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篮球运动教学

篮球运动教学范文精选

篮球运动教学

篮球运动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运动技能体能篮球教学

一、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运动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一种能力,如跑、跳、投等基本技术,是运动技能的基本结构。从生理学角度来讲,运动技能是在大脑皮质指挥下由骨骼肌参与的肌肉收缩活动。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巩固化阶段和自动化阶段。2.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分为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包括力量、平衡、灵敏、协调、速度和柔韧等身体素质与人体基本活动能力。

(二)运动技能与体能的关系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课程强调要促进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提高,课程强调关注融合,要关注学生体能与技能融合。“技体融合”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学习技能与增强体能的有机融合。体能既是学习和提高所有运动技能的共同基础,又与健康息息相关。运动技能的发展和提高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体能并以此作为载体来学习、提升运动技能,体能又是有效和规范运用技能的保障。体能可以分为多种,并与运动技能有着紧密的关系,但从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依据来看,协调、柔韧、灵敏、平衡、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运动技能与体能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

二、现实需求

(一)提高运动能力,发展学生体能素质的需要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进行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选择简便有效的练习内容,采用多样的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到2017年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一节体育课最好安排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用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体能教学以教育政策法规的形式明确了体能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一节45分钟的体育课程,教师为学生安排的体能练习时间一般达不到10分钟,无法满足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对于体能的需求。例如高中阶段一节45分钟的体育课分为准备活动10分钟、基本部分技能学习25分钟、体能锻炼10分钟,在技能练习的25分钟内还包括教师对于练习方法、动作要领等知识技能的讲解,技能练习时间显然不够充裕。而基于体育课堂教学的需要,实行运动技能与体能融合的策略,使体能穿插于技能学练,让学生技能学习的时间有效增加的同时又兼顾10分钟体能的锻炼效果,这就使学生运动能力与体能素质共同提高。

(二)创新教学策略,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的需要

对于运动技能的学习掌握所花费时间的长短,除了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外,学生的学习动机、动作习惯、身体素质等内部因素起着关键作用,例如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练习,学生自身的力量、协调等素质直接影响技术动作的掌握进程,因此在课程中加入绳梯练习提高身体协调性、持球俯卧撑(单手压球、双手压球、双脚压球)提高上肢及核心力量练习,增强力量素质,提高投篮规范性与命中率。在体育课程中,创新教学策略,设计与所学内容直接相关的体能的练习,通过对技术动作的组合与学练方法的改善,达到优先发展体能,充分学练与提升技能,使之共同发展。

(三)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主包含着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及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如在篮球教学中,优先发展体能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技体融合促进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多人组合练习促进体育品德的发展,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总体目标为主线,着眼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篮球运动技能与体能运用的探索

针对篮球技术学习内容所需要的体能,着眼于学生技能学习与发展,研究篮球运动技术、运动技能发展所需体能,探寻“运动技能+体能”有效运用的科学性、合理性的教学设计,促进篮球技术的学习掌握,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把体能练习设计以发展学生运动技能为目的,根据运动技能发展而进行练习设计,让学生体验到进步、感受到发展,激发学生篮球运动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从而提高自身体能素质,增强体质水平。

(一)明确教材选择、促进教学计划系统化

教学计划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其规定着教学内容和总的要求与方向,是开展正常教学的准备工作。但实际上在编制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和课程进度计划时,课用教材往往只有技能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涉及体能练习较少,导致体育教师授课时对体能练习忽视,存在体能练习临场发挥的情况。因此,教师应该理解技能与体能二者结合的重要性,在学期、单元计划编制与教学计划编写时,兼顾技能类教材与体能类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将体能类教材与教学计划相联系,注重教材选择与安排的系统性、递进性。

(二)研究教学内容、注重课堂教学科学化

一堂篮球课的时间是有限的(40分钟或45分钟),依据篮球课堂教学内容与目标,从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都能把技能学练与体能提升设计于其中,让学生始终围绕篮球学习内容在参与、学习、突破中,做到“环环相扣”,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学习内容,让学生在不断挑战自我中得到提高发展。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技能与体能结合的教学设计要包括三个原则:1.合理运动负荷原则,学生在一节体育课中的运动时间占课堂总时间、运动密度应达到75%以上,单个学生的练习密度不低于50%,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的运动量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运动负荷。2.体能补偿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练习方法和手段对体能发展形成形式上相互渗透,练习效果的相互补充。3.趣味和多样性原则,练习的高密度与运动强度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和消极心理,对学生学练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在教学实践时,教学内容多采用比赛和游戏的形式,增加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次数,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学练进程,提升体能练习的

(三)落实课程实施,探寻方法手段多样化

1.技术型练习方法。技术型练习方法是以技术学习为载体,通过对技术动作的反复练习而实现体能的发展。长时间的练习使得神经灵活性和身体协调性得到改善,多余动作及用力得到了消除,因而相关素质指标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可以见得熟练掌握运动技能有助于增强体能和发挥体能水平。在实际教学中,将技术型练习与竞争结合,通过学生间的比一比、赛一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例如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时,通过规定时间(1分钟),罚球线自投自抢,通过跑动与投篮练习,激发学习练习兴趣,同时也将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进行了反复练习。2.组合式练习方法。组合式练习方法是指将不同的技术动作通过组合的形式进行,并渗入体能练习,能够增多练习形式,提高技术动作的实用性。在篮球教学中,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用是关键,体能发展是基础。篮球技术结构不是单一孤立存在的,针对单个技术动作练习进行整合与衔接,并涉及体能的贯穿,提高技术运用时的身体灵敏性、协调性以及速度素质等,使得学生对于运动技能不仅仅停留在“学”,更要会“用”。例如行进间低手投篮教学时,练习设计:1消极防守状态下完成运球行进间低手投篮;2抢篮板球长传+快速上篮+回防;3半场2打1,通过传导球调动防守寻找机会完成行进间低手投篮。3.游戏化练习方法。游戏化练习方法是指将技能学练与体能提升以游戏的形式体现,通过篮球游戏运动在体育教学中,依据篮球游戏的不同特点,改善教材内容反复出现而使学生感到练习方式单调和枯燥的情况,适当将篮球游戏带入篮球课堂中,既加强了对篮球技术的运用,适应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发展学生体能素质。

四、运动技能与体能运用的实践思考

(一)精讲多练,强调学生主体

在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过多的讲述或不必要的队伍调动或场地器材重新布置等因素,会对学生的练习密度与参与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于体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抓住运动技能学习和体能发展进行精心设计,组织教学、个别指导,强调学习主体性,将课堂时间最大限度地运用到学生学练,做到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优学练效果。

(二)情境创设,注重技能实用

比赛是技能学练效果最好的见证。单元教学过程中,如果缺少比赛情境的创设,学生还是较难将学习的技术运用到实际比赛中,就会出现“会学不会用”的问题。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关注篮球技能学习,需要在技术学习和掌握的基础上,加强运用环节,通过运动情境创设,让学生在运动情境中提高技能,发展体能。

(三)评价反馈,贯穿素养提升

处理好学生身心同步发展的关系。鉴于体能练习与技能学练的多元价值,教师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效果,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1.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身体素质相关各项指标进行定量评价,反映学生体能的实际状况。2.调查学生运用体能锻炼知识与方法的情况,包括课外开展体能锻炼的自觉性、能否发挥联动效应,带动他人练习等。3.关注学生在技能、体能学练中的情意心志表现,如意志品质、合作精神等。

参考文献:

[1]王瑞华.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2]韩兵,刘红梅.“运动能力”视域下学生体能练习的实施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19(06):32-33.

篮球运动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篮球运动;损伤;原因;预防措施

高中生对篮球十分热爱,但高中生在篮球教学训练中往往缺乏正确的保护意识,再加之训练方法不科学,这也导致教学训练过程中极易发生运动损伤,这不仅给学生带来伤痛的困扰,而且会对教学与锻炼的效果带来较大的影响。受伤的学生还会产生心理阴影,挫伤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利于高中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的开展。因此针对高中篮球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临场急救措施及预防措施进行具体阐述,从而有效的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确保高中体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1高中篮球教学训练中常见损伤部位

1.1指关节损伤。在篮球教学训练过程中,学生在抢篮板球、断球及接球过程中,当触及球时手型姿势不正确时,极易导致指关节损伤。当篮球保持快速运动状态下时,学生用一到两个手指触及到篮球时,篮球相对速度会变在,这就会对手指带来较大的冲击力,从而导致指关节受到损伤。

1.2踝关节损伤。无论是在篮球教学训练还是篮球比赛过程中,都不可避免会有有较多的起跑动作,在起跑和落地过程中踝关节需要承担较大的冲击力。特别是学生在拼抢篮板球时,抢球时多采用单腿起跳,这进一步加大了踝关键的负荷,一旦落地时缓冲不好或是踩到其他东西时,则会导致踝关节外侧韧带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部分学生起跳后落地姿势不正确时,也会导致踝关节受伤。

1.3膝关节损伤。学生在篮球训练时,当争抢球或是切入投篮时,在起跳或是落地时都会伴随着身体的旋转,一旦跳跃后来落地动作不正确,或是落地不稳,再加之动作技术不熟练,都会导致膝关节被骤然扭动,对其产生较大的冲击力,一旦冲击强度较大时,则会导致膝关节出现损伤。

1.4腰背部损伤。在篮球运动中,很多时候都需要使用到腰部的力量,这也使篮球运行中腰部需要受到较大的力,一旦腰腹部力量缺乏,则会导致腰背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1.5皮肤破损。篮球运动具有较强的对抗性,在激烈对抗过程中,对方运动员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拉扯及一些不合理动作,从而导致对方皮肤破损,这在篮球运动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损伤,而且皮肤破损对身体带来的伤害程度较轻。

2高中篮球运动中损伤的主要原因

2.1师生防范意识不强。篮球教学中一些学生也包括一些教师对篮球运动损伤的认识不足,有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没有强调如何避免运动损伤,通常都只是一句“注意安全”轻描淡写地带过,而学生在缺乏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盲目或冒失地进行篮球技战术练习;忽视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或在动作练习中因畏难、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这些不良的思想心理状态是造成篮球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2.2准备活动不充分。在篮球教学中,准备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准备活动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增强呼吸系统和以肺系统的活动能力,并进一步提高肌肉的弹性和力量,使关节活动幅度进一步加大,使人体进入到活动状态。一旦准备活动达不到一定运动量时,则会对身体的协调性和肌肉的力量、弹性带来较大的影响,从而导致运动过程中出现损伤。

2.3学生身体素质差。篮球作为一项具有较强综合性的运动,对运动员身体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一旦学生素质较差时,在完成一些强度和难度较大练习时则容易发生损伤。当前学生学业压力较大,再加之网络的普及,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学生身体整体素质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学生由于自身身体素质差,对于篮球练习存在畏惧和厌恶情绪,对篮球练习缺乏主动性,易在运动中出现损伤,从而对运动更加排斥,在日积月累过程中形成恶性循环。

2.4篮球技术动作掌握不准确。篮球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由于学生对教师讲解示范理解能力的不同,加之个体的差异,使得一些学生在学习动作时动作不正确,时机拿捏不准确,节奏紊乱,违反了人体结构的特点和运动的规律,从而容易发生各种不同部位的运动损伤。如传接球时由于手形不正确引起手指扭挫伤。此外,学生疲劳过度,专注度不足的时候也会增加损伤发生机率。

2.5其他外界因素。很多高校的篮球教学都在室外进行,不良的气候、环境条件等因素也容易使学生出现运动损伤。如:夏天气温过高,容易中暑晕倒。冬天气温过低,准备活动和热身运动不足,容易出现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下降而引起肌肉拉伤等等。造成篮球运动损伤的因素很多,需要教师和学生再细节上多考虑,才能有效的避免运动损伤。

3高中篮球教学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1教师在篮球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中,主导并不只是单纯地教授一些技战术,还要引导并传授学生一些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篮球理论课中,加大医疗保健等方面的知识比重,增强学生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能力。

3.2培养学生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的习惯。在教学训练中,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的水平,充分了解教材中重点、难点,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哪些环节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做到心中有数,根据篮球项目的特点,加强易受伤部位如踝、膝和腕关节的活动,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事先做好预防的准备。培养学生在运动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的意识和习惯,特别是在身体状况不佳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更应做好充分准备活动。

3.3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积极锻炼的意识,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规范他们的技术动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4使学生深入对篮球运动进行了解。教学过程中要多增加一些关于篮球规则以及篮球裁判的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篮球这项运动,还要加强学生体育道德方面的教育,坚决抵制球场上粗野动作。

3.5改善运动场地。学校应多投资建造室内木板篮球场和室外塑胶篮球场,通过对篮球运动场地的天怒的,有效的避免和降低学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

结束语

通过对篮球运动损伤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能够有效的预防篮球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发生,维护好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增强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杨.篮球教学和训练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16.

[2]王正宝.篮球教学和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防治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7-5.

篮球运动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篮球运动;踝关节损伤;原因;预防

相较而言,篮球运动具有较强的竞技性,在篮球竞赛过程中需要运动员之间的展开对抗,在高速度、高强度的运动之下,加之一些对抗动作,非常容易导致受伤的情况出现。尤其是踝关节损伤,一旦发生可能会对运动员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留下后遗症,对其后续运动和生活质量等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对此,为了保障中职学生在篮球运动中的安全性,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要在展开篮球教学的时候强调安全运动理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可能存在的踝关节损伤因素进行有效预防,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学会防护技巧,避免踝关节损伤情况的出现。

一、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原因分析

(一)内因分析

1.心理准备不足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很多学生在篮球运动的学习中都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对自己的认知不清晰,在做一些比较具有难度的技巧性动作的时候,对这一动作如果不能顺利完成而可能造成的后果没有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这就导致其在发生风险的时候难以做出及时反应,进而造成踝关节损伤风险的增加。除此以外,中职学生在面对篮球竞赛的时候也可能会产生赛前焦虑的情况,这也会增加其运动损伤的发生风险。心理准备不足是需要进一步优化与完善的大问题,聘请专业心理导师、配备专业化队医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2.准备活动不够充分

在做任何运动之前,热身活动都是非常必要的,其能够有效激活人体的肌肉、韧带、关节等,尤其是在面对高强度的运动时,有效的热身活动能够大幅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准备活动不够充分也是踝关节损伤的重大元凶之一,而准备活动也是一名优秀运动员的必修课。如果准备活动不够充分的话,学生的身体机能还处于一个僵硬状态,这样在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的时候,就可能产生肌肉拉伤、韧带扭伤、关节损伤等情况,进而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一定影响。篮球作为竞技性能与攻击性能充足的剧烈运动也对身体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我们的学生应当在运动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并具备一定的自我防御、自我保护素质。

3.缓冲不当

跳起争球在篮球运动动作中是非常常见的,但与此同时,这个动作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一旦运动员落地时缓冲不当,也可能会引起踝关节的损伤。据有关研究显示,运动中的技术错误导致损伤比例最大,缓冲不当中的技术动作缺点暴露无遗,将违反人体工学结构特点与各个器官系统功能活动规律等,而引发一定损伤。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由于其对于落地技巧掌握还不充分,很多学生在落地时习惯以刚性缓冲方式落地膝关节不会弯曲,这会使其腿部肌肉承受全部受力被迫最大限度压缩,进而导致踝关节和膝关节承受压力过大而造成损伤。在篮球比赛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专注于赛事本身而忽视落地缓冲,造成踝关节损伤,这也会对其后续比赛状态造成一定影响。

4.运动疲劳

高强度的运动可能会造成学生的身体机能超负荷,进而产生运动疲劳。所谓运动疲劳,主要就是指人体运动负荷超出机体所能够承受的范围,进而造成的生理机能衰减等现象,在这种状态下,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也会大大减弱。对于运动疲劳细化可以分为肌肉疲劳和神经疲劳。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运动中的具体表现来判断学生是否处于运动疲劳状态,一旦发现学生状态不对,应及时安排学生休息并补充能量。这主要是因为在运动疲劳的状态下如果依然坚持做高强度运动的话,不仅会影响运动的状态和训练效果,因为学生疲劳期间的精神不足,更有极大的可能造成身体损伤。尤其是篮球运动,当学生机体疲劳时,篮球技术动作就有可能会发生变形,在此情况下如果学生再做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技术动作,踝关节损伤概率会大大增加。

(二)外因分析

1.场地影响

场地对运动员的运动安全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对于篮球这种竞技性较强、运动强度较高的运动来说,如果场地不平整或者地面粗糙的话,就会大大增加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的概率。此外,如果运动场地出现采光问题,也会对运动员的视觉判断产生较大影响。在篮球运动中,运动员需要靠视觉来判断球下一步的走向,进而对自己的战术进行对应调整,如果采光不足的话,会对其时机判断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如果视线受到干扰的话,运动员也可能因为反应不及时,在进行技术动作时可能会发生难以控制身体的情况,进而造成踝关节损伤。

2.意外损伤

因为篮球运动的对抗性质,在进行这项运动时,运动员的起跳动作会比较多。尤其是在比较紧张的防守和抢篮板过程中,很多运动员可能会,因为运动过于激烈或者注意不足,导致身体失去平衡,进而在落地时出现中心不稳或踩到他人的情况,造成踝关节损伤。而篮球运动又对学生基础技术动作要求极高,滑步急停、转身变向跑等都对踝关节有着更高的要求,因而在实际训练与竞技活动中可能出现损伤。篮球运动过程中的损伤部位占比最大为膝部、踝关节、腰部,而踝关节位于距骨上关节面,呈现前大后小的外在形态,外侧韧带性能又弱于内侧,进而容易引发踝关节足内翻,造成意外韧带拉伤等。由此可见,踝关节在剧烈运动过程中受人体工学结构影响意外损伤概率本身较大,极易造成意外损伤情况发生。

二、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预防措施

在篮球运动教学中,因为危险因素较多,学生发生损伤的可能性也比较高,所以引导学生学会预防踝关节损伤非常重要。除了基本的规律、动作掌握外,还要注重学生的防范意识树立,促进其掌握一些预防技巧,进而实现踝关节损伤的有效预防。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一)遵循篮球运动的规律

篮球运动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掌握其中的运动规律,能够有效减少损伤情况的发生。所以,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充分掌握篮球运动的规律,保障学生在篮球运动中的安全。首先,在展开篮球运动前的热身运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热身运动的重要性。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很多学生并不重视热身运动,看到篮球的兴奋总会使其迫不及待地想参加运动对抗,这样直接开始高强度运动会大大增加运动损伤的概率。所以,体育教师必须依据此类问题精准打击,让我们的学生在实际运动过程中遵循篮球运动规律。实践训练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对人体的机能结构进行剖析,让学生认识到热身运动后身体的机能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其次,教师应该遵循中职学生的体能规律,引导其展开科学训练,而避免一些盲目的模仿。中职学生大多对篮球运动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对于男生来说,很多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球星,平时也会观看这些球星的训练视频或者比赛视频,并模仿其比较“秀”的动作。如上篮拉杆这一动作是很多篮球爱好者争相模仿的一个动作,但是由于中职学生的体能难以达到训练标准,盲目地练习可能会对其身体造成一定伤害,因为落地把握不当而造成踝关节的损伤。对此,体育教师可以将这些动作进行步骤解析,引导学生科学认识这一动作,并遵循自己体能情况,展开科学训练,通过力所能及的动作训练,逐步提升自身能力,进而实现动作的完成。

(二)注重身体素质的提升

面对篮球这种高强度的运动,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防止运动损伤的基本保障。为了避免运动损伤,教师应在平时引导学生通过训练加强身体素质。对于踝关节损伤的避免,加强学生踝关节的力量和柔韧性是非常重要的。对此,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原地单足抬脚、双腿负重提踝运动、单腿跳等训练,以提升学生的踝关节力量;可以通过原地跪屈、仆步压腿等训练方式增强学生踝关节的柔韧性,这对于避免篮球运动中的踝关节损伤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以外,匀速、变速跑、蛙跳等运动训练,也能够大量提升学生的体力,通过这些训练,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高强度的运动,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可以有效降低篮球运动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概率。

(三)加强体育场地的建设

健全的体育教学设施和篮球场地建设能够保证篮球教学的顺利展开,且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发生损伤的概率。首先,中职应加大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购买篮球架、篮球与训练服等必要的篮球装备,建设专门的篮球训练场地,及时更换和维修老旧、破损严重的器械。其次,教师应在篮球教学之前对器材、设备和场地进行细致的检查,保证学生的安全。最后,教师还要制定与安全有关的课堂纪律,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严格遵守,逐步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减少教学事故的发生。而针对安全教育也应当进一步优化与完善,让学生重视篮球运动中的细节。在篮球项目训练中,中职学生核心力量不足而导致的动作不标准、体力不佳等都是十分常见的,因而实际训练中应当针对人体感受进一步加强,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运动表现力,从而在各类运动中保持良好的体力。具体训练方向如下:

1.注重运动动作的准确性

技术动作准确性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技术上的错误和缺点表现,当学生在篮球运动中违反人体工学结构与各个器官系统间的活动规律时,将极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意外损伤。而相关教育教学中应当针对技术动作进行规范,中职专业教师也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剖析动作难点、要点,确保学生能够在实际运动场景中做到动作规范。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加强防御和保护动作训练,让学生能够形成自我保护动作肌肉,在可能发生意外情况时将损伤降到最低。由此方能够从动作方面给予支持与引导,让学生享受篮球运动,在篮球运动场上大胆的展现自身水平、挥洒汗水。实际训练过程中,中职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动作的准确性指导,强化踝关节保护。还可以利用运动视频,将一些错误动作向学生进行充分展示,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动作可能导致的一些不良后果,进而树立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示范展开正确动作的指导,通过分解动作示范,让学生了解动作的规范及发力点,实现有效指导。而更多学生在细节化、精细化的动作指导中熟练掌握要领,能够在运动与竞技过程中训练,进而形成一定肌肉记忆,有效提升篮球运动水平。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单独训练时的动作,对学生不正确的动作及时进行引导规范,降低学生踝关节损伤风险。

2.掌握缓冲技术和平衡能力

缓冲技术和平衡能力是篮球运动中十分关键的技术掌握,具备良好的缓冲技术和平衡能力,可以有效缓解起跳落地时的冲击风险。对于缓冲技术掌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前脚掌,落地时先让前脚掌着地并注意脚掌发力,避免脚踝被震伤;同时,还要使其明白膝部和腰部对缓冲的作用,通过膝关节弯曲、腰部收紧并稍微弯曲等方式,增强落地缓冲;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单足海鸟式、燕式平衡式等训练来加强学生对平衡能力的掌握,以实现学生在篮球赛场上的平衡能力控制。

3.提高中职学生的肌肉耐力

在篮球运动过程中,小肌肉群极易出现疲劳,而使得学生在课堂中针对性训练后出现疲劳感,进而在运动表现水平方面有所下降。这一现象主要体现在脚踝、脚底等部位的小肌肉群。如果能够针对这一部分人体感受加强核心训练,就能够对小肌肉群有所激发,从而提升学生的肌肉耐力,进而增强中职学生的抗疲劳感。由此,不仅能够拓展学生运动范围,还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延长其运动时间,进而提升综合运动能力,促进其身心素质全面进步。

4.有效增强中职学生对抗性

由于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非常强的项目,因而在实际训练中难免出现损伤,但我们也应当在引导运球、投篮等过程中加强学生对抗性。而学生也能够在运动过程中学会保护自己,从而大大降低踝关节损伤的概率。由于中职学生核心力量训练不够,其在灵活程度、身体素质表现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局限,因而针对对抗性展开训练能够从根本上加强其动作灵敏度与反应灵敏度,从而能够灵活面对接下来的竞技与比赛。中职教师在实际训练中应当基于身体素质训练继续深化,如高强度游戏训练、双人默契大考验等都可以融入教学实践中。

三、结语

综上,在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现象较为常见,这也是困扰许多运动员的一大顽疾。造成踝关节损伤的原因较多,除了准备活动不充分、缓冲不当、运动疲劳等内部因素外,还包括场地、意外损伤等外在风险因素。为了降低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的概率,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规律,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强化其安全防范意识加强身体素质锻炼。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充分掌握缓冲技术,提升其平衡能力,加强其技巧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踝关节损伤预防。除此以外,还需要重视运动场地的安全建设,为学生的安全运动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参考文献

[1]董欢.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以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3):14–15.

[2]刘子瑞.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青少年体育,2017(02):95–96.

[3]秦增辉.篮球运动中不同位置运动员气质特征与心理选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07):75–76.

篮球运动教学范文第4篇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兴趣能够使课堂氛围轻松活跃,防止学生出现逆反情绪,提升教学成果。篮球运动必须培养并保持高中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才可以使学生在练习技巧的同时收到娱悦身心的效果,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假如学生对篮球教学没有兴趣,那么体育教学的目的与意义便形同虚设了。所以高中阶段的篮球课程应该把兴趣作为根本出发点,对课程内容优中选优,对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所有同学都能有所收获,教学内容必须满足各种层面的学生的需求,才可以培养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篮球的兴趣,教学方式需要不断地改进,做到宁缺毋滥,宁精毋杂,改变传统的技术教学,逐步开发篮球运动的健身作用,通过运球、传球、投篮等最基础的动作技巧,培养学生对于战术的分析,对裁判法的学习,对运动中出现的意外伤害及保健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把教学活动和集体游戏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篮球教学活动虽然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可篮球的本质便是游戏,我们关注的是教学的过程而并非教学任务,其真正目的是学生能够有所收获,玩的开心,训练有效,不用过于关注动作是不是规范。比如,对于篮球经济的队员人数和判罚标准可以放的宽松一些、让学生做裁判、一系列的运球接力、花式投篮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篮球技术,提升综合素质。也可找一些精彩赛事的录像让学生观看,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篮球运动自身具有的竞技性与技巧性使得篮球运动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教师也可组织学生欣赏一些篮球比赛,边观看、边讲解比赛过程中体现出的战术与技巧,让学生得到篮球课程意外的知识,这样做不但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满足,使学生的篮球素养大大提升,还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喜欢篮球运动并投身其中。总之,通过创新篮球运动的教学方式,肯定能够提升篮球运动的趣味性,让学生不但能够亲身体验篮球教学的乐趣,还能够学会一些健身保健知识,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进而培养了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

二、激发高中生篮球学习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主体地位,学生一定要爱学习、想学习,才可以获得优异成绩,尤其当学生不存在智残与知识残缺时,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至关重要。动机是促进个体运动来使自身需求得以满足的内部状态,是行动的内因和源动力,学习动机主要包括内驱力及诱因两个方面。内驱力是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出现的一个内部驱动力,主要体现为内部刺激;诱因则是引发有机体动机的外部因素和环境,是个体倾向或躲避的目标,从它的性质来看,存在正、负两个方面。诱因的这两个方面关系到学习动机具有活动性及选择性的特点。篮球教学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积极加入到篮球运动,而且还加速学生尽早地熟悉并参加篮球运动,这体现了内驱力与诱因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篮球课程里需要学生参与篮球活动的动机各种各样,篮球学习动机针对不同的个体也有不同的表现。而有的人参与篮球活动目的是找朋友、展风采,利用篮球活动收获成就感。还有个别同学觉得进行篮球运动能够愉悦身心,能够以最佳的状态进行学习和面对篮球测试,赢取最佳成绩。体育老师应积极了解学生,并做出合理的分析,把握学生学习篮球课程的动机,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想要“保持健康、获得快乐”的意识,在篮球运动中提高“健康与快乐的意识”,通过给学生讲解篮球的一般战术,体验快乐篮球,让学生获得健康的体魄,提高终身篮球运动想法和终身体育意识。

三、创设浓郁的校园篮球文化

这里所说的篮球文化,是说欣赏与参加篮球运动的人的思考与行动方法的系统化凝结,是篮球运动的知识、技能、习俗与制度的总称。校园篮球文化说的是在校园范围内,把学生与老师作为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把篮球运动作为基本内容与行为方式,所实现的篮球物质与精神两方面价值的总和,它体现为一种具备校园特有形式的学生群体文化生活。

1.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校园篮球文化的根基,内容包括篮球场地、硬件设施以及服装等。篮球运动始终成为学校体育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所有学校均具备数量不一的运动场地。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大学生人数也与日俱增,大学的篮球场地数量明显不足。而大学的篮球场地大部分还是在室外,其中有一部分是水泥场地,还有一部分是塑胶场地,而篮球场馆的建设却明显滞后。

2.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指的是管理方式、规章制度及机构建设。在大学里,篮球运动的推行总体表现为两种方式,也就是课程教学与课外活动。篮球运动主要依靠大学体育系(部)在教务处的引导下开展,普通大学里篮球教育将要或正处于从传统的必修课向选修课转变,相关的制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把选课的权利下放给学生,这样做有助于篮球教学在校园开展并取得更大的发展,从而为加速大学校园文化水平的提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精神文化建设

篮球运动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篮球;立体化;教学目标;路径

立体化教学目标是指根据当前体育素质教育改革政策方针以及《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所提出的学校体育教学关于坚决落实体育教育在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中的学科责任要求,以体育活动和体育教育为介质,实现学生在知识、素养和能力3个层面,包括身体、思想道德、个人品格、人文教育和社会适应力5个维度的均衡发展。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中学阶段是学生体能、运动能力提升速率较快的阶段。中学体育作为中学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承上启下的教学责任,该阶段的体育教学结果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更对学生今后体育运动技能水平的持续发展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自2012年“校园篮球”作为阳光体育的重要开展内容以来,各级学校积极响应素质教育政策,分别从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开展形式等方面,展开了校园篮球教学与推广工作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篮球教学与中学体育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但根据笔者对中国知网等专业中文期刊的检索结果,我国中学篮球教学在教学模式上仍沿袭竞技篮球教学模式,在教学体系上也未形成基于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的独立教学体系,缺乏立体化的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路径探索,上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学篮球教学成效。因此,本文基于素质教育育人目标和《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所提的校园篮球专项发展要求,从篮球知识体系建设、篮球运动素养和运动能力3个方面探讨中学篮球教学的立体化可行性实现路径。

1当前我国中学篮球教学开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中学篮球教学开展广度和普及度较高,但教学成效不足

篮球运动是较早进入我国教学体系中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但目前中学篮球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仍存在不少问题。我国中学篮球教学从开展广度和普及度2个指标上来看表现较好,但就中学阶段篮球教学的开展成效来看,我国广大中学篮球教学仍存在以下4大主要问题:第一,教学内容结构简单,仍沿袭竞技篮球运动的开展模式,在教学设计上仍以篮球技战术为核心内容,缺乏与篮球文化、篮球运动素养等内容的关联。第二,篮球教学实践缺乏篮球运动能力与篮球运动兴趣、篮球素养间的连贯性、体系化设计,缺少相关运动素养的拓展性设计。目前,中学篮球教学主要以“三步上篮”“篮下截击”等几个有限的技战术动作练习为主,对篮球能力与素养的拓展性教学探索不足。第三,教学手段以“教师教、学生模仿”训练为主,中学生在篮球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全面体现,无法实现自主能力的提升。第四,学校延伸性篮球教学环节缺失,校园篮球环境建设不足,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缺乏现实支撑,难以激发中学生的长久兴趣和发展性学习。

1.2中学篮球技能以训练为主,缺乏理论与认知教学,影响学习迁移能力

篮球运动是一项基于丰富多变的篮球运动技战术而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的竞技运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与发展,形成了丰富的篮球运动理论、篮球运动历史和篮球文化、篮球素养多个构成板块。完整的篮球教学应以篮球技战术教学为主,辅以篮球运动理论、篮球文化和篮球历史教学,使中学生能对篮球发展史、篮球名人堂、篮球技战术具有全面的认知,激发中学生强烈的篮球运动参与意愿和持久的运动兴趣,甚至内化成一种能力和素养教育手段,从而获得更多元化的自主成长机会。但目前中学篮球教学大纲仍是技战术,鲜有学校涉及篮球理论、篮球发展史、篮球历史名人介绍等较为完备的教学整体设计,导致广大中学生的篮球学习难成体系,缺乏整体篮球认知和篮球运动迁移能力,出现了篮球可持续学习热情和兴趣不足等现象,影响了中学篮球教学转化能力和开展成效。

2中学阶段篮球教学立体化教学目标的实现路径

2.1构建多渠道师资培养渠道,提升篮球学科建设与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作为一个特殊的双向活动,教师是教学开展的核心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的素养和学科认知水平将对教学目标理解和教学内容的实施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开展中学篮球教学立体化教学目标的实现路径首先应以师资培养渠道和学科建设能力为基点展开。首先,构建校内外多元化教师成长渠道,通过篮球专业竞技队伍、社会层面篮球俱乐部、高校联合培养等多元化形式实现教师队伍培养的多元化和多样化,为中学篮球教师在篮球理论、篮球运动技能、篮球教学技能和思想认知等主要教学能力的成长奠定坚实的现实基础。其次,通过加强理论教学培训,提升中学篮球教师学科教研、构建与学科建设能力,为篮球教学实施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奠定坚实的理论与认知基础。最后,构建中学教师篮球专项能力成长考评机制,通过不定期考核和专项篮球教学技能考评等形式激励篮球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实践的成长。

2.2打造校园联赛、文化节多元结合发展路径,拓展中学篮球教学影响成效

体育素养是一个综合教育结果,需要漫长的后天学习和长期的环境浸润才能产生长远的影响。而人文素质的最终稳定形成更需要人文素质过程性教育和良好的环境影响。本文认为,在中学阶段探索篮球立体化教学目标的第二个重要实现路径是要加快研制校园联赛、文化节等多元结合发展策略,通过校园常规化和非常规性的各级篮球运动联赛机制和浓厚的运动氛围的创设,带动更多中学生主动参与到篮球运动中,并在校园内形成广泛的运动兴趣和运动氛围风尚,从而提升篮球运动的课内外拓展深度,使篮球运动成为中学生普遍选择的运动项目。而通过校园篮球与文化节等的多元化结合发展策略,使篮球文化、篮球知识、篮球竞技表演能得到体系化曝光与认知,从而真正做到为中学校园篮球运动的长足发展提供浸润式校园环境,让中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深厚的感情,最终提升篮球运动的知识迁移与内化的能力。

2.3构建立体化教学成效监督机制,发展中学生个性,形成教学核心竞争力

美国校园篮球运动不仅获得了风靡全美国的发展局面,因其篮球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该运动的个性化发展,通过NCAA(美国大学生篮球联盟)等高规格联赛催生出了巨大的商业发展空间,形成竞技篮球专业联赛、赛事组织、赛事经纪、篮球培训和篮球装备生产、销售等几大成熟产业分支。中学篮球教学是未来篮球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储备阶段,该阶段的教学结果和启蒙教学成效,不仅对中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基础、篮球情感培养和篮球运动兴趣的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更对后续篮球运动的专项学习与技能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探索中学阶段篮球教学成效监督机制和人才培养监管机制,对我国篮球教学和篮球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当前我国广大中学篮球教学仅作为兴趣课引入,并没有针对篮球教学特点和需要,制定出长期的教学规划和教学成效考核、个体成长监督机制。因此,本文认为第三个重要的中学篮球立体化教学目标实现路径探索就是要构建立体化的教学成效监督机制,分层教学尊重中学生个性发展,形成教学核心竞争力。特别是针对教师、中学生和学校学科建设3个主体的教学成效监督机制,真正对中学生实现分层教学,对有竞技篮球运动发展潜能的中学生进行技战术强化练习,使其具有扎实的体能、技战术运动能力基础,而对于篮球兴趣浓厚,理论认知能力好的中学生重点培养其篮球兴趣,为理论教学和科研做准备,通过分层教学形成中学篮球教学核心竞争力。

3结语

中学篮球教学是篮球启蒙阶段,该阶段的教学成效会对我国校园篮球运动的推广与教学成效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提的校园篮球专项发展要求,分别从高水平教师队伍培育渠道、构建多元结合发展路径和建立监督机制3个层面进行了立体化教学目标构建和教学实践路径深度探索,以期促进提高中学篮球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建新.篮球运动对中学生的教育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5):112.

[2]张峻玮.篮球教学中学生观察学习能力的提升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6):108-109,160,165.

[3]柯良泽.以人才为培养为导向的高中篮球教学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9(8):118-11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