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与工商管理

经济与工商管理范文精选

经济与工商管理

经济与工商管理范文第1篇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企业是其中的主体,而工商管理的一些经济管理的职能就是在企业当中来发挥作用的。现在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是变化不断的,企业将会面临着很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每天都有很多的企业在进行整改和重组,而这个时候也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最容易迷失道路的时候,工商管理在这个时候就应该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职能来为企业解决麻烦,指明方向,保障市场经济的发展朝着更好的一个方向前进。除此之外,面临着在我国商品经济发展过程当中遗留的一些规划性比较严重的领域,对于商品在生产和交易的过程当中产生的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工商管理应该要很好的进行制约,把那些选择的权利留给消费者,让市场经济自己去进行竞争,这样企业在对于自身的技术改革和产品的质量提升方面才有一定的动力去完成,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从而来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性、公平的竞争环境是工商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责。工商管理在管理的过程当中不仅仅是针对市场经济发展当中的企业,还应该要积极的对消费者进行一个引导,引导他们形成一个维权的观念,从而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鼓励消费者在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要懂的拿起法律的武器来进行维护。

二、工商管理表现的主要特点

(一)在我国,工商管理主要就是用一种积极的行政管理来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的方式,来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的。我国工商管理部门和其他的一些政府部门不同的是,工商管理部门是没有独立的项目、资金等方面的内容,它最主要的责任就是来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次序,主要就是为了社会和市场经济更好的发展而综合创作出相应的一个软环境。特别是在我国要求建立一个开发统一并且竞争有序的市场大背景之下,更是要充分的发挥出工商管理的一些行政职能。只有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变好了之后,相应的投资主体才会增加,这样我国的市场经济才能获得更加快速的发展,总的财富也才会累积的更多。

(二)监督的手段方式比较多。我国的工商管理的主要方式就是行政处罚和行政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调节以及舆论等来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监督,在我国的法律当中,有关工商管理部门执行的法律就占了其中的一半,所以在工商管理的时候,应该要加强执法的力度,对经济市场上出现的一些违反行为应该要依法进行制裁,然后再辅以柔举的措施,维护市场经济的次序。

(三)进行监督的范围比较广。工商管理在进行监督管理的时候,不仅包括市场经济当中的有形市场,而且还包括了无形市场,包括了市场经济主体的入市、竞争、合作、交易淘汰等各个方面。

(四)和市场经济当中消费者的关系比较密切。工商管理在进行监督管理的时候最基本的职责就是维护市场经济的次序。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市场次序,才能更好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工商管理的很多职责当中,都是和消费者的权益、市场经济的次序相关的,工商管理在对市场次序进行维护的时候,还应该要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一个很好的保障。

三、工商管理对经济的一些促进作用

(一)对于市场经济主体的准入进行了规范。工商管理部门在对市场的主体行为进行规范、促进市场主体的合法经营和维护市场经济次序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从而使得我国的市场经济的主体准入制度变得更加的合理和规范。在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准入制度是采用以层层审批、严格审查为基础的企业审批登记制度。在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准入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情况之下,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到当地的工商管理部门进行申请注册、然后进行登记之后就可以获得市场经济的主体准入资格,而工商管理部门必须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严格的进行审查,对于审批的程序也要做到规范,从而来提高企业登记注册的管理质量,积极的培育那些比较优良的市场经济主体。工商管理部门在市场经济的主体准入制度上的积极有效的工作,可以有利于建设比较规范化的市场主体准入制度,从而来有效的维护我国的市场经济次序,最终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对市场的监督进行了有效的强化。在规范市场的主体行为以及市场监督的工作方面,工商管理部门都起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实施市场竞争管理以及商标注册管理等一些比较有效的监督措施,可以使得市场的主体在进行交易活动和经营活动的时候符合市场经济的相关规范,从而帮助市场的各个主体营造一个比较良好的市场经营和竞争的环境。而工商管理部门在强化市场经济的监督和管理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首先,要大力的实施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工作。通过实施一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投资环境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改善,从而来营造出一个诚实守信以及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这样就可以使得我国的市场经济主体在经验活动的时候充满了活力,从而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其次,就是对于企业的商标权要加大力度保护。商标是一个企业和商品的重要标志,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当中起到的作用也是越来越大。一个企业的商标权能不能得到有力的合法保障,将直接的关系到这个企业以后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市场经济正常次序的维护也有很大的作用。工商管理通过对企业商标权的积极保护,对那些假冒商标等侵犯他人企业知识产权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就可以使得企业商标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的保障,从而来进行社会市场经济的稳定向前发展。然后,就是对于行业分类的监管体系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对行业风险、信用等级等一些的行业分类的监管,就会使得整个的监管体系变得更加的有效和精细,从而来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对于各个行业的监管就会更加的有效,同时也会更加的有针对性一些,最终促进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稳定向前的发展。最后,就是对于那些虚假和违反的广告打击力度还应该要加大。对于加大那些虚假违法广告的相关整治力度,可以对整个广告市场的环境起到很好的一个净化作用,同时对于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广告行为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形成一个比较诚实守信的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使得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加的稳定,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促进社会经济各个市场当中体系的建立以及完善。工商管理部门在对市场经济进行监督管理的过程当中,通过自身的一些行政管理职能,透过对市场主体的积极培育和有效的监督,很好的促进了市场经济当中各个市场的发展以及壮大,同时也促进了各个市场当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社会经济的运行当中,市场是一个中枢所在,而市场经济当中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对于经济的发展壮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首先。就是使得经济的资源能够有效合理的配置,经济资源在市场当中总是很稀缺的。而对于这些稀缺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得它们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不被浪费和闲置,是市场经济能够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而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则可以很好的对这些稀缺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通过市场这一个无形大手的作用,然后用价格的市场调节手段,从而来引导这些稀缺的市场经济资源最终流向那些需要的、最有效率的经济部门,从而使得经济的整体运行效率得到很好的提升,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健康的持续发展。其次,就是能很好的实现国家的一些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和引导。经济市场是社会一个微观的经济活动场所,如果国家的一些宏观调控的政策要想达到相应的一些目的,就必须要通过市场来进行实施和引导,所以市场就成为了一个连接微观的经济活动和宏观管理主体的中介。国家通过宏观调控的一些方式和手段来对商品的供求进行直接的调节,然后通过价格来形成一定的机制,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向进行间接的引导和调节,最终来达到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目的。社会经济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保障了国家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候的实施和引导,增强了市场监管主体对于经济活动有效的控制力,这样就会对经济的一个稳定运行产生比较积极的影响。

(四)对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行了有效的维护,也强化了法律的监督机制。国家的相关法律和法规赋予了工商管理一些行政上的权限和职责,所以工商管理在监督市场的时候,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在执行,同时还应该要加大执法的力度,从而来保障国家的相关法规和法律的有效实施和贯彻,同时对于国家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也进行了比较好的维护。工商管理部门在市场监督的时候,应该要严格的按照行政执法的相关程序,依照行政处罚和行政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注重合法监督的时候也要注重合理的将,对于企业的竞争和经营行为要积极的规范和引导,对于经济市场的正常次序要进行有效的维护。同时还应该要对工商管理的法律法规不断的完善,使得工商管理在监督执法的过程当中能够透明和合法。对于经济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工商管理应该要进行有效和严格的规范,对于商品质量的监督力度应该要加强,同时对于那些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也应该要加大,尤其应该要重视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工作,切实的保障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结束语

工商管理具有协调合作以及监督市场等一些基本作用和职责,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健康稳定的发展。所以相关部门应该要重视工商管理的建设工作,促进工商管理部门的一些职能的转变,使工商管理能够更好的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来服务,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作者:李晓东单位:神东公司布尔台煤矿

第二篇 1改善工作方式、发展服务职能

1.1采用多样化管理手段

工商行政部门的管理要张弛有度、宽严相济。在该用到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复议、行政处罚等手段的时候,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以行政许可严格控制市场主体的准入,统一行业标准,对市场经营主体的经营资格严格把关,阻挡滥竽充数的经营者浑水摸鱼,搅乱正常的市场秩序。以行政强制措施阻止违法行为,矫正不当的竞争,防止危害结果的产生,保护合法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以行政复议解决当事人对行政行为的异议,还行政相对人公平。以行政处罚惩罚违法行为主体,还社会公平正义。同时,工商管理部门也应当使用行政调解和行政指导、社会舆论等手段来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调和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如当某一行业的发展饱和时,与其沟通,建议其跨行发展或进行地域迁移;对某些落后产业,积极引导其更新换代,发展新型产业;在某些环境条不利于某些行业发展时,积极与政府沟通,加大政府政策支持。综合运用教育、引导、处罚等手段,平衡管理与引导的尺度和力度,避免行政行为中的一刀切,在运用宏观手段的同时,尊重市场的基础行调控作用。同时,各部门之间应当通力合作,畅通工商行政部门与企业间沟通的渠道,减少企业与行政机关交涉的繁琐手续,加强建设具有集中办理、统一办理功能的对外行政窗口。

1.2加深工商管理与企业经营过程的融合

首先,加强工商部门对企业改革的扶助。工商行政管理活动主要是围绕企业的经营行为展开的,工商行政部门不是进行相关手续办理和登记就可以,而是要加强和企业间的互动,加强工商管理与企业经营行为的融合,在企业迈向改革道路的阶段,搞好跟踪监督工作,深入了解企业改革道路上遇到的阻碍和困难,并全心全意搞好服务工作,优化相关政策环境,帮助其解决困难,渡过难关。其次,工商部门要注重搞好事前控制工作。在了解市场动态和经济发展走向的基础上,以发展的眼光制定法规政策,避免其滞后性和片面性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并加强与企业间的沟通和调查,从企业的立场去看待政策是否有效及合理,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此外,工商部门还应当加大法律和政策的宣讲力度,使市场主体更加明确自身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督促其依法办事,防范法律风险,从而提升工商部门的事再次,要搞好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工作。工商管理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而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程监督,因此,监管工作应实现到常态化,搞好定期检查和突击检查是保证监管不流于形式,对企业的经营行为形成威慑和有效约束,维持市场经济秩序长期稳定的重要手段,是对消费者负责的重要表现。

1.3鼓励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工商部门不是只针对企业开展管理工作,针对企业的工商管理最终也是要规范市场竞争,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商品,保护其合法权益,所以工商管理者也要从消费者着手,加大宣传法律知识,鼓励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并行使好行政调解、行政救济等消费者权利救济职能,使消费者善于运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救济。这也是督促消费者走正当法律程序维权,防止消费者滥用救济权,破坏市场运行秩序的重要方式。同时,加大对消费者权利的保护与倡导也是促进消费者对市场进行监督,推动经营者为争取更多市场份额和良好品牌口碑而约束自身行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优胜劣汰,合理配置市场资源的重要方式,因此,工商行政管理也不可忽略对消费者的管理与服务。

2为部门工作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

2.1鼓励政企分开的工商管理模式改革

要保证工商部门管理工作的廉洁性和正当性,树立工商部门的良好形象,加强公民对政府工作的信任,就必须实行政企分开。只有斩断企业与行政机关之间的经济联系,才能有效减少政府机关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干预和企业对政府的依赖,从而提升企业独立生存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减少了政府对企业的不当扶持和指挥,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的同时,也增强了政府决策的公正性,确保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中立地位。利于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平等公平的竞争环境的形成。

2.2加强部门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

加强内部控制是防止贪污腐败、玩忽职守、敷衍塞责,避免浪费行政资源,占用社会发展资金,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举措。首先,应当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使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执法有据,使管理行为更加规范进行。并加强执法管理行为的公开化、透明化程度,以确保公众对工商部门的工作能够在比照法律的基础上有力进行。其次,加强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使其能不偏不倚、不受干涉地开展监督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岗位分工的独立性,避免不相容的岗位落在一个人身上,明确各个岗位的权责和分工,并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使不当行政行为的责任可以落实到个人,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能得到奖励,以督促行政工作者在自己职权范围内更加兢兢业业,提升工商管理部门的整体行政水平。

3结语

经济与工商管理范文第2篇

(一)引导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自改革开放以来,众多的大中小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一些私营业主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往往会做出不正当竞争的行为,这对市场经济稳定是不利的。作为工商管理部门应该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交易中出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从事正当经营活动的私营业主。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中起到促进其发展的作用,能够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公平竞争、自觉提高综合竞争力、提升管理效率,为市场经济平稳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二)监管方式多样化

我国的工商管理主要是通过运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确权、行政指导等方式来进行管理监督的。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工商管理实现了监管方式多样化,做到执法与疏导、教育与处罚、监管与服务相结合。工商管理除了日常的监管工作外还增强了服务意识,相关工作人员也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工商管理方式的多样化,能为企业办事提供便利的条件,为企业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能促进企业发展,从而增强了市场经济的活力。

(三)监管范围广泛

工商管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监管范围非常广泛,其监管范围主要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具体表现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各种行为进行监管。一是对行业的市场准入和退出进行有效监管。某些行业比如水、电、通讯等,由于规模经济效益,其他企业进入的成本非常高,并且可能造成很大的沉没成本,对其进行市场准入的监管可以有效防范资源的浪费,同样,某些行业的退出也较难,工商管理可以有效进行退出的监管。二是对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合作、竞争等方面进行有效监管。这样可以有效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不良行为,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四)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工商管理可以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各项合法权益,因为监督和管理市场经济秩序是工商管理的基本职能,而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是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础环境。工商管理所发挥的各项基本职能均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市场经济秩序和民生挂钩。一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消费者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同时也能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工商管理所制定的很多规章、制度绝大多数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工商管理可以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工商管理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在宏观方面调节经济发展方向,促使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工商管理部门应该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多方合作,为市场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工商管理部门还要注重与企业间的关系,促进企业发展,尤其是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引导企业合法经营、公平竞争。在宏观调控方面除了使第一、二产业平稳发展外,还要促使那些低耗能、高环保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工商管理部门要实行人性化管理,对企业在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开展服务工作,例如,取消年检费用,实行网络年检,这样可以减少企业费用,提高企业效率。通过严格执法,规范行业管理,创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为我国市场经济全面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二)促进经济有序发展

在市场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假冒伪劣产品,这是不法分子为了谋取个人利益制假贩假,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工商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售卖假货、恶性竞争、哄抬物价、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维护稳定的市场秩序,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下,我国私营企业快速成长,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至2013年上半年,我国个体工商户达到4821.2万,登记资金数额达到2.1万亿,直接提供了八千多万个就业岗位。私营经济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作为工商管理部门应该深入基层了,解市场情况,听取个体工商户的建议及需求,依法对个体工商户进行登记,优化登记流程,以更好的为个体工商户服务,促进我国市场经济有序发展。

(三)促进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改革

市场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在保证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工商管理可以促使企业进行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自动进行优胜劣汰,以保证及时为市场注入新鲜的血液,使我国市场经济能够健康平稳的发展。作为工商管理部门应该在保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在工作中促进企业的改革和有机协作,从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定管理措施,积极指导企业进行改革,引导企业改良生产技术,使用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引进高端生产管理人才,从长远角度为企业谋发展,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工商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对私营企业主的管理,让其向多元化发展,引导小微企业在三产业服务业上进行投资,比如餐饮业、旅游业、工艺品加工等污染小、耗能少的项目,使其分散经营风险,在其他的行业寻找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四)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在每年的315晚会上都会揭露一些黑心企业的不法行为,在这些企业中不乏一些国内外的知名企业,它们渗透到与百姓相关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严重危害了百姓的身体健康,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作为工商管理部门,应该发挥其监管职能,严厉打击售卖假货、恶性竞争、哄抬物价、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维护市场稳定秩序,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工商管理所发挥的各项基本职能均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市场经济秩序相关,一旦发生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事件,消费者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工商管理部门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是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秩序,保证我国市场经济平稳发展。

作者:李国瑞单位:哈尔滨江海木子科技有限公司

第二篇 一、工商管理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1.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

在对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行规范,以及促进市场主体的合法运营、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工商管理都具有明显作用。这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准入制度的更加规范化和合理发展提供了有效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准入制度实行逐层审批,严格审查的企业审批登记制度,随着市场经济主体准入制度的不断调整与发展,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取市场准入的资格。这就需要工商管理部门严格把关,认真审核,规范审批程序,以此提高企业登记注册的管理质量,确保市场主体的规范化和优良化。因此,工商管理部门对市场主体准入实行严格把关,有利于建设更稳定的市场发展秩序,最终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强化市场监督

对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行监督,可以市场主体在进行交易和经营的行为符合市场规范,创建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工商管理对市场主体的监督和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实施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控制监督工作。通过实行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可打打改善市场环境,营造一个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为我国市场经济的更好发展注入活力。

(2)大力保护企业的商标权。商标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是企业产品和形象的重压标志,起到的作用也得到延伸。如果企业商标权得不到有效保护,就会影响到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工商管理通过保护企业的商标权,对一些假冒伪劣侵犯他人企业知识产权的不法行为加以严惩,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进一步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3)完善行业分类的监管体系。工商管理对行业分类的风险和信用等级进行监管,可促进该行业的监管体系朝着精细化发展,监管效用愈加显著,具有更好的针对性,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规范发展。

(4)加强虚假广告的打击力度。对于市场上出现的虚假违法广告,加大打击和整治力度,对广告市场的环境起到很好的作用,为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促进社会经济各个市场当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工商管理部门在实行市场经济的监管职能中,通过行使自身的部分行政管理职能来对市场主体进行积极的培育和监督,有效地促使市场经济当中各子市场的发展壮大。市场作为社会经济运行的中枢,其经济体系的建立对于完善和促进市场发展都起到关键作用,主要表现在:

3.1合理配置经济资源

经济资源在市场上总是稀缺的,而利用有效方式将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使其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而不造成浪费和闲置,这是市场能够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实现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又可以将稀缺资源分配到所需环节,达到合理配置。市场是一只无形而强大的手,在利用价格进行市场调节的手段,对稀缺资源加以积极的引导,最终流向最优需要的、有效率的部门,极大地提升了经济的整体运行效率,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3.2实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和引导

经济市场在社会中只是一个微观的经济活动场所,国家需要实行部分政策和宏观调控对其不断完善和维护,这就需要通过市场来实现这一目的,因此市场就成为了国家宏观调控和微观的经济活动两者联接的中介。国家利用宏观调控的一些有效方式和手段,直接调节商品的供求状态,通过价格形成一定的机制,进而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实行有效的干预,完成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市场体制的逐渐完善,为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提供了有效的环境,增强控制力,对市场经济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4.强化了法律监督体制

工商管理工作维护消费者权益,同时也强化了法律的监督机制。相关法律法规赋予工商管理的一些行政职能以及职责,使得工商管理在进行市场监督时,需要严格遵循先关法律和法规的执行程序,按照行政处罚和行政教育两者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合法的监督和合理的引导,对企业的竞争和经营行为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在这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工商管理体制,加大对市场产品的监督力度,加大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更注重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工商管理在监督执法的过程更具有透明化和合法化,为我国的消费者保护工作提供有力保证,促进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

二、结语

工商管理的基本职能和作用主要是协调和市场监督,这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更好地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相关制度的建设,相应调整职能的转变,使工商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作者:胡盘凤单位:沈阳辉山农业高新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第三篇 1企业人才管理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在提高其生产效率的同时,应加强人才管理,进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对于一个好的企业来说,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利用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对于这些问题其前提条件是把握好人才的培养,这就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社会,企业想要获得更加持续稳定的发展其关键就在于吸引优秀的人才,帮助员工开发内在潜能,提高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怎样吸纳优质人才呢?这需要企业建立合理的奖赏制度,优质的薪酬制度是帮助企业员工积极进取,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对其应具体做到根据不同岗位合理分配员工薪酬,对于不同业绩的员工进行合理分配,采取相应奖惩制度,努力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2企业引导机制管理

在社会主义经济大流中,作为企业管理者的我们,必须严格遵循国家企业管理法律法规,根据国家制定的基本政策开展日常的经济活动,而对于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应具体要做到对相关企业进行定期检查,切记不可以权谋私,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对于个别相关经营者为了追求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仅仅只有考虑到自身效益,不惜损害国家、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对于此类情况,相关工商管理人员应耐心对其进行有效引导,帮助其纠正错误。只有有效的建立好企业内部机制管理模式,才能落实好现代化企业经济理念,将它融汇于企业经营中的方方面面。一个完善的企业管理机制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企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管理水平,还可以在帮助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由于近年来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基础较为薄弱,使之无法适应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因此相关工商管理企业应积极行动起来,帮助企业严格落实管理制度,实现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下,维护企业资源完整性,有效防止企业发展过程中内外人员违纪行为,建立健全的企业奖赏制度,完善企业内部机制管理。

3企业战略化管理

企业战略化管理是对企业管理者的最大管理要求。企业战略化管理即需要有效规划企业未来发展模式,根据其长远的发展目标,做到资源合理的优化配置,在战略意义上帮助企业更好的规划未来发展图景。具体来说,企业战略管理是站在大市场经济环境上看问题,通过有效的规划、控制企业内部机制,做到企业内部资源统一管理,如人力的合理分配、资金的有序流动、物力的有效利用等。根据不同企业相关的战略管理模式,可以将其风险分为制定战略发展风险、实施战略发展风险、掌控战略发展风险等。为了帮助企业构建更加稳定的经营发展模式,通常需要制定一段时间甚至更长时期内的发展规划、生产运营计划等。然而由于不同企业管理者自身素质的差别、企业生产环境的不同以及对于使其市场经济变化差异,不同企业在制定相应发展战略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说:战略分析不严谨、企业战略发展不明确、战略目标定位不切实际等问题。企业战略定位的误差往往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所以,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目标是相当重要的。

4结语

经济与工商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企业;工商管理;模式探讨

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变是多样的、多层次的、不同程度的,这意味着我国企业在现阶段的经营发展中面临较大的风险挑战,风险之中含有机遇,但风险中的机遇把握与利用建立在有准备的基础之上,而如何做到有准备,必然要求做好内部管理。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现代化运营也要求创新经营理念,探索新型的管理模式,以带来工商管理实效的提升,以此指导企业的长远发展。在经济结构转型期,探索企业工商管理的新模式和新举措具有积极意义,以科学的、与时俱进的管理方法以带来企业的规范化、高效化运营。关于经济结构转型期,企业工商管理新模式的探讨具有现实必要性。

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四大表现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经济结构的转型对应的是一种经济运行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转变,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经历程。我国经济经历了四个关键转型期,分别为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而在不同的经济结构转型期,也有具体的典型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国际形势、资源类型、人力资源和消费理念四个大方面。

1.国际形势方面

我国加入WTO以后,进出口贸易额激增,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也发生改变,粮食及原料出口逐渐减少,电子产品、服装鞋类产品出口不断增加,实现了“中国加工”到“中国制造”的转变,而这也一举扭转了我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随着进出口贸易的成熟化发展,进出口需求的根本性转变,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也势在必行。

2.资源类型方面

基于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不断有新技术、新产品涌现,也不断有新产业崛起与发展,这客观上要求重新进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经济转型则要解决资源配置的具体矛盾,让新经济与传统经济有效融合。

3.人力资源方面

经济结构的转型也体现在人力资源方面,最显著的特征是高科技人才需求迫切。转型发展要求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和形势,做好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与输出、分配,以人才的培养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高科技产品的市场份额,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4.消费理念方面

经济转型发展也对应人们多元化的消费理念,在物质需求极大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更关注精神需求,相应的生活、娱乐消费增多,且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向。当前的经济结构也逐渐趋于消费结构转变为引领的新型管理方式的构建探索,以指导企业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局势。

二、企业工商管理的意义

1.有效节约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企业内部的工商管理需要基于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对企业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全方位综合审计,走决策、管理、生产、监督的一体化管理之路。在内部管理活动中,纠正传统的管理和工作模式,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要求,以带来企业管理成本的降低、管理效率的提升。

2.明确企业定位,优化发展目标

市场经济发展具有不确定性,用风云变化来说也并不夸张,企业很容易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迷失方向,陷入发展困境,停滞不前。而有效的工商管理模式可以指导企业明确自身定位,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指引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即使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也能坚定自己的发展思路和步伐,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发展中保持源源不竭的动力。

3.激发员工热情,提高内部凝聚力

企业工商管理重视人力资源的科学部署,以实现人力资源的重组和挖掘,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保障。尽管基层与管理岗位员工所受到的待遇、薪酬不同,但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使得其对企业具有同样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借助工商管理形成企业自身的文化魅力,感染吸引员工。其助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突出企业品牌价值,发挥核心文化感染作用,带来企业内部凝聚力的强化,调动起员工工作积极性,让人尽其才,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

4.规范财务流程,强化内部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财务管理关系到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其对接不同部门的个体,工作量大,且工作风险多。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产进行合理分配,进一步规范财务的核算、报销、采购、处置等流程,实现企业资金资产的立体化管理,将财务风险、贪污腐败等扼杀在摇篮中。

三、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企业工商管理的不足

1.工商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水平低

受制于传统固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我国企业工商管理水平普遍较低,面临新的经济结构转型挑战,工商管理模式调整不及时阻碍了企业的市场化竞争和长远化发展。在部分企业中习惯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重点抓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等,其工商管理带有较大的片面性,不能带来直接效益的其他部门管理往往被忽略,限制了工商管理整体价值的发挥。管理者在管理中对工商管理认识不全面,企业发展不平衡,也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做出正确判断与调整。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企业生产经营方向和财务管理决策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丧失竞争优势,失去发展活力。

2.仍以传统管理模式为主,转变不彻底

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对企业工商管理模式提出了变革的新要求,特别是新型行业、新型产品的涌现,更使得传统管理模式弊端凸显。企业在实际管理中虽然关注新型行业热点的追随、新型产品的研发投入,但在管理上却延续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没有获得理想的效益回报。企业也缺乏工商管理的准确定位,加上内部不完善的工商管理模式的限行制约,使得企业内部管理矛盾较多,阻力重重。企业管理中重经济效益、重短期价值,缺乏长远发展眼光和规划。

3.缺乏准确市场定位,与需求矛盾突出

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与时俱进,也对应着企业市场定位的及时调整。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企业应加强市场需求调研,了解生产经营模式与市场需求现有的矛盾。但在多数企业中,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有效调研,在实际的生产运营中对生产环节把控不到位,无法按照市场需求展开工作,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定位有偏差且模糊化,也自然无法建立适用于企业发展的有效的工商管理体系,限制了工商管理实效的发挥,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

4.企业专业人才缺乏,队伍建设不足

经济结构转型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而企业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谁掌握了人才竞争优势,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而人才竞争中工商管理人才的竞争也值得关注。部分企业管理者受制于自身管理认知的限制,对工商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其没有高度重视工商管理人才的招聘、培养工作,使得企业无法有效吸纳专业的工商管理人才,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开展不够细化,缺乏实效。且现有的工商管理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缺乏良好的发展空间,缺乏理想的薪资待遇,也挫伤了其工商管理的热情,工商管理工作逐渐流于形式。

5.缺乏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对于工商企业管理来说,制度是保障,是约束,但当前部分企业工商管理中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工商管理带有主观随意性,缺乏系统规划。工商管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较为系统与综合。工商管理也不仅仅是工商管理岗位人员的职责,也需要多部门的配合,需要管理人员提前了解行业发展动态,需要了解企业目前经营状况,需要了解企业当前的战略规划,需要明确国家的法律法规等,这些都是工商管理中的关键,而这些也恰恰是企业工商管理机制所关注的内容。因为制度不完善导致这些信息传递不及时,企业在工商管理中对市场关注明显不足,信息获取不到位,做出错误的市场分析与判断,影响自身的运营发展,也降低了工商管理的实效。此外,部分工商管理岗位人员缺乏工商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心,没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和管理规划,也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做引导,导致企业工商管理中各部门配合不到位,无法实现企业内部各要素的优化重组,也没有取得理想的工商管理预期。

四、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企业工商管理的优化策略

1.创新管理理念,追求高效益与高产出

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工商管理理念也应推陈出新。传统的工商管理采用经济发展的模式,无形中对企业自身资源造成较大的浪费。新形势下企业工商管理必须走出传统的发展理念误区,合理控制企业经营成本,着力提升资源利用率,追求高收益与高产出。要高度重视工商管理工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与企业自身发展相匹配的工商管理新模式,以带来工商管理质量与效率的双提升。积极尝试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让工商管理与企业发展密切关联,实现新型工商管理理念的全面渗透。在新的时代浪潮中,企业要具备开放与包容的管理意识,积极借鉴成功的管理经验,并配合先进的管理系统和规范的管理制度让工商管理理念真正驱动实践,带来企业人力结构、资源结构、部门结构的调整,明确各岗位人员、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增强部门之间的对话沟通,让工商管理流程更透明,打造企业工商管理的良好环境。

2.创新工商管理模式,发挥技术手段优势

工作人员和相关部门应首先保证将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作为工商管理的根本依据,使得企业发展与时代接轨,吸纳高素质、专业能力突出的工商管理人才,实现现有工商管理队伍的扩充与优化。加强人才培训,深入分析企业各部门的职责,组织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实践训练活动,让其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实现其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实际选择合理的工商管理模式,深入分析相关的管理制度,优化企业管理体系,针对工商管理当中的突出性问题优化解决,以获得理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目前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工商管理也必须发挥互联网经济的优势,增强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投资,提高业务管理的质量,以新技术新产品的引入,增强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发展能力,开展业务交流,制定适合公司实际情况的业务管理创新机制。既实现公司人力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发挥,也带来公司的整合创新发展。发挥新兴媒体技术的优势,做好产品与服务的促销,扩大公司文化影响力。尝试利用网络技术详细分析市场需求,行业竞争对手,根据当前受众需求和行为优化集成资源,建立合适的工商管理模型。

3.找准市场定位,坚定正确的发展导向

企业要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工商管理制度和标准,选择合理的工商管理模式,明确自身市场定位,做好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改变传统的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的管理模式,关注企业的全面化管理,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加速企业产业调整。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现代化的工商管理实践之路,努力提高企业市场经济适应能力。在正确定位的基础上,开拓市场、寻找商机,把握时代潮流,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定位发展中也要树立大局意识,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放眼国际市场,了解学习国际市场的运行规则,制定合适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不断凸显自身价值。

4.重视人才建设,做好人资部署

企业工商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对工商管理的最终效果有直接性影响,当务之急是重视人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专业队伍,提供企业工商管理科学部署的人力保障。从招聘来说,应重视对招聘人员的全面考核,既要确保其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基础扎实,又需要其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企业应该建构以岗位适应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选拔机制,基于企业转型发展的新诉求,进一步明确工商管理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和要求,做好人才的合理选拔,还要定期更新工商管理队伍,加强人员考核,使得工商管理队伍保持活力。要构建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培训机制,重视工商管理人才的日常培训,并加强其岗位胜任能力的检验,使得工商管理人员保持工作的责任心和学习的自觉性,积极参与培训,掌握工商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自觉做好企业工商管理工作,而有效的培训也带来优秀工商管理人才的储备。要构建以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的考核机制,无论是人员招聘还是培训都需要考核机制的保障。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时,应基于整体设计、统一部署的思路,实现工商管理人才队伍的最优组建,以岗位胜任能力为考核指标,督促工商管理人员规范日常行为,并在企业内部形成工商管理的良好氛围。

5.健全管理新机制,确保有章可循

对于企业工商管理来说,机制的建立是关键的。具体来说,企业要重视制度建设,在制度建设中给予稳定的人力、物力等支持,使得企业工商管理机制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实效。管理机制的创新应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同步,以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带来企业工商管理新模式的推行。在工商管理中也应推行责任到人机制,无论是工商管理的科学部署还是信息化建设,都责任到人、权责明确,使得企业工商管理者能真正了解市场动态,把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要积极推行监督机制,不断完善补充。企业内部要建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定期地开展企业工商管理监管指导工作,规避企业工商管理中违规操作的风险。企业在建立管理机制并完善管理机制的前提是了解国家工商管理的现行要求,明确工商管理的法律条文,并时刻关注市场的发展变化,让企业工商管理各项机制的创新和调整与市场、时代接轨,契合当前的发展形势。

五、结语

基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必须引导企业做好工商管理工作,重视工商管理,推行工商管理新思路、新模式,以实现财务的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的合理部署、战略规划的科学拟定,强化企业内部的交流沟通,提升企业内部凝聚力,实现企业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的稳健发展。借助工商管理模式的调整,指导企业市场布局、内部格局的调整,真正发挥工商管理价值,助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献秋.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工商管理模式的构建[J].长江技术经济,2021,5(S1):156-158.

[2]张敏.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对策研究[J].商讯,2021(2):127-128.

[3]刘俊瑜.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构建探讨[J].全国流通经济,2021(1):36-38.

[4]陈夏薇.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的工商企业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商论,2021(01):159-160.

经济与工商管理范文第4篇

【摘要】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仅疯狂地吞噬着华尔街,而且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曾被奉为“代表未来会计计量方向”的公允价值,一夜之间亦成为众矢之的。与之相伴随的是,会计上确认的合并商誉这种虚拟资产到底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有何影响,进而对资本市场有何影响等问题值得冷静思考。本文以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我国沪、深两市1331家(剔除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详细描述了样本上市公司确认商誉的状况,分析了会计上确认商誉的经济后果。指出在商誉确认方面,样本上市公司中确认商誉的达38%,且具有增大的趋势。会计上确认商誉,的确可以改善企业的资产结构,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提供了必要的便利。同时,部分上市公司对商誉的会计处理既不符合相关的数理逻辑关系,又可能存在对会计准则理解和运用上的偏差,抑或存在着会计舞弊的嫌疑。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上确认的商誉并不完全符合其本质,证明了部分上市公司对商誉本质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着偏差。

【关键词】商誉;合并商誉;经济后果

一、引言:全球经济动荡中会计的角色

2008年是全球经济极端不平静的一年,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再到全球性经济动荡。仅以股市为例,截至2008年底,全球股市累计下跌42%,30万亿美元的财富化为泡影。美国、中国、俄罗斯、韩国、中国香港等股市均有40%—70%的下跌幅度,中国股市的跌幅更超过65%,24万亿人民币的财富化为乌有①。各国政府同时采取了多项措施救股市、救楼市、救经济。比如,美国出台了7500亿美元的经济救援计划、英国出台了200亿英镑的经济刺激方案,中国更是以40000亿人民币来撬动内需、刺激经济发展。全球金融危机到底是何原因导致?有人认为,都是会计“惹的祸”!各国的经济刺激计划能否在短期内奏效?会计上又有哪些作为?人们拭目以待!

就会计而言,会计其实就是一个计量过程(亨德里克森,1982)。在经济全球化、资本流动国际化、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会计的国际趋同已是大势所趋,各国经济的表现和资本市场的运作状况都可以通过会计客观地反映出来。近年来,会计改革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化;二是会计计量从“历史成本”向“公允价值”转化;三是收益确认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转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实施,全面实现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会计计量中广泛运用公允价值、在企业合并时确认商誉(负商誉确认为当期损益)等②。

随着我国企业合并事项的日益增多,合并商誉的金额日趋增大,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与日俱增,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日趋凸显,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但会计上确认商誉后,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到底有何影响?到底有何明显的经济后果?迄今为止,并没有太多的研究成果对此予以准确回答。因此,本文以2007年年报的实际数据为基础,探讨会计上确认商誉所带来的经济后果,目的在于从理论的角度回答会计上为什么要确认商誉,确认商誉后对股价、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到底有何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二、商誉的性质与我国对其进行会计处理的理论依据

何谓商誉③?英国学者卡多佐(Cardozo)在1859年首次将其定义为: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一切有利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商号等有关的一切,以及与企业有联系,并由它们能使企业受益的一切有利条件(P.D.Leake,1914),简称“一切有利条件论”。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后,以美国为代表所掀起的五次企业合并浪潮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既为商誉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又激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商誉问题大论战。但到底什么是商誉以及企业到底是否存在商誉等问题,则一直为人们所争论。1982年,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在其著作《会计理论》一书中,将前人对商誉本质的研究成果概括为三种理论,亦称“三元理论”: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价值论和总计价账户论。我国会计界,对商誉的研究一直是热点问题之一,《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遵循了“总计价账户观”理论,即商誉是合并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使实践上有据可依,也使我国企业从2007年起会计报表中首次出现了“商誉”项目,并以资产予以确认,但准则的并未平息理论上的纷争。因为,采用“总计价账户观”进行商誉的会计处理,可以说是理论上存在缺陷,实践中过于简化,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以美国在线(AOL)合并时代华纳(TimeWarner)为例,2000年1月美国在线以1470亿美元并购了时代华纳,曾产生了1250亿美元的商誉,时隔26个月的2002年第一季度就计提了542.03亿美元的商誉减值损失,占其第一季度亏损额的99.99%④。我国2007年上市公司年报显示,在1331家上市公司中,有506家公司确认了商誉,其总价值约为354亿元人民币,且有上升的趋势⑤,这一方面说明我国企业间的并购行为日趋增多,企业的规模在逐步扩大,多元化的运营格局正在形成;但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去冷静思考:无论商誉的本质如何表述,它都是一种虚拟资产,是人们的共识,即现行会计上确认的商誉实际上就是一种“合并价差”。这种“合并价差”数额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三大要素:一是合并对价的大小;二是被并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的高低;三是被并企业净资产的质量(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不仅如此,会计上一旦确认商誉后,就只是进行减值测试,而不计提摊销。其结果是会计报表中存在巨额的虚拟资产,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企业的实际价值。如果某个会计年度企业发生严重亏损,到底是经营存在困境?还是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不妥?可以说是不能简单给予回答的。

三、我国企业确认合并商誉的经济后果分析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以下简称“准则”)后,自2007年开始在上市公司试行,准则的与实施使得多年来我国会计界对商誉的理论研究变成了现实,虽然一年的数据很难说明所有问题,但会计上确认商誉的经济后果已经开始凸显。为此,本文以2007年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具体分析我国企业确认合并商誉的经济后果。

(一)数据来源与商誉总体概况说明

在我国,由于商誉是在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才要求确认与报告的,故在过去的会计报表中并无商誉,且过去会计报表中的“合并价差”包括的内容远不止商誉一个事项。有鉴于此,本文的样本时间窗口限于2007年度⑥。此外,商誉通常是作为合并报表的项目出现在合并报表中,所以本文采用的财务数据都是来自于合并报表

本文采集了沪、深两市A股市场(删除了中小企业板)1331家上市公司的全部数据,确认商誉的公司为506家,时间窗口为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所有数据来自于CSMAR数据库,除此之外,还参考了巨灵金融终端数据库和巨潮资讯。本文的数据处理主要通过SPSS.17完成。在已确认商誉的506家上市公司中,其商誉总体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企业确认合并商誉有增大的趋势,由年初的272亿元、第一季度末的252亿元、第二季度末的326亿元、第三季度末的354亿元到年底的354亿元,年末与年初相比增幅近30%。可以预见的是,由于2007年我国总体金融政策是适度偏紧,先后六次提高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企业贷款的难度加大。有鉴于此,可以肯定的是,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会有明显下降。有数据表明:截至2008年4月16日,沪、深两市有1083家公司的整体资产负债率为84.94%,比2006年的86.02%和2005年的86.98%分别下降1.08和2.04个百分点⑦。虽然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下降是多种原因共同影响的结果,但会计上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合并确认商誉应该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二)样本上市公司确认商誉的分布与会计处理结果描述

本文将1331家样本上市公司分为从未确认商誉和确认过商誉两组。从未确认过商誉组是指无论在年报中,还是在中期财务报告中都始终没有确认商誉的上市公司(当然,从未确认过商誉组有可能包括一开始就全额计提了商誉减值损失的上市公司,本文并未将其区分出来)。确认过商誉组是指曾经在年报或者中期财务报告中确认过商誉的上市公司。这两组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和上市地点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从交易所的分布来看,沪市确认商誉的上市公司达323家,而深市只有183家。在2007年度,确认商誉的上市公司分布甚广,囊括了上市公司的所有行业,但分布很不均衡。首先是制造业类上市公司确认商誉所占比重最高(占50.79%);其次是商品流通类上市公司(占8.1%);再次是综合类上市公司(占7.31%),超过6%的还有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占6.52%),其余的行业都在6%以下。上述确认商誉的分布至少可以说明三大问题:

一是我国正在进入并购时代,企业并购持续升温,制造业担当主角。普华永道会计公司的数据表明,仅在2007年上半年,我国企业并购的交易数量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20%,从2006年同期的674宗增至808宗,交易金额达到276亿美元⑧。这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因为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集中度低,尽管当前某些行业的企业平均规模在扩大,但是规模小、竞争力低的企业仍然是主体。

二是我国商品流通行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一个薄弱环节,流通效率低、效益差仍然是目前国内流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中国的商品流通市场是全球竞争最为激烈、同时地区差异化最为显著的市场之一。按照商务部《流通业改革发展纲要》的要求,力争在5至8年的时间内,培育出15至20家拥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初步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在2007年,应有1-2家内贸流通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要求单个企业至少要突破10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⑨。商品流通业近年来竞争的日趋加剧,必然导致企业并购行为的发生,比如苏宁电器的扩张就是典型的并购扩张案例。

三是综合类上市公司的并购动机日趋明显。从数据中显示,75家综合类上市公司中,有37家确认了商誉,占到了49.3%,是所有行业中确认商誉所占比例第三高的(社会服务业最高,建筑业其次),说明多元化经营仍然是我国上市公司的追求之一。事实上,多元化经营,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多元化经营的动机从总体上来看,不外乎两种:分散经营风险和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前者是要降低业务集中在一个领域内所造成的个别风险,或实现范围经济效应。后者主要是由于原来的行业不景气,或由于企业本身的原因无法在本行业内获得较好的发展。为了谋求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企业决定把资本移向新的、被认为是更有希望的领域,这往往也是弱势企业为争取生存空间而被迫作出的选择。从主观愿望上看,这两者都无可厚非,在理论上也是说得通的,但从客观现实看,馅饼和陷阱往往是同在一处的——馅饼下面就是陷阱。再从国际视野上看,国际大企业正在以核心竞争力理论为指导,在重归主业。比如美国通用(GE)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将200多个子公司重组为13个,以回归主业的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的第四次兼并活动的高峰期,并在1967-1968年间达到顶峰,与前三次明显不同的特点是:这一次有83%的兼并属于跨行业兼并,其中更有23%属于原先毫无干系的跨行业兼并。然而,从1970—1995年的26年间,则又出现了连续两轮大规模的“剥离”浪潮。1975年,“剥离”创记录地占到了所有购并活动的54%,1971-1995年的25年中该比例都维持在30%以上,平均高达41%。⑩

由于大多数上市公司的中期财务报告未经审计,其确认商誉的价值是否合理,以及其会计处理是否具有一致性,尚不得而知。故本文再将上述506家确认过商誉的上市公司分为年报确认过商誉组和年报未确认过商誉组两组。年报确认过商誉组是指2007年度的年报中,期初或者期末确认过商誉,而年报未确认过商誉组指2007年度的年报中,期初和期末均未确认商誉。这种分组的目的在于了解上市公司对商誉会计处理的一致性,以及发现是否有商誉的减值问题。(同样,年报未确认过商誉组有可能包括一开始就全额计提了商誉减值的上市公司,本文并未将其区别出来)。这两组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和上市地点情况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有87家上市公司(占17.19%)在年报中未确认商誉,但有资料表明,这些上市公司在中期财务报告里曾经确认过商誉,而在年报中商誉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其间是何道理?上述87家上市公司曾经在中期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商誉数额如表4所示。

从表3和表4可知,上述87家上市公司在年度内确认过商誉,且数额达18亿元、15亿元和16亿元,而年初、年末的商誉价值为零。其可能的原因只有三种:一是上述公司在2007年度内发生了企业合并而产生了新的商誉;二是在年末全额计提了商誉减值损失;三是原会计记录存在差错,在年报前进行了差错更正。至于是何种原因导致的结果,还需进一步分析。

再从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来看,除非上市公司在2007年有新的企业合并出现,且产生了新的商誉,否则,商誉的数额应该是逐季减少或者不变⑾。即,年初商誉数额应大于或等于第一季度的商誉数额,大于等于半年报、第三季度和年末的商誉数额。也就是说,假定未产生新的合并商誉前提下,其数理逻辑关系为:年初的商誉数额≥第一季度末≥第二季度末≥第三季度末≥年末。

有鉴于此,以上述基本逻辑关系来将表3剩余的419家在年报中确认过商誉的上市公司再分为符合逻辑关系与不符合逻辑关系两组。这种分组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探寻商誉价值变化的规律及其上市公司对会计准则的遵循情况。这两组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和上市地点情况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发现,上述419家在年报中确认过商誉的上市公司中仅有45家(占10.74%)符合上述基本的逻辑关系,其余374家(占89.26%)都不符合其逻辑关系。从相关比例上看,制造业类上市公司中只有不到9%(18/216)、综合类只有8%(2/26)、商品流通类15%(6/39)、信息技术类19%(5/26)符合其相应的逻辑关系。难道这374家上市公司在2007年度都有新的合并行为产生?显然,2007年我国企业合并市场并没有这样活跃。也就是说,上述公司在报表中确认的商誉数额都发生过不合理的变动。笔者目前尚不得而知发生这种不合理变动的原因。

由于商誉的确认与计量相对比较复杂,上市公司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学习和运用现行会计准则,本文假设2007年中期财务报告的编制是上市公司学习现行会计准则的过程。但2007年年报是经过审计的财务数据,我们有理由相信其公允性和可靠性。经过审计的财务数据包括了年初数和年末数,假定2007年里没有产生新的合并商誉前提下,其数理逻辑关系为:年初商誉数额≥年末。为此,本文再次将419家在年报中确认过商誉的上市公司分为年报符合逻辑关系组与年报不符合逻辑关系两组进行深入分析。这两组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和上市地点情况如表6所示。

从表6可以看出,有189家(占45.11%)上市公司对商誉的会计处理不符合前述的基本逻辑关系。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笔者暂时不得而知,本文也未深入调查和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只有一个,即2007年里产生了新的合并商誉。当然,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推断上述上市公司会计报表有造假的嫌疑⑿,只能推断上市公司对相关会计准则的理解和运用存在问题。同时,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上市公司运用《企业会计准则》(2006)进行一次完整的实地调研,以及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

(三)会计上确认商誉及其减值的经济后果分析

下面,本文将基于上述年报符合逻辑关系组的230家(剔除金融企业一家后,还剩229家,见表6)上市公司来进一步分析会计上确认商誉及其减值所带来的经济后果。1.确认商誉对企业资产结构的影响——典型数据说明

前述229家上市公司中,在2007年期初,商誉数额最高的公司金额达6亿元,占其总资产的3.51%。商誉数额最低的公司金额仅为1元,原因是该上市公司在初始确认合并商誉时就几乎全额计提了商誉减值准备。此外,有一家属于制造业的公司,其商誉数额占其总资产的35.91%;另一家属于传播与文化产业的公司,其商誉数额也占到其总资产的35.77%。

前已述及,商誉是一种典型的虚拟资产,这种资产能给主体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是不言而喻的,但其数额大小的确定是否应该有基本的规范可遵循?其减值的测度是否有科学的方法可以使用?对企业资产结构的改变是否是可信的改变?其资产负债率的下降是否真正增大了企业的偿债能力等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2.确认商誉减值对企业盈利的影响——用数据说话

上文简要分析了确认商誉对资产结构的影响,此处再进一步分析2007年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损失对企业盈利的影响。本文将上述229家上市公司分为计提了商誉减值损失与未计提商誉减值损失两组来说明这一问题。这两组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和上市地点情况如表7所示。

从表7可知,2007年,上述229家上市公司中有74家(占32.31%)计提了商誉减值准备,其中还有25家(占10.92%)全额计提了商誉减值损失,其余155家未计提商誉减值损失。也就是说,2007年期末还有204家上市公司拥有商誉。

2007年年报数据显示,上述229家上市公司中20家上市公司2007年的净利润小于零,其中14家为制造业,2家为交通运输、仓储业,2家为信息技术业,2家为批发和零售贸易业。这20家上市公司中有7家在2007年计提了商誉减值损失,但有4家上市公司全额计提了商誉减值准备。这20家上市公司中,有1家属于制造业的上市公司的稀释每股收益大于零,且未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这20家上市公司中,2007年期末商誉数额最高的金额为8340万元,占其总资产的2.73%。

上述简要分析表明,计提商誉减值损失的确对公司盈利具有重大影响。暂且不论全额计提减值损失、部分计提减值损失的74家上市公司,其盈利能力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但问题是还有155家上市公司会计上确认了商誉,却未计提减值损失,其盈利能力是值得怀疑的。因为商誉价值的确认本身存在着大量的职业判断,这些职业判断的准确度如何,需要再做深入的考察。

3.对商誉本质的再考察——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不管对商誉本质该如何表述,但学者们普遍认为,商誉是企业超额获利能力的价值表示。既然商誉是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能力,那么拥有商誉的企业应该具有比不拥有商誉的企业更好的获利能力,而且未计提商誉减值的企业应该具有比计提了商誉减值的企业更好的获利能力。或者说拥有商誉的企业与不拥有商誉的企业在获利能力上应该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计提了商誉减值的企业与未计提商誉减值的企业在获利能力上也应该存在显著性差异。基于这样的假设,本文将采用均数比较法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来探讨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确认的商誉是否符合商誉的本质,即上述假设是否成立。

在样本选择上,选取了从未确认过商誉组有806个样本(不包括金融、保险业的19家公司),计提了商誉减值组有74个样本,未计提商誉减值组有155个样本。

本文选用了净资产收益率(ROE)、资产报酬率这两个指标来衡量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并分别采用这两个指标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其计算公式如下: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股东权益平均余额,其中,股东权益平均余额=(股东权益期末余额+股东权益期初余额)/2

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财务费用)/平均资产总额,其中,平均资产总额=(资产合计期末余额+资产合计期初余额)/2

对2007年上市公司确认的商誉是否符合其本质的界定,笔者采用方差检验的结果如表8、表9、表10所示。

表8列示了这三组上市公司2007年度上述两个指标的统计量。其中,从未确认过商誉组的缺失样本都是由于CSMAR数据库缺失相关的数据,在计算相应的统计量时以及后面的方差分析中,笔者已经将其删除。

在进行方差分析之前,我们先探讨方差分析对商誉本质分析的适用性。方差分析一般需满足三个条件。其一是正态性,笔者通过P-P正态概率图,发现从未确认过商誉组、未计提商誉减值组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太符合正态分布,但实际上方差分析对正态性的要求是稳健的,即正态性得不到满足时,方差分析不会受太大影响;其二是方差齐性,表8分别列示了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这两个变量的方差齐性检验,从表8可以看到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的双测检验概率分别为0.542与0.116,所以不能拒绝方差齐性的假设;其三是独立性,显然这个条件是满足的。所以,方差分析在此处是适用的。

表9还分别列示了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这两个变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从表8可以看到,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的F检验概率分别为0.899和0.162,这表明三组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本文的假设被拒绝。

从表9可知,虽然方差分析显示三组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本文还是进一步采用了均值多重比较以进一步分析这三组上市公司之间获利能力的差异,均值多重比较的结果见表10。由于各组上市公司的数量不等,本文选用了Scheffe法,对所有的组合进行同步进入的配对比较。此外,本文还进一步采用了Dunnett法,指定未计提商誉减值组为对照组,然后将其逐个与其它组进行两两比较,并选择了双尾检验。

从表10可以清楚地看出,当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上市公司获利能力的衡量指标时,两种方法下得到的检验概率都大于0.9;当以资产报酬率作为上市公司获利能力的衡量指标时,两种方法下得到的检验概率最小也大于0.1。很显然,本文的假设被拒绝。

从未确认过商誉组与其它两组之间的获利能力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有可能是从未确认过商誉组的上市公司拥有未予确认的自创商誉。关于这一点,由于现行会计处理方法限制了自创商誉的确认,从而缺乏相关的数据,本文也无法作进一步探讨。

四、研究结论

本文在对商誉本质属性进一步探讨和界定的基础上,以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我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合并商誉的确认情况及其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后果。其主要研究结论是:

经济与工商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经济发展;推动

在我国经济的宏观调控中,工商管理作为非常重要的手段,现阶段通过对其经济政策进行相应的管制,以此使我国经济平稳增长速度能平稳的实现,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来说有很大的意义。现阶段,经济危机已渐渐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如果爆发,会造成很多国家在经济上受损。而为了避免我国遭遇经济危机,在工商管理工作中就必须要对其进行规范,确保其合理性。

1工商管理的重要特点

1.1与其他部门不一样

这个工商管理部门与以往其他的部门不太一样,因为工商管理部门缺乏单独的项目及资金,所以部门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确保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而工作内容就是要控制所有对市场经济的公平性有影响的行为及对象。

1.2监督范围广泛

现阶段在我国的工商管理当中,其使用方式非常多,比如行政管理、处罚以及规范调节等[1]。目前在我国法律中至少有一般是与工商管理有关联的,这在很大程度上能说明工程管理在法律上的完善程度还是非常高,而且在具体的是还是过程当中还需要依照目前经济市场的实际情况,尽量多选择一些合适的监督手段来对不合理的行为规范进行处理,以此时市场的经济环境能够十分规范。

1.3监督手段较多

现阶段,在工商管理的监督形式上可以分成两种,也就是有形的监督以及无形的监督。而应用这两个形式来进行监督,能同时监督很多方面,比如像市场环境、交易以及竞争等。以此促进市场中的各项活动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

2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相联性

2.1经济发展能有效促进工商管理工作

可以这么说,经济发展能很好地促进经济工商管理的工作[2]。仅从上文所分析的来看,工商管理确实能很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不过工商管理的形成因经济的发展,就是说它的出现是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下的必然产物。所以,在以后的市场经济发展中,会有效提高工商管理工作的实际水平,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所以,经济发展能很好地促进工商管理工作的发展也是合情合理的。

2.2工商管理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背景之下,我国的经济也渐渐地进入到发展阶段。不过因为我国现阶段已加入到WTO,也以此成为了国际组织当中的一员,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因国际经济而造成影响[3]。但是目前国际型经济还没有出现,因此会影响到各个国家中的经济,而其中也包含了中国。如果我国想很好地避免遭遇经济危机,如果只是应用市场调节是无法做到。而工商管理工作要想有效的落实,就需要全面的监督及调整市场的行为与环境,在最大程度上将我国的经济危机产生概率降低,以此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能健康、稳定的发展。因此,工商管理工作能有效的实施,能很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3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推进作用

现阶段工商管理工作不断实施,能有效地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工商管理工作能否科学有效地进行非常关键。而在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工商管理所起到的推进作用具体如下。

3.1强化市场监督

现阶段工商管理部门具有一定的监督能力,能有效监督市场主体中所有的交易行为,以此确保市场主体能非常合理及规范,工商管理能使市场监督方面不断强化,而其作用是:第一,企业商标权得以被保护[4]。其商标作为一个企业非常重要的标志,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如果企业的商标遭到了他人的盗用,那么就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影响,同时也使企业的名誉遭受到损害。其工商管理在对环境及市场行为进行监督时,必须要保护企业商标权,要避免出现盗用的情况。第二,要对所有不正当的垄断及竞争的行为进行监督。而在工商管理的市场行为中,必须要将公平的市场环境作为其目的,严格监督市场的行为,如果有发现一些垄断行为以及不正当的竞争,就必须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3.2有效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法律制度的不断支持。在实施工商管理工作时,因为本身有法律效益以及相关制度,能很好地优化及调整市场当中的相关制度及章程,使其能与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要求相符,还能在整个市场活动中能发挥其作用,使市场环境能不断优化,市场交易能有效控制,同时市场行为也能很好的规范,以此确保市场发展的良好形势,还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在最大程度上使我国的经济能稳定并持续的发展[5]。不仅如此,工商管理中可提供相应的法律制度,可以在整个市场行为中对消费者的权益很好的维护,还能确保消费者能以此购买到放心的产品,可以让消费者在市场活动的参与中非常积极,以此在最大程度上使我国的经济能不断增长。总的来说,在工商管理中所提供出来的法律制度保障,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有效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

3.3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能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市场环境中的优劣,会在很大程度上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工商管理工作的实施中,其直接的对象就是市场,而通过有效地落实工商管理工作,以此可调整、监督及控制市场当中的各个方面,确保市场的有序化以及规范化,这样就能营造一个非常好的市场环境[6]。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能很好地发展经济,就必须要有效地遵循市场的相关秩序,对待营销活动必须要合理且公平,这样会形成公正、公平的环境。也就是说,有效地实施工商管理工作,能使市场环境很好的改善,还能避免出现恶劣的竞争情况,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很好地发展经济,就必须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也就是说,工商管理能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同时也能为经济的发展构建一个非常扎实的市场基础。

4结论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正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可能会遭遇到经济危机的相关影响,以此使我国的经济受到严重的创伤,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不利于促进其持续、健康的发展。所以,注重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工商管理工作得以有效的实施,就能使其目的得以实现。因为经济发展与工商管理当中有一定的促进关系,而通过有效地实施工商管理,能很好地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并将市场监督智能不断讲话,还能以此使我国的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因此,应用科学合理的工商管理能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有效促进。

参考文献:

[1]陈献近,张巧秀.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2):159-160.

[2]红梅.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25(12):184-185.

[3]王俊.关于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20(2):209-210.

[4]郭辰希.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6(9):146-147.

[5]曾美英.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0(3):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