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探索新课程改革中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探索新课程改革中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1.预习,不该冷落的学习方式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原本是教学的常规手段,其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行方式。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生预习后得到的知识应该也是一种已有知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习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学习态度,自然得到的学习结果也是不一样的。预习无疑为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体验中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带着疑问进课堂,同样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教学资源。所以说,传统的学习方式“预习”在今天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我们不应为探究而放弃预习。

2.质疑,学会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

质疑是解疑的前提,我们要想做好质疑解疑工作,首先就得学会怎样质疑,包括“于何处质疑”和“怎样质疑”。质疑能力往往也代表了一个学生今后的学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意识并鼓励学生去大胆地解疑,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认真思考了问题,学贵有疑,质疑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更倾向于听教师讲解,模仿教师的解法、大量做练习等学习方式,中低段学生尤为突出。有些学生不敢甚至不愿提出问题,人云亦云,不懂装懂,这些学生不是没有问题问,而是不敢问,怕受到教师的斥责或同学的嘲笑。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教师还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同时教师要通过改变教学策略,来达到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3.实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又一重要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大体上可以划分为:接受性学习方式和研究性学习方式两大类。目前的教学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这在低年级表现尤为突出。其具体表现为:一支粉笔和一张讲台,教师以讲为主,学生自主活动机会很少;教师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或技能训练题,并常常将独立完成放在首位,很少有需要合作完成的题,学生很少获得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而仅有的小组合作讨论往往流于形式;考试形式、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地阻碍了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数学离不开生活也离不开实践,动手实践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并能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成数学的表达式,学生能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能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学生学数学肯定要做练习,不做练习肯定不行,但是,练习要适当、适度,不可过度练习。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有效的练习策略,掌握练习的度。对已经熟悉的内容进行反复练习,学生就会形成思维定势,当遇到新问题新情境时只会生搬硬套,不会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最终形成思想僵化。所以,教师要尽量多地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这能促使学生直接地感受、体验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往往不足。虽然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但在探索实践中,他们却想动而不知如何动,敢做而不知如何做。此时,如果教师启发诱导不够,就无法达到预期目的。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时,教师不仅要想方设法地创造实践的机会,还应充分地认识到学生在实践能力上的差异,帮助每一位学生掌握操作、实验的方法,让他们在实践中真正学会发现知识、探究知识。

4.小结,不该遗忘的数学角落

数学小结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小结,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数学课小结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即将结束时进行的针对性的归纳回顾。通过小结学生可形成纵向有“线”,横向有“网”的知识结构,能使知识条理化、层次化。小结不但可以使学生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及一般规律,还可以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一篇好的课堂小结,有时哪怕只有一两句简单的提醒,不仅对该节课起到了加深巩固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收到唤醒思维、激发求知欲、启迪灵感等教学效果。

作者:姚华星武月红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兰化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