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精选

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方案设计

一、引言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课程,涵盖着丰富的人文理念和人文教学的相关资源,具备实行人文教学的充足的条件,也是针对许多的不是中文相关专业的学生的一项公共式的文化类基础性课程。大学语文教育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个人情操、品德修养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性作用,并且对于学生的语言以及审美能力都有着很强的提升作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培养人文素质、高尚品格以及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大学语文作为在学生的日常综合素质的教育过程中最为基础的一门课程,需要在教学改革之中着重加强与人文素质的结合。本文首先对于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随后对现今的大学语文教育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具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系列相关对策,力图能够更好地推进大学语文在加强人文素质教学方面的改革,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大学语文中强化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性

当今的大学科目教学中,更加侧重学生认知和技能的培训,而缺乏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也就不能贯彻大学生要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而学生缺乏品格修养、个人素质、情感体验等,就会经不起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考验。而这些人文素质的优劣,直接决定我国社会的发展前途与命运。可见,在大学语文中贯彻人文素质教育十分必要。

1.促进学生品格修养

当今中国整体的教育水准都在一个迅猛发展的阶段,怎样能够把控住教育价值的多样变化,在学生的个人素质综合培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一个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过程中需要兼顾到工具性、训练性以及审美性三方面的教育价值,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全面兼顾的学生才能够真正做到个人素养的全面综合发展。人文素质的提升不仅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过程之中有着深化作用,还在学生的身心修养、品德修养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大学语文之中强化人文素质的教学非常必要。

2.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素质

教育学中十分重要的理论就是社会发展需要教育的推广以及教育水准的提升,而教育的本质就需要不断传授知识,帮助学习者进行品德探求和提升修养。所以教育之中最为基础性的是需要完善人文素质相关的教学内容。这种人文素质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是不断渗透深化的。优秀的人文素质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品质和性格中,不管是面对任何情况,学生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调节好自身的状态,适应所处的环境,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因此,优秀的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对学生有着长远的帮助,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融合也十分必要。

3.强化学生对于美好品德的追求

在大学语文的教育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学习中阅读到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能够在思想界面、精神修养、认知感官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文学素养的许多方面有着对于美好的品德的感知和体验,也就因此能够更加直接地引领学生学会观察、发觉身边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与善良,并且学会对这种从优秀文学作品中得到的品格进行欣赏学习。这种人文素质的修养能够帮助学生学会自发地关心他人、社会整体、人类以及大自然在内的意义和价值,使其一步步地拥有一个健康、完善、高尚的品格,帮助学生全面提高素质。这也说明了大学语文中的人文素质教学的重要程度。

三、当前大学语文中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

我们强调,在大学语文中贯彻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大学语文重人文素质无明确定位

科学合理的定位是改善教学质量的基础。对于在大学语文的教育之中的定位以及课程的基础性质,一直以来都是大学语文教育研究过程之中的一项议题。对于现阶段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开设目的,相关的研究结果主要是三种结论:首先是现在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普遍还是水准偏低的,尤其是过少的阅读量以及较差的写作能力,不能达到社会整体对于人才的需求的要求,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需要大学语文教育来进行改善。然后就是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普遍有降低趋势,而且有逐渐低俗化的趋向,需要通过经典的文学作品来进行提升。最后就是学生出现了在个人素养品德修养方面的问题,显现出现在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缺陷,需要通过大学语文教育进行熏陶辅助。

2.教师自身人文素质修养不够高

教师在教育中是人文素质教学的实行人,同样是人文素质教学成果的关键所在。所以建设起一支具有高素质水准的教师团队对于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十分重要。然而在实际中大学语文的很多教师在整体的人文素质上还是有待高的,并且还不稳定。长期以来,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研究项目的申报方面难以得到支持,整体上是一种边缘化的地位,所以教学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在一部分高校之中,整体而言教师资源比较缺乏,部分教师整体的人文素质偏低,这就导致了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学水准提升困难。

3.教学方法不科学

大学语文教育以及中学语文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两方面。首先就是课程整体的定位的区别。大学语文更着重于“文”,更加强化其中的情感体验、思想表达,以及更具审美性和人文性。其次就是在教学方式上的区别,中学时期语文的教学方式普遍趋于较为单一的形式,使学生对于相关问题的认知难以深化、广化,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然而在大学时期大学语文教育则是更加强调语文方向深远、宽泛的内涵,在教学方式上也需要添加更多的灵活性以及创新性,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在现今的大学语文教育中,部分教学方式老套、陈旧,教条化趋向十分的严重,难以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性。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三点,首先,很多的教师还在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其次,对于信息化教学的不科学的运用。虽然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拓宽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然而不科学的使用方式反而会降低整体的教学效果。最后,教师与学生之间严重缺少有效的沟通交流,对于以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以及平等交流作为基础的大学课堂而言,十分有碍于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开展。

四、大学语文中强化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案设计

1.明确大学语文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定位

语文的素养在人文素质之中是十分核心的一个部分。大学语文教育的有效提升就能够带动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大学语文的教育不应该只是局限在基础性的语文能力之上,而是应该通过文学艺术的一种学习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出优质的审美技能以及价值观念。另外,大学语文还需要兼顾对学生品德修养培养,对学生进行渗透式的人文熏陶和教育,进一步指导学生养成一种正确的三观。所以,大学语文的教学不只是学生获得语文相关知识的途径,还应该是学生不停拓展视野、提升自身人文素质的方法。大学语文在人文素质的教育过程中是最为直接、有效的课程,作为人文素质的一种深化教育,效果是最为显著的。各大高校需要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确立起大学语文在人文素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核心式的地位,对课程地位进行新的评估,从而提升其教学地位。具体来说,首先,需要从观念上明确大学语文教育在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课程中的核心地位。其次,各大高校可以将大学语文设置为不分专业,全体学生的大学必修课程,以此强调大学语文教育的地位。然后各大高校可以将大学语文课程的课时进行适当的增加,比如从原本的一周一课时增加到一周三课时左右,还需要在学分考评之中加大大学语文课程的学分占比。另外,还需要对课程的日常建设进行关注,在资金上进行更多的投入,扶持教师的学术课题研究,并且针对现有的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修改完善。

2.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方法很多,其中可以从两方面入手。(1)名师教学大学语文教育因为其教学内容十分的宽广,需要教师本人有着较高的文学素质。如同样的一篇经典文学,不同的教师也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一种认知理解,其中可能有精华也可能有一些不是很正确的解读,教学的呈现方式也可能分为有趣与无趣。所以各个高校需要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师资计划,引入一些汉语学界素质优良的教师力量,这样才能从品质上帮助大学语文的人文素质教学进行提升,也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学校可以在汉语言文学方面多多关注一些著名学者、专家,招聘一部分在人文教育方面有着卓越能力的教师,对出色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坛邀约,利用名师的力量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2)强化教师个人素质教师对于学生的一种示范榜样作用往往远远超过其对学生进行教授的知识的一种影响。教师个人如果并不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修养就难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所以各个高校需要不断地加强教师个人的文化修养以及品德提升,帮助教师完善、提升自己,从而提升教师团队整体的人文素质。首先各大高校在平常需要鼓励并且帮助教师进行相关的文学学习,其次需要对教师进行科学系统的培训。学校可以借鉴其他出色的培训体系建立经验,秉持科学的原则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按照一定的时期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例如可以在每周选择一天进行文学鉴赏讨论,再者可以利用寒假暑假期间进行集中式的系统培训。

3.完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

首先,我们要着重改变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方式,实行一种能够激励学生自发学习的,以探索、体会、活动相结合的,具有灵活性的教学方式。优化学生的学习沟通形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并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优秀的审美能力还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其次,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选择一段出色的文学内容让学生进行分组鉴赏讨论,并针对讨论总结进行演讲。教师则是在此过程中适当地指导和点评,针对学生们没有讨论到的地方进行进一步的讲解。还可以在课后选择优秀名著让学生进行赏析并写出感受。第三,我们还需要完善大学语文教育中的评价体系。通过完善课程的整体设计以及教学方式,进而有效地推动学生更好地发展。遵循学生的特征以及学习规律的原则,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评价,并科学合理地设立教学评价体系,提升学生大学语文中的人文素质。而这种评价体系不同于传统的成绩考核,需要着重于日常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例如,我们可以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小组讨论情况,是否积极提出自己观点、小组讨论是否深入、讨论成果是否抓到精髓、日常课后赏析的深度如何等方面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进行评价,这样更能够全面科学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大学语文教育肩负着传续中华文明、强化人文素质以及提升审美能力等的责任,不仅是为了学生迈入社会生活做准备,更是一种中华文明和优秀文化的传承渠道以及民族精神的载体。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感知领悟能力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不断强化人文素质的相关教育,使中华优秀文化渗透、深化到学生的日常修养之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承勇,云慧霞.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3,(02).

[2]周虹云.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素养教育[J].宜春学院学报,2011,(02).

[3]李玉栓.浅谈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4).

[4]赵秀芝.大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措施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1,(16).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微课;教学模式设计

微课程在2008年由美国学者彭罗斯正式提出,国内微课教学是胡铁生学者在2011年提出的,提出后便在中小学得到了广泛应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应用性及综合性较强,但很多高校教学仍以理论授课为主,这种授课方式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并不实用,旅游管理专业需要综合分配各种微课教学资源,用以辅助传统型教学,实现最优学习效果[1]。

1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现状

1.1教学方法相对滞后

旅游行业的变革与发展十分迅速,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授课方式与旅游行业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对比。大部分高校的授课方式落后,理论较多,实践过少,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内涵剖析不清,学生能够学到的实质性知识有限。

1.2实验条件缺乏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以实际操作为主的学科。但许多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还是处于理论阐述多,案例分析少的模式,实验条件缺乏,使得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状态,只能硬性接受一些理论层面的知识,长时间得不到技能方面的锻炼,专业技能得不到发展,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高校发展。

1.3课程效率低,学生学习不积极

教学方式方法落后,很多学生只能机械性记忆书本知识,缺乏学习主动性,严重影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效率,课程改革势在必行[2]。

2旅游管理专业微课教学模式设计

2.1设计合理的微课教学课程

关于微课教学的课程设计,可以参考美国学者彭罗斯在2008年提出的五个步骤:

1.列出在课堂教学中试图传递的知识点,这一系列知识点将构成微课教学的核心。

2.写出一个十几分钟的课程介绍和总结,它们将为微课教学知识点提供背景。

3.用已有设备录制视频并利用现有技术对视频进行处理及剪辑。

4.课程之后,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使这个课后任务能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或思考这些知识点。若能与写作任务相结合,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

5.将此视频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以供课堂教学时使用。参考彭罗斯提出的步骤,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授课模式,开发出一个课程模式大纲,其结构要完整,技术要规范,形式要新颖,图片简介要明了清晰,讲解要突出重点,语言要生动幽默、通俗易懂。

2.2制定科学的微课教学开发流程

在制定微课教学流程时,应提前对旅游管理专业需要讲解的知识进行一个全面考察,将知识点以列表的形式列出来并标注清楚,找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选择恰当的微课程主题,设计多重讲解方式,突出讲解重点,充分灵活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教学录像、屏幕录制及多媒体讲解等手段,通过不断尝试与实践,使微课程更加趋于常态化和精品化,最终形成标准文件。要基于课程本身开发设计微课教学流程,通过不断改进与发展,最终形成专业的微课程资源库。要科学设计微课程开发流程,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价值。

2.3成立专业的微课教学团队

微课教学开发是一项系统、持久的技术工程,需要参与者掌握先进的微课程开发理念,具备先进的微课开发技术。微课教学的开发需要组织与团队的支持,需要组织与团队的共同努力[3]。许多高校都缺乏专业的微课教学团队,学校应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积极招揽熟悉微课教学的教师讲解微课知识,对不熟悉微课教学的教师要进行微课程开发方面的辅导,鼓励教师们自主创作微课教学资源。现在的微课程商业化比较明显,各个微课程网站的教学资源都是有偿使用的,这就意味着微课应该是教师的一种创作,它是以教授知识为直接目的,而不是以经济利益为直接目的。成立专业的微课教学团队是推动微课建设的重要环节。

3旅游管理专业微课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3.1微课教学设计目标

微课教学是摘取旅游管理专业的一些知识点或一些技能作为基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及信息化技术,经过相应设计与制作,最终成为在线的教学视频文件。它具有情景化、可视化、碎片化、图形化等特点,经过不断提炼与优化,达到最优的视觉效果,可重复使用、共享、移植。对微课教学进行设计及开发,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探索精神及思维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4]。

3.2微课教学设计类型

根据表现手法的不同,一般的微课教学包括PPT式、讲课式、情景剧式。PPT式就是传统的课件式,将文字图片等需要讲解的知识点组合在一起,再统一转化为视频。讲课式就是由教师讲课,将讲课内容拍成视频,通过后期技术进行处理及剪辑,转化为微视频,最终转化为微课教学。情景剧式是按照影视剧拍摄手法,筛选拍摄地点,进行剧情写作,选择场地与参演人员等,根据脚本拍摄情景剧,再经由后期技术处理,制作成为情景剧,形成情景剧式的微课教学文件。按照教学目的分类,微课程可以详细分为如下几类: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等。

3.3微课教学设计中的重难点筛选

课程是由一个个知识点组成,讲解课程最主要的地方就是课程中的重难点,重难点是知识点的浓缩,重难点讲述清晰,其他环节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微课教学设计要先筛选出教学内容,找出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和与之相关的材料及观点,加以提炼,设计出一个完整的微课教学文件,内容应包括选题、观点、实证材料、最终结论和思考问题等方面。

3.4微课教学数据库建设

在微课教学设计中,数据库的建设是最主要的。微课程可以反复使用,数据点建设要对国内外案例进行筛选,对相关知识点及材料进行搜集整理,建成包括新资料、新数据及新观点等为一体的旅游管理专业微课教学数据库[5],以备日后使用及示范。

4结语

随着互联网等各种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微课教学逐渐成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微课能够将重难点进行总结,以简短视频方式予以呈现,弥补了传统教育碎片化授课的缺陷,学生可以自己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微课配合情景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缺乏实践的缺陷,为师生提供了巨大的创造空间,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5-66.

[2]刘建娥.微课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3(06):287-288.

[3]郑小敏.混合学习理论视角下微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初探———以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为例[J].知识经济,2019,(08):123-124.

[4]薛群慧,薛诗怡.旅游管理专业微课程建设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8):133-135.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第3篇

一、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现状

在我国,虽然教育部专门设立了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指南,对其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基础课程、实践课程和实验课程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设置了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课程。然而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许多高校中,因人设课的现象比较常见,且课程间缺乏联系、重复现象比较突出,这种现象在实践教学中更为突出。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各个实践环节比较分散,自成体系,尤其是课程实验课,更是相互封闭,缺少配合,因而使得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出现低水平简单重复,缺乏创新性;同时,由于扩招、校企联系不够紧密、学校和教师管理不到位、学生急于找工作和考研等原因,致使见习变成了参观,实习变成了见习,课程设计抄袭严重,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时间无法保证,因而实践教学已成为纸上谈兵,致使学生脱离了工程实践,找工作困难,而企业又觉得无人可用。因而在新的形势下,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对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为了改变上述局面,我国部分高校采取了许多措施,以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出高素质的工学工程技术人才。如成立了实验中心,加强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实践教学;设立了开放实验室,创造一个宽松、便利、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开放实验环境,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迅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提供了重要保障等。虽然上述措施规范了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需要调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属于地方性大学,经费、场地十分匮乏,很难满足其需要,使上述措施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更难广泛推广。因此,探索一条低投入、高产出的适合于地方农业本科院校的培养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实践实验教学新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近五年来,许多教学科研专家针对具体学科,如生物学、化学、力学等的大实验构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特点是利用重点实验室或开放实验室的仪器、研究课题与本科生的实验相结合。实际上是将本科生的被动式学习提前转入研究生阶段的主动式研究。大实验的体系的改革可以让本科生接触到前沿性的知识与仪器,激发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实验室的课题往往是偏向基础理论,所以这种依托重点实验室的模式,有利于培养基础理论性人才。而利用这个模式来培养“工程”性人才尚需进一步探索。本文结合“卓越工程师”与“大实验”两种培养模式的优点,克服了前者忽视理论基础以及后者的脱离实际生产,构建“参观+拆解+计算+绘图+应用”一体化的符合我校农业工科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设计任务及目的

课程设计的总体任务为某大型火电厂设计大气污染治理工艺及设备,其中包括分任务:(1)火电厂污染物产生量的确定;(2)火电厂烟囱高度的设计;(3)火电厂大气污染控制工艺的设计;(4)火电厂大气污染控制设备选型设计及管道系统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全面总结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学习的成果,加深对课程理论内容的理解,掌握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完整过程。设计目的是让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全过程,重点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方案、污染控制设备选型计算、系统布置、烟道阻力计算、风机选型、系统平面布置等。最终达到设计实际应用的目的。

三、设计指导过程针对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目前课时量少、实践时间短、实践过程过于理论化等目前存在的不足,本文新的大气污染课程设计方案采用全新的“参观+拆解+计算+绘图+应用”的课程设计模式,在给定宽泛的设计条件的情况下,如只给定火电厂的年收到基煤消耗量,煤的化学成分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现场与课堂相结合,设计计算与讲解答辩相结合,理论计算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方式,以班为单位将3周的课程设计时间分为5个具体的时间段进行指导和设计。

1.阶段一:参观。

参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了解课程设计过程所针对的具体目标实物,以达到形象理解设计要求的目的。参观分为模型参观和实物参观两部分,第一部分在校仿真实验室中利用已有仿真软件对成熟火电厂全套工艺流程及环保流程进行学习,讲解的主要内容为产污节点判断和工艺选择;第二部分在某大型火电厂,讲解的主要内容为设备选择和厂区平面布置。这一部分教学时间为2个教学日。

2.阶段二:拆解。

拆解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具体的设备的目标实物,为绘图和计算做准备。拆解是利用实验工具、模型工具,进一步学尘设备、脱硫设备的设计,讲解的主要内容为除尘器的设备选型及设计、脱硫设备的设备选型及设计。这一部分的教学时间为2个教学日。

3.阶段三:计算。

设计计算是课程设计最重要部分,计算的内容包括火电厂污染物产生量的计算;火电厂烟囱高度的设计计算;火电厂大气污染控制设备设计选型计算;火电厂大气污染控制管道系统设计计算。计算过程的讲解要点是设计手册的使用,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的讲解重点是火电厂污染物产生量的计算;火电厂烟尘高度的计算,火电厂大气污染系统主要工艺及设备的设计计算及管道系统压力损失的平衡计算等。这一部分的教学时间为5个教学日。

4.阶段四:绘图。

绘图部分主要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工艺过程及平面布置,另一部分是主要设备。绘图过程全程为计算机操作,集中计算机教室绘图。由于学时的限制,要求绘制管道平面系统1张、主要设备2张(除尘器和脱硫装置)。这一部分由学生操作为主,讲解要点为答疑。这一部分的教学时间为5个教学日。

5.阶段五:应用。

结合参观工厂的设计实例,对比学生设计的工艺过程和设备选型进行模拟现场答辩,找到优缺点,进行系统点评和讲解。这一部分的教学时间为1个教学日。

四、课程设计成果提交

1.设计计算说明书。

整理后的说明书要有章节目录,设计任务来源,原始资料和设计要求,计算和每人每份的设计条件。构筑物及设备的设计与计算应按照设计流程先后次序分章编写。对所采用的设计数据应做必要的说明并标出设计数据出处。设计计算说明书要求手写或打印,要求有计算草图并按比例,构筑物、设备有主要计算或选型过程。

2.图纸。

总平面布置图及系统管路设计图按照1∶200到1∶1000,设备图要求附有剖面图。

3.其他。

要求设计过程独立完成,不能抄袭他人的计算过程及图纸。

五、结语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第4篇

20*年市审计局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作风建设,优化两创环境”为主题,以“审计创业创新年”活动为载体,以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和执行能力、公信度为重点,深化“六型机关”创建,巩固和扩大“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成果,使党员干部学习风气有新转变,服务理念有新增强,工作创新有新突破,效能建设有新提高,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进一步增强,为实现“两创”战略和我市率先实现“第三次跨越”提供优良的作风保证。

一、开展“我为创业创新作贡献”专题学习,推进市委市政府年度重要工作目标、重点工作的落实。

结合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局开展以“重品德、讲操守、增本领、提效率、转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我为创业创新作贡献”主题学习讨论活动,同时结合审计实际,深入探讨“审计创业创新”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审计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服务“两创”战略和率先实现“第三次跨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一)深入开展学习教育。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专题报告会、专题读书会、专题研讨会、专家报告会、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温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温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及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和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查找本局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不良作风,从实际出发,从本职工作出发,找准定位,明确努力方向。

(二)扎实完成年度工作任务。通过创新审计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审计创业创新,推进审计转型,紧紧围绕和服务市委市府工作中心,力求出新招、出真招、出实招,把市委市府部署的年度重要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二、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切实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一)开展“服务创业,再增感情”等系列专项行动。继续开展领导干部下访蹲点活动,到南塘镇朱北村开展蹲点调研,到智仁乡太湖山村开展“一村一户一干部”活动,到岭底乡黄坦村开展“三帮一”活动等,深入基层进行创业情况排摸,全面了解群众创业的困难和需要的政策,研究审计工作服务于基层的重点和措施,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开展访贫问苦,帮扶救助等活动,尽力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进一步增进干群感情。

(二)开展“审计创业创新”年活动。结合审计工作实际,突出五个重点。一是突出服务大局,在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上下功夫。加强对党委、政府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大任务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促进政令畅通,推动制度完善;通过财政同级审计、工程投资项目审计及经济责任审计,使审计工作在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中充分发挥作用;二使突出审计为民,在贯彻民本审计理念上下功夫。重点加强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领域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将对“139富民攻坚计划”、下山脱贫致富建设项目、物业维修资金、政府采购资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社保基金、促进再就业专项资金等项目列入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确保民生资金的使用绩效;三是突出审计创新,在进一步加快和深化审计工作转型上下功夫。探索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工作机制,树立绩效审计理念,促进计算机技术与审计工作的融合,提升审计成果水平和促进整改规范,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培养高素质审计队伍;四是突出文明审计,在维护审计形象上下功夫。做到文明审计、依法审计,程序到位,管理到位、责任到位,做到言行举止文明、廉洁自律规范,敢于坚持原则,以理服人,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实事求是揭露问题,定性准确,力求营造依法有序、和谐高效的审计环境;五是突出效能建设,在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加强队伍建设上下功夫。积极查找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力求通过重点和难点问题的突破,带动机关效能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继续深化“阳光行动”,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

(一)全面推进“阳光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和市府的要求,编制政务公开指南和规范,实施政务信息公开,同时逐步公开有关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结果,依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打造节约型机关。以节俭办事为出发点,推进机关办公节能降耗,公务消费刷卡节支,严格执行公车管理、接待限额、财务集中核算等制度,提倡少开会、开短会,做到少发文、发短文,全面推行办公自动化,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三)进一步推进“四好科室”、“六型机关”、“社会评机关”等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审计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四)巩固“阳光行动”成果。继续抓好“阳光投诉”中群众反映的问题的处理落实,完善投诉处理机制。

四、健全制度,促进机关各级干部勤政廉政建设。

(一)完善《*市审计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日常工作中狠抓三级责任主体,层层抓落实;

(二)在具体审计工作中狠抓审计纪律“八不准”的落实,定期不定期地向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回访、审计监督检查、审计纪律征询,不断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行为监督。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定内部考核制度,将勤政廉政情况纳入个人和科室绩效考核中,作为评先评优、干部轮岗、交流、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促进和带动各级干部勤政廉政。

教学方案设计范文第5篇

1.过程评价方案的研制

1.1研制过程评价方案的指导思想

研制过程评价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为目的,以全面育人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艺术设计教学要求为依据,从而制定适合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评价方案。传统艺术设计教育所沿用的结果评价方式,随着人们对教育功能研究的逐渐深入,逐渐认识到结果评价的致命弱点,传统的结果评价方式,只是针对教学完成后的结果进行评价,缺乏对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发展过程中的评价。但是按照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成为新的评价方式。

2.过程评价的原则

2.1激励原则

激励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过程开展的过程中不断将信息反馈给学生,及时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肯定学生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调整学习战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激励过程可以引领学生们个性的发展从而使学生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激励学生们找到自己在学习中最合适的发展位置。

2.2创新原则

鼓励创新是过程评价的一个重要目的。通过讲评、自评、他评、小组评价的方式,实现自评和他评相结合,使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评价可以使学生不断增强学习的兴趣,而且,主动性也会增强,进而调动学生创新的欲望,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

2.3综合原则

过程评价是一个综合评价的过程,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既重视过程,又重视结果,过程评价要与结果评价并重两者不能偏颇。要对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要将三者统一起来进行三体一位的评价。过程性评价在重视学习成果的价值判断的同时也注意到学习过程是反映学习质量水平的重要方面,强调过程的价值,采取过程性与目标性并重的原则。

2.4全过程原则

评价是一个过程,从全过程来看,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对设计全过程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包括从设计想法到设计成果。全过程也有阶段性,从阶段性来看,过程评价关注每一阶段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包括在每一阶段中,激发创意和实现创意的效果。两个阶段互相促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字数学习的能力。

3.过程评价方案的内容

过程评价方案包括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评价两个方面。教师教学评价包括教师教学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指导教师通过填写设计教学过程评价表,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和综合分析,综合分析包括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三部分。学生评价包括: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小组活动主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激发创造型思考的能力,是对每位小组成员参与活动的评价,由组长负责评定和填写。自我评价是每个学生在完成设计作业后的自我评价和总结。

4.过程评价成绩的计算方法

艺术设计教学的载体是课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设置了多课题与大课题评价,多课题主要针对专业基础课,一门基础课由多课题组成,课题之间相互独立。大课题评价虽然课题少,但是涵盖内容多、知识点多。在过程评价中,将众多评价分为四个部分,能更方便得对过程评价进行实施。其中第一部分为教师评价分,教师可以根据课题的知识点进行分值设置约占成绩的60%;第二部分是学习态度,主要是出勤,占总成绩20%;第三部分是小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小组中做的贡献,约占总成绩的10%;第四部分为讲评,约占总成绩的10%。大课题评价以个人作业为主,以老师的评分为主。其中教师评价分占80%,学习态度占10%,讲评占10%。

5.过程评价工具

在一门专业课程中设置多个设计课题,每一个课题反映一个知识点,通过多个点的评价完成対教学全过程的评价。在大课题评价中设置不同的评分点,逐点给分,最后汇总成总分。过程评价评价包括:

5.1.教师教学过程进展记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进展记录成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一部分,要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问题全面记录在教师教学进展手册中。

5.2小组合作评价表

针对小组活动,对每个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记录的量表,由组长负责记录。

5.3.自我评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