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础教学论文

基础教学论文范文精选

基础教学论文

基础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设计基础课程素描色彩色彩构成艺术的思维与表现

一、艺术设计基础教育课程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设立艺术设计专业的大专院校已经达到1400多所,每年毕业生数量约10多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发展数量,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设计人才引起了我们的思索。我们一定要根据各院校特点,利用丰富的艺术资源,注重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本身的整体素质的培养,突出实验性与前瞻性。学生真正要适应社会,真正培养的实际上是他的心理要适应社会,而不是技术要适应社会,技术要高于社会。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几门基础课——素描、色彩以及色彩构成往往抹煞了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和培养有较强的个性表现力、创新能力、有前瞻性及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这层功能。三门课程的教学实验改革,各校唯一的共同点是都强调造型和技术能力的培养。除去这两点外,还应教什么,目的何在?我认为这才是真正解决现存问题的关键。什么才是高于单一课程,贯穿艺术设计教育的本源问题?毋庸置疑,是艺术审美。艺术审美引领着艺术设计教育中一切要素的走向。所以,深刻意识到素描、色彩以及色彩构成课程除却造型、技法以及单一的色彩配比以外,还能通过“艺术的思维与表现”给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最直接的艺术审美训练的平台。而恰恰设计专业的学生的艺术思维与表现能力的高低,对能否实现现时代设计教育的目的与要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述三门基础造型课程,在全国各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中体现为两大倾向:一种是强调“设计性”、理性化的教学,其弊病是缺乏对学生艺术审美修养的培养,容易养成学生肤浅的形式主义观念和漠视设计艺术性的匠人品位,对学生造型创新思维的培养仅停留在空洞的形式层面。二是脱离设计特殊性,强调造型表现的技术性,造成学生思维禁锢,审美僵化,使之较难与后续课程链接。两种倾向都容易导致课程内容偏缺与方法盲目。“艺术视觉思维的训练”“艺术表现语言的审美体验”往往被忽略掉,恰恰这是设计专业学生理解设计与技术的关系、设计与艺术的关系、艺术设计与社会的关系的桥梁。这也理应是这些基础课课程所要承载的教学内容,而并非要到进入设计专业课程后才要做或才能做到的事。

二、领会艺术的思维与表现

世界上极具前卫地位的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的研究生说:“花了这么多钱和时间,我们学到了如何思想。”这反映出美国艺术教育的重点是突出观念和思维,这也是西方现代艺术教育的重点。如何训练学生学会思想,成为西方现代艺术教育者研究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90年代开中国艺术教育界也因此开展了系列学术争鸣。中央美术学院由周至禹教授领军,率先对本部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并已成体系。强调设计的学科特点,围绕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组织课程的建设。

众所周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现代的艺术教育——尤其是设计教育,是极其强调“思维训练”的。而设计基础课同样强调“思维”训练,不同的是根据课程特点,偏重于对“艺术的思维”训练,而且是在“艺术的表现”过程中去领悟,以达到教学目的。整个过程中“艺术的”这个前缀非常重要,因为在整个设计教学体系中,没有哪门课能如此直接地把学生领入与“艺术表现语言”对话的语境,并让学生迅速进入“艺术思维”的状态。在此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审美广度与深度的引领,很容易让学生步入一个全新的艺术审美高度,学生对造型以及技法的理解不再是概念化的,而是个性化的。最终,达到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育的全部教学目的。

三、教学的具体内容与方法

1.在“艺术的思维与表现”的体验过程中,强调艺术审美素养的训练。审美的觉悟需要通过感官对环境和客体的体验、思维对视觉的想象,最终由手准确地在载体上表达出来,观看、想象和构绘三者构成了视觉思维的全过程。根据所授基础课程的自身特点突破传统设计基础教学的单一思路,强调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艺术与设计双重性,建立合理的教学目的、课程内容,以及与后续设计课程之间的良好衔接关系。有助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创造性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在掌握具象和抽象造型规律的基础之上注重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的培养、艺术视觉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艺术语言表现规律的体验,并通过基础课学习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造型与色彩之间的高级和谐。最终实现学生艺术视觉洞察力与艺术思维创造力以及艺术语言表现力的和谐进化。

2.从目标式教学转型为过程性教学,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理解力、领悟力及艺术个性和创造力。周至禹教授在中央美院设计系实验教学丛书《过渡——从自然形态到抽象形态》中写道:“重要的仍然是过渡过程中的思维训练,用脑画画,启发心智,用创造性的设计思维探索造型要素的各种可能性,其意义甚过了局部作业的完整性。”

传统基础课是目标式教学方式,有碍学生感性认知的发生、发展。另外,主观心理色彩研究是色彩构成教学的重要内容。以往的教学实践,主要以手绘形式表现“色彩联想”和“采集重构”作业。其训练的单一性很难完成学生对色彩的真实感受和更高级透彻的理解。而“艺术的思维与表现”看重教学中的过程,对学生艺术审美素质和表现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启发视觉洞察力、开拓视觉思维想象力、体悟艺术表现语言这些阶段过程性课题实现的。异是萌发学生艺术个性和艺术创造力的原动力,过程性教学,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及创造力。超级秘书网

显然,培养学生的个性表现力、创新能力、及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社会责任感,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德)约翰内斯·伊顿《色彩艺术》杜定宇译世界图书出版司1999.6

[2](英)弗兰克·惠特福德《包豪斯》林鹤译三联书店2001.12

[3]视觉同盟网.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大型系列访谈专题,2006.

基础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绘画基础;教学;评价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美术高考热”不断升温,每年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日趋增加,艺术设计学科逐渐成为热门的学科,全国各大专科院校也纷纷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如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但对于报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和已经进入高等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简单地把设计专业等同于绘画专业,尤其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绘画基础教学方面,不能轻易认为用绘画造型可以替代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基础,从而忽略艺术设计造型基础的独特个性。艺术设计中的绘画基础教学定位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我们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素描、色彩,是所有学习美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把它们作为基础绘画教育课程,有我国多年艺术教育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素描、色彩课程一直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但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很难把基础绘画课和设计专业结合在一起,只注重绘画写生和技法的训练,而忽视艺术设计的专业性,牵制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在过去,我们的艺术教育强调基础,强调绘画功底,在这种情形下着实培养了一批批写实功夫和艺术表现力过硬的画家,以至于这些画家至今还陶醉于花费数月表现一个比真的还真实的手工绘画作品的满足感受中。现在的书店里,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素描、色彩书籍被命名为“正规画法、正规范画”的字语,难道除了他们的画法外,其他人的绘画风格都是旁门左道吗?何谓“正规”,艺无止境,但凡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风格,即是走到了终点,接下来就是必然要打破它,超越它,这样艺术才能进步,我们才能创新。如今是一个数字技术、多媒体影像可以轻松去复制作品,可设计艺术却不能去重复、去拷贝,因为设计追求的是原创性和创新性;目前我们的创新设计、原创设计和国际上一些优秀的设计相比显得有些滞后,看看近年来一些产品造型专业的萎缩状况,一些大型的优秀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都来自于国外的设计师即可而知。我们的一些设计师的创造力相对就显得有些苍白,这是不是过分强调基础忽视创造力培养的结果,是不是所谓“正规”的绘画基础教育造成的?这就需要每个从事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们的“绘画基础”和功底的了。

过去,我们传统的素描、色彩绘画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物体的造型、色彩搭配、明暗调子、质感、体积、透视关系等方面的要求,这在传统绘画教学中能体现出其合理的教学目的性,因为那毕竟是在培养画家;但在现在的设计教学中如果还过分强调虚实、强调素描明暗调子,而忽略艺术设计教学目标的目的性,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花上过多时间去进行追求光影的虚实和物象的体积、质感的表现时,会不会觉有些得太奢侈,会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呢?既然我们培养的是设计人才,而不是画家、艺术家,那么它的必要性又有多少呢?一味的对着物象去表现、再现,对着石膏像磨来磨去,会使我们学生失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更谈不上创造、创新了。所以把传统的绘画基础课放在课下,把能培养学生快速造型的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放在教学首位,不失为一种目的明确的基础训练。

基础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首先从字面理解,顾名思义就是“快速地书写绘画”,当然这种解释并不准确,但相对于慢写,三小时的素描写生而言,还是快了很多。速写讲究形体和造型的准确性、线条的流畅性,是静中求动、动中有静的美,长期的速写训练有助于学生提高造型能力,增强眼睛观察的敏锐度,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造型能力和线条运用的流畅度。此外,不限制学生绘画工具,不限制绘画对象,这让学生有很大空间的发挥余地,在不同的工具运用上,他们能发现不同的肌理语言,在特定的环境中,采用不同的绘画素材,学生可以充分把握材料,表现方式,语言媒介,表达出自己的个性感受。从交上来的作业看,学生的作业很明显地一步步提高,绘画技巧也有了很大的突破。绘画首先它要体现出“美”字,其次是要借笔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好恶倾向。画人、画物要讲究“灵性”、“画活”。因而,学生在绘画人物、景物的时候都要下意识的加入自己的情感。比如有的学生画乞丐,除了形体动态很到位外,其表情也被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我对此很认同,同事启发他可配上景物,提上文字,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几经尝试后,他的兴致更高了,在技巧技法上也更为娴熟了,对素描的理解也更为透彻了。

二、画漫画

其目的是锻炼学生全面的观察力,只有对对象进行全面的观察分析,研究掌握对象的特征,学生才不再是手的机械运动,被动绘画艺术对象;才能处于兴奋的思考中,表达出一种心境和自我创造力。漫画,又叫“讽刺画”,是以政治和社会各种事态为题材进行讽刺批判或鼓动的一种幽默性绘画,构图时允许使用大胆的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和笔触,使画面产生风趣、诙谐的效果。学生们对漫画《涩女郎》很感兴趣,我找了一些庸、丰子恺等人的作品,让学生体味漫画的精神美。当然,我只要求学生肖像漫画,因为画漫画的目的是为了熟练手头表现功夫,还得和高考接轨。学生在互相对画的过程中,由于要去发现对方的特点,因而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培养了爱思考的好习惯,经过一段时间,许多平时素描不突出的学生居然把人物神态画的惟妙惟肖,我想,我的目的达到了。当然这些目的都是为了辅助素描中所要求的“形体比例准确、生态生动”而做的。让学生的进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也是为防止学生一味临摹,写生头像、半身像而觉得枯燥,用这种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节了情绪,培养了他们的绘画的激情和创造力。我对他们说:“画画不仅仅是为了高考,也是内心灵性的发挥与表现,是共性中个性的张扬和抒发”。

三、简笔画

这是我最初教学生画速写之前要求他们画的,我演示了一个学生的动态,基本上圆、椭圆或单线去表现,学生们一看都乐了,觉得很好玩,平时画完素描头像、半身像时都会兴致盎然地画上一通,画了一段时间后,我通过讲解比例、骨点、骨骼,他们豁然开朗,在写生人物时也格外注意骨点、骨骼、比例与变化了,我趁热打铁,复印了肌肉、骨点解剖图给他们看,效果比平时硬性灌输要好得多。这种方法,对于好玩的中职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四、变形画

由于变形画是由一个形象变成另一个新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意象绘画的表达和训练。所以在画变形画时,必须对两种形象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因而便自然地引起了观察和思维活动。这是变形画有别与一般绘画练习的独特作用。例如:在一般绘画练习中,画一只小狗只观察一只小狗就可以了。但在变形画中画一只小狗却不只是一只小狗,它还要变成狮子或别的什么动物。这样就自然引起对小狗和狮子或别的什么动物的观察与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爱观察,强记忆的能力。通过变形画设计练习,启发学生积极观察思索。为了捕捉变形画素材可多方进行观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通过影视片间接地观察,通过图书、画刊等间接观察。从中寻找可以做为变形画素材的形象。观察的同时,要用脑思考,对所见到的形象要进行分析比较,并且要进行抽象概括的加工整理,才能使变形画的素材成为变形画的完形。经过长期的坚持训练,学生素描功底明显提升,绘画兴趣显著提高,教师教起来也得心应手。教师正确的教法与学生的勤奋相结合,就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总结

基础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1.教师教学自主性不强在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基础教学中,部分美术教师在授课中缺乏完善的教学体制,生搬硬套教学大纲,加上教师教学压力大,同时兼任多个专业的课程,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也难以形成精品课程。这样的教学压力大大降低了教师教学的自主性,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最终难以提高美术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

2.美术高考内容单一专业美术基础教育主要包括中学专业美术考试教育阶段和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一年级阶段,其中中学美术考试教育是基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写实性绘画与中学美术考试基础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不应将整个教学内容局限于此而排斥其他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文化观念不断转变,美术开始与其他学科融合,美术作品呈现出多媒材、多学科、多维度发展。但是目前美术高考内容仍然以写实性绘画为主。

二、解决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基础教学问题的对策

1.调整高校美术专业入学考试方式固有的考试方式只重视学生的手绘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美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考试方式也仅限于默写和写生。因此针对参考的美术专业学生,国家推行了“大综合”模式,增加了对其他美术造型能力的考察,如三维空间塑造能力、美术鉴赏能力等。当然,考试形式上应更加多样化,如在传统的考试方式上增加电脑图形图像制作等。考试内容应实行模块化,将所有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模块,考生可以抽签选择其中几个进行考试,从而确保考试的公平性。

2.调整大一阶段基础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在接受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前,学生所受的是泛美术基础教育,而大学的基础教育更具有针对性。由于各个专业学科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和表现力要求也不同。如大一阶段美术专业的学生以写生为主,这实质是对中学美术基础教育的一种巩固与增强。因此,美术教师应根据大一学生的实际能力,结合专业教学任务、内容,对该阶段美术基础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增加有本专业特色的基础内容,采取有专业特色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美术专业技能的提高。

3.增强教师教学的自主性由于美术院系教师往往兼任多门课程,教学压力大,容易产生厌烦情绪,降低教学的自主性,对高职院校美术基础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不利。因此,学校应根据美术院系的发展规模,公开招聘专业技能高、教学经验丰富的美术教师,尽可能地减轻美术专业教师的工作压力,同时还应给予美术教师更多的关注,不定期地组织他们外出学习,积极进行教研活动,将教师评优评干、教研成果与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其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优质人才。

三、结语

基础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改善计算机教学单一的教学模式

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一直以来,兴趣是影响中职学生计算机知识学习的重要因素。在传统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当中,多数教师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然而,中职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故而对计算机教学内容兴趣较差。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中职计算机教学产生了“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基础迁移教学策略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善传统计算机教学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更加关注中职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发展,激发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学习热情,使中职计算机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技能指导

提升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学科,学生需要掌握丰富的计算机实践技巧,并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生活当中。传统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方式较为关注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指导,而在计算机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多数学生是处于自由练习的状态,计算机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不大。基础迁移理论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对中职计算机教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该理论更加关注对学生计算机实践技能的指导,提升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灵活迁移到计算机实践活动当中,真正展现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价值,为中职计算机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引导

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计算机思维能力中职学生计算机知识体系的构建对于中职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有着重要意义。中职学生计算机知识体系的构建,需要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内容和实践相结合。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基础迁移教学策略,能够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并使中职学生通过计算机实践活动,形成一定的计算机思维能力,这对于中职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基础迁移教学策略,要注意结合中职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实际认知能力灵活开展计算机教学活动,真正产生知识迁移的效果和知识迁移的价值。

二、基础迁移教学策略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方式基础迁移教学策略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创建基础迁移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与实践相连接,提升中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理解能力以及加强迁移思维引导,培养中职学生的迁移思维等方式来开展。

(一)创建基础迁移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模式,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在充分激发中职学生计算机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更好地指导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形成一定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做好计算机理论知识的迁移。在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情景的方式,根据中职学生的性格特点,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将中职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计算机教学活动当中,培养中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例如,在指导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为学生展现计算机的各个部位,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晰与直观地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位的形态、位置和功能。在学生认识了这些电脑元件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试着进行电脑的组装,将各个元件放置散乱,要求学生自行安装,使学生将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迁移到相关实践活动当中,提升中职学生灵活掌握计算机知识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二)理论与实践相连接

提升中职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能力理论与实践相连接的方式,能够使中职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在计算机实践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体系,这对于中职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很多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十分适合进行基础迁移,但是很多中职学生在计算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仅仅是在模仿教师的行为或者进行技术的复制,而没有真正投入到计算机实践活动当中,没有进行良好的基础迁移。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学生,帮助中职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PPT”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学习的“word”内容中图文混排等技术,进行基础知识的迁移,指导学生将所学习的计算机知识融合起来,提升中职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整合能力与对计算机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加强迁移思维引导

培养中职学生的迁移思维在迁移思维的引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迁移心向的引导。迁移心向即一种积极的迁移思维和迁移意识。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迁移意识,引导学生做好迁移的准备,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框架,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迁移。例如,在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适当结合计算机知识,引导学生加强对实际生活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将计算机理论知识与设计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现实生活,提升中职学生借助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中职学生计算机知识的迁移,为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升和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创建良好的条件,使每一位中职学生都能够满足未来企业和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三、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