深了彼此间的感情,同时训练了学生和别人交流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亲近自然型

作业的设计还可以以学生的活动为写话切入点,如学习了《美丽的“三潭印月”》,我建议学生去家乡的名胜白洋淀走走转转,神秘的芦苇荡、流传的英雄故事、游玩的欢愉,这一切留在学生的心中,他们都用自己的笔记下了这次活动中的美好记忆,并学着用文章中描写风景背后的历史文化,学习用设问的写作手法,写出了自己的《我的家乡白洋淀》。

六、小结

每个周末,我们基本上不会布置书面作业,而是鼓励学生走出家门,去亲近自然,以图文并茂的小报形式展现。学生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增进家庭感情,还能从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摆脱电视网络。无论哪种类型的作业都应遵循多样化、层次化、趣味化、综合化的原则,并能保证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作业的个性化设计是在充分利用课上时间的基础上,充分保证课堂中的教学效果的情况下进行。我们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但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这项工作我们会长期坚持下去并且不断地反思总结,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趋于完善。

作者:钟博丽单位:河北省保定市高新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