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探析

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探析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湖南理工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9届至2011届全体毕业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湖南理工学院图书馆文献检索,查阅近七年来国内体育类期刊,以及其他报刊中有关体育教育专业的文章,并从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获取了近三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方面的有关资料。

1.2.2访谈法

调查访问有关领导、专业教师与毕业生及相关用人单位,并围绕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本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等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重点访谈。

1.2.3比较法

对湖南理工学院近三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与其他院校同一专业建设进行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湖南理工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湖南理工学院近三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共314人。其中2009届毕业生121人,2010届67人,201l届126人。对湖南理工学院近三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及就业率进行追踪调查。我院近三年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其中,2009届毕业生在企业与其他行业中占65.2%,在教育/培训领域里占28.9%,2010届毕业生在企业与其他行业中占597%,教育/培训占26.8%,2011届毕业生在企业与其他行业中占66.6%,教育/培训占24.6%,从事教育/培训的毕业生在逐年减少。这说明,湖南理工学院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生实际就业走向之间尚存在较大的差距。相关就业率低直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意味着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危机。另外,通过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显示:85%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高校培养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要以“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为主,多数用人单位认为,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不但要具备体育基础知识和专项技术知识,还应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和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在对近三年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分析: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结构已经跟不上社会和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体育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熟悉新技术,真正做到“一专多能”,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2影响湖南理工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因素分析

2.2.1体育教育专业在就业领域里的局限性

体育教育专业属于师范类专业,大部分毕业生是在教育领域里求职,随着教师行业里人员逐渐饱和,毕业生在教师领域里的求职越来越困难,加之现在~般的中小学里没有自主的用人权,虽然部分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但受地方财政和编制的制约而无法进入,另外,由于农村中小学对体育课没有硬件考核标准,造成学校对体育教学也不重视,体育教师缺编也不能进入,把编制给其他“主干”课程,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基本上都兼了部分“主干”课程,多方面原因从而导致体育专业毕业生较本来就趋向于饱和的教师队伍进一步减少了就业机会。

2.2.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和就业市场需求信息分析:我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过于传统化,没有形成特色和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体育项目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我国体育市场的需求,而具有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专业课程(如:高尔夫等专业)却因为场地条件的限制和其他方面的因素而无法开设出相关的专业。在课程结构设置的层次配置上专业基础面相对较窄,对于体育市场营销、体育产业管理等在未来我国体育领域里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

2.2.3毕业生自身因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毕业生的价值取向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通过对在校学生的访谈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希望到大城市或高中以上的层次就业,愿意到乡镇中学的毕业生较少,存在着就业期望期高的倾向,对月收入的期望值也明显偏高,随着发达地区的就业岗位已经逐渐趋于饱和,农村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乡的基础教育将成为主要需求,每年的特岗教师招聘就是国家扶植基础教育的有力措施之一,而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发生错位,不愿意去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工作,这也是造成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3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率的对策分析

3.1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和优化培养目标

高校应围绕人才市场的需求来调整人才的培养方向,目前,我院在专业数量上存在明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专业的选择,而且在专业设置上还是以传统的专业为主,这些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适当的根据市场需要开设相关专业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另外,体育教育专业还必须在传统的培养目标上做出根本性的改变,应根据每年的就业市场考察对专业课程设置做出相应的变化,以顺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把培养目标的重点放在培养高素质竞技运动人才和门类齐全的多规格具有全面素质的体育专门人才上,在内容上做到传授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与教育育人相结合,在实施方式上,形成“厚基础、宽专业”的培养模式,拓宽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3.2加强学生的思想与择业观教育和就业指导力度

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择业观教育,使毕业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使他们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尽量让他们摆脱身上的娇气,正视大众化教育的现实,了解市场经济下竞争的残酷性,培养毕业生吃苦耐劳的韧性和艰苦创业的精神,避免他们在就业时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定位,切实的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从而找准定位,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咨询和就业指导,使学生在校期间尽早了解最新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和规划职业发展方向,提升他们的竞争力。加大就业信息的搜集力度,也是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的重要方式之一,近三年在学校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的信息中很少有关于体育方面的人才招聘。说明我们在对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搜集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3转变就业观念

就业观念的转变就是指从主动就业到被动就业、创业的转变和一次性定终身的就业到先就业再择业的转变。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应该理智的对自己进行准确合理的定位,拓宽自己的就业眼光,通过调查分析理解到大部分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把自己定位在高校或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学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显然这个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违背,大学生应该根据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在大三进行专业的阶段初步明确自己的专业去向和择业领域,以体育专业为基础有目的地选修自己的学习方向,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全方位的拓宽自己的就业领域,增加就业机会。

3.4加强素质教育,以培养综合性人才为目标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根本,由于体育专业的学生在高考录取时的文化分数相对较低,在文化素质方面相对较差,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文化理论的学习形成了差——不想学——更差的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对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不强烈,外语和计算机能力上普遍处于一个相对较差的局面,多方面原因的形成也导致体育专业大学生多年来形成了被动学习的局面,因此,加强素质教育,培养综合性人才已成为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核心因素,走出校园、参与社会,主动发展,使所学知识技能与社会有机结合必然能提升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目前毕业生就业是面向市场、双向选择的过程,与用人单位联系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这些都只是外因,真正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学生的考研率,内因还在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素质高就不愁没有用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