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范文精选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基层卫生院;静脉输液护理;风险防范

0引言

静脉输液风险的评估是对风险分析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严重性进行评估。针对静脉输液护理风险,采取针对性的、具体的防范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风险评估和控制,是实现患者输液安全的保障。静脉输液风险的评估是明确识别可能出现的分析后,对风险分析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严重性进行评估[1]。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所护理的980位静脉输液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其中包括男性患者450位,女性患者530位。

1.2研究方法。

风险的控制是在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采取的应对风险事件的措施。首先护理人员要提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增强职业素质的自律性,牢固树立“慎独精神”。自动自发执行静脉输液操作流程、无菌操作技术、查对制度。

1.2.1优化治疗室环境管理:

应用“5S管理法”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规范治疗室,无菌区和非无菌区标识清楚,紫外线常规消毒每日2次,操作台、地面用“健之素”消毒液含氯1000mg/ml擦拭和拖擦日2次,配制液体时严禁其他人员入室走动。护理人员严格无菌操作,认真执行手卫生制度,配制液体前“七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1药(1种药)1管1针,抽吸药液时手不可碰触注射器拉出部分的活塞,针头斜面斜刺瓶塞内,避免胶塞切割进入液体内。液体现输现配。皮试配液需继续使用,应注明皮试名称及配置时间,超过4h作废。病室保持清洁通风,设置普通病室、保护隔离病室、感染(发热)病室[2]。

1.2.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长期液体当日由主班(医嘱处理班)和治疗班查对,治疗班摆药,夜班总查对,即查对医嘱、治疗卡、摆出的药品及有效期。次日由治疗班配液时再次查对;特别注意查看输入的液体是否有沉淀、浑浊,包装完好,加入的药物的有效期等。临时液体由主班查对、治疗班查对。输液操作前查对,输液治疗护士采取反问式查对“请问您叫什么名字”由患者自报项目的方法,查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腕带;输液操作再次查对;操作后查对。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皮试查对:凡做皮试患者,护士需在输液卡上注明抗菌素批号及皮试结果,若输液卡上有抗生素类液体但无皮试结果时,护士需要认真仔细核对,杜绝未做皮试就输注抗生素的严重违规行为。拔针查对,液体输完后,需要再次准确核对输液卡及临时医嘱,检查治疗台上有无新增液体或遗漏液体后,方可拔针。

1.2.3严格执行输液操作规程:

输液前应先评估患者病情、药物性质及皮肤血管情况。输液时将输液连接管针头全部插入液体瓶塞内。排气要彻底,管内不可留有气泡。选择方便患者活动易固定的部位穿刺,1人1巾1带,安尔碘消毒皮肤,2次排气,干燥后才能进针,如穿刺失败两次,应换人操作,并真诚向患者道歉,每次穿刺都必须更换输液针头。为下1位患者穿刺时用“手消液”代替洗手。穿刺后或更换液体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有无心脏疾病等因素调节输液滴数,并告知患者及家属,不可自行调整滴数,操作完毕操作者在液卡上注明输注时间和操姓名。告知输液注意事项。护理人员温馨提示患者在输液规程过程中需离床时,特别注意小心输液管的滑脱。在输液过程中应做到主动巡视,观察液体滴数、余量,输液管内有无气泡,穿刺点有无红肿外渗,患者有无输液反应,生活是否需要帮助,如巡视中发现液体渗漏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给予指导。根据配伍禁忌及合理、准确用药原则,对患者输注液体进行排序,以避免药液衔接时出现不良反应,同时应按抗菌素的血药浓度时间及时正确给药。

1.2.4静脉输液质量控制。

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和落实督查。强化一级质量控制即操作者自我质量控制,对不足的方面要自觉改进,提高静脉输液穿刺技术,总结穿刺失败经验,从经验中吸取教训,达到穿刺技术精湛。

2结果

980位患者静脉输液未发生输液不良危害,3名患者属液外渗、肿胀、疼痛,给土豆片冷敷,在12小时内肿胀消失,疼痛缓解。1例患者翻身时将时输液管滑脱,护理人员立即更换输液管。1例患者输菌必治3天后于第4天发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立即停输,依医嘱给抗过敏口服药,并观察皮疹情况,2天后皮疹消失。

3讨论

针对静脉输液护理风险,采取治疗室环境:应用“5S管理法”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将查对落到实处;严格输液操作规程,重视细节环节,主动巡视病房等是保障患者安全输液的基石。同时,在进行基层卫生院静脉输液护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加强护理管理者素质的培养。

目前大多基层医院护士长为年资长,工作表现较好,临床经念比较丰富或业务骨干选拔而来。虽然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但是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少,护理专家到医院授课的机会更少,缺乏新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管理方法[3]。

3.2加强护理管理。

加强制度管理强化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防范输液护理缺陷的重要环节,加强护士对工作责任心可以明显的提高护理缺陷的意识防范[3]。建立科内严密的管理体制,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建立细化的、统一的静脉输液护理操作流程、质量评分标准、护理评价办法。加强相关知识的理论学习提高护士自身业务水平,过硬的业务素质是避免护理错误发生的一项保证。护理管理者加强鼓励护士多学习,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技术理论水平。综上所述,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风险评估和控制,是实现患者输液安全的保障,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观芝,吴李敏,李丽娟.基层医院儿科低年资护士发生静脉输液风险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3,03:276-277.

[2]潘红丽,潘春英,曲书英.基层静脉输液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3,06:189.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范文第2篇

1.1方法

1.1.1分析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

疾病特点。从患病人群疾病组成看,这是一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高的群体。从病人病种统计数字看脑血管病占绝大多数。全国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的统计,在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75%左右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40%重度致残。神经内科病人的共同特点就是卧床病人多,病情变化快,不同程度地存在肢体、吞咽、言语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甚至智能障碍等特点,是护理风险的高危人群。病人年龄特点。根据资料评估,神经内科病区的病人年龄偏大,平均年龄67.2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度的加快,年龄也在逐年提升。老年人除了自身疾病因素,更有老龄化的特点。缺少家人的细微照顾,脏器功能的衰退,加上疾病本身的因素。使这个病区的风险护理显得更加突出。护理人员特点。近些年来,医院发展较快,护理人员的大量引人,人员梯队无法在短时间形成。从人员构成上看年龄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从文化素质上看本科学历太少,绝大多数是专科毕业。从床护比1:0.4:1看,护理人员编制不足。这样一支年轻的护理队伍缺少足够的护理经验,必然缺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学科特点。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是非常繁杂、琐碎的,特别是基础护理任务繁重,分级护理制度在目前给护理人员带来的雄她的矛盾冲突中,风险的系数必然大幅增加。

1.1.2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方法

建立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组员由年资髙的主管护师、护师组成。主要负责护理风险的收集、制定风险管理的方案、定期培训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及抗风险能力,时时监督护理人员落实护理风险管理方案的情况。以及出现风险时的积极应对、组织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改进方案,从而使风险管理方案得以持续改进,更加适应神经内科护理学科和谐、稳定、安全的发展需要。制定适合神经内科护理的应急预案及组织体系。结合神经内科病区特点,制定了15项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并成立应急预案管理小组,护士长任组长,具有抢救应急能力的髙素质护士担任组员,小组成员每月定期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演练,并不断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方案。从而提高了全体护理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设立科室的质量检查小组。护理文书书写质控小组、健康宣教小组、病房感染管理小组、三级培训小组。各小组成员由科内2年以上的护理人员承担,使整个科室呈现出人人负责、齐抓共管的局面。护士长每月召开一次科务会,各小组成员积极汇报本月质控中成绩与不足,针对不足,大家共同探讨进一步改进措施,使科室的护理质量呈阶梯上升的良性发展趋势。培训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能产生伤害的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我科特制定了适合本病区护理安全的高危人群及危险物品安全防范措施10项,并进行逐项培训,如跌倒、出走、坠床、误吸、压疮等病人的防范措施进行讲解和督察指导。护士长每天早査房中深入病房直接指导,使护理人员耳濡目染,逐日提髙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尊重患者知情权。实现风险双方共担是在目前的医疗纠纷中,大多数纠纷不属于医疗过失,而是部分民众对医疗风险不认识、不承担的反映M。建立告知签字制度,是医务人员从法律的角度尊重患者的知情权,使患者及家属有思想准备,利于建立医患互助、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从而减少纠纷发生。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全病区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罚条例》、《护士职业道德规范》,分析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制定护理安全用药规范,抢救及特殊事件报告制度,护理缺陷上报制度。规范节假日、8h外管理的关键环节,使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神经内科的护理队伍很年轻,人员结构不尽合理,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护理管理者就要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下进行合理的安排和使用,使之发挥出最大的潜能。首先,合理搭配知识结构,老中青相结合搭配年龄结构,实行按职称上岗制和科室人员相对固定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其次,施行弹性排班,加强夜班、节假日、交接班时间的力量,使这些高风险的时间段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开展人性化服务并制定出相应的标准。职业道德建设是人性化永恒的主题。如果医护人员医德髙尚、具有一颗慈悲同情之心,就不会搞不好医患关系。因此我科推行文明用语、微笑脤务、亲情服务,以诚心换放心,拉近了医患距离。同时精心设计就医流程、工作环节、医疗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使患者充分体验到神经内科就医的人性化服务。在开展人性化服务的过程中,特制定出服务标准及要求,如接诊时间掌握好两个5min,5min内准备好床单位、医嘱下达5min内给病人做上治疗。两个8h内,即责任护士8h内与病人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新入院病人日间护士长8h内到床前问候等等,使人性化服务从“纸上谈兵”落到实处。2结果通过对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持续的质量改进,提髙了护士责任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增强了护士依法施护、防范风险的自律行为。

2讨论

2.1护理风险评估是前提通过对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特点的评估,使护理管理者正确判断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注重了风险管理的前瞻性。

2.2完善制度加孩管理是关键完善、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基础。有了健全的制度,护士有章可循,护理管理者的监督和指导落到实处,护理工作才能更加井然有序。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范文第3篇

1管理层的因素

1.1上级对下级的监控缺乏力度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没有定期召开全体护士会,对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识别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没有制定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工作环节流程,应急预案流程,服务规范用语以及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等,使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缺乏有章可循,随意性较大,存在安全隐患。

1.2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是医院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医院没有编制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文件,没有建立规范化安全管理平台;有的虽然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没有健全的管理组织进行监督,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1.3对护士教育培训不重视主要表现在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视护士的在职培训提高,对护士的业务培训不到位,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当前护理专业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的要求较高,如果不能及时根据专业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整,找不到有效的途径提高人员素质,这些方面因素对护理安全的影响将越来越显著。

1.4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合理护理人员的配置1978年卫生部的要求是病床与护士比为1.0:0.4,目前抽查的医院均未达到,与患者的医疗护理需求不成正比,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护理人力资源缺乏,加上工作负荷增大,工作任务繁重,无法顾及患者情绪和心理反应,服务不到位,病人不满意。护士容易产生身心疲劳综合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行为变慢,工作质量下降,最终导致产生差错的概率增加,导致护理纠纷增加。

2护士自身的因素

2.1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在学校和在职教育中缺乏相关法律知识教育,临床工作中往往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如对患者的隐私权,患者的知情权等没有在思想上产生足够的重视,往往会导致矛盾的产生;护士很多时候是一人值班,一些护理行为只有护士和患者参与,所有的诊疗和操作不可能都让患者签字或知情,虽有记录但没有旁证,假如为了有旁证,叫醒患者或陪人,既影响他们的休息又会招致抱怨,由于没有及时签字或履行好告知义务导致护患纠纷发生。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

2.2缺乏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遇事容易情绪化,对患者态度生硬,有的护理人员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后果,这些常常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

2.3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由于人员的编配不足,对病人的护理时间相对减少,更因为许多护理人员的观念仍停留在功能制护理模式上而不注重与病人交流,导致护患间的沟通不及时,造成护理质量不能保证,病人不满。

2.4缺乏娴熟的专业技能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不断增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形成较大的压力,而且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风险增大。从统计分析来看,低年资护士由于她们专业知识不够丰富,技术操作不娴熟,与同事的协作较差,平时不重视业务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容易导致操作失败或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差错。住院病人往往存在多种疾病,涉及到很多专业的医疗问题,护士很难准确实施护理,护士在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中,由于缺乏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护士的角色转变困难,满足不了病人的身心护理需求,也不自觉地侵犯了病人的权益。

2.5工作责任心不强有的护士未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工作马马虎虎,不负责任,对职业产生厌倦情绪,在技术操作中图省事,方便,严重违反操作规程,也是造成隐患的根源。如患者坠床,摔倒,烫伤,自杀等很多情况是护理人员上班脱岗,睡岗或延误,遗漏治疗,不按时巡视病房,执行医嘱错误,患者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等到原因造成的,这均是护士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3患者的因素

3.1患者或家属对治愈的期望值过高若病人心理承受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就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等到心理现象,不信任医生,怀疑诊断错误,更不听护理人员的安排,拒绝服从治疗,导致病人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3.2患者的不良心境 患者及其家属由于疾病,特别是突发疾病的影响及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等因素,容易产生不良心境,导致过激行为,引发护患冲突。

3.3患者的自身素质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2],但部分病人因所受教育的限制,素质不高,对护士的出言不逊或不尊重行为,也是导致护患纠纷的一个因素,如擅自离院外出,有的虽然请了假,但不能按时回医院;有的垂危病人需要家属或护工的陪护,虽然医院进行了告知,但是部分家属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不履行应尽的责任,一旦发生意外引起纠纷,患者家属的不合作,也将会增添诸多的护理安全隐患。

4其他因素

4.1基础设施配备及布局医院的基础设施,病区物品配备和布局不当也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如地面过滑导致跌伤;床旁无护拦造成坠床;热水瓶防治不当导致烫伤等。

4.2护理文书中的不规范行为护理记录中反映的主观资料多,客观存在的资料少,有的过于简单,有的病历中只记录医嘱的执行情况,无其它方面资料。记录内容上忽视非操作性护理措施,如巡视病房,主要的指导内容及告知性的护理措施等。个别病历护理记录入院评估不准确,如病人入院时存在褥疮,护理人员入院评估中未发现。另外操作性护理措施未记录,如护士按医嘱给病人吸氧,导尿,若护理记录中未详细记录用氧时间,氧流量,导尿时间,更换尿管尿袋时间及尿液情况,此为记录不全面。上述情况均为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埋下隐患,在实施举证倒置的程序中,导致院方证据不足。

4.3医护记录不相符或记录不不完整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应保持一致,如在医疗记录中,病人呈昏睡状态而护理记录中病人呈昏迷状态,同一病人,同一时间,医疗护理记录生命体征不相符合,如死亡病倒中,无生命体征持续监测记录,病情突然变化,护士忙于抢救事后也未记录。以上情况,在病历中留下了安全隐患。

二加强护理安全的对策与措施

1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是护理安全的前提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建立护理部—护士长—科室质控员为主体,全体护理人员参加的护理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形成护理监控,科室互控,科内自控的监控网络,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各司其职,确保护理安全,护理部按照《护理质量考评标准》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召开会议,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并将检查结果反馈到各病区,各病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2完善和制订各项管理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建立护理安全的有效体系,就必须实现对差错的严格预防和控制。制定相应的护理制度和流程,使之人人知晓并在实践中参照执行,对可能产生护理不安全的高危环节进行重点关注和整治,定期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重点讲评分析。一个险些酿成差错的不良事件,实际上因为偶然因素或因即时干预未产生后果。管理学的实践证实,对这个方面的研究和控制与对实际产生不良后果的差错研究具有同样重要的预防和治理意义。对各项护理安全工作应有检查,监督,反馈,讲评,整改的机制,对已经出现的医疗不安全事件,应有危机处理方案,医院管理部门应及时知晓,协同处理,尽可能性减轻不安全事件造成的危害,做好各项善后工作,尽快找出导致不安全的危险因素,亲制定相应对策。

3树立质量观念是确保护理安全的核心组织常规制度学习,抓住薄弱环节特别是新上岗护士的培训,使护士明确职责,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成立护理质量监控组,每周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书面总结汇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对于思想松懈,工作懒散,责任心不强者,要实行零度宽容,严格按规章制度处罚,使每一位护士明确制度不容践踏,要每时每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加强慎独修养,为患者提供安全保证。

4增强法制观念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关键知法,懂法方可依法;用法,才能更好地指导工作和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应通过不定期法律专题讲座及结合实际的案例分析,使护理人员了解有关医疗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进一步剖析在临床护理工作,哪些属侵权行为,明确护理工作与法律息息相关,将护患双方的权益靠法律来维护,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对护理人员进行法规知识培训,明确责任,强化意识,指导自己的护理行为十分重要,让护士认识到自己违规行为导致的不良法律后果,加强责任感;同时要求护理人员用法律的思维书写护理记录,培养护士“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这一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3]。认真学习《护理病历书写要求及质量标准》,遵循护理文书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完整的书写原则来记录文字内容,仔细观察病情,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文书;禁止涂改、粘贴、错写、漏写;使护理人员不但要有保证病人安全的意识,同时也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5提高整体素质是保证护理安全的根本护理人员要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及操作技能培训,只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有效地指导康复训练,做好出院指导,管理者应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获得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紧跟学科的发展。各个专科之间,也可以派出业务骨干,互相深入渗透,学习护理经验和技术。同时还要有侧重地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提高与病人的沟通能力,加强护士的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对护理人员十分重要,只有具备了较好的理论水平及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才能高质量地实施护理,护理管理者要有计划,有目标地结合需要组织护士业务学习,反复训练专业技术操作,加大执行和考核力度,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积极鼓励广大护理人员学习,选送护理骨干外出进修学习,使护理人员毕业后研修制度化,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学科的发展,从根本上防止技术性护理缺陷的发生。既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不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发挥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准确地为患者解决提出的问题,做到护理到位,患者满意。

 6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是促进护理工作的动力鼓励护士间的相互协作精神尤为重要。由于护理工作较繁忙琐碎,重复性强而又缺乏新意,但又要求有高度的准确性及责任心,致使护士心理上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因此要求鼓励和培养护士间的团队精神,倡导在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弥补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

7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障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每个专科的护理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护士长对排班模式可以进行尝试性改革,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护理工作量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医疗高峰时实行弹性排班,当天的突发事件发生和危重病人抢救,都应实行动态排班,多种方法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安全质量是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抓好全员安全质量教育是降低护理不全安因素的前提,它使医院整体水平得到提高。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事业的发展的技术进步应该为患者及其护理人员营造一个更安全、更能体现人为关怀的和谐社会环境。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同时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应该受到每个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史自强,马永祥,胡浩波等.医院管理学.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238-245.

[2]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351.

[3]苏兰若,谢淑娟.1028份护理记录中相关法律性问题的分析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88.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活动过程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方法从护理人员、管理者、病员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增强安全意识后,护理安全问题受到大家的重视。结论只有人人参与管理,实现真正的安全护理,最终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范文第4篇

1.1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出现安全风险的147例孕产妇,年龄23~42岁,平均为28.4岁;初产妇92例,经产妇55例。此外,还对同期护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1.2方法

在设计时应参考相关安全护理规定,同时将相关文献资料同该院实际产科护理工作结合起来,设定的内容包括:①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医护人员责任心缺失、医护人员危险因素、护患沟通不足、业务水平不足、孕产妇自身危险因素等。②不安全因素来源。主要包括同事交流、书籍报刊、医院培训、经验不足及学校教育缺陷等。通过审查,合理设置问卷,使得问卷具有足够的可信度,在调查时采用不记例的方式,以期达到100%的最优回收率。

2讨论

2.1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调查分析

产科属于高风险科室,大部分病理产科与生理产科并无绝对界限,病情较复杂且变化快,而且影响预后的不安全因素较多,一旦出现了意外情况很难得到病患及其家属的理解。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医护人员责任心缺失。医护人员责任心缺失极易导致安全风险,主要在于医护人员工作不专心、在观察与记录孕产妇情况时往往敷衍了事,并不能及时发现母婴异常状况,从而造成产程停滞等引发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使得母婴发生安全危机。②医护人员危险因素。当前医疗界护理人员普遍年轻,工作经验较低,应对特殊事件的能力有限,并且不善于与病患及其家属甚至同事沟通。③护患沟通不足。护患沟通不善时,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佳,回答问题不认真,使得病患及其家属反感情绪加剧。④业务水平不足引发意外。医护人员业务水平不足极易导致产生估算错误、错估胎儿体重与大小、新生儿护理不良等。⑤孕产妇自身危险因素。孕产妇若有心理障碍则极易发生产前恐惧与产后抑郁,使得一些不安行为出现,增加的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困难。

2.2防范对策探讨

该院针对前述一些不安全因素,拟提出以下一些防范对策:①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加强不安全因素的重视与防范。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安全规定,构建得力可行的护理工作管理体系,首先将身体损伤孕产妇登记并上报,其次医护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穿戴,在接生时不能漏掉专用鞋与防护眼镜,在接触孕产妇体液时要佩戴专用手套等。②加强法律知识与道德培训,增强医护人员责任感。医院应对医护人员产科护理中的责任加以明确,针对医护队伍进行相关法律教育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弥补责任心不足,减少护理风险。③积极有效的护患沟通与交流。良好的交通与沟通能有效促进护患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情感交流,拉紧彼此之间的距离,提高病患治疗依从性,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威胁。综上,在产科护理中,医护人员应把母婴安全放在首要地位,加强产科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管理,在各护理环节中为孕产妇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有效的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李斌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第二篇 1产科护理工作中易忽视的不安全因素

1.1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护理文件书写未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体温单的时间记录不准确。一旦发生纠纷,医疗机构提供的病案内容记载有误,无法说明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失,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从实体上没办法证明事实的真伪。书写护理记录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真实的反映病人的病情。但有些护士忙于应付各种事物和常规护理,不能做到迅速的将护理操作记录下来,常常是快下班时回顾性的记录,有时一些关键的内容容易忘记而漏记。有些护士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或推卸责任,或提高病历表面质量或应付检查,将没有实施的护理措施进行记录,没有观察的护理内容或没有即时评价的治疗、护理效果做了记录。目前产科护理工作中,按取母指印和婴儿足迹存在一些隐患:因婴儿提前出院或临时转院,漏取婴儿足迹或母亲指印;在母指印栏内按取了母亲以外的亲属的指印,又没加备注说明;在把关出院病历质量时,少数护士为病历的完整性,随意伪造婴儿足迹或母指印。一旦发生纠纷,用这些漏取、不规范按取、甚至伪造婴儿足迹及母亲指印的病历作为证据,后果将不堪设想,经不起法律鉴定,无法举证,甚至成为引发新的医疗纠纷的源头。

1.2护理操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护理操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大致包括违反三查七对制度用药错误、用药时间错误、抱错婴儿。有少数护士在给婴儿洗澡时,不严格查对腕带、胸牌,以致抱错新生)L即成事实,那么护士就要负民事或刑事责任。母婴同室病房设有空气消毒机,每天2次定时消毒。少数患者家属怕产妇“受风”,自行拔除电源,如责任护士巡视病房不及时发现,一旦发生院内感染,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按时巡视病房,不按常规结扎新生儿脐带,或不按常规观察脐出血。以上产科护理工作不安全例子表明,在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不能有半点疏忽怠慢,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否则,都有可能发生不可弥补的差错事故,给患者身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管理对策:

产科属高危专业,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的职业,因此产科护理人员应有慎独精神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多余的话不说,自己专业外的话不说,影响和破坏产妇情绪的话不说,自己在工作中认真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工作中不发脾气尽职尽责为家属和孕产妇服务。一个好的医院也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护理部完善工作制度和人员职责、技术操作规程。使护理人员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强化质量意识。利用各种多种方式方法和比较人性化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并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利用好的有道德素质人员作为典型广泛宣传,分析脾气暴躁或违章事例汲取经验教训,运用安全质量实例讲道理。对发生护理缺陷者除批评教育外,还和科室及其本人晋职称等挂钩,加强有羞耻心教育,杜绝不知羞耻而脾气不好的甚至退休之前还连续几年当先进的人员出现。产科护理工作重,涉及母子2人的生命安全应当倡导慎独、和蔼和谦卑的工作精神。很多护理人员只注意技术的提高,忽视了对法律的必要了解,对于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纠纷也认识不清,为了防范风险,首先就要扩大护士学习范围,要不限于熟悉5医疗事故处理条例6、5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障法6、5护士管理办法6以及5计划生育服务条例6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也要积极组织护士学习有关的医疗事故案例,让其从实际的案例中熟悉产科护理工作的风险点,加深了解法律保护产妇也保护自己。要从法律和医院生存的角度规范护理文书,护理文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文件,它反映了孕妇人院的全过程,在将来可能发生的法律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遵照“准确、及时、完整客观、真实、”的原则,禁止错记、漏记、主观臆造,有效地推进护理系统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把具体的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步细化强化资深护士与普通的责任,护士长应分析原因,主动干预,回避医疗风险,并积极参与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容易引起主观判断的护理文书应减少,发展专科表格式护理记录,提倡医师病程记录与护理记录合并书写。同时积极发展数字化护理病历,使护理文件的处理变得简单化,改善文本质量,降低差错发生率,大大提高书写效率四。增强对护理记录的重要举证作用的认识应严格执行每天查对制度,每周检查各项护理文件并签名,严格把关,各付其责。有人认为科室设置一本护理记录,书写存在缺陷反馈本,护士长或护士发现护理记录书写存在什么问题即将其写在本子上,护士长提出整改措施由相关各护士认真学习,护理记录是一个连续的有机整体,应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意识。

3小结: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范文第5篇

1.1缺乏专科护理知识针对骨科患者的护理,需要护士具有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操作技术和临床实践经验,如缺乏这些必备条件就会产生护理风险。尤其遇到多发伤、复合伤等严重创伤者,入院时因伤情复杂、严重、病情变化迅速,更需要护士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果断采取相应措施。在实践中,有些护士不懂急诊创伤的抢救程序,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在护理中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往往会发生护理风险。同时,由于护士专科知识缺乏,病情观察能力欠佳,对损伤所存在的潜在并发症预见性不足,再加上评判性思维不够,容易延误病情,甚至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

1.2制度落实不够护士是医疗护理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正确实施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质量保障的关键。护士若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流程,有章不循或“慎独”精神欠缺,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规章制度的建立不健全,约束力不强,都会造成护理风险。

1.3安全意识缺乏很多医护人员认为,安全问题与领导有关,缺乏责任心;在护理和治疗中缺乏安全意识,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或有侥幸心理,致使风险因素不断增高。任何临床活动都存在风险,如果在医疗活动场所未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特别是实习、进修、轮转及新入科人员,本身对环境较陌生,再加上护理经验的缺乏,更容易发生差错事故。

1.4法律意识缺乏部分医护人员因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突出的问题是工作中存在严重的“重治疗,轻记录”的不良现象,还缺乏正确处理护理的方式。

1.5护士缺编严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观念、职责范围、作用与功能发生了相应变化。另外,许多新诊疗技术、方法大量的应用,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护士配置人数与护理工作量、床位的增加不相适应,导致护士相对数量减少。据国家卫生部医政司、人事司1995年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10所医院的调查显示,护士缺编的医院占被调查医院的93.93%。

1.6环境管理不善加强护理环境建设是预防护理风险的重要举措,如何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是摆在护理管理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病房的基础建设过于陈旧,未添置基础急救设备或未及时检查、维修仪器,是造成护理风险的危险因素。

1.7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缺乏护士都将面临信息化越来越多的工作环境,护理信息处理能力的重要性日益突显。由于大部分护士对专业信息主动求知意识不强、专业信息获取途径狭窄、专业信息查找能力不高、现有信息资源利用不足等因素,导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能满足护理专业需求。我科室90%护士学历为中专,未完整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文献检索课等必修课,所以在信息的获取、评价、整合及利用方面能力较差。

1.8缺乏聆听和沟通的技巧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中,有些护士缺乏聆听、交谈的技巧,不善于沟通。还有些护士甚至不能及时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导致护患关系紧张。有些急危重症患者家属不知道有的患者必须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才能手术,此时如护士缺乏耐心的解释和必要的告知,就易引发纠纷。由于目前医疗器械费用、药费、检查费的不断增长,如果相关费用未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到位,也容易发生医疗费用方面的矛盾,为发生医疗纠纷埋下隐患。

2护理防范对策

2.1加强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等再教育学习,选送护理骨干人员参加各类学习班和进修班,不断增长理论水平,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每周利用晨会进行专科知识和综合护理急救技术模拟训练,利用晨间交接班针对现有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和讨论,剖析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充分利用预见性护理程序,找出相对应的护理措施,使人人都有防风险意识,班班都有护理防范重点,使患者微小的病情变化都在护士的监控和预料之中。

2.2培养骨科护士预见性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专科知识是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和预见性护理思维的基础。及时总结抢救不同类型患者的经验,综合分析、判断具体病情,运用护理程序和专科知识找出现存的、潜在的护理问题,培养护士敏锐的观察力,提高预见性护理思维的能力。对身边发生的事物都应问个为什么,摒弃按部就班的做事习惯。

2.3建立骨科护理风险管理应急预案制定骨科护理风险管理应急预案,如猝死、摔倒、坠床、失血性休克抢救、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等应急预案处理流程,组织全科护士学习,重视风险的防范,坚持严格事先控制、严肃事后处理的原则。教育各级人员认真执行工作原则和各项规章制度,每月考核护士各类制度,严格执行床边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安全管理制度。

2.4构建质控团队,加强风险监控医院成立以护理部、科护士长、高级技术人员组成的质量控制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召开会议,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并纠正处理。认真做到每周各科室自查,每月重点抽查,每季度护理部综合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对在检查中发现护士违规违纪现象,应视其情节轻重做出相应处罚。尤其对重点对象(新护士、责任心较差或业务能力薄弱的护士)、重点患者(新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重点时段(交接班、节假日、单独值班时)、重点环节(患者管道管理、药品管理、护理并发症的管理)的质量控制。分析和讨论临床发生的护理差错及护理缺陷,提出整改对策并落实具体措施,将以往发生案例资料整理成册,作为每个新成员的入科教育。加强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核心功能。

2.5加强安全意识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全体护士的安全意识。通过安全教育,使护士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安全,使科室中每位医护人员都来参与安全管理,使护理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在医护工作场所放置各类安全警示标志,让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一目了然。当班护士应加强巡视频次,随时向患者讲解有关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如何预防,及时将风险告知患者及家属。夜间护士要特别关注患者心理问题和动态去向,以防患者擅离医院或自杀。医院、科室成立安全管理小组,随机抽查安全警示标志是否落实到位,对于使用不规范或未及时使用安全警示标志的问题迅速反馈、及时纠正,确保病区医疗工作安全开展。

2.6增强法律意识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树立五个风险管理意识,即查对意识、检查意识、岗位意识、素质意识、法律意识。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及患者的合法权益。护理文书应及时、详实记录,描述应做到客观性、连续性、动态性。科室内开展护理记录的书写培训,设置各种护理记录的标准样板,描述病情要客观、准确、连续,出院病历必须经护士长或专人把关检查。

2.7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护士应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在日常工作中要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弥补工作中的缺陷,防止护理差错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杜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2.8增加护士的编制界定护士工作范畴,明确护理岗位职责,纠正岗位混乱现象。根据各级综合医院的功能、任务、规模、服务对象、数量、层次及专科设置对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重视和提高护士的地位,改变“重医轻护”的观念,提高护士的待遇。采取弹性排班制,充分利用有限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充分体现护理人员的劳动价值。加强、完善后勤保障系统,尽可能把护士从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护士还给患者,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2.9营造安全的护理环境维护安全的护理环境,加强病房的基础建设,病室内安有紧急呼叫系统,禁止使用大功率电器,避免火灾。对于危重、大手术后等患者,尽量调至易于观察的病室;对于神志不清、小儿、老年人及病情危重的患者,应加护床栏,并将暖瓶、锐器械等危险物品远离患者,以防坠床、烫伤或意外伤害发生;对于行动不便者,物品要放在易取放的位置;尽量保持卫生间、开水房、走廊等地面干燥,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志,以防摔倒。强化设备管理,定期检查器械设备是否完好状态,如部分护理用具破损应及时更换和维修。

2.10加强护士护理信息能力护理信息能力能促进护士在护理工作程序中技术的使用,增强护理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促进护理标准化语言的发展,改进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数据的自动化收集和重复使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工作中的误差。为提高护士的护理信息能力,首先应提高自身的信息意识、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利用等能力,合理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如院内网络和图书馆各类资料的查询。

2.11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很多护理纠纷是由于护士在服务过程中服务态度欠佳,或患者对护士的要求高,没有达到患者期望值所致;同时,因患者的生活背景、生活环境、经历及治疗程序的复杂性,不同年资护士的素质、年龄、阅历、社会经验、知识程度及临床经验等不同,致使护患之间不能有效沟通,使患者产生强烈不满。因此,随着服务理念的不断更新,护士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学会倾听和交谈技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沟通能力。

3小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