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床医学教学

临床医学教学范文精选

临床医学教学

临床医学教学范文第1篇

随着社会对医学人才需求的扩大和质量要求的提高,医学院校教学必须与市场接轨。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视角来看,学生是学校教学最重要的“顾客”。目前,国内理论界将目光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等方面,对学生关注比较少,本文以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医学生为“顾客”群体展开探讨。

1完整准确地了解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医学生

兰祖利和里斯(J.S.Relluzill&S.M.RieS)认为只有掌握学生的全面信息,才能完整准确地了解学生以及他们的需要,并给出了一个有效的工作框架。他们认为应该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教学风格偏好、学习环境偏好、思维风格偏好、表达风格偏好6个方面来获得学生全面信息。我们向医学院2010级、2011级正在学习临床课程的108名医学生发放了调查表,其中男生48名,女生60名,年龄21一24岁,平均年龄(22.3士0.7)岁。实际回收10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3.5%。应用SPS1S7软件进行统计计算。统计结果可见医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阅读(3.36%),语言文学(3.05%),数学(3.01%);医学生的兴趣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社会活动(2.83%),体育(2.78%),数学(2.71%);医学生的教学风格偏好主要为:独立学习(3.37%),联网学习(2.98%),多媒体(2.88%),模仿(2.88%);医学生的学习环境偏好主要为:自己学习(3.24%),和同学在一起学习(2.87%);医学生的思维风格偏好主要为:执行型(促进型)(2.86%);医学生的表达风格偏好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操作(3.25%),口头或讨论(2.89%),多种表达方式(2.88%)。

2确定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医学生“顾客”角色时的需求

通过对医学生全面信息的调查及访谈结果,我们了解了医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l)供给教学资源,包括希望寒暑假领到教材可以预习、获得老师授课用的PPT等网上教学资源。

(2)学校学习生活的有趣性,包括希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育运动、学习J渝决有趣等。

(3)教学风格上喜欢独立学习,希望在老师指导下有充分时间自己学习探索问题,希望直接接触的各类人员态度和蔼、公平地对待他们。

(4)学习环境的偏好,希望自己独立学习,但困难时可及时得到帮助,学习环境温馨,座位舒服等。

(5)学校教学服务的技术水平,包括希望高水平的师资,先进的临床技能教学设备、设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6)教与学的表达方式,包括希望动手操作,开展病例讨论,训练操作技能等。

3医学生“顾客”角色需求对临床医学教学质量的影响

3.1医学生“顾客”角色需求对临床教师的影响

“学生是顾客”要求临床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那种“重视教师怎样教”而“忽视学生怎样学”的做法。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顾客,教师及教职员工都要为学生的需求而服务,为学生创造独立学习、自己学习的机会,加强学生临床技能操作训练,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医学生的需求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力量,对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的自我成长产生决定性影响。

3.2医学生“顾客”角色需求对教学管理部门的影响

教学管理部门与作为“顾客”的医学生之间是一种服务与消费关系,学生是顾客,教学管理部门是经营者服务者。在医学教学中,教学管理部门首先要关注知识的传播与掌握,而且重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积极性。其次,要关注医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医学教学成为引导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的历程。

3.3医学生“顾客”角色需求对教学辅助服务部门的影响

医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直接影响着医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辅助服务部门围绕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加以改进。教学辅助服务部门应从各个细节出发,充分了解学生需求,达到服务与需求同步,令学生满意。

4教师、教学管理部门、教学辅助服务部门采取的对策

4.1教师采取的对策

4.1.1积极进行PBL教学改革

针对医学生的需求,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探索,为学生创造独立学习、自己学习的机会。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应用以重能力培养代替知识传授,有利于发展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特点的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一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为临床医学2010级、2011级连续两届医学生开展了PBL临床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1.2重视临床实践教学

坚持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以突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并努力探索与实践教学环节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强化技能训练时抓好3个环节:老师示教、学生互查、老师检查。床旁见习时重视3个时间:见习前,由带教老师结合教学进度挑选有教学意义的病例;见习中,每小组4一6人,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完整的病史采集,系统全面的体格检查;见习后每人写出一份完整的阳性病历。42教学管理部门采取的对策

4.2.1树立教育服务观念

教学管理部门要以教学活动为中心,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充分利用学院教育平台,积极开展第二课堂,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注学生的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对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要及时处理。

4.22创造条件,满足医学生在风格偏好方面的需求。

(l)选派教师到对口支援的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进修,鼓励教师参加PBL教学交流研讨会及PBL教学方法培训,从思想上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开展PBL教学。

(2屋视临床技能实验室的建设,增加各专科实验室的数量增大规模,不断补充添加新的操作模型,及时更换淘汰旧的模型,为临床教师加强学生临床技能训练提供保障。

4.2.3建立优秀师资梯队

针对学生对高水平师资的需求,教学管理部门必须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对教师的思想政治表现、教学水平、科研能力进行培育,充分发挥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潜力。

4.3教学辅助服务部门采取的对策

教学辅助服务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沟通合作技能,时刻了解课程教学的需求变化,及时有效提供服务。

(1)PBL教学期间学校后勤部门和图书馆提供了良好的教室、桌椅、多媒体、网络及图书馆资源,便于开展PBL教学及学生查阅各种资料。

(2)教材科开学前2一4周购齐教材并发放给学生。

(3)学院后勤部门开学前1一2周检查各教室门窗玻璃、窗帘,保证舒适教学环境。

(4)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管理人员维护教室多媒体设备,保证正常使用。

(5)后勤管理中心开学前一周安排好学生晚间自习教室,在寒暑假、节假日提前安排好留校学生自修教室。

综上所述,掌握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医学生“顾客”角色时的需求,进而分析医学生“顾客”角色时的需求对临床医学教学质量的影响,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由教师、教学管理部门、教学辅助服务部门共同努力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为临床医学教学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l]王鹏,张作岭“顾客”及其需求:学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田成人教育,2008(8):29一30.王慧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学生观[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2]程凤春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与操作策略四]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

作者:段新菊,张茜

第二篇: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在现代医学模式指导下,应加强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现有预防医学教学内容老化,教学手法单一,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卫生要求。对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进行教学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缩减卫生学内容,突出三级预防、大卫生观,强调健康促进,强调预防医学“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宗旨;二是改革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法,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同时增加直观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三是改革考核方法,除了传统笔试,应增加见习和暑期实践考核内容,综合考核学生的理论及实践能力;四是应在临床医学生毕业实习中安排预防医学实践环节,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预防与治疗的知识与技能,适应“六位一体”岗位能力需求。

[关键词]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教学改革

作为一名医学生,除了要成为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医生外,预防医学也是其应该掌握的。《爱丁堡宣言》指出“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了“五星级”医生的要求,医生应该具备卫生保健提供者、医疗决策者、健康教育者、社区卫生领导者、服务管理者五方面的能力。进入21世纪,医学模式转向了“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疾病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除了公共卫生事件频发,慢性病对人群健康的威胁也日益严重,我国的卫生服务越来越强调预防,强调临床与预防的结合。基层医疗对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学好预防医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然而,我国多数临床医务工作者所表现出来的预防意识淡薄,给我们医学教育者带来了新的思考。传统的临床专业医学生培养片面强调临床技能,忽视了预防综合技能的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必须加强,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卫生挑战。

一、现有预防医学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岗位需求

(一)惯有临床思维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模式

临床医生思维方式多为针对微观个体患者的思维方式,临床医学的教学重在个体患者,重在诊疗技术,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片面地认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是最关键的,因此非常注重临床技能的学习和实践,难以理解基层医生“六位一体”这些较为宏观的综合职能如何实现及其有何社会意义,难以树立大卫生观和宏观意识,这使得学生不能适应基层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

(二)教学内容老化、教学手段单一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校没有预防专业,临床、护理专业开设了预防医学课程。预防医学教学内容过于老化,几十年来几乎固定不变,教学主要是课堂理论讲授,没有安排实践,这很难让学生理解预防医学的实际工作内容,学生普遍对预防医学的教学不感兴趣,认为难度太大又无用,预防医学课程的学习只是为了学分,学习都为应付考试。我们针对目前预防医学教学效果,对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在校生进行了调查,其中,认为预防医学教学对工作有作用的学生占31.42%,认为作用较小的学生占44.67%,认为没有用的学生达到了23.91%。

(三)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未能真正体现学生学习水平

我校的预防医学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笔试,平时作业、考勤等成绩占30分,期末终结性考试占70分。学生靠考前突击背书就可以完成考试,“混个及格分”就行,这样不能体现教学水平,也不能考核学生适应岗位的素质和能力水平。

二、预防医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深化预防医学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对预防医学教学的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课程内容改革

在现行的高职高专预防医学教材中,卫生学内容仍然占很大比重。然而,公共卫生方面的很多内容只适合于具体的公共卫生从业者,比如具体检测技能等,对临床工作而言,没有实际意义。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的教学内容对今后的医务工作更有帮助。我校临床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多在乡镇卫生院工作,针对乡镇卫生院主要工作内容,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应以传染病控制,慢性非传性疾病预防,食品安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为主,这样才能形成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才符合“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宗旨。在教材选择上,应选择基于岗位工作任务而编写的特色教材,还可以采用校企合作开发的方式,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家共同编写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实践教材,依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任务,编写典型案例分析,注重培养临床专业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改革

由于学科上的特点,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包含多个内容,比如环境卫生、营养卫生、职业卫生、健康教育与促进、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等,这些内容复杂抽象,有一定难度。现行预防医学教学方法多为单纯的讲授,在学习中学生感到枯燥,有厌学情绪。在教学中,我们可就环境污染、食品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热点问题选取典型案例和视频,首先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和浓厚兴趣,再按照事件背景描述和处理过程,讲授事件相关基本理论,就事件反映出来的问题判断分析和处理措施、应对办法的过程进行教学。这样既达到了提高课堂理论讲授效率的目的,又使得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现场实战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对于比较抽象的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的教学,则可采用直接在计算机上应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边讲边练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能立刻实践并理解应用教材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很快就能掌握基本的流行病学、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并能结合实际采用合适的方法,能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三)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的预防医学笔试的办法已被证明并不能有效地考核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我们改传统的理论笔试为“理论+实践考核”的方式,理论笔试仅占考试成绩的40%,增加了预防医学见习考核和暑期社会实践考核。见习在正常教学中安排一定课时,主要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参观,让学生了解基层实际工作内容,要求学生以见习报告的形式反馈基层工作中预防医学相关工作内容及涉及的预防医学相关理论知识,见习报告分数占总成绩的30%。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暑期均需进行社会实践,由学校统一开具介绍信,学生自行联系实践单位,一般均为生源所在地县(区)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借助暑期实践的机会,我们布置学生完成预防医学暑期社会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控制、疫情报告与应急处理、计划免疫、妇女儿童保健管理、慢性病的社区预防控制措施、社区人群健康档案的建立方法及建立情况等内容,让学生上交暑期实践报告,暑期实践报告的分数占总成绩的30%。考核方式的改革,一方面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考核,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对基层医生“六位一体”这些较为宏观的综合职能如何实现及其有何社会意义有了较为实际的了解,并对今后的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有了具体的理解和准备。

(四)毕业实习改革

既往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只有临床实习环节,没有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这些内容的实习。我校对临床专业毕业实习环节进行了改革,在毕业实习中安排了两周的预防医学实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工作内容,进一步培养适应“六位一体”卫生人才岗位需求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施寿康.“预防医学”是培养全科医师的一门必修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5(1):25.

[2]黄永昌.在医学教育中加强预防战略第三次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1(4):5.

[3]孙宝志.世界高等医学教育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及其借鉴[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5):1-4.

[4]周中.加强预防战略意识,促进非预防专业课程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1992(6):15.

[5]李宁秀,何挺蔚,刘朝杰,等.我国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改革[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3):159-160

[6]纪艳,朱海燕.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任务的预防医学课程改革[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2).

作者:严璟,陈媛玲 单位: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三篇: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对培养优秀的临床医学生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效果,培养综合性、创新性人才,课题组针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在修订实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主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考核体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践。改革实践表明,这些改革措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增强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目前,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更高的人才需求,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医学院校实验教学努力的方向。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免疫机制、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医学微生物学实践性强,其实验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因此,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对培养优秀的临床医学生有着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渐进式的探索,旨在提高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素质。

1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学内容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学时较少;受传统教学观念及教学条件的影响,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且,各实验内容较为孤立,这种实验往往缺少连贯性和系统性。

1.2教学模式和方法

课堂实验前由实验员准备好各项实验材料,然后开展课堂实验教学,课堂上由教师先向学生讲授实验原理、方法等基本内容,示教操作内容;之后学生按照要求被动完成程序化的步骤,观察到预先设定的实验结果;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指导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虽能让学生在短时间里学习知识技能,实验课也比较容易指导,但却存在学生不预习、不思考、不认真、不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现象,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科学思维发展。

1.3考核体系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主要以学生的实验报告为依据,标准和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使得学生实验操作的积极主动性不高,片面注重实验报告的撰写,而不注重实验过程和操作技能训练,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客观、公平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2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实践

根据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针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探索。首先,重新制订了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确定了教学目的、实验学时、实验项目及安排等。明确提出教学目标:一是加深和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二是训练和培养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技能,包括显微镜使用技术、标本片制备和染色技术、培养基制备和灭菌技术、接种和培养技术、无菌操作技术,让学生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三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四是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最终为临床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围绕教学目标,我们在2013级和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开展了如下改革实践。

2.1教学内容改革

我们把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内容分为3大部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在原有基础性实验基础上,引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合理安排实验项目和分配实验学时。基础性实验是单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具体包括显微镜使用技术、标本片制备和染色技术、培养基制备和灭菌技术、接种和培养技术、无菌操作技术,这些技能是认识和研究微生物的必要技能。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多方面知识、技术或多种学科知识的实验,在实验中包括多种实验技术方法以完成最终的实验目的,注重多种基本实验技能的综合训练和培养,主要包括细菌的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抗菌药物敏感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是着重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完整的实验研究工作方法。它是由指导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由组成实验小组,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以及各种技术原理与方法,自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最终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的过程。设计性实验设置了四个设计方向:临床标本中病原性细菌的分离鉴定(血液、尿液、痰液、粪便、咽拭等)、自然界或物品的细菌学检测、中草药或其生物活性成分抗菌作用的研究、抗菌药物联合或中西药联合抗菌作用的研究。同时,实验课学时由原来的16学时增加到24学时,在医学微生物学总学时的比例由原来的1/4增加到1/3。对于不同的实验项目内容,合理安排实验学时。科学安排基础实验内容的顺序,使它们前后连贯衔接、环环相扣,以改善基础实验内容之间孤立分散不连贯的缺点。

2.2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项目类型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结合实验类型,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分层次改革。

2.2.1优化基础性、综合性的教学模式

在原有教学模式即“实验准备-课堂实验-提交实验报告-评阅实验报告”的基础上,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指导下,精心组织安排实验程序和全过程。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①引导学生主动预习:提前布置实验内容,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并书写预习报告且提交,主要汇报本次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步骤,同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在实验课开始时,教师随机提问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②组织安排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实验前一周,组织安排每个小组的1-2名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协助实验员老师准备实验材料并作预实验。这样可促使学生提前预习并主动思考,利于其对实验内容系统完整的认识和学习,也利于其实践动手能力和统筹安排能力的训练。

③建立良好的课堂实验程序:首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预习和准备情况,然后指导老师采用多种合适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精要讲解,规范示教;接着,组织学生独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结果;最后,学生小组内讨论分析,在下课前15分钟进行当堂汇报小组的实验结果及分析总结。

④注重实验课后的总结和讨论:组织学生认真分析和总结,并书写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中一定要有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为了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分析,会在安排学生课题讨论时提出相关问题,让大家讨论和总结,主要包括存在问题及原因、影响因素、应用及与结果解释等。而这些课堂讨论的内容,要求学生写入实验报告的结果分析讨论中。

2.2.2引入自主设计性教学模式

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是“总体介绍和布置任务、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和开题报告、准备实验并进行实施、书写总结报告并答辩”。设计性实验主要由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自主设计实施完成。课外辅导由学生和教师互动进行,课内辅导包括总体介绍和布置任务、开题报告、答辩汇报。设计性实验包括四个过程:

①总体介绍,指导老师课堂讲授设计性实验的概念、意义、开展程序,按照基本程序讲解各阶段的主要任务、要求、注意事项及相应考核标准,然后提供课题设计或研究方向。

②设计方案,学生小组按照要求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资料,设计课题方案,填报课题设计申报书,在规定时间提交供老师评阅。老师及时反馈意见,启发学生对方案中不合理或不严谨或现有实验室条件不可行的部分提出修改补充建议,而不是直接给出修改结果。

③开题报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调整改进实验方案,然后学生小组代表以PPT形式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即开题报告。教师最后点评并提出建议,使学生获得正确可行的实验方案。

④实验准备及实施,在实验准备中,实验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验需要提供药品、临床标本或模拟临床标本(如“粪便”脓液标本),而其他的实验材料主要由学生来准备。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学生按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在该环节教师考查学生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给予评分。

⑤实验总结及答辩,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及时进行实验结果的记录、处理、分析和讨论,最终整理总结成实验报告提交,并以PPT汇报形式答辩。

2.2.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原有讲授法、演示法和指导法的基础上,再引入PBL、讨论法、提问法、谈话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授课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其中,主要应用的是研讨式教学法。在实验课前,发出预习要求和任务,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学和讨论。课堂上,实验操作完成后,分组讨论和发言。为了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和质量,采取引导学生自学、预习,并鼓励且要求学生发言汇报对问题的看法。

2.2.4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改革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把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教师把实验内容制成PPT课件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下载、播放实验操作视频。课堂讲解时把多媒体技术和板书相结合。

2.3考核体系改革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以改革原有以实验报告成绩评定为主的单一、僵化的考核方式。根据教学大纲和计划,对考核内容和方式进行规范化,并量化评价标准。在实验过程中涉及实验设计、实验原理、基本操作技能、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等方面,实行过程性评价。考核方式由单一的实验报告为主转化为综合考核,采取平时跟踪考核、实验报告书写评价、设计性实验考核等方式。实验考核成绩占到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总成绩的30%(理论课成绩占70%),主要由基础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学生自评报告的成绩组成。基础综合性实验成绩占50%,由平时成绩(10%)、课堂发言(15%)、操作技能(15%)、实验报告(15%)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态度(考勤、认真)、实验预习、实验准备;课堂发言包括积极回答问题和积极发言;操作技能考核包括规范性、掌握程度;实验报告包括规范性、完整性、科学性、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创新性设计性实验成绩占45%,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实施过程、实验报告的评价,总体评价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及规范性;PPT开题报告汇报时评价其科学性、可行性、语言表达;实验实施评价实验准备、实施设计方案的实施完成情况;PPT答辩时评价其科学性、结果及分析、语言表达;总体实验总结报告评价其科学性、规范性、结果分析及结论。学生自评报告成绩占5%,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收获、体会、不足、建议等。

3改革效果

教学效果主要通过学生考核成绩、学生调查问卷、学生自我评价、专家评议的方式进行评价。学生总体考核成绩优秀;调查问卷反映,其中对实验教学“满意”者占95%,对实验教学“比较满意”者占5%,没有不满意者,参加该实验教学感到收获大者占90%,有一定的收获者占10%,认为这些教学改革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建议持续下去。校院督导老师对本实验课进行听课,认为本次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明确,意义很好,可以概括为“既要动手,又要动脑,还要动口”,并且值得继续实践和推广。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的教学效果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加深理解,熟练掌握

巩固理解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实验技能。多数学生认为通过该课堂学习,较全面掌握了医学微生物学学科的基本技能,设计性实验的成功开展可以说明。

3.2积极动手,积极思考

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展,促使学生多动手和多动脑。实验课中从课前预习到实验结果观察分析、课堂讨论发言、实验报告中的分析讨论等各个环节,都着重激发学生“动脑”,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总结、概括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多数学生认为该实验课激发了自己在动手的同时开动脑筋思考。

3.3发言书写,提高表达

本实验课上要讨论发言,书写设计性申报书和实验报告,PPT形式进行的开题报告和答辩,都让学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性,多数学生在自评总结中认为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3.4自主学习,促进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习方法的引导者,通过指导学生预习,查阅文献资料,课堂思考讨论发言,自主设计实验,撰写实验报告等环节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学习能力,使之终生受益。实验课中始终贯彻的动脑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也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课堂讨论发言中,学生会提出一些反常规的问题,这就是创新思想的火花。而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传统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多采用教师讲解式教学和模仿式操作,不利于学生科学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社会对综合性、创新性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形势下,课题组明确重技能、重实践、重创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考核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增强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飞,沈利.病原生物学验证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结合教学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2):186-187.

[2]李水红,段元润,赵飞骏,等.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9):749-750.

[3]李星云,钟民涛,刘欣,等.医学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探索[J].中国微生态学杂,2013,25(7):382-383.

[4]刘英杰,黄红莹,许国强,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2):1059.

[5]吕杰,刘从森,陈勇,等.基于科研能力培养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7):611.

[6]李秀真,薛庆节,吕厚东,等.医学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4):853-854.

临床医学教学范文第2篇

教与学是一种双向沟通、教导者与学习者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促进活动。互动应包含几层意思:相互主动、相互能动、相互促动。

2.“互动式”教学的教学方式

2.1教学方式、原则

将能够进行互动教学的内容尽量进行互动教学,同时强调学生的说、学、思、动能力培养,并使之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理论教学和临床教学,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形成一个完整、全面的概念认识,养成一种正确的临床思维。对教学内容的主要采用:以临床疾患为主线,指导学生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然后进行系列教学,如1)课堂提问;2)课堂辩论;3)病例分析;4)课后设问小组讨论总结;5)设问自学课堂发言、老师点评;6)注重学生发散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通过医学网络平台讲解该疾患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等方式。

2.2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已经接受了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理论知识,但缺乏临床感性认识和应用临床思维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临床实习是连接临床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促使学生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际的转化。为贯彻临床实习的目的和任务,采用了“以病例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课前尽可能选好比较典型的病例,简单讲解理论基础知识后,先让学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再由教师针对学生在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如发病病因,病变过程,具有专科体征的检查方法等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学生在检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正确信息的反馈,从而增强了学生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了解,以此来启发学生对骨科疾病的记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实习的重要任务。所谓临床思维,即医生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的有关疾病的感性材料(如病史、体征、实验室及各种器械检查结果等),结合理论课所学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法来综合、分析从而达到正确诊治疾病的理性思维过程。临床思维的出发点及终点都在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个体差异性。即使是同样疾病在不同病人身上可以有不同表现这就可以用辩证法的精髓,即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让学生把见习前所学的零散的、分散的知识点置于不同的病人身上进行体验。因此,对每个病人疾病的具体诊断和分析,是在学生自己询问病史,进行检查并得到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后,先由学生提出自己的诊断及诊断依据,如为骨肿瘤,还必需由学生通过病理生理方面的改变来推论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做到每一步都要有依据,为什么要考虑诊断该疾病,还需要作何检查进一步证实该诊断,为什么不诊断另一疾病,还需要作何检查进一步排除?从而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培养了正确诊断疾病的逻辑思维。

2.3利用各种手段,使抽象知识具体化

在骨科实习中,还充分利用教具如骨骼解剖模型,指出肌肉附着和神经血管的解剖位置,并通过分析骨折发生的机制,从而进一步提示根据骨折的位置不同由于肌肉的牵拉从而出现骨折的不同表现分型,根据骨折的位置从而判断有无神经血管的损伤,从而使学生对骨折疾病的发生机制有了具体的认识。在骨科急诊的教学中,体现了“现学现卖”的特点,例如:在处理急诊手腕切割伤的病人时,先教学生如何判断伤情,如何从症状体征推知损伤的部位和结构,如何在第一时间作出正确诊断,如何在短时间内作出病情简单处理、控制病情恶化等等,同时灌输外科无菌观念和示范清创步骤,从而使实践的传教职能与理论的精髓达到更深层次的结合,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和生动化。临床上有些少见的、疑难病例的诊治,实习时较难遇到或者超出实习范畴的病例,如关节置换的教学中,除了利用X线片的分析外,还应该具体示教如何对假体的选择、假体的安放、假体角度地调节等等,同时可以选择性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各种术中数码图片及各种手术过程的VCD光盘,让学生观看,从而可以深层次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方式、过程,关节周围结构,术中假体与肢体力线的关系等等。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的理性认识,使疾病在脑海里系统化,形象化,具体化。

2.4使学生主动参与临床工作的各个环节

在临床工作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的参与到从查房、开医嘱到手术中的消毒、铺巾、手术及术后处理等临床的全过程中去,在临床的工作实践中逐渐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外科手术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每天的临床早查房后,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下达医嘱,学生下达医嘱后,由带教老师修改及讲评下达医嘱中出现的问题,并总结病历的特点,提出改进意见。在手术前的消毒、铺巾过程中,首先向学生提问该手术需要消毒、铺巾的范围及铺巾方法,然后教师再进行相应的讲授。这样,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2.5创新方法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互动模式的关键在于打破原有的单一的灌输式、验证式、被动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上探索一套崭新的、有针对性的、灵活多样的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到理论和临床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首先,我们始终将问题式、启发式教学贯穿于教与学互动全程,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其次,我们采取小组式、临床示教提问式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多环节多层次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再次,我们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继续教育培养,在临床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科研思维,比如,在一次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教学中,在总结归纳临床特点后,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利用医学网络平台去更深层次的研究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病因,总结其特点,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更好的了解该类疾病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动性更好的发挥出来。

临床医学教学范文第3篇

为使学生所学到的各门知识系统化,我院临床教学探索实施了器官系统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整个教学改革中将桥梁课、临床课、实践课程按器官系统为主线,重新划分,使课程中的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1,2]。具体来说,就是在课程的门类设置上淡化了学科概念体系,从整体“人”的观念出发,实现了机能与形态、生理与病理、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实施中教学和考核按照不同的模块进行,减少各个学科间的重复内容,增加实验教学和自主学习的内容,达到培养疾病的系统概念、尽早建立临床思维的目的。通过此种方式可有效缩短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实践的周期,使学生可以“边学边用,用过再学”,实现从认知到实践再到认知的一个反复升华过程。

2器官系统融合教学新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

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出了以“系统排课为主线,网络课程为保障,多维课程为补充”的一整套行之有效教改方案。

2.1将桥梁课、临床专业课、实践课按器官系统排课,是器官系统融合教学法的主线教学中,按器官系统将授课内容分为九个系统,建立九个教学小组,来进行授课,每一部分授课的同时,穿插见实习等临床实践内容。同时系统之间按其固有的联系,按以下顺序授课,即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血液-神经-运动-泌尿-皮肤。具体授课内容如下:呼吸系统———呼吸、胸外、实验诊断、物诊;循环系统———心内、心外、实验诊断、物诊;消化系统———消化内科、普通外科、实验诊断、物诊;内分泌系统———内分泌、乳腺外科、实验诊断、物诊;血液系统———血液、血管外科、实验诊断、物诊;神经系统-神内、神外、精神、实验诊断、物诊;运动系统———骨科、康复、实验诊断、物诊;泌尿系统———肾内、泌尿、实验诊断、物诊;皮肤与感觉———皮肤科、实验诊断、物诊。该模式打破了以往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模式,重新以器官系统安排授课顺序。在每一个器官系统的模块中既包含了相关的内外科疾病内容,又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实验诊断学、物理诊断学等桥梁课知识)有机融合。通过联合备课,学科间有了充分的交流和沟通,既统一了原来以学科为中心教学所导致的概念和认识差异,又减少了学科间不必要的重复内容,缩减了大课课时,增加了见习的比例,使学生临床学习进程更加合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于疾病有了基础和临床两方面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拓展思路,建立扎实的临床思维。例如,过去在实验诊断学中学到胆红素升高,包括多种黄疸的鉴别诊断,内容复杂,相关的知识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掌握。而现在将其主要放在消化系统疾病中进行讲解,就使得原来实验诊断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形象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及串联知识。接下来选取临床典型各种黄疸病例,让学生进行见习以及实习,使得前面两部分理论知识形象体现在具体病例上,让理论知识系统融合在某一病人的诊治过程中。这种“现学现用”的模式缩短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周期,使理论知识形象化且更利于系统化。

2.2大力建设网络课程,打破课程的时空限制,以保障“融合”的实施传统的课堂教学,毕竟要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这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器官系统融合教学法的实施。而现代的网络课程飞速发展,打破了这种时空的限制,成为融合教学法实施的有力保障。因此,在我校已有的军队院校网络教学平台上不断完善科室网络课程,并建立了多个专科网站。网站按照各个系统专业进行设置,涵盖了理论课录像及视频、图片、题库和相关的专科进展等内容,组合了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创造了丰富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并实现资源共享。而各个专业网站的知识,又与其他专业的相关知识形成链接,从而构建了一个知识系统化的网络知识平台,使学员无论从哪一部分入手,都可以便捷地了解该部分内容,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目前,这种网上教学系统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预习复习相关理论课知识,并通过教学在线系统实现教员与学员的在线互动教学,实现教学相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3丰富多维的课程设置,增加了学生的自由度,是“融合”的有力补充由于每个个体认知的差异性,如果完全按照一种模式进行教学,可能会符合了一部分人的认知规律,却忽视了另一部分的认知规律。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使系统化思维在每个学生身上得以显现,就必须设置丰富多维的课程,增加学生自由度,让每个学生充分根据自己情况去进行知识的系统融合。这就要求设计更为丰富的课程及实践内容,尽最大努力去模拟各个层面的现实中的实践,甚至是未来可能发生的实践内容,让学生实践思维能力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得到锻炼,以拓宽学生的视角,进而得以升华成创新能力。而为达到这一目的,特别重点建设以下课程。①病例讨论课:我院病例讨论设置了多种形式,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能力。②实验课:实验课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都由学生自己完成,锻炼学生系统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③开设了临床技能模拟教学课、科研实践课、模拟战场救护课以及丰富多彩、各有侧重点的讲座、知识竞赛、论坛及选修课等。

临床医学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问题基本策略

随着现代社会知识水平的不断更新发展,人们面临的挑战日益的严峻,仅仅学习课堂上的那些知识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要形成一个自主学习的终生学习习惯,以不断的提高我们的知识涵养,增强我们的知识储备,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的人才,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功,我们在临床医学实验实践课堂之中一定要教会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当前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临床教学方法和医风医德教育在实践中存在不足。

医风医德教育对于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导向,培养学生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的医学高校在教育模式上存在很大的不足,“高、大、空”的教育弊端突出,政治色彩浓厚,不能够正确的培养医学生的得到品行,对于临床领域了解不足。

2.临床医学生存在特殊的情绪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

医务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其常见的情绪心理问题与普通劳动者之间相比具有其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心身耗竭、自信受挫等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学生时期若是没有学习到今后工作岗位上解决压力和心理问题的重要措施,若是处理不慎将可能会引起更为复杂的心理问题。

3.影响学习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在传统的讲授教学过程中,老师是核心,学生充当的是旁听者、记录者的角色,这大大地减少了学生了参与程度,久而久之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完全不符合学生才是学习中的主体的思想。并且传统的讲授方法的长时间使用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形成了习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习惯性的等待老师来进行讲解或解答,这样会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学生临床医学实验学习水平的提高。

二、新时期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1.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对临床医学实验实践课程的学习兴趣。

动机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学习者能够激发内部的自主学习动机,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学生自我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课堂上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自我的学习目标,不断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同时对于学生取得的进步,老师要不吝赞美,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成效进行自我奖惩,不断的自我强化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改进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的课堂上进行自主的学习,就要转变老师的教学理念,充分的认识到老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之上,老师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充分地发挥学生自我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正确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环节中,使学生能够拥有充分的临床医学实验实践的时间与空间,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的气氛搞活跃,使学生时刻的充满学习的激情与活力。

3.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学生对临床医学实验的学习能力。

学习策略主要指的是在学习的情境中,个体对学习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及学习过程的调控。在临床医学实验学习的过程中,个体的学习策略是在具体的学习环节之中,为了有效地提高自我的学习效率而逐步的形成的一种固定的、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要想使学生在临床医学实验学习中有效的提高自我的学习策略,就必须要先优化学生的认知策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使学生能够根据学习的情境自主的进行调控,从而有效的提高学习的效率,为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活动中实现自主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4.充分地利用环境和资源,促进学生临床医学实验自主学习的发展。

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学习的氛围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必要前提,在实际的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中老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这个环境中轻松愉悦的学习,从而把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的状态转变为活跃的状态,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之中,自主的学习到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临床医学实验学习能力。

三、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个体只有通过自主的学习,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在今后的临床医学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自我能力和内在潜能,不断地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邹菁,仇菲,吴荫梅,王之通,蒋健.以学生为中心探索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J].新疆中医药,2011,(02):58-60.

[2]潘銮凤,殷莲华,严钰锋,孙利军,马淑兰,左伋,刘雯,鲁映青,钱睿哲.以能力提高为导向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J].基础医学教育,2013,(06):595-598.

[3]肖建英,王顺,王爱梅,王琴.医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方式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06):642.

临床医学教学范文第5篇

1.1研究对象

分别纳入2007级、2008级、2009级七年制医学生。

1.2研究方法

比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前后(即七年制医学生第5学年)的教学查房质量。临床教学质量由教研室主任、秘书、教师和带教七年制学生对其做出评价,使用首都医科大学下发的《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查房质量评价表》,包含计划目标、教学准备、查体指导、临床分析、启发式教学、归纳总结、保护性治疗、为人师表、外语词汇和总体印象10条项目,每个项目下还有具体内容要求。该评价表为百分制评价表。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如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研究结果

2011-2012学年,2007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的脑血管病临床教学查房质量评价平均分为97.4分;2012-2013学年,2008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的内科学临床教学查房质量评价平均分为97.7分;2013-2014学年,2009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的内科学临床教学查房质量评价平均分为99.0分。经正态性检验,每学年的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的脑血管病专业的临床教学查房质量评价分数为非正态分布(P<0.05),故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三组学年之间临床教学查房质量评价分数,2013-2014学年与2012-2013学年、2011-2012学年的教学查房质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