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家庭教育论文2篇

农村家庭教育论文2篇

第一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

1.剩余家庭成员自身知识水平低下,教育方法不当。

(1)据调查,我国80%的留守儿童都由爷爷奶奶看管,而作为爷爷奶奶年事已高,他们对孩子首先存在着溺爱现象,娇惯孩子的一切言行,助长孩子一些恶习的肆意发展,如孩子不讲个人卫生,对同学不谦让,多打架骂人撒谎损坏他人物品等现象,长辈们不但不加以制止反而认为孩子厉害、有本事,明知错也不说错。如刘天杰同学,是家里的独苗,孩子年龄小而且被家里娇惯得一身毛病,在学校不学习爱打架。找来家长,家长当面也指责自己孩子犯了错,背地里却告诉孩子打得好,在学校别人打你你就打别人,以牙还牙这样才不受欺负。

(2)剩余家庭成员文化水平低,无法辅导孩子功课。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左右,而这一人群的文化知识水平又相对低下,绝大部分只是初高中水平,极少部分上过大学,上过大学的人又很少留在农村工作,这就造成了对下一代教育的限制,成为了重要的制约条件。而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更加低下,有的甚至是文盲,更没有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对于课本知识根本不理解,自己都不会更不用说辅导孩子,最后只得扔给学校扔给老师,而自己疏于对儿童的管理,促使儿童形成了性情放纵、随意的性格,还养成了马虎、不虚心做事的不良习惯。赵文瑞同学由爷爷看管,爷爷倒是肯管孩子,但他是地道的老农民,认字都有限,对于孩子的管理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赵文瑞脑瓜聪明但缺少严格的约束,自制力差,容易被周围环境所干扰,一点声音一个小动作或一个小东西甚至是碎纸片都能引起他的兴趣,而回家以后连会做的作业都做得马马虎虎,字也不工整,第二天改错不用老师讲也能做对,所以学习成绩忽上忽下不稳定,长此下去势必影响今后的学习质量。

(3)家庭环境的不完整给儿童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障碍。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儿童是单亲家庭。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儿童面对父母的激烈争吵,情绪脆弱,没安全感,并且不信任他人。父母自身都没有起到表率作用,何谈教育孩子呢?赵可丽同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的父母离异,从几个月大就跟着爷爷奶奶过,小时候得过甲亢,语言表达支支吾吾有障碍,吐音不清还易着急。奶奶长期卧病在床,爷爷七八十岁了还要下地干活儿,她只得待在奶奶跟前足不出户,时间长了惧怕和外人交往,看到生人就瞪大眼睛精神紧张,严重时还会哆嗦。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建议

1.家长要努力改变家庭教育环境。通过分析知道家庭对于一个孩子是何等重要,作为家长不仅要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要注重精神方面的沟通,比如说,经常给孩子打电话、网上聊天留言、写书信买礼物等方式,无论相隔多远,文字和言语的长短,不论花几块钱或几十块钱,都要经常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精神状态等,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是爱他们、关心他们的。

2.家长和老师们保持联系,有效配合学校教育。老师是接触孩子教育孩子最多,也是最了解情况的人。家长们可以从老师那儿清楚地知道孩子每一步的发展状况,如学习、心理健康、参与社会劳动方面等。和老师多沟通多探讨教育方法,细心耐心配合学校教育,才能真正培育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3.家长外出打工,儿童自制力、约束力差,需要有人管理他的生活、学习等。给孩子选择一个放心稳妥的、有责任感、有一定知识基础的监护人才能正确辅导学生,帮助孩子向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4.从学校方角度看要多关注留守儿童,当家庭教育不完善时,学校教育就要补上去,决不能出现缺口,多接近了解留守儿童,以各种形式如联谊会等给他们温暖、轻松的受教育生活环境。

5.老师也要和家长互动,通过现代的信息手段、媒体手段和家长们交流儿童身心发展状况,共同努力教育出优秀人才。

6.发挥社会作用,开设家长学校,请儿童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专家教授来讲座,举事例让家长们充分普及家庭教育常识,了解家庭教育的特点,教授父母们如何正确教育好孩子的有效方法,使得儿童健康快乐地发展。总之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再是小事,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更多地被社会所重视,它不仅关系到儿童自身的健康发展,还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每个人要发挥调动一切可行力量,包括家庭自身力量、学校教育力量、社会群体力量,来共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和面临的种种困难,行一切可行之便,为了儿童的健康发展,为了他们美好的未来,为共同建设社会大家庭的美好和谐而努力。

作者:杨丽梅单位:河北省平泉县南山学校

第二篇:农村家庭教育的问题分析

一、农村家庭教育问题

1.家庭教育“学校化”倾向日益严重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各有职能,分工不同,教育内容、形式、途径也各有侧重。但近年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农村家庭教育却出现了“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家庭教育学校化,他们把家庭当作“第二学校”,自己充当“第二教师”,天天“备课”,夜夜“上课”。把辅导孩子学好文化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目标,随意增加孩子的学习时间和作业量。为了让孩子争个好成绩,不惜把孩子“囚禁”在家里,剥夺他们休息和玩耍的时间。家长则坐镇监督,整天围着孩子的学习转,成了地地道道的“助教”和“陪读”。

2.教育方法简单化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必须强调教育的科学性。当前的家庭教育普遍方法简单,许多家长赞成以打骂代教育,信奉“不打不成器”“棍棒下面出孝子”“说理不灵,棍棒先行”,不仅不能教育好孩子,反而会使孩子性格压抑,心理自卑,产生逆反心理,于无意中形成脾气暴戾等不良习惯。也有许多家长属于“过分保护型”。这些父母就像保姆一样干家务,帮助孩子解决一切问题。这样就容易使孩子养成“惟我独尊”的不良习惯。于是孤傲、自满、胆小、自私等集孩子于一身,经常暴露出宽而无度的现象。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头脑中的烙印最深,父母的言行、环境的影响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认为“责在校方”而“推卸家教”

一些农村家长忙于致富奔小康,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无忧就可以了,将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老师与学校。认为老师是万能的,把一切责任“打包”推给老师管理,一旦出现教育偏差行为,家长会把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如果遇到师生冲突或者校园事故,家长不会冷静处理,常常进校闹事,造成家校鸿沟愈拉愈大,致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另一方面“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父母在外打工,孩子长期由爷爷、奶奶、舅舅、阿姨等人照顾教育,平时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少过问,任其自然,更不用说检查督促了。

二、如何提高农村家长的素质,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1.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学生应当成为所有人都懂得的一门科学———无论教师或家长都应当懂得它。”所以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能以“打骂代教”,不要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横加干涉,百般阻挠,否则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孩子毕竟不是家长的私有物,每一个父母都应该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尊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意愿,使孩子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

2.创设良好的家教环境

家长应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努力创设一种良好的家教环境。家庭成员间互相尊重,平等相待,让孩子在一种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中自由成长。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对家庭中的一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家长的思想品德、言行举止也会影响孩子的发展。试想父母如果沉溺于扑克牌、麻将桌,要求孩子勤奋学习,孩子能做到吗?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让自己的品质、言行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在良好的氛围中,思想受到启迪,情操得到陶冶,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养成顽强拼搏、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素质。

3.重视健康的家教内容

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诸方面,它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道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至关重要。夸美纽斯曾说:“假如你不把良好的种子撒在地上,它只会生出最恶的莠草。”孩子如同一张白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家长必须设法为孩子提供健康的家教内容,如带孩子观看科教片、远足旅游等,从而对孩子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和品行施以积极的影响,给孩子染上孩子喜欢、大人喜欢、社会需要的颜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4.运用科学的家教方式

目前,农村家庭教育的模式几乎都是一代传一代的经验说教,传统的灌输型、放任自流型、束缚限制型的教育方式依然存在,这样很容易使家庭教育走向极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应该成为教育的行家。”家长必须采取民主的、开放式的教育方式,正确了解孩子、指点孩子、评价孩子,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让孩子心悦诚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作者:杨常顺单位: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