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教育学

化学教育学范文精选

化学教育学

化学教育学范文第1篇

生在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上都与十年前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总体学习水平和基础知识水平

降低,且发展不均衡,给教学带来较大难度。此外,中等卫生学校的化学课教学中还存在许

多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1、化学课篇幅较大,内容覆盖面较广,但学时相对较少。2、

教学内容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与社会生产生活、尤其是与医学专业联系较少,不能充分的体

现专业特色,体现化学课与医学学习的密切关系,因此学生积极性不高,不重视。3、在教学

方法上,仍然以灌输为主,脱离了具体情境,很少运用探究教学模式,不利于科学素养的全

面提高,使化学课的教学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面对这种情况,工作在医学院校教学第

一线的化学教师们针对医用化学课程在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上作了多方面的尝试和探索,如有

的院校提出了“三优、一减、二指导”的教学

[6]

,“学导式”与“讲授式”结合的教学

[7][8]

“讲授式”与“多媒体”结合的教学

[9]

、“阶梯式课堂教学”

[10]

,此外还有“自我导向学习”

(selfdirectlearning)

[11]

。但从整体上看,对于如何在中等医学教育的化学教学中发挥学科特

点,从教学思想与观念、教学内容到方法、手段,系统地探讨以培养学生素质为目的,综合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减轻学生负担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1.2论文要解决的问题

本论文主要通过调查,了解中等卫生学校化学课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各种角度

分析影响化学教学质量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及职业教育教学的有关规

律探讨中等卫生学校化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设计与选择适合中等医学教育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化学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方式的改革,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

动机作为出发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争取用较少的课时、有限的教学

资源,使文化基础较弱的、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学到必要的基础知识,掌握必要的科学方法,

发展必要的能力,为后续的医学专业的学习、为即将从事的工作、为终身学习打好必要的基

础。中等医学教育化学教学现状。调查对象为锦州市卫生学校的在校学生、部分文化课、基

础课、专业课的任课教师。

中等医学教育化学教学内容的研究。根据化学课程在中等医学教育中的作用、化学教学

现状优化化学教学内容和结构。

中等。探讨化学教学方式和策略改革思路,进行理

论论证,并通过教学实践对其可行性进行检验。

1.3.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与比较分析法。对中等医学教育化学课的教学现状、学生的基础水平、学生

眼中的化学课、专业课教师对化学课教学的要求进行调查、分析、讨论。

文献法。对中等医学教育化学课教学改革具体方向进行理论论证。

化学教育学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安全、文明、和谐校园为目的。以“我与安全同行”为主题,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和市“学生安全教育周”、“安全生产月”等安全教育主题活动为突破口,强化常规教育管理,以法治校,牢固“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提高认识,重在落实,于教育教学各环节中,始终严格落实好“十一项安全”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二、目标任务

各校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要求各学校重特大安全事故为零。

三、健全组织,落实责任

开学初各学校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安全工作计划,校长为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在主抓全面工作的基础上,要将安全工作列入常规管理议事日程,抓实抓细,保证质量、效果,主管领导协助校长做好各项安全工作,各校班主任做好本班的安全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保证学生安全,教师安全,校园安全。明确岗位人员职责,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制,总校于开学初与全乡中小学签定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各校要与相关责任人员签订责任书,学校要与家长签订安全协议书。

四、主要工作安排及措施

3月份,总校在开学初召开全乡中小学校一把手参加的安全工作会,传达上级会议和文件精神,部署总校安全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制,强化“十项安全”工作管理,提高领导、教师、学生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同时认真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坚决消灭一切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隐患,充分利用国家和市“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和“安全教育周”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活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常识培训,提高师生安全责任意识和科学避险能力。

4-5月份,对学生进行春季安全教育,重点进行交通、防火、活动、劳动、防食物中毒、农药中毒,防暴力伤害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观念。针对春季各种传染病多发特点,对学生进行传染病的预防教育,强化学校仪器卫生安全管理,有食堂的学校采购要定点,各项工作要留有原始记录,保证教师安全用餐;教育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远离不卫生的生产厂家和日期不明的食品及陌生人,避免食物中毒及其他伤害;在社会上广泛宣传防火知识,教育学生不准玩火,严禁在野外或柴草堆旁玩火,避免火灾的发生,做好学生“五一”假期间的安全教育工作,保证假期的安全。制定紧急疏散应急预案,强化演练,保证师生在危险来临时科学避险。

6-7月份,对学生进行夏季安全专项教育,重点进行交通、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预防活动危险,防暴力伤害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校外监督,防止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总结半年的安全教育工作,制定整改措施,谋划下半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暑期安全教育。

8-9月份,重点抓好十项安全工作进行全面安全排查和整改,做好十一假期和社会实践活动周的安全教育与管理,进行秋季安全专项教育,重点进行交通、防溺水、防暴力伤害等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教育工作。

11-2009.1月份,对学生进行冬季安全专项教育,重点进行交通、防火、用电、防煤气中毒、防暴力伤害教育,各学校加强生火用电的管理。对电路,生火坑的炉子,烟道进行全面检修。以防电失火,触电和煤气中毒等伤害事故的发生。总结安全教育工作,搞好寒假安全教育工作。注意师生人身安全。

为保证安全工作顺利开展,使师生不出现任何伤害事故,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安全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细化学校安全工作组织机构职责,明确不同岗位教师的安全工作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落实到人。

2、加强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开学第一周对学生进行一次管制刀具排查工作。以后每月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总校不定期抽查。

3、继续落实实行学生课间活动教师轮流监控,小学生放学要排队走,骑自行车在马路上不准横行或并排骑,实行教师负责开大门制度,侯各庄小学继续实行把峰山、薛庄的学生由教师护送过马路,保证学生安全。

4、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做好安全培训工作,健全安全工作档案。

5、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主题班队会,中小学校开展安全知识讲座、竞赛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利用一定时间组织师生认真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处罚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师生法制观念,提高师生的法制意识,同时消防、交通、饮食卫生等安全知识贯穿其中,要充分利用好板报、橱窗、广播等加强师生安全教育,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三月份第一周是“市学生安全教育周”,三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是“全国安全教育日”,总校将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活动。

化学教育学范文第3篇

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四个方面的教育。

1.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近代史和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意识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2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要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要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一些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问的联系,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并能引导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1.3教育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身体心理素质

在化学教学中,教育学生要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勇于战胜困难,树立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勤奋善学、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作风,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团结互助的品德。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关心学生的体质和健康,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身体心理素质,让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

1.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劳动技能素质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运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设计、组装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实验中要严格要求,操作要规范,科学合理,注意安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化学小实验,帮助和支持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探索研究的精神。

2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1认真学习钻研教育大纲,提高教9币素质

学习和研究教学大纲,真正认识到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使初中化学教学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树立素质教育观点。化学课的讲授主要目的是在教会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制法和用途;通过一些定性的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通过化学计算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定量地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双基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用化学观点和化学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2重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个性特征,主要包括:兴趣、动机、理想、气质、性格、品德、情操、情感和意志等等。它在人的行为的或心理的活动中起着动力性和方向性的作用。如学习化学的良好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就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即好奇一兴趣一喜爱一爱好一热爱。化学教师往往利用化学实验中的发光、发声、发热、颜色变化,状态改变、气味等奇异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但好奇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接着,教师又通过形象生动、准确明白的讲授、以及性质联系用途、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加以引导和巩固,还有作业与考试的成功的鼓舞等,逐渐使好奇发展为兴趣。兴趣比好奇要深刻、稳定、具体清晰且有力。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发展为喜爱、爱好和热爱。当学习成果常与荣誉、理想和抱负联系在一起时,喜爱、爱好和热爱就融有强烈的情感和意志色彩,具有稳定、持久而强烈的动力特征。

化学教育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可继续性;高校化学

化学这门学科在高校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针对化学学科进行一定的优化,有利于学生真正了解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其真正的学科素养之余,还能更好的收获学习成果。对教师而言,它使得自己的课堂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

1绿色与可持续性化学教育的内涵

1.1绿色化学和绿色化学教育

绿色与可持续性化学理念运用于高校化学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和发现利用良好的无毒无害的原材料,能最大程度地节省能源,并在所有的化学实验环节中达到清洁和没有污染的反应过程[1]。它的最大优点是从一开始就采用科学手段防止污染,从而使得实验的过程和结果都达到零排放和零污染。这主要是体现在“5R”上即:减少使用量、重复使用、可回收、能再生、排斥(拒绝)有毒物质上。绿色与可持续化学倡导在通过化学转化获得新物质的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每个原子。借助这一“原子理论”,使得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利用并防止污染物质的产生。绿色与可持续性的化学要求尽可能减少会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这也是一个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绿色化学教育是将化学与科学的真相,与人道主义需求的合理性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和目标相结合的教育。实施绿色与可持续性化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将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化学教育中学生需要树立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教师通过推广绿色与可持续性化学这一新的统一概念体系,向学生传达对环境可持续性的发展需要承担的责任。“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协调需要基于道德、伦理以及相应的科学价值。只有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将绿色科学这一普遍信念植根于人类认知的价值需求中,我们才能将概念性的系统理论作为高校绿色化学的教育指南,通过这一这理论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最终实现绿色与可持续性化学教育的目的,从而引领社会各个部门的可持续发展[2]。

1.2新课程标准中的绿色化学内涵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形成关于自然的科学观点和严格而现实的科学态度,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深刻地了解,并同时发展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绿色与可持续性的化学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希望能够以此改变传统高校化学教育中仅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在绿色与可持续性化学教育的理论之下,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化学知识、技能,以及方法,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并以此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绿色与可持续性的化学理论。这是在高校化学教育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必要途径,通过基于绿色与可持续性的化学标准筛选现有化学技术,并以此来转化和探索符合规定的技术。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学生不仅要学习化学知识,同时还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价值观和实践科学态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对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为绿色与可持续性的化学在高校教育中不单单只是一门学科,而且还是一项战略政策,一种领先的意识形态和一项研究政策。通过对学生们进行绿色可持续性的化学教育,有助于他们提高对绿色可发展的战略意识,了解绿色化学对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理解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正是绿色可持续性的化学的终极含义,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含义。

2绿色与可持续性化学秉承的模式和发展思虑

绿色化学也被称为清洁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和对环境无害的化学[3]。使用化学方法和技术消除或减少对生态环境有害的副产物、产物、试剂、溶剂和催化剂。因为人类健康的最终理想不是使用有害和有毒的物质,也不是处置废物以产生废物,而是从源头就防止污染的产生。从“绿色与可持续性化学”的定义中看出,我们应该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负责,秉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2.1达到高效的目标

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是使用尽量少的原材料,排放尽量少的污染物,生产尽可能多的成品并尽量提高转化率,从而达到高效的生产目的。高效一直是绿色与可持续性化学的目的,少量的原材料,少的能耗,但是却生产出大量的产品,减少副产物的产生[4]。

2.2利用与回收材料

材料的再利用呈现出的是降低成本的概念,而材料再生则体现了资源节约的概念。这两者都是在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中改善和降低业务成本的高效方法。把在自然环境中难以消减或在短时间内难以消减的各种材料都尽最大限度地进行重复使用[5],一些高度污染的化学物质,如电池等都应尽可能回收再利用。因为凭借大自然的自净能力,是无法将一颗小小电池里的有毒有害物质在短期内进行净化完全的,电池中的化学物质对于水源和土壤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在社会上倡导材料的回收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绿色方法。

2.3拒绝污染与回收再利用

在生产设计和实验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化学产品的回收。由于聚合物原料污染自然环境时最为明显,因此在仅当化学产物被认为属于回收利用范围时,才可以对其进行真正的回收。变废为宝,把污染变成绿色。而对于那些高度污染,不可回收和不可进化的产品应尽可能拒绝使用。

3当前高校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考虑到高校目前的化学教育,主要是重视学生智力和最后的结果,但对他们的能力以及过程方面缺乏重视,尤其是在创造力方面,更是严重缺乏。除此之外,权威教育的概念仍然根深蒂固。所以,即使是学生们被提倡积极获取知识,秉持着“以教育为主导,学习是主要”的理论,但是实际上的高校化学教育依然没有摆脱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配角的大圈子,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学生根据教师对待自己作业的态度,也会逐渐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认为化学就是一门无趣且乏味的学科,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出现这种情况之后,化学学科的核心素质培养也就失去了意义,变成了一张空头支票。所以教师不仅仅需要确定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而且更加应该使用多元化的标准来评估不同的学生。这样不单单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遵循了高校化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而且还需要摒弃过去的“纯化学”理论的形式,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学习,练习技能和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同时积累知识和进行终身的教育,这可以为学生学习化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为化学的本质在于实用与可信,所以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看法来端正他们的情感态度,并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解体会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化学的本质,并以此做到全面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4绿色与可持续性化学教育在高校化学教学中渗透措施

4.1构建环保课程模块

传统化学教育中很少考虑资源开发的效率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在改革高校化学资源开发计划时,学校可以依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论来构建环境保护的教育课程模块。化学作为学校重要的一门课程,更应该以促进学生的“绿色”“环境保护”的概念为己任,向学生强调环保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4.2更新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校可以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整合到高校化学的教育内容中。关于课程的内容,应以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教育状况和学习的效率为依据,使其成为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自主学习和端正学习态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和对化学知识的渴望。在通过增强意识的能动性来促进学生们对化学学科的喜爱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增加生产技术的各种案例以及生产技术对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整合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增加技术实施的效果分析。

4.3创新教学模式

依靠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学校将“环保绿色”理念融入了实践教育的全过程。在开始专业学习之前,学生会被安排为期一个星期的“环境保护知识与行动周”,以了解当前生产技术和主要流程对环境的影响[6]。在这一实践的环节中,公司应增加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实用内容;在设计过程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验室应向学生开放,与该部门有关的绿色可持续性的化学理念才能深入人心,还可以同时获得有关设施操作的详细知识。

4.4增加作业开放性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实验材料,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如教科书使用酸碱和酚酞的化学反应来形成美丽的红色喷泉,教师则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工作,采用各种方式来设计出其他不同颜色的喷泉,并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轻松找到导致金属腐蚀的因素,对其中的化学反应进行叙述,同时还可以想出如何避免的方法。这种类型家庭作业不仅使学生可以学习知识,而且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探究要求,学生使用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设计实验计划并完成探究任务。通过独立的摸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开放空间,以多种方式充分展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4.5在课后融入社会实践

化学教育学范文第5篇

教育学的发展起源于哲学,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现实生活中教育学领地已经被其它学科所占据,这是由于其他学科的教育者没有了解教育学,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所有的研究范围都是本学科的,没有将教育学加入进去,最终导致教育学的失效。总体来说,教育学具有综合性,但这里的综合性并不是指的多学科性。在今后的教育改革发展中,应该努力的发展教育学的综合性即跨学科性,而不要一味的加入多学科性,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教育学能够得到真正的运用,促进我国的教育学建设。

二、针对“教育学的科学性与有用性”

目前,我国对教育学的科学性和有用性存在很大的认知漏洞,很多人认为教育学并不具备有用性,教育学实际上也没有任何的学术价值,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育学没有实践意义,因此学术地位也就不高,但是,学术性和科学性是两个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东西,不能够将其混为一谈,下面就针对这个问题具体进行分析:

(一)对教育学具有“超脱性”的认知不够

任何学科都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最终也是服务于实践,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科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内部逻辑作为支撑,这就是教育学的超脱性的体现所在。教育学的超脱性指的是教育学没有直接去为实践服务,而是间接的为实践提供了服务,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撑,最终能够促进学科的发展以及整个教育体系的完善。

(二)对教育学的实践期望过高

对于任何学科来说,人们对它都有一定的实践期望,例如人们希望大学学了四年物理就能修好晶体管收音机;而学了化学的大学生能够自我设计一些工业产品等等,但是对于这些实践期望是比较低的,即使大学生修不好收音机,设计不出产品,人们都不会认为这门学科不具有实践性。但是针对教育学来说,人们就抱有过高的实践期望,人们希望学习了教育学就能够立马掌握其中的技能并进行教育,一旦没有达到人们的实践期望就会对教育学进行否定,例如“师范大学毕业的还不如高中毕业的老师会教学”等一系列否定言语。总之,人们对教育学的实践期望过高,这就导致了教育学科学性容易受到否定,但是教育学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不能够将其过于区分而提出过高的教学实践期望。

(三)将学科教育学和课程教育学混淆

学科教育学的研究即教育学专著,而课程教育学的学习主要是采用教育学教材。两者是具有一定的差别,首先教育学教材是针对学生的,因此其教材内容也比较简单明了,而教育学专著是针对教育学中的某个研究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是比较复杂繁琐的;其次,教育学教材都是相通的,基本上内容是相同的,而教育学专著则是代表了个人观点以及研究内容,基本上是不会相通的;最后,教育学专著是具有更高的学术性,如果将教育学专著当作教育学教材将会导致教育学这门课程苦涩难懂,而如果将教育学教材当作教育学专著将会严重的阻碍教育学的发展。总而言之,一定要对学科教育学和课程教育学进行区分,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就我国目前而言,教育学的发展并不理想,探究其原因,第一是因为对教育学研究的投入不够,教育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在于教育学教材的编写,这就导致教育学学术研究的薄弱;第二,教育学学术研究对于教育实践没有太大的作用,这就导致对教育研究较少,我国教育研究成果匮乏。

三、针对“教育学研究主体多样化”

目前我国对教育学的研究主体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也就是说对教育学研究都具有自己的主体观念或意识。这种发现来自于我国对以往教育学发展进行的研究,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教育的认知也开始发生变化,因此教育学的研究主体就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不同的研究者对教育学进行研究最终都会得出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具有不同的教育学观念,这就导致对教育学的解释方式过多,造成整个教育学的混乱。因此,要想让教育学研究能够有一个比较好并且有效的发展,需要对教育学研究主体有一个大的方向的概括,让学者在进行教育学的研究过程中能够依照这个方向进行,就不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尴尬局面,以此来保证教育学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