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XXXX年初,xx区xx司法所依据省司法厅开展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巩固年活动的意见,明确社区矫正安全监督管理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对辖区内X个社区村推行了网格化的社区矫正工作管理方法。所谓网格化管理即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地区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内部的管理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结合的形式。根据雄州的地域特点,司法所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网格管理工作:

一、建立基层管理组织,定时定期开展检查

司法所根据规范化建设的要求,从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管理,建立有组织的网格化管理阶层出发,通过社区划分网格,完善社区矫正监管的稳定体系。

1、设立社区管理办公室,落实社区矫正管理人员。司法所联合社区民警对街道辖区内XX社区的警务接待室内加设一间社区矫正管理办公室,落实了基层的办公地点。各个社区的一把手书记是本社区内社区矫正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具体从事综治工作的分管负责人和村官作为社区矫正网格片区管理人,与社区民警和社区志愿者共同开展对网格内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社区矫正方面的管理工作。

2、基层联合办公,定期开展检查。对于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重点人员与重大问题,司法所联合社区网格管理责任人、社区民警共同开展工作,作好对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社区网格管理责任人、网格管理员每月对社区矫正监管安全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自查自改,及时发现和督改管理隐患。街道司法所定期组织人员对网格片区的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监管安全检查。对于社区服刑人员多的、重点人员多的社区加强检查力度,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认真记录,及时开会研究处理。

二、落实管理制度,监管工作直接进入家庭

对社区的网格管理制定相关的制度,要求网格管理责任人严格遵守并实际开展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对于在城社区地方大,人员多的现象,各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将网格片区分级划分,一级片区为社区书记总管理,二级片区为综治主任负责,区详细到各小区的各幢楼,由社区内的社区矫正志愿者负责,以便真正将监管工作开展到实处。

1、落实分级包干责任与工作例会制度。社区责任人、社区综治主任对所属社区矫正安全责任网格片区进行定期监督管理检查。司法所矫正责任人直接负责指导社区矫正监管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与社区民警、社区综治主任、社区志愿者共同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每季度召开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将社区矫正监管安全工作作为重要内容,汇总、通报阶段性社区矫正监管工作情况,研究和解决本网格社区矫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对社区矫正监管安全重要活动、重大问题,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

2、实行定期报告与严格考核奖惩制度。各个社区矫正监管网格管理员、社区内部社区矫正责任人必须切实掌握本网格社区矫正监管安全基本情况,定期向街道司法所所长或社区矫正责任人汇报。社区矫正监管安全网格管理员每月配合司法所社区矫正责任人、社区矫正专职社工对社区内所有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走访、谈话,了解相关工作、生活情况,掌握服刑人员的心理状况,并汇报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对于发现的重大监管安全问题,需及时向司法所汇报并落实整改。将社区矫正监管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街道、社区村综治工作考核范畴,做到同部署、同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于社区矫正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成效显著的社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造成重新犯罪等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取消年度综治考核评先评优资格的奖惩措施。

3、落实管理人员组织社区服务。社区网格片区根据每名社区服刑人员的具体情况落实网格管理责任人,成立由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矫正管理责任人、社区民警、社区志愿者、家属在内的五帮一社区服刑人员帮教小组,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网格管理社区每月组织本单位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内的社区活动中心开展有益的社区服务,如在各社区XX广场等大型广场活动中担任志愿者为民众服务,进入各个小区为小区居民除小广告等公益活动;对于在城社区的服刑人员,由三级网格管理员安排户对户,点对点的社区服务形式,即一个服刑人员定点对一户困难家庭定期进行上门帮助。这种方式让很多服刑人员觉得很有意义,他们在服刑期满后也能主动对定点的家庭继续帮助,这些多样化的社区服刑,让他们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并从服务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提高矫正管理的实效性。

4、联合司法所进入家庭走访谈话。司法所联合社区网格管理员每月对本社区内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走访、谈话,进入社区服刑人员的家庭,对其本人、家属或邻居了解在服刑期间的生活情况,排除不安定因素。为个别心理存在问题的服刑人员进行单独谈话,了解存在问题的原因与困难,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对一些生活困难的社区服刑人员,司法所主动联系社区为他们介绍工作、落实低保,保证他们在社区服刑期间生活有着落。瓜埠红光社区服刑人员孙某因病无法工作,了解情况后,司法所与社区网格责任人一同上门走访,并送上了慰问金,孙某非常感动,表示一定服从管理,病好后努力工作,不给国家和组织添麻烦。

三、丰富教育形式,强化重点帮教

1、建设教育设施,组织志愿宣传。网格片在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管理中加入法律法规教育学习,确保学习教育形式多样。利用社区法制宣传栏、法制学校宣传法律教育内容。依托各社区的法制学校、社区服务中心建没开展对社区服刑人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等群众性组织的作用,开展经常性法制宣传活动并配发标识、旗帜等,增强法制宣传效果。

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1 当前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社区虽然是最基层的群众组织机构,但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方方面面的工作都需要社区来给予落实。这些客观情况决定了,作为日常基础性的社区档案管理工作也有着一些鲜明的特点:

一是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存在兼职多、缺人手、变动频等特点,导致履行日常档案管理工作职责较难。总体上看,一个社区普遍不过十余人的规模,加之日常繁杂事务多,这就决定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有三个特点:缺人手,绝大多数社区没有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管理,一般都是由相对清闲的人员兼任;身兼多职,有些档案员还身兼妇联主任、文书等职;人员的变动经常,一般档案工作 1~2 年的居多,而且还有的社区一年人员要变动好几次,有的基层单位考虑岗位时选择一些待退休、待生小孩人员、身体多病的人员在岗,普遍将档案管理岗位作为“临时岗”。因为岗位变动频繁,还有的工作人员甚至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岗,有的业务刚入门后就被调整了工作岗位,档案管理水平普遍不高。

二是社区档案工作制度建设存在弱化现象,从而导致档案管理规范化难以落实。各个社区都根据社区工作的自身特点,档案室基本建立健全了从档案储存、保密、鉴定、借阅以及销毁等各项管理制度,但这一系列制度的执行范围不出档案室,其它工作人员大多知之不清或执行不力,社区档案机构如此进行制度建设,容易造成社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三是一些领导对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存有模糊认识,导致社区档案工作存在着先天不足的现象。在基层有一些管理者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认识,往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加之受编制体制等方面制约,大多数的社区没设立独立的档案管理机构,一般档案室都挂靠在上级单位办公室进行管理,这就容易形成档案管理职责不明、责任不清等现象。

四是社区档案周边服务功能开发不足,以致现有档案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社区档案管理机构应该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不但应该要开展社区档案规划、监督、协调和指导工作,而且还应当开展社区综合信息的沟通交流和利用的工作。同时社区档案部门还应该是档案服务机关、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重要场所,但当前档案管理人员对社区档案机构重保管、轻利用的思想以及对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下功夫不深。放弃了档案信息服务保障功能的开发,也就放弃了档案与档案工作“更上一层楼”的机会,从而会间接导致社区档案机构工作地位的下降。

2 新时期社区档案管理工作新的认识和定位

随着各地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档案管理工作也要不断地适应新的历史任务,加快推进服务形式与内容的多样化,不仅要使档案机构发展成为社区档案安全保管基地,还要成为社区文化宣传、社区文化休闲场所、乡情教育园地和工作的管理中枢、社区档案利用服务中心。

①新时期社区档案工作任务以及要求。负责制定和实施相关的社区档案工作的规划和操作标准,负责管理范围内的各种组织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要做好档案法律、法规的普及和宣传,增强社会的档案意识。负责社区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开发。要做好对社区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村的档案工作的监督与指导,还应督促管理辖区内居民服务工作的收集,指导其规范整理,从而成为社区档案工作管理的中枢机构。

②社区档案机构要在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占有一席之地。作为社区档案信息资源库,档案管理工作从领导决策、政策出台、经验总结、文化教育、文件公开等方面服务途径多,服务范围宽泛,能够展现社区档案价值的最大化,特别是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社区档案机构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③社区档案机构要建设成为社区文化宣传的教育园地。在社区档案保存有众多的档案,它们载体多样化、内容也十分丰富,许多珍贵的革命遗址遗迹、重要的历史事件、众多反应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的史实都保存在档案室,社区档案管理相关部门有责任对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以及精神文化财富进行开发,使其真正发挥出传承文明、资政育人的作用,把档案管理工作看作建设社区文化宣传教育园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社区档案机构要建设成为社区文化休闲的场所。应该把在社区档案工作中记录重大历史事件或者反映本地区风土人情的档案进行开发,对有关家族文化的家谱或者有关本地名人的档案进行整理,特别是一些让人感兴趣的声像、多媒体档案,可以进一步丰富基层百姓的业务文化生活。

3 当前加强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

档案管理工作同其它工作一样,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从目前情况看,基层社区应尽力将档案工作单列出来,在列入社区发展总体规划的同时,成立功能完善的档案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形成档案管理工作的良好机制,推进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①社区档案管理工作要列入社区发展总体规划中,形成“一盘棋”思想。现行的《基层档案工作试行办法》中也有规定:“各级党委、人民政府应切实加强领导,把档案工作列入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纳入分管领导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解决档案库房、设备和工作人员等实际问题”。于此同时,在档案建设的经费上应该加大投入,需要把档案建设开支也加入到财政预算,还要使考核奖励机制更加完善,要使档案建设加入到社会的发展目标层面来评价、考核,从而为社区档案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保障。

②在社区的工作议事日程中应该加入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并且档案管理机构应该相对独立。档案管理机构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依托上一级主管部门建设的档案管理机构,并安排一名社区负责人担任档案管理工作负责人,同时根据情况从社区人员中选配 1~2 名人员,做到专职专责。

③要在构建和谐外部大环境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小环境。要使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更好,应该在最大程度上保持相对稳定的工作人员岗位,可以通过晋升机会和优厚薪金的方法,加强对人员的岗位吸引力。于此同时,对工作人员应该定期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并且要具体岗位和职责对档案人员进行考核,使工作人员每天都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度入到工作中。

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一、高标准、高起点全面启动社区矫正工作,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管理

河北省的社区矫正工作始于2005年,是司法部确定的第二批l2个试点省市之一,首次确定了l2个县(市、区)作为试点单位。2009年l2月,按照司法部部署,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高标准、高起点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经过一年多的积极实践,实现了工作机制、工作方法的创新和突破,社区矫正工作取得跨跃式发展,实现了全覆盖、规范化、低犯罪。全省11个设区市的173个县(市、区)、2243个乡镇(街道)全部试行了社区矫正工作。目前,全省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25465人,解除9614人,目前在册15851人。2010年,全国人大法工委和司法部领导到河北就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调研,对我省社区矫正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积极评价。我省两次在全国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一是提高认识,敢于担当,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中央将社区矫正工作明确为司法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对司法行政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司法行政部门莫大的信任。社区矫正既能够积极推动司法体制改革纵深发展又能够扩大、丰富司法行政部门管理职能,展示司法行政作为,同时也对司法行政部门提出了严峻考验。面对挑战和风险,全省上下敢于突破,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不辜负人民的重托,尤其是县区司法行政部门的同志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工作状态承担起了崭新的使命。

二是突破创新,建章立制,确保工作有序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作为一项崭新的工作,没有完备的法律和政策依托。在总结各地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在全国首创了社区矫正帮教协议书制度和出监(所)必接必送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责任主体和分工,有效防止和避免了脱管、漏管和失控;积极实施审前社会调查,及时向法院提交审前社会调查报告,为法院的裁判提供参考,保障社区矫正的有效实施。

三是创新手段,强化措施,在监督管理和教育改造机制上实现新突破。监督管理是社区矫正的基础性工作,是重塑社区服刑人员精神和灵魂的系统工程。我省注重强化县级司法局、执法单位、基层司法所、帮教小组和服刑人员亲属等责任主体的监管矫治责任,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工作格局,铸起了预防重新违法犯罪的“五道防线”,增强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控制力和教育矫正力。切实做到了“三个不放过,三个到位”,即:对纳入社区矫正范围的每一名服刑人员不放过,加强日常监管和教育矫治,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对服务工社区服刑人员不放过,进行跟踪管理,做到两头包、双列管,教育帮扶到位;对思想不稳定、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不放过,进行重点监管和教育,监管措施落实到位。加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一体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同时,积极创新管理方式,在全省实施推广电子监控定位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监管,提高了社区服刑人员管理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

四是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夯实社区矫正组织基础。机构队伍建设是做好社区矫正的关键。全省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和专门办事机构,一是成立了由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政府及公安、法院、检察院、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团委、妇联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组成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日常工作,明确了司法行政部门是社区矫正工作的执行主体地位。二是省、市、县、乡四级分别成立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省司法厅成立了社区矫正管理处;各市、县(市、区)司法局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科(处);各乡镇(街道)建立了社区矫正工作站。承德市经编制部门批准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承德市社区矫正管理局,并于2010年8月底在全部县、区建立了社区矫正管理局,目前全省已有3O个市、县、区成立了社区矫正管理局。同时,以专业化、职业化和社会化建设为重点,建立社区矫正三支队伍,即:司法行政指导管理的专业化队伍,社会工作者为主体的职业化帮教队伍,社会志愿者为主体的帮教志愿者队伍,在全省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司法所具体实施,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积极推进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管理

近年来,全省各级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机构的广大工作人员和各类帮教组织积极探索管理新举措,扎实推进工作落实,全省没有发生刑释解教人员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造成恶劣影响的重大事件,受到了中央综治委和司法部的充分肯定,多次在全国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一是建立安置帮教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全省成立了由副省长任组长,省综治办、省司法厅、省公安厅、省民攻厅、省人社厅等11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全省综治委刑释辞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并在省司法厅设立办公童。省、市、县、乡均成立了类似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中{2OLO]5号文件下发后,不少市、县重新调整了组长、刮组长和其他人员。

二是提高服刑在教人员教育改造质量,为安置帮教工竹奠定基础。全省各监狱、劳教单位按照同志提出“首要标准”,大力加强服刑在教人员文化教育、技能培训;}I教育改造质量评估工作,提高其释解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业能力;与乡镇(街道)司法所建立基本信息沟通机制,翅步消除假身份、假姓名、假地址,即“三假人员”,全省耶刑在教人员基本信息核查核实反馈率在全国名列前茅。

三是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理,防止脱管、漏管现象的发生。各地在做好法律文书移交、衔接的同时,认落实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必接必送制度,做到刑释解教人员移交、衔接,既体现政府对他们的关爱,又防止了脱管、漏管。有条件的地方对评估结果为有明显重新违法犯罪倾向人员,乡镇(街道)司法所负责接回,并直接交给公安派吐所,落实了责任民警和帮教措施。对刑释解教人员中的“三无人员”(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乡镇政肩(街道办事处)派人将其接回,解决他们生活困难的问题,落实了帮教措施。对评估结果为一般帮教对象的,由司法动员其家庭成员将其接回。对特殊情况的,由监狱或劳教将其送回,并落实了管控措施。

四是建立多层面的过渡性安置(培训)基地,解决他们:回归社会后的困难和问题。针对刑释解教后生存、生活匪难,需要帮扶的人员,全省各地建立了一批刑释解教人员渡性安置(培训)基地,其中政府投资建立两个,即:石家庄蓝天培训中心、河北元升职业学校,其他依托民营企业建立,如秦皇岛宝顺碧海安置培训基地、唐山迁西齐心轧钢厂等,或依托乡镇或个体经济组织建立了安置基地。这些过渡性安置(培训)基地的建立,使大批“三无人员”和家庭困难的人员,得到了及时的安置就业,顺利融人了社会,从根本上预防了重新违法犯罪。

三、以人为本。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管理

做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作为社会特殊人群,当前,应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原则,管理与服务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工作理念,开拓进取,创新举措,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规范化水平。通过实践而总结升华的制度是推动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发展的重要保障。认真总结经验,学习先进,注意修订或制定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制度,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保障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的规范发展。

二是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立法呼吁,为立法工作充分调研,建言献策。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人力及业务资源和实践经验来看,司法行政部门已具备了承担社区矫正的条件和能力。目前,《刑法修正案(八)》已出台,规定了管制、缓刑、假释三种刑罚依法实行社区矫正,以基本法的形式确立了社区矫正的法律地位。各地应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推动《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社区矫正法》的出台,为从立法高度明确司法行政机关的社区矫正工作的执行主体和工作程序、职责范围打好基础。

三是进一步加强集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为一体的过渡性安置(培训)基地建设。各级政府应拨付专款建立一批集教育、食宿、培训、就业为一体的过渡性安置(培训)基地,健全制度,完善组织机构,配齐人员,为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打造一个温馨家园,使他们心有所属、心有所依,并鼓励企业安置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由财政给予专项经费补助,使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尽快融入社会。全省各市、县(市、区)建立至少两个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培训)基地,努力解决其就业问题。

四是加强心理矫治,建立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基地。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态是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的的重要保障。各社区要建立心理矫治中心,聘请专业心理矫治人员,提高对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心理矫治水平,促使其顺利回归和融人社会。

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1.基础管理工作不断夯实。广大社区统战工作在上级部门的领导支持下,立足基础工作,基本上建立健全了社区范围内统战成员数据库,并分门别类、建档立簿,输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夯实了统战基础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社区统战工作还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第一时间掌握统战对象的构成状况和变动情况,实时动态更新统战对象资源数据库,实现了社区统战资源底数清、情况明、工作实,为更好地服务社区管理创新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绝大多数社区都建立了统战工作协调小组,坚持把社区统战工作与社区党建、社区管理、社区宣传、社区服务、创建和谐社区等工作结合起来,实现了社区统战工作有效融入社会管理创新。大部分社区着眼于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社区统战工作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学习制度、信息反馈制度、走访慰问制度等工作机制,形成了领导带动、社区联动的社区统战工作机制,极大地促进了社区统战工作。有的社区还广泛开展社区党员会、居民代表会、统战成员联谊组织、信教骨干群众座谈会等多种“同心”活动,畅通联系渠道,倾听意见建议,及时改进工作,把社区统战工作纳入了制度化轨道。

3.工作合力不断增强。各社区在充分整合社区党政资源、统战资源、社会资源、区域资源的基础上,坚持用社会化的理念积极推进社区统战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统战工作全面融入社区管理和建设的方方面面。广大社区还充分利用社区各方面资源,采取结对、帮扶、共建等多种形式,有效利用辖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场地、设施、器械等资源条件,形成共享共创工作合力,促进了统战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此基础上,大部分社区都积极开展“双向服务”,通过开展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医疗服务、法律咨询、便民服务等活动,调动社区统战成员参与社区建设,同时,通过依托社区优势,把秧歌队、腰鼓队等文体活动作为联系统战成员的阵地和桥梁,吸引广大统战对象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营造了社区统战成员、居民共建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

二、当前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调研发现,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在探索中不断完善,服务社会管理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

1.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组织网络还需要进一步健全。虽然社区统战工作组织网络建设不断完善,但有的社区统战组织网络仍不健全,有的社区统战工作队伍力量短缺,大部分社区统战委员身兼数职,负责多项工作,往往疲于应付,开展服务社会管理工作精力不够,社区统战干部更是严重不足。

2.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载体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近年来,社区统战工作活动载体在探索中不断完善,但随着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社区统战工作载体不同程度地出现明显的滞后现象,有的社区没有统战成员活动场所,甚至有的社区统战成员彼此之间基本上没有交流活动。

3.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创新。虽然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增多,但在更好地融入社区管理创新、更好服务社区管理等工作机制上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为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奠定坚实的制度保障。

4.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活动平台还需要进一步拓宽。虽然各社区在创新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上,探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但社区统战活动平台不够宽阔,统战部门组织开展社区活动不多,影响力不大,甚至有的统战成员常年不参加社会管理活动。

三、关于深化社区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做好新形势下的社区统战工作,必须坚持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创新组织网络,工作载体、体制机制、活动平台,从根本上化解统战工作最后一公里问题制约瓶颈,更好地发挥社区统战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1.创新组织网络,努力扩大社区统战在服务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影响力。社区统战工作是一项对象广泛、社会性强的工作,必须从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上完善纵横交织、立体交叉的网络体系,实现社区统战工作网络全覆盖。探索建立完善社区统战工作组织体系,社区、楼宇层层健全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充实人员力量,统筹协调统战进社区、服务社会管理工作。积极开展社区统战网格化管理,在一个或几个相邻楼区形成的网格中,按照有队伍、有场所、有制度、有牌子、有办公设施要求,设立网格统战工作室,配备专兼职统战干部,广泛设立统战沙龙、统战之家、统战工作室,组建统战信息员、统情快递员,加强网格单元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浓厚的社区统战氛围。积极搭建社区统战成员联系平台,通过建立“统战快递站”、成立社区统战工作协调小组、共建社区联谊小组等形式,实时全面掌握社区统战成员情况,提高社区统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统战成员“建一策”直通车,通过在网站上公布征求意见信箱、编印“献一策”活动简报等方式,及时反映统战成员意见诉求,最大限度地畅通统战服务社区管理渠道,更好地推动社区建设。

2.创新工作载体,努力增强社区统战在服务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凝聚力。完善的工作载体是社区统战服务社会管理的有效抓手,必须坚持把加强基地建设作为统战工作融入和服务社会管理的切入点,通过建设统战成员教育基地、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基地、统战部门联谊交友基地、统战理论调研基地等,不断拓展社区统战工作阵地,更好地发挥社区统战服务社会管理的作用。建立健全社区党委定期联系党外代表人士的交友谈心制度,搭建社区统战成员之家、少数民族之家、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席会等社区统战工作阵地,紧密联系各方面统战代表人士,通报情况,增进交流,把统战成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域经济、社会建设中来。探索完善统一战线教育基地、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基地、统战成员创业基地、统战部门联谊交友基地、统战理论调研基地等阵地建设,为社区统战服务社会管理创造完善的工作载体,更好地发挥统战成员服务社区管理工作。

3.创新工作机制,努力提升社区统战在服务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公信力。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社区统战融入和服务社会管理,必须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筑牢社区统战服务社会管理的制度保障。积极建立健全社区统战委员(干部)职责及工作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民族宗教工作协调机制、党政有关部门统战工作协调配合机制、处理突发机制和统战工作服务中心工作制度,建立完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相关制度,有效推进社区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探索建立党外代表人士联席评价进出机制,采取上级评议、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政治素质、能力素质、工作业绩等予以评价考核,建立客观公正、重点突出的评价指标体系,采取违法违纪一票否决和综合评价末位淘汰的方法,对党外代表人士实现“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确保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代表性和纯洁性。

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一、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区于2月起,全力推进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经过四年多的时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管理体系。截止9月底,全区共有社区矫正试点街镇8个,无脱漏管、不服从管理和重新犯罪情况。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一是在区司法局设立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科,落实工作人员2名。二是8个街镇都建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各司法所。三是社区(村)针对每名矫正对象分别建立矫正小组,安排2名矫正人员和1名监护人员进行矫正管理。四是各街镇广泛动员和吸收热心矫正工作的社会人员,经过培训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现我区共有社会志愿者119名。

(二)强化队伍机制建设

一是8个街镇专门配备专职的社区矫正工作协管员5名,配合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二是分级分类培训。今年1月,我区1名司法助理员参加了市司法局举办的为期4个月的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并取得证书;区司法局于今年9月,组织全区司法助理员和社区矫正工作者就社区矫正的意义和人性化管理等内容进行了培训;每季度各街镇司法所组织辖区社会志愿者进行社区矫正管理工作培训,全年共培训354人(次)。

(三)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一是制定了《大渡口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就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如何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引导、扶助、教育和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二是全面推广社区矫正工作“13589”重庆模式,将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5%以内。三是试点开展心理测评,目前,建胜司法所和八桥司法所共测评社区服刑人员87名。四是创新矫正人性化管理,八桥司法所选取2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手机定位系统试点管理,拟采取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控,做到人性化服务管理。

(四)矫正管理工作规范化

一是严把“五关”,即严把接收关、请假关、矫正关、教育关、解除关,使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二是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评估、分类和委托制度,制定个案。八桥镇司法所对目前接收的12名社区服刑人员,根据学习情况和心理测评等进行综合分析,分为严管类3名、普管类4名、宽管类5名,针对不同类别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管理。三是坚持“日记录、周报到、月学习、月劳动、季总结鉴定”的“五个一制度”。四是制定“身份意识、制度规范、认罪服法、思想道德、法律常识、禁毒拒邪、心理健康和政策前途”的“八个主题教育”。五是实地走访。今年5月,对全区8个街镇33个社区(村)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核查,资料档案齐全,无脱漏管和重新犯罪。

二、社区矫正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员流动性增强,尚处于探索创新阶段的社区矫正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