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教育论文

教学教育论文范文精选

教学教育论文

教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育小学体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学科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要求现代社会培养大批新型优质人才。因此,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赋予新的历史使命。遵照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考虑学校体育的任务,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

小学时代是学生发展身体,增长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它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属性。就我国教育方针而言,在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体育并不单独存在,而属于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联系的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早就指出:“未来的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资本论》)马克思认为体育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材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说,体育同学校的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把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是非常必要的。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特别是体育课同样存在着许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机,我们应当利用一切有利的时机,及时地、有目的地、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教师的个人形象中的教育时机

1.教师的仪表。教师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要从教师形象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在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体现出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有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2.教师的语言。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和学习兴趣,但切忌低级趣味。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养成文明用语的习惯。

3.教师的态度。尊重学生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性较差或不重视体育锻炼的学生要耐心帮助,绝不用讥讽的语言来刺激他们,更不侮辱谩骂学生。与此同时还要教育其他学生关心和尊重他们。对体育骨干、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对待学生培养学生的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二、教学组织中的教育时机

1.课前准备。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课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必然是杂乱无章,学生无兴趣,教学效果差。除认真备课外,场地器材的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与学习习惯。

2.调动队伍。在调动队伍时要提倡让兄弟班组先行通过,切忌抢行或互相穿插,对本班调队中互相谦让的组长及时给予表扬,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互相尊重,讲礼貌的教育。

3.分组教学。在分组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互相帮助的良好作用和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必须反对对别人的缺点评头论足,说长道短的不良习惯。

三、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

1.短跑教学。在起跑教学的前要重讲明起跑在品德上的要求,一实事求是,在规则上要求——必须听到枪声后才能起动而绝不能猜口令,存在侥幸心理而采取投机行动“抢跑”。有意识地培养精力集中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品德。

2.耐久跑教学。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吃苦。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3.跳跃障碍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在纵箱分腿腾越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可他们就是不敢过箱。在跳跃练习中过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还可以把横杆升起不少,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很大作用。我们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有意识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和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超级秘书网

教学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以往的教学是以单纯的知识讲解为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只会停留在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的阶段。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学到的知识都较为死板,缺乏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这样的教学已经不适应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也不适应高考的考试模式。我们迫切需要打破旧有观念,从学生角度出发,创设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首先我们要改变的就是旧有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听讲、被动学习的状态,要灵活设计教学方式、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课堂。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教学观念。新时期下,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关键。只有创建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课堂、教学氛围,学生能力的激发才能成为现实。新课程要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也是这个意思。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地停留在教师高高在上的阶段,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现在,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从而选择多种多样的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观念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更是创新教育的基础。

二、创新教育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在创新教育中也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地、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利用化学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例子来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利用与化学相关的科技前沿信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焰色反应”时,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炒菜时不慎将食盐溅在火焰上呈现黄色的事实,增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生急于想知道原因的条件下,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做完钠、钾离子的焰色反应实验之后,又补充做了锂、钙、钡、铜离子的焰色反应实验,用色彩鲜艳、明亮绚丽的焰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接着又利用教科书中的彩图给学生展示美丽的焰色,尤其是五彩缤纷的节日焰火更可使学生享受到通过学习化学获得的美感。这些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来,这就为我们开展创新教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注重创设有利于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氛围

创新教育除了需要有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支持外还需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创新思维,轻松自由地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需要好的氛围来激发创新动机和创新欲望。因此,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必备条件。首先教师应改变高高在上的形象,要与学生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与学生共同开展学习。其次,教师要经常鼓励、肯定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能够有勇气、有信心开展学习。哪怕是学生有一点点的进步,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更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当学生有错误的想法时,我们也不应简单地批评、遏制,先要肯定学生敢想敢说的态度,然后再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思路上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我们的化学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高中化学离不开实验教学,我们在设计实验教学时就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入手开展化学实验,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创新教育需要更新学教学方法

实施创新教育后,以往单纯的讲授式教学就不再适应教学需求了。当然无论实施怎样的教育,讲授式教学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教学方式。我们化学教师应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

五、总结

教学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环保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理念和措施.在化学教学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也相对较多,如化学元素的学习、化学反应等,都会涉及环保的话题.将环境保护理念与化学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环保的意识,使学生更为注重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的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观的内涵.结合环保教育的内容,对化学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并且完善教学方式,对于化学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环境教育的融入,能够使学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化学问题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其对环境、资源等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其更为关注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问题.

二、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初中化学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一些化学元素以及化学反应是以发现它们的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在初中化学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化学家的故事来展开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通过思想道德教育相关内容的引入,教师可以将化学家与爱国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并且结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播放一些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以及与化学相关的新闻事件、视频或者著名化学家的相关视频资料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化学学科,引导学生从人生的高度来看待自己的学习和以后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从而为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三、以初中化学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化学

对于初中生而言是一门新鲜的课程,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作为一门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使其综合能力得以提升.此外,在化学实验的操作中,教师应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范进行示范教学,使学生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也使其认识到规范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学实验的开展,教师对学生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使其能够掌握正确的规范和标准,并且养成做实验记录和填写实验报告的良好习惯.这些都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使化学教学中贯穿更多行为规范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化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总结

教学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1.在这种情况下

引出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大声朗读。在此基础上出示问题:试想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时会遇到什么困难?(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读,层层深入。如:是呀,那时没有汽车、火车、没有起重机,靠的就是他们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无论天气多么恶劣,工程多么艰辛,靠的就是他们……无论环境多么残酷,山势多么险峻,他们就是靠着……一日又一日、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他们就是靠着……。

2.难怪作者从内心深处发出这样的感慨

出示课文相应部分,在学生感情得到升华的基础上引导。“多少劳动人民……”这个句子用了一组关联词,“多少……才”,这样的关联词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仿写。这样很自然地让学生感觉到古代劳动人民在当时的条件下多么不易,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在这种情感教育下学生真正体会到建造长城真的很不容易,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自然而然产生感情,学生对祖国对人民的爱会油然而生。又比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教学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认识字词,熟读课文,我们还要求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深刻感情,正是这种感情的朗读,文本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地震中的父与子的伟大,父与子感情的不一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美国社会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一种教育而不是一味地包办、溺爱,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孩子的勇敢、正义、助人,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在危难之时我们应该怎么做。由本篇课文扩展到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这就是人生观的体现,是对学生人生观的教育。一曲《爱的奉献》将小爱延伸到整个社会,真正地引导学生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纵观整篇文章教学体现了语文教学与学生情感培养的有机结合。

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教育

在教学中发挥情感的感染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认真备课,深入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不同的课文具有不同的情感,这些情感蕴含在字里行间。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运用文本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并以教师的激情带动学生的情感,形成情文并茂,让情感共鸣。比如有一篇自读课文《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全诗共七节,诗中列举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通过对比,热情歌颂了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情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我采用“学案”教学,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一是通过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提高能力,激发兴趣,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文章的感情。二是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走进诗歌,更进一步体会感情。三是抓住对比,重点探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在当今社会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比如:我们应该把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刻苦努力,发奋图强以期学有所成,报效祖国,报效人民。通过这样的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三、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教学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1.正确认识教师在文化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应该帮助学习者将从外界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知识。如果对异国的风土人情一无所知,就会想当然地认为外国人的生活方式与我们相同。结果就会依据我们的习惯和想法去解读外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学习者要通过英语学习了解外国文化,了解他们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和行为特点等。为了更好地了解异域文化,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直接灌输式教学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应该着重培养学生们在文化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形成自己独立的看法。教师应该考虑提供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以及如何以最佳方式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还应考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何种策略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中国英语学习过多地依赖教师,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三个问题:(1)虽然教师被认为拥有较丰富的外语文化知识,但由于大部分教师缺乏海外生活经历,也没有多少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所以他们的外语文化知识是相对有限的。(2)由于大部分教师的文化知识来源是书本,那么这种间接的知识获取方式难免会造成对一些外语文化知识的误读或误解。如果教师作为课堂上的唯一权威将这种误解传输给学生,不仅没有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3)教师完全占据课堂主动权使学生们丧失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没有达到文化教学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扮演一个知识学习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是“文化创造力”培养的前提条件。

2.促进学习者内在的变化,鼓励学习者发展独立的思考能力

对于学习者来说,理解外语文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浸泡在这种文化环境之中。但鉴于国内的实际情况,这样的方法实施起来有较大困难。所以很多国内的教师们退而求其次,尽量在教室课堂中创造一种模拟的文化氛围。通过让学生们参与课堂互动来进行文化学习。因为教师本身语言水平也有限,对学生的指导也很难做到尽善尽美,所以教师一定要不断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外语语言能力和教学能力。另外,教师也无需要求学生在互动中表现得和英语母语者一样。因为在跨文化交际中,英语母语者对语言学习者出现的语音和语法等错误有较高的容忍度,即使英语母语者无法理解语言学习者所说内容,他们也可以用诸如身体语言等进行沟通交流。英语学习是中外文化互动的一种方式,通过文化学习,英语学习者了解到另外一种思考和做事的方法,这种新方法的学习也是打破常规方法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教师要引导学习者将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相结合,吸收外来文化的先进部分,保留本土文化的精华部分,合理地利用外来文化给学习者带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变,提高他们的“文化创造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习者以更变通的态度来面对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而不是仅仅恪守本族文化的一些传统。通过文化教学,还应让学习者了解中外文化也存在共性。很多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建议在文化学习中,应先将文化共性的学习放在第一步,而后再去了解文化差异。罗宾逊(1985)曾指出:“人们之间的理解程度是受双方有多少共同点影响的。共识使我们对有异域文化背景的人们产生积极正面的印象。”总之,“文化创造力”的培养是要经历一种持续和动态的变化过程的。着眼于“文化创造力”的培养,就中国英语教学而言,要注意以下五点:(1)知识和能力同等重要,应该在学习中自然地将两者结合起来。(2)既要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要制定合理的学习目的,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式。(4)对文化学习广义的理解,文化学习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转变思维和行为方式。(5)在教学实践中要考虑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以及文化学习给个人带来的内在变化。

二、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启示

1.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英语教师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而且要在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上去学习西方文化知识。充分提高自己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找到它们的共性并发掘它们的差异。只有教师本人不断增强自己的全面素质,才能在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

2.在了解了语言与文化以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后

教师应该更好地协调好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做到语言和文化教学并重。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的文化水平,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的准备,除了讲授基本的语言点外,还要着意发掘文化相关的内容,巧妙将其融合到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文化教学对于英语教师来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教师们应该不断在英语课堂上长期地、系统地、多渠道地向学生们灌输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理解力。并引导学生在文化学习中锻炼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文化创造力”。

3.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