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床优质护理

临床优质护理范文精选

临床优质护理

临床优质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眼科;护理模式

临床护理路径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模式,该类护理模式可以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对医疗护理质量进行不断维护以及提升。随着该类护理模式的广泛应用,其质量已经成为评判医院护理质量的标准之一[1]。本文对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与扽西,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研究时间为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患有眼科疾病的90例患者(本院眼科),随后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单双号标记,其中单号患者作为传统护理组,而双号患者作为护理路径组,每组各45例。其中在传统护理组的45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3例,有女性患者22例,年龄为48~89岁,平均年龄为(64.38±3.44)岁,而在护理路径组的45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2例,有女性患者23例,年龄为48~90岁,平均年龄为(64.41±3.4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传统护理组:本院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传统优质护理干预。护理路径组:本院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体的措施如下,①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科室牵头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责任护士、主治医生、护士长以及科室主任等,将卫生部临床护理应用指南与科室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要求小组成员掌握所有工作要求以及工作流程;②实施:科室实施首诊负责制,负责人为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无缝隙以及无间断的护理干预,并且将护理情况记录在CNP计划表格上并且签字,同时将CNP的优点以及注意事项讲解给患者及其家属;③做好围术期护理工作:将术前注意事项向患者讲解,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项目。将手术特殊耗材以及药品向有关部门申报,以此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在手术的过程中配合医师,在术后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在患者出院之前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工作;④加强护理人员管理:科室对于护理人员的排班采取弹性排班制度,同时可以采取奖罚分明、绩效考核等制度,将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行充分调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长检查指导各个责任小组的护理质量、效果评价等,对各项护理操作以及护理文书的书写进行进一步规范,将共性问题找到,持续密切地进行监督[2]。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护士满意度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由本院护理人员进行详细的记录,且进行存档。采取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其中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以及护士满意度满分均为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来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

护理路径组与传统护理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护士满意度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根据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眼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具有以下几个优点:①规范护理行为。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使得护理工作具有预见性以及计划性,可以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格来对患者进行有计划的护理,避免出现不良事件[3];②缩短住院时间。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使得医生与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可以使得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手术准备,缩短住院时间;③增加了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认识: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相关疾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将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主动参与能力以及自我护理能力进行提升,可以将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消除,进而增加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认识[4]。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胡晓佳,刘丽华.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6):221-222.

[2]曹倩,方娜,刘巧芬.胆囊炎手术患者临床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7,39(23):3668-3670.

[3]王燕.老年眼科手术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效果探讨[J].心理月刊,2018,13(7):43.

临床优质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产科护理;临床效果;分析与研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护理的水平有了越来越高的认识和要求,在产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对医院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优质护理服务以患者为中心,是当前医院护理的要求[1]。近年来,我院对产科实施优质化护理服务工作,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本文对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取得的良好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产科住院产妇260例,平均年龄(20.5±38.6)岁,育龄产妇为150例,高龄产妇为110例,患者文化程度不均等。

1.2方法

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转变护理人员服务观念、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成立优质护理服务测评组、制定优质化护理服务方案。

1.2.1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注重培训

(1)提高护理人员“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以爱岗敬业精神正确引导护理人员的价值观,改善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质量,在合理的范围内满足患者的需求,让患者身处于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中,保持愉悦的心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科室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理念、形象、技术以及服务态度等方面的培训,以整体的感染力为医院赢得良好的口碑。科室病房护士长对护理工作的计划及目标,对所需解决、协调的问题进行交流。安排、组织产科中的优秀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学习,学习先进的管理、护理经验。

(2)产科护理采取人性化护理的措施:患者在办理住院手续后,护理人员要接待患者,并进行合理安排;看病、办理相关手续时护理人员给予必要指导,将产科中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交代给患者及家属,明确看病流程及费用缴纳明细。人性化服务最重要的是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对产生恐慌、焦虑的孕产妇要给予心灵上的安慰,向孕产妇交代清楚生产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事项及注意事项。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及较好的心理状态[2]。

1.2.2转变护理人员服务观念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对出路起着影响作用,转变护理人员的护理观念,才能满足护理服务工作中的需求。科室要立足于长远的发展角度,突破传统思维,科学培养传帮带的培养路径,聘用护士不仅是满足工作的需要,还要不断提高其管理能力,为聘用护士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大胆选聘合同制护士为编制外护士,发挥其最大能动性,不断提高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率,完善适应当前时展的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方案[3]。

1.2.3成立优质化护理服务试点科室、优质护理服务测评组

成立优质化护理服务试点科室,以产科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成立优质护理服务小组,充分调动产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及主观能动性,根据产科护理的特征,不断完成和完善健康教育读本、便民服务措施以及科室护理服务指南等工作,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实际的产科护理服务工作中[4]。在产科成立优质护理服务测评组,要求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观较为知名或护理服务工作开展较好的医院,吸收其他医院成功的护理经验,不断加强学习产科护理中的理论知识、健康教育、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和能力等。

1.2.4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整体的护理工作都会产生影响,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有效促进护理质量及护理效率的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主要包括3个月面的内容:

(1)塑造良好的护理人员形象,提升产科及医院整体的形象。

(2)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实践操作水平和护理能力。

(3)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观念,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过程中知法守法,保障护理的安全。

2结果

针对产科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和效果,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中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健康教育、情感支持、爱岗敬业等多个方面的评价,由专业人员指导患者对上表进行填写,并向患者介绍每一项调查项目的含义与内容,确保调查工作的客观性、真实性,并用“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及“不满意”代表。满意度计算方法: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260*100%。经过公平、公正的问卷调查、评价后,结构显示,患者对产科护理人员满意程度由78.6%上升为98.2%,优质护理服务在妇科护理中的不断加强,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促进了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5]。

3讨论

产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降低了出错率,使科室护理人员对护理核心内容及制度有更深层的了解,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在产科的争取引导下,产科护理工作稳步向前发展,护理人员理论水平、操作技能、沟通能力都有所提升,重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解决护理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综上所述,产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在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同时,有效改善了护患关系,促进护患之间更加融洽、和谐。

参考文献

[1]刘燕辉.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护理过程中应用的成效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6):96-97.

[2]王宇,王荔红.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护理中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12):168-169.

[3]徐文玮.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高危孕产妇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24):234.

[4]瓦静雪.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6):213-214.

临床优质护理范文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34例,其中男性131例,女性103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为(49.45.3)岁,手术种类有:肝胆手术112例,胃肠手术46例,子宫手术55例,肢体手术21例;实验组234例,其中男性124例,女性110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为(49.86.1)岁,手术种类有:肝胆手术110例,胃肠手术48例,子宫手术52例,肢体手术2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

1.2.1术前护理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术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介绍手术的相关流程以及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查访,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精神状态有准确的评估。向患者介绍成功的案例,减轻其恐惧心理,放松患者的情绪,并鼓励安慰患者,使其配合手术,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1.2.2术中护理

进入手术室后,为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相关护理,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增强患者的信心。护理人员应控制好手术室内的温度,湿度等,并给予患者相应的舒适护理,使患者处于舒适的状态。手术时,护理人员需陪伴在患者身旁,让其感受到护士的温馨关怀,减轻紧张心理。

1.2.3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应及时将患者的皮肤擦拭干净,并加强保暖,推患者出手术室前,应保持患者的穿戴整齐,保护患者的隐私,将患者送至病房。应增多查房次数,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叮嘱家属看护患者。护士还要嘱托患者安心休养,保持心情愉快,对病情恢复有帮助。同时还应告知家属手术成功,指导其术后恢复的一些要点,鼓励其帮助患者进行术后恢复的运动,并祝其早日康复。

1.3评价标准

根据《医院护理治疗评价标准》进行护理质量的评分。采用医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调查患者的满意度情况。75分以下为不满意,75~90分为满意,90以上为非常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分析统计数据通过SPSS18.0ForWindows进行,数据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中,超过70分的有222例,占比9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3例,占比6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164,P<0.05)。实验组患者中满意103例,非常满意为115例,总满意度为9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98例,非常满意76例,总满意度为7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78,P<0.05)。

3讨论

临床优质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管理;新生儿;护理;效果

产科的护理是临床护理中的重点问题,尤其是新生儿的临床护理。新生儿因为器官发育功能尚未成熟,抵抗力差,因此需要精细全面的临床护理管理[1]。随着医疗制度的变化,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常规的临床护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优质护理管理作为一项新型的护理,是指在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的护理管理方法,且在临床中被广泛的应用[2]。优质护理服务的最终目标就是让患者满意、让社会满意、让政府满意。为探究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该次研究选取72例新生儿进行分组护理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产科7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时间在2016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将参与该次研究的新生儿按照出生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共有34例新生儿,其中包括男性新生儿20例,女性新生儿14例,新生儿的日龄在5~15d,平均日龄在(10.3±1.6)d,新生儿的体重在2~4kg,平均体重在(2.6±0.3)kg;研究组共有38例新生儿,其中包括男性新生儿23例,女性新生儿15例,新生儿的日龄在4~14d,平均日龄在(11.2±1.1)d,新生儿的体重在2~3kg,平均体重在(2.5±0.2)kg,所有新生儿均经过其家属同意参加该次研究,用统计学软件对该次研究中新生儿的日龄、体重等指标进行处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具有比较的价值。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行常规的护理管理方法,具体的护理方法包括:①护理人员要定时对新生儿进行体位的调整,防止对新生儿的皮肤造成损伤。②护理人员为防止新生儿出现排便困难,可以适当地对新生儿的腹部进行按摩,促进新生儿的胃肠蠕动。③密切观察新生儿粪便的颜色和性质,观察新生儿脐带是否有渗血症状,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对脐带部的绷带进行更换。④定期清洗新生儿的脐部,并用碘酒进行消毒,防止脐部发生炎症。1.2.2研究组研究组新生儿行优质护理管理,具体的护理方法包括:①对新生儿进行体位护理。在该院有一种特殊的模具,因为其形状是模仿母体子宫形状,因此又将其称为“鸟巢”婴儿支架,该支架可以随意变化形状,防止婴儿长期一个姿势造成皮肤损伤。②发放爱心贴,在向新生儿家属进行护理告知的同时,向家属发放爱心贴,可以在爱心贴上写上为新生儿的爱心寄语,让患病新生儿可以在大家爱的包围下早日康复。③新生儿的饮食管理。护理人员要向产妇讲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告知其母乳喂养的好处,并鼓励产妇对新生儿行母乳喂养。在行母乳喂养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指导产妇如何保持科学的姿势,或者通过示范让产妇更好地掌握哺乳的要领,除此之外,还要叮嘱产妇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排便情况,并针对新生儿的具体排便情况调整对新生儿的哺乳时间。④开展新生儿的抚触。对病情稳定的新生儿进行抚触,可以促进新生儿的消化、呼吸功能,促进新生儿情感的健康发育,增加新生儿和新生儿家属的感情。⑤成立家庭病房。对于患病的新生儿,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建立家庭病房,家庭病房的患病新生儿可以让家属在此对病情严重的新生儿行袋鼠式护理,护理人员为其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从而促进新生儿疾病的早日康复。⑥疾病的护理。新生儿在出生后容易发生黄疸、湿疹等疾病,对发生黄疸的新生儿护理人员要予以蓝光照射,对于湿疹的新生儿,护理人员要保持新生儿的皮肤干燥。加强对新生儿的监护,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病情的进一步进展。⑦建立PICC微信圈,将进行PICC患儿家属均集中在该圈内,当新生儿出现问题后,可以起到随时随访的作用。⑧避免交叉感染。在对新生儿行体重测量时,要更换一次性的垫布,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1.3疗效判定

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的服务态度以及护理人员的护理专业技能,总分为100分,每项为5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效果越好[3]。

1.4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研究中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评分进行处理,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用%表示,采取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护理满意评分用(x±s)表示,采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经过不同护理管理方法对新生儿进行护理后,结果显示,对照组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7.6%(6/34),研究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1/38),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评分对两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经过不同的护理后,对照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评分中的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服务技能评分分别为(40.1±3.6)分、(41.8±4.2)分,研究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评分中的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服务技能评分分别为(46.7±2.5)分、(47.9±1.8)分,对2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评分结果输入至统计学软件中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优质护理管理随着医疗护理要求的提高应运而生,是临床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方法。人们的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临床的护理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对临床的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生儿数量的增加使其临床的护理干预措施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提高新生儿的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新生儿的护理风险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巨大难题。优质护理管理理念的提出,经过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讨论后认为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相关学者发现在临床的新生儿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管理,可以提高临床的护理质量,对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4]。大量的临床实践显示[5],在新生儿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管理,通过成立家庭病房,建立PICC微信圈以及发放爱心贴等多种护理管理,可以降低新生儿黄疸、湿疹、高胆红素血症疾病等相关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增加新生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成果的肯定,同时让新生儿家属也学习了更多有关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增加了其护理经验。该次研究结果与该研究的报道结果基本相同,表明,优质护理管理在临床新生儿护理中具有重要的护理意义。该次研究选取该院妇产科72例新生儿进行分组护理,将34例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将38例分为研究组行优质护理管理,对比2组临床的护理指标,结果显示,对照组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于研究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评分中的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服务技能评分均低于研究组,将临床指标输入至统计学中行统计学分析(P<0.05),该研究结果说明,与常规护理管理比较,在临床中对新生儿行优质护理管理的护理效果更好,获得新生儿家属的好评,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综上所述,对新生儿的临床护理行优质护理管理,可以降低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质量,得到新生儿家属的认可和表扬。除此之外,通过实行优质护理管理,还可以增强新生儿家属对新生儿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使其更好地参与到新生儿的护理中,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由此说明,应用优质护理管理方法在新生儿的临床护理中,可以取得明显的护理效果,对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洪梅.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当代医学,2014,13(34):119-120.

[2]王妮,王瑞丽.优质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1(62):242-243.

[3]王敏霞.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23):327.

[4]季东平.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4(4):229-230.

临床优质护理范文第5篇

1.1护理人员配置不足

护理人员缺编是我国护理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卫生部全国注册护士信息库数据,我国注册护士已经超过200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护理人员数量标准:即每千人口中应有2名护士计算[2,我国注册护士缺口6O万,造成护士数量上绝对不足。临床岗位护士流失严重,加上护士职责界定不清,如外出取药、送血标本、陪病人检查等工作加大了护士人力资源浪费。

1.2思想认识不足

全院职工包括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认识程度不足,表现为对相关内容认知不全、科室没有具体方案等。

1.3规章制度不健全

现有的排班模式、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不能完全符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要求,部分年轻护士对相关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没有掌握或掌握不全。

1.4后勤保障不力

病房基本设施不全,如病人的就餐问题不能保障,基础护理的部分物资匮乏,如洗头用具、用品等不能满足病人需求。

1.5护理管理不规范

虽然医院有三级质量管理组织和相应的制度,但部分护理管理者因日常工作繁忙,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将质量控制流于形式。质量的细节管理落实不够,在护理管理上忽视了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落实,因而导致基础护理质量有下降现象。

2对策

2.1合理配置

护理人员,解决临床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针对我院护理人员配置比例低、护理队伍不稳定的现象,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招聘了护理人员充实临床一线工作,医院为3个示范病区增加了护理员,最大限度地保证临床护理岗位的人员数量。简化护理文书,把护士还给病人,为全面加强临床护理、落实基础护理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2.2强化思想认识

针对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认识不足现象,组织全体护士学习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山西省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具体实施方案》,深刻领会精神。制订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具体实施计划并落实,要求各科组织反复学习,护理部就“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精神及进展情况对全院护士集中进行培训3次,在全院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使大家认识到加强护理工作是实现医改目标的重要措施,是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客观要求,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将《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在病区内公示,让病人监督,社会监督。通过引导、示范、推广,以点带面,总结经验,进一步在我院其他科室开展,以达到“夯实基础护理,全面提高医院临床护理水平”的活动目标。

2.3健全规章制度

由于护理工作模式及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护理部围绕卫生部提出的16项重点工作修订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临床各类护士工作职责,完善临床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开展基础护理操作培训,规范护士的操作规程。根据工作性质设立岗位职责,根据学历、职称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实行弹性排班、新老搭配、明确责任,改变了治疗与护理相分离的现象。护士的责任感和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自身价值得到提升,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4为确保示范病区

护理质量,做好后勤保障严格供应室的管理,做发下收下送工作;要求药房工作人员送药到科室,减少护士的非护理工作,把时间还给病人;落实病人院内订餐、送餐工作;做好解释工作,因陋就简,为不能自理的病人用脸盆接水洗头。

2.5责任到人,加强护理管理

试点病房实行小组责任制与护士责任制两种模式,由于工作模式的改变,工作落实的力度得到了加强,使病人的每一项护理工作均有效落实到具体责任护士。各试点病房结合专科特色,不断丰富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为病人提供从人院到出院,乃至出院后的全过程无缝隙护理,认真做好病人的人院教育、住院护理、出院指导、出院后访视等工作。为落实基础护理的目标,实行分床责任制,在病人多、基础护理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基础护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此外,责任包干制的护理模式实行后,护理人员相对固定,医护治疗组配合默契,保证了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