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生档案论文

民生档案论文

民生档案论文

民生档案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文章从公民文化权利的内涵出发,分析文化权利与民生档案文化服务的内在联系,结合公民文化权利的基本内容,构建民生档案文化服务体系。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民生档案工作深人开展,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是民生档案文化核心内容。通过解读和理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公民文化权利与档案文化之间的内涵,加强对公民文化权利与民生档案建设研究,毋庸置疑对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满足公众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的民生档案文化服务体系应该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一、公民文化权利与民生档案的界定

公民文化权利作为一个法律概念被提及和关注始于1966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是指公民在社会文化活动中应该享有的不容侵犯的各种自由和利益的资格或全能,从根本上来说,是公民自由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基础上进行传播、利用和欣赏文化产品并以获得利益的权利。中国政府于1997年正丘娜签署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并于2001年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批准,这一重大决策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公民权利国际标准的认定,表明了党和政府不仅注重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发展权、政治权,而且开始把公民的文化权利列人保护的范畴。根据档案法律相关规定,公民享有利用档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公民文化权利的内在体现和要求,是档案文化功能面向民生传播与服务的重要发展路径。民生档案是档案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档案文化融人公民文化权利保障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创造社会记忆、物质和精神文化财富的源泉。重视民生档案的文化资源建设,这与公民文化权利诉求休戚相关,公民对档案文化权利的要求表现在档案不应成为某一阶层或某一集团的特权和专利,而应是社会共享的文化资源和社会记忆。作为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社会的民生档案更应该从公民文化权利的视角来建构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服务国家的档案文化服务体系。

二、公民文化权利与民生档案文化的内在联系

公民文化权利包括受教育的权利、文化认同权、文化信息权、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利等,更重要的是,公民文化权利既是一项集体的权利、普遍的权利,又是一项个体的权利,它和公民的政治权利、经济和社会权利是平等和同等重要的。随着社会和民主的不断进步,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工作重心,公民文化权利日益受到重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成为未来文化事业发展基调,民生档案文化作为文化事业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因此,在目前形势下,审视公民文化权利有利于民生档案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完善,有利于满足公民对档案文化的需求;同时,通过认真履行公民文化权益,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基本措施,构建民生档案文化服务,也推动了档案馆工作积极变革,转变服务角色,提高自身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也为完善公民文化权利法律体系提供了实践上的指导。换言之,民生档案文化服务的本质就是实现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档案馆作为社会公民所有的文化事业机构,为民生谋利益,应该切实保障实现民生的合法权益。作为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和社会责任为基本价值观的民生档案文化服务必须在公民文化权利保障护航下,才能赋予广大公民以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只有这样,才能够开创民生档案工作的新局面,民生档案文化事业才能够蓬勃发展。

三、公民文化权利中的民生档案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从公民文化权利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在关系来看,公民文化权利具有四个层面的含义:包括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以及文化成果应受保护的权利。.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组成部分的民生档案文化体系建设也必须在完善的档案法律、法规规范保障前提下,满足公民文化权利的四个方面,才能够真正实现公民享受民生档案文化服务。

1.构建公民文化权利中的民生档案文化资源共建体系。文化对于人的发展的根本价值,不但体现在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更体现在主动参与过程中,积极倡导公民参与民生档案文化建设其实是一条双赢之路。一方面,有利于档案部门了解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档案,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进而拓展思路,提高档案馆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新型档案不断涌现,这与公民的参与性、创造性分不开的,让公众参与民生档案工作的建设,有利于培养档案用户正确认识档案的宝贵性,充分调动公民参与文化事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自由的文化创造空间和机制,引导公众由自发到自觉的保护、传承、创造身边的档案;同时,两者也共同建构了档案文化评价体系与指标,行使公众的监督评价职能,实现文化管理与文化服务的互动。

2.构建公民文化权利中的民生档案文化资源的共享服务体系。享受档案文化是公共档案文化权利的主体。民生档案折射出的知识、科学、艺术、道德、习惯、法律、权益、政治思想、政治信仰等文化内涵,是社会现象的真实积淀,它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决定着档案部门要切实维护好公民享有档案文化的权利,它是公民文化权利普遍性实现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保障,并且它在很大程度上客观反映了档案部门文化服务的水平与现状。因此,档案部门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丰富民生档案资源为目的,不断整合各类民生档案资源,建立面向民生的多元化档案资源体系,以不同传播渠道向民生提供档案服务,公平享有文化权利,因地制宜进行各种形式的有效整合,合理解决因区域经济实力差距而造成的公众档案文化权利不均衡的问题,创造出更多的与民生生活、学习、工作的密切相关的档案文化产品以及享受文化成果的条件,保障每个公民都能够分享文化成果的合法权利。

3.构建公民文化权利中的民生档案文化资源的管理与保存系统。公民的文化成果受到保护的权利是为权利人的文化创造活动提供积极的法律预期,为权利人享受其成果之利益提供保护,从而对于整体的文化创造活动给予制度激励。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为社会民众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的文化创造空间,除了与民生工作、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养老、医疗、教育等政策性民生档案之外,还产生了以个人、民间为主体的智力性信息成果,当部分信息成果成为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就会产生因档案信息共享而带来公民文化权利问题。公众文化创造成果能否得到法律的保障,与知识产权保护紧密相关,它直接关系到档案文化权利的最终实现,这就要求建立能够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和机制,激励公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丰富和发展民生档案的多元化服务。因此,档案工作部门在民生档案服务前端就应该按照国家相关知识产权法,结合服务的性质和内容,认真理清文化服务过程中归属问题,既要尊重公民的著作权,维护档案馆的所有权,又要保证档案用户的知情权和公平权,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和保存系统,收集和整理好民生档案资源为社会提供服务。

民生档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档案馆;开放;动机

一、档案馆开放的必要性

档案的最终目的是提供社会利用,对于在政府行政职能活动中形成的政府文件来说,其反映的是政府职能活动的真实记录,对于今后的行政事务的处理等方面都具有资政、参考价值,除了对需保密的官方档案进行保密外,其它的官方档案应及时向社会各界开放,以使社会各界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对于民生档案而言,民生档案是指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形成的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档案,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社会管理等民生领域中形成的档案。[1]民生档案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而社会民众又是档案利用的主体,因此,加大对民生档案的开放程度,对于民生档案价值的充分发挥以便为社会服务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对于形成于少数民族地区反映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民族档案而言,其由于存在的状态较为分散、零散,且少数民族地区的档案意识较为淡薄和档案保管条件较差等原因,很多的民族档案遭受损毁、丢失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现存于档案馆保管的民族档案并不是很多,且大多不完整、不成体系,然而,在对其开展档案保护工作的条件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民族档案的适当开放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对民族档案的开发利用,不仅能为社会各界的科学研究提供大量可靠真实的资料,而且能为各级政府提出正确的、合理的民族政策提供政策上的参考作用,为民族国家的建设和边疆治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对于形成时间较为久远的历史档案而言,历史档案也是保存较为零散、破损严重,甚至有些历史档案至今仍流失海外。不可否认,有些历史档案涉及国家机密,但对于保管期限已满的历史档案,档案馆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公开,提供社会的广泛利用,这样才能发挥历史档案的价值。

二、档案馆开放的可能性

(一)理论方面

1.“平民图书馆”思想的启发。民国初期兴起的“新图书馆运动”,持续约20年,“大力宣传西方‘平民化图书馆’和‘人民的大学’的图书馆理念,从而对图书馆的发展起到思想启蒙作用。”[2]近年来,广东省的部分公共图书馆积极开展流动图书馆、图书馆之城、联合图书馆等平民化建设的具体实践。[3]图书馆和档案馆同属于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社会文化机构,图书馆学和档案学又是相邻学科、相关学科,不仅在高校的专业课学习中内容有所交叉,而且在平时的研究中时有相互借鉴理论与方法的现象,因此,图书馆学和档案学是紧密相关的。“平民化图书馆”的理念使得图书馆定位于“贴近社会、贴近群众”,经过长期的发展,图书馆以其足够的开放度赢得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正在向社会发挥着传播知识信息的职能。档案馆同样以提供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为其最终目标,起初,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是档案馆的利用主体,而随着民生档案等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公众在档案利用方面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因此,“贴近社会、贴近群众”,建立“平民档案馆”成为今后档案馆发展的一大趋势。

2.档案馆“亲民战略”的呼吁。冯惠玲教授提出了实施档案馆“亲民战略”的构想,她认为,亲近民众,最大限度地为民众服务,把档案馆办成公众喜爱的,对公众有用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这不仅是着眼于解决档案馆某些具体问题的战术层面的方法或对策,更是一种关乎办馆方向的理念、指导思想和宏观战略。”[4]而姜之茂也发出“让档案馆离民众近些近些再近些”的呼吁。[5]因此,只有将“亲民战略”运用于档案馆的建设与服务等方面,力求使档案馆贴近群众,才能使得档案馆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促进档案馆的发展。

3.“档案记忆观”的影响。社会记忆(Social Memory)是社会学用来表述集体记忆形成、维持和传播现象的专用术语。社会记忆与档案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从社会记忆视角来审视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学者重要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学界称之为“档案记忆观”。[6]“档案记忆观”认为,档案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记录者,人民群众是社会记忆的构建者,档案馆是社会记忆库。档案源自人类社会,就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扩大档案馆的开放性,便利社会公众对档案进行开发利用,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二)实践方面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档案馆长期以来都作为保存档案文献的机构,出现了“重藏轻用”的通病,没有处理好保管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是没有理解档案的最终目的,即提供社会的利用。现今,这一“本末倒置”的错误必须改正,根本途径就是要进一步提高档案馆的开放水平。从实践方面来说,进一步做好档案馆的开发工作是可行的。首先,对于档案馆的整体而言,随着先进的技术不断投入到档案馆的建设中,使得档案馆的各项软硬件设施更为完备,档案馆的安全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档案的保存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场所;其次,对于馆藏档案而言,先进的档案保护技术、档案修复技术、库房管理和维护技术、数字化技术等的运用,科学有效地维护了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最后,从人员方面来说,档案学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档案实践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使得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明显地增强,能更加有效地处理档案馆的日常工作。

参考文献:

[1]邓羽.试论民生档案利用与社会档案意识的提升[J].北京档案.2010(7):25.

[2]周红,张彩霞.走向平民―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平民化历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3):91-94.

[3]张正.公共图书馆平民化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3):26-29.

[4]冯惠玲.论档案馆的“亲民”战略[J].档案学研究.2005(1):10-13.

民生档案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档案法规;档案法规;档案法规特点

一、法规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档案事业发展的不平衡

根据我国的行政区划的划分,我国共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这些地区都是少数民族密集分布的地区。由调查可知,截止至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档案法规及其规范性文件共有38部,其中有10部为自治区、自治州进行立法并颁布实施的档案法规,另外的28部均为各地档案馆制定的与当地的档案法规相配套的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

(一)五个自治区的档案法规体系较为完善

从档案法规数量上来看,五个自治区的档案法规数量较多,且都是由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进行的立法。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法规名称以“档案管理条例”命名,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法规名称以“档案条例”命名,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和自治区则是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值得一提的是,新疆自治区根据地方档案事业的发展情况和民族特色又颁布并实施了一部《重大活动档案管理规定》以保证当地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对档案事业和工作的重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法规的制定紧跟时代的潮流,在档案数字化的背景下,当地档案局出台了一系列的电子档案和电子文件数据光盘的整理规则和工作标准,是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档案事业的发展较为先进的地区。

(二)三十个自治州的档案法规民族特色较为凸显

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区30个自治州中,仅有5个自治州颁布实施的5部档案法规,其余自治州均使用所属的省级行政区的档案法规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虽然自治州的法规数量不多,但每部档案法规都凸显了该地区的民族特色。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文档朝文档案管理办法》中规定了以朝鲜语为表达方式的档案的管理办法;另外《海北藏族自治州》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档案管理条例中》均提到建立名特档案:“州、县(自治县)国家综合档案馆,应当按有关规定收集、征集下列档案资料,建立名特档案:海北籍(黔西南)和在海北(黔西南)工作或者生活过的知名人士、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档案资料;重要的名胜古迹、民族民间文化、历史事件和特殊地质地貌等不同载体档案资料;有保存价值的史志、古籍、家(族)谱、契约等文献材料;其它的珍贵、特色档案资料。”名特档案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少数民族档案在历史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凸显了少数民族自治州的民族特色。

(三)一百二十个自治县的档案法规制定较为落后

我国共有120个自治县,但档案法规及其相关文件的数量仅有8部,来自6个自治州且都由地方档案局制定。这120个自治县均实施其所属行政区的档案条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由于所使用的档案法规原则性太强,规定只对档案工作的大方面进行原则性的指导,造成档案工作中的标准不统一,从而给档案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这与当地的档案事业的发展的落后密不可分,要完善自治县的档案法规,就要发展档案事业,并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同时档案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努力工作也是推动档案法规完善的重要动力。不仅从法规数量上来看档案法规的制定较为落后,从法规的内容也看出少数民族自治县的档案法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些档案法规及其规范性文件仅针档案的接受与征集、利用与保管、鉴定与开放等常规性的档案工作。在档案信息化的今天,电子档案的出现给档案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各少数民族自治区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制定相关的电子档案或档案工作数字化的相关档案法规及其规范性文件。

二、立法坚持原则性和变通性相结合原则

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第2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权力机关在制定条例时,对国家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做出必要的变通性规定。不因民族区域大小、民族人口多少而在法律变通上有差别。当然,在变通的同时也要受到一些原则性的限制,即从档案立法角度来看,民族地区制定档案法规时,可以对《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作适当的变通。

(一)立法坚持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相结合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制定档案法规的同时也颁布了一些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以辅助这些档案法规得以落实。当地人大及其常委会所制定的档案法规指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大方向,而具体的法规执行则需要更为细化的规则、标准和裁量权的说明。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在颁布《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条例》的同时,还出台了一部《宁夏回族自治区纸质档案数字化操作规范》来规定将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档案的一系列工作环节和步骤。又如湘西自治州在实施当地档案法规的同时还制定了《湘西自治州档案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对于档案法规中的奖惩措施细化分类,使奖惩工作落到实处。

(二)综合性档案立法和专业性档案立法相结合

民族自治区地方立法实现了综合性档案立法和专业性档案立法的有机结合。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档案概念的外延的不断扩展。为更好的发展档案事业,使其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也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新趋势,将一些新兴的专业档案纳入归档范围,同时制定一系列的专业性档案法规以保证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实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管理条例》的同时,也在专业性的档案方面实施地方立法机关颁布的法规《广西壮族自治区录音录像档案归档整理规则(试行)》、《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和国家档案局颁布的专业性档案法规,其中包括《建设项目(工程)档案验收办法》、《开发利用科学技术档案信息资源暂行办法》、《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

三、少数民族地区档案法规形式的多样性

法律形式,又称法律的渊源是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以从以下语义进行理解。首先是历史渊源,即指引起特定法律规范产生的过去的行为、事件和法律。换句话说,法律的历史渊源是指特定法律规范与历史上出现过的行为、事件有什么联系,或从历史上某种法律中汲取了什么内容或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其次是理论渊源,即指特定法律规范(包括法律原则)的理论源泉。这些理论提出并论证了某种社会行为或法律原则的合理性,并得到掌握政权的阶级的普遍认同,成为特定法律规范(包括法律原则)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渊源的多样性

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档案法规理论渊源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法规名称多样化,地方性法规名称主要包括条例,规定,办法,规范性文件包括标准,细则,规范,裁量权基准等。各自治区档案法规的理论源泉主要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各自治州的档案法规的理论来源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外还包括自治州所在的省所颁布的地方性档案法规。各自治县档案法规的理论源泉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各自治县所在的市、省所颁布的地方性档案法规。

(二)历史渊源的多样性

各自治地方的立法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并结合当地的实际制定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法律,突出了少数民族地区档案部门的工作重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从历史上看,许多少数民族,由于所处地区不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因而在不同时期,形成了载体形式繁多的档案文件,这些少数民族的档案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的档案范围的一部分,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整个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少数民族形成的档案,都反映着该民族的历史活动情况,在国家和地方的档案立法中基于多种因素进行考量,从而形成的少数民族的档案法规不仅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发展历史也突出了各少数民族自治区生产发展的方方面面。

民生档案论文范文第4篇

一、领导重视,明确目标

开展“公民责任教育年”主题活动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要求,开展“公民责任教育年”主题活动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在全县召开动员大会后,局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对照相关要求,进行工作研究和部署。为进一步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局专门成立了局长为组长,各班子成员、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主题活动领导小组。同时,把开展公民责任教育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总体安排,制订具体的活动方案,将相关任务分解到每个科室、每个人。

二、广泛宣传,深入发动

局多次召开会议,布置落实各个阶段的活动重点,动员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到主题活动中。围绕“公民责任”这一主题局通过嘉善档案网、《嘉善档案》等载体,深入开展活动的宣传,统一思想,使全局上下充分认识到这项活动的重要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主题活动的良好氛围。

三、围绕大宣讲活动,狠抓落实

为充分认识主题宣讲活动的重要性,确保宣讲活动有效顺利开展。县档案局通过各种形式,在全局上下掀起公民责任教育的热潮,各项工作完成较好。

1、开展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大宣讲。全局上下围绕县委县府关于开展“创业服务年”、“创新推进年”活动的统一部署;围绕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服务和谐社会构建这一主题开展大宣讲活动。在宣讲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要增强档案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档案干部队伍;要树立创业创新意识,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档案工作不断创新;要公开办事内容,公开办事流程,公开服务承诺,坚决杜绝办事推诿等现象的发生;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要严格执行效能建设“四条禁令”,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局馆干部廉洁自律意识。通过大宣讲为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档案工作“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2、深入学习卞峰煜同志的先进事迹。新时期档案系统的先进代表——卞峰煜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引起了极大反响,振奋了全县档案系统同志的精神。县档案局全体党员干部以集中学习、座谈讨论、撰写心得、收看电视、制作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了学习卞峰煜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结合“公民责任教育年”主题活动,在全局广泛开展了“学先进、树新风”的主题活动,学习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创新的时代精神;学习他密切关注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务实作风;学习他恪尽职守、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的职业操守;学习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人格。通过典型引路,进一步树立机关干部新形象,在服务大局中践行“创新、为民、忘我”的与时俱进的档案人精神,努力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成,学有所为。通过学习宣讲大家表示,在以后的生活中,将以卞峰煜同志为榜样,忠于职守,脚踏实地,无怨无悔地为档案事业多做贡献。在工作中要大力弘扬“创新、为民、忘我”的新时期档案人精神,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着力推进新农村档案建设;强化人本意识,着力推进民生档案管理;强化创新意识,着力推进档案工作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强化发展意识,着力推进档案馆新馆建设。

四、开展大讨论活动,履行职责

1、开展“重新认识档案工作”大讨论活动。由于历史和客观环境等原因,档案部门特有的“三孤”(孤陋寡闻、孤家寡人、孤芳自赏)现象还没有根本消除,按部就班的现象在一部分档案人员身上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为此,通过大讨论进一步拓宽视野,创新观念,走出“档案工作无关紧要”、“档案工作无所作为”的思想误区,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观念,坚持把握大局、服务中心,把档案工作融入经济及社会发展中,融入到建设富裕和谐的新嘉善中,努力克服资金短缺、投入不足和基础薄弱等困难,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力争在创业富民、创新强县中有所作为。努力达到“四个充分认识”的目标,即:充分认识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特殊作用,进一步增强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档案工作承担着服务决策、服务民生、服务发展的职责,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充分认识档案工作大有前途、大有希望、大有可为,认清档案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信心;充分认识档案部门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条件,只要勤奋、务实、钻研,是完全可以出成果、出人才的,树立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气魄,增强不甘落后、奋力拼搏的勇气。

(1)

2、开展调研论题大讨论。围绕创业创新,由局领导干部带队,各自确定调研论题,分别就工业功能区和民营科技型企业建档试点、“三农”档案工作、重点工程档案管理、民生档案资源整合示范县等工作开展调研,组织召开座谈会进行宣讲,并撰写论文扩大巩固调研成果。同时,结合调研深入宣讲十七大精神和档案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帮助基层理清档案思路,积极动员全县档案工作者献计献策,推动全县档案事业更好地向前发展。努力在增强创业创新意识、提高创业创新能力、改进创业创新方法、提升创业创新形象上取得新进展,为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县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3、积极开展“群众满意窗口”创建活动。档案的最终目的就是提供有效服务。为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进一步突出“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局(馆)围绕如何提高档案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开展大讨论,并积极参与争创“群众满意机关”、“群众满意窗口”、“服务群众示范岗”以及“五型”机关的创建活动。今年,县档案馆共接待利用档案1440人次,查阅档案3514卷(册),为工龄、户籍、财产、婚姻、工种、社保等个人资料以及县二轮修志和第四卷组织史的编写提供了档案服务,档案信息服务中心已成为百姓解决切身利益问题、寻找有关文件资料依据不得不去的“窗口”。通过创建“群众满意办事窗口”这一契机,将进一步提高档案服务质量。

民生档案论文范文第5篇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理论和业务水平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围绕建设实力、开放、生态、和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局馆全体工作人员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加强档案法制建设、制度建设。按照市档案工作会议精神,坚定全心全意做好服务工作的思想,积极探索基层档案工作新路子、新方法,努力把档案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了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理论和业务水平,认真学习了《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订阅了《中国档案》、《中国档案报》等报刊杂志,参加了省市档案局举办的理论业务培训班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提高了档案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二、同心协力,共创一流业绩

继续做好档案模改工作。根据省市档案工作会议精神,我们继续抓好档案模改工作落实。今年共收集整理了区委、人大、政府、政协及机关各部门文书档案1561卷件,其中文书档案285件,人事档案110卷,司法公正档案933卷,单位及民宅报建233卷;永久199卷,30年418卷。

开展社区民生档案工作。档案工作服务社区民生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维护人民群众权益,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今年我馆重视开展收集和整理民生档案工作,对城区所属各部门涉及婚姻、低保、计生、农业农村、人事、拆迁等方面的民生档案全面关注指导;指导街镇及所属村、社区等建立健全民生档案,同时在社区建立民生档案工作示范点,以点带面,对社区民生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逐步建立起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档案利用体系。目前,葛大店社区和盛大社区作为示范点,档案管理工作荣跃省一类序列,为我区的社区民生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全面开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抓好企业单位建档工作。划今年没有企业单位档案室升级任务,但我局已开展区属企业单位的档案业务培训工作,并多次亲临现场开展业务指导,部分单位已按档案室建立的标准配备档案管理软件、档案柜、盒、复印机等所需设备和用品,腾出办公室作为档案独立用房,投入资金进行装修,为明年达标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

做好修复整理工作。近年来,为提高馆藏档案利用质量,我们组织人员分头逐卷清理登记不够规范的案卷和破损的档案,按照国家标准,逐一进行补缺补差和修复,共修复完善各门类档案5000余卷件,确保馆藏档案的案卷质量保持国家统一标准。

做好机检目录工作。今年完成计算机录入所有接收进馆档案文件级目录共1561条,其中专业档案1066条,文书285条,人事110条,声像档案145条。经统计,今年录入计算机条目总数20764条。

继续开展档案宣传工作。为了使档案法规深入人心,年初,结合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公开信》的形式,印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档案管理条例》200多份发至辖区各有关单位进行广泛宣传。我们在网上开辟本馆网页,介绍本馆情况,公告可开放档案目录等,为公众了解档案馆藏情况提供便利。通过报纸、电视、展览等形式,先后在《经济报》、《》上宣传档案工作,有效地增强了社会档案意识。

三、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拓宽档案工作服务领域

一年来,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努力拓展服务领域,大力开展惠民、为民、利民服务,为群众、企业和机关做了实事,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各项事业服务,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我们围绕“两个文明”建设,突出“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工作主线,脚踏实地,深层次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努力为全区各项工作服务。区档案馆作为区委区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场所向社会公众开放,按照要求公开现行政策性、法规性、公益性和服务性文件,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

今年1至12月本馆共接待社会各界人士查询调阅各类档案300余人次800多卷件,利用档案650卷件,为我区双拥、卫生、案件查处、农建房拆迁补偿、工资改革、婚姻、独生子女政策落实、事业单位办理养老保险等提供了有效服务,为部分群众解决了经济、土地纠纷,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区档案馆以优质的服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四、新馆建设工作

2010年,按照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部署和具体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区档案馆利用现有馆舍进行改造,另外借用了部分库房、展厅和技术用房,顺利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馆,圆满完成了升级达标任务。但是现有的馆舍功能不符合国家标准,依法进馆的大量档案尚散落在基层,信息化建设尚未启动,制约着我局发挥档案部门的综合服务功能,不利于档案工作科学发展。

今年国家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中西部地区县(区)级综合档案馆馆舍建设。我区的申报工作得到省市发改委和档案局的大力支持,在区级建新馆的排列中将我区排列为2012年。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过问馆建事宜,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并要求成立由分管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落实新馆建设工作。目前,新馆建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五、档案安全警钟长鸣,安全意识永不松懈

我局高度重视档案安全工作,加强档案馆的安全管理,对馆内的各项设施进行定期不定期地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危及档案安全的隐患;对新入库档案进行消毒,定期更换库房内的防虫药物,保证库房的温湿度平衡,确保档案实体不损坏、不丢失,档案数据和网络信息不泄密,防止档案安全事故发生。

六、存在问题

1、工作标准不高。档案工作在许多单位还没有真正得到重视,少数单位的综合档案室建设标准不高,工作成效不明显,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还有一定差距。

2、业务档案进馆比较少。各单位在向档案馆移交的档案中文书档案占绝大多数,与各业务部门职能相关的业务档案移交较少,少数业务部门存在为方便工作,不愿移交业务档案等问题。

3、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不够。有的档案人员兼职太多,对档案工作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拖;存在档案分散管理,绝大部分档案散存在经办人手中等问题。

七、2012年工作计划

1、开展档案法规宣传,扩大档案征集范围,丰富馆藏内容。

2、继续抓好局馆功能建设,充分发挥档案馆的基本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把档案馆真正建成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使档案馆功能达到“四位一体”。

3、完成机关各部门年度档案接收进馆工作。

4、举办各类专兼职档案员业务培训班。

5、继续抓好农村及社区档案归档整理质量,力争100%合格。

6、指导街镇、社区,区直部门和事业单位档案室达标定级,做到以点带面,提高我区档案管理工作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