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生工作思路

民生工作思路

民生工作思路

民生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1食品小作坊的现状

说起食品安全,食品小作坊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它在很多食品安全事件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今年曝光的“染色馒头”、“毒豆芽”、“毒生姜”、“毒腊肉”“牛肉膏”等食品安全事件都与食品小作坊有关。食品小作坊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实际损失和直接危害虽然不如三鹿集团的“毒奶粉”那样大,但由于食品小作坊数量众多,又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我们的一日三餐联系十分紧密,其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对百姓的心理伤害却是非常严重的。要求加强政府监管的呼声四起,监管不力的怨声也四起,食品小作坊成为不安全的代名词。在目前自治区尚未出台相关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督管理办法的情况下,如何将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落在实处,抓出实效,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新课题。

2提高食品小作坊政府监管有效性应坚持的原则

①提高对小作坊监管的有效性要认识到食品小作坊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一是消费需求决定了食品小作坊的客观存在。消费者的需求是多元化和多层次的。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消费需求。目前,食品小作坊生产的产品销售范围主要是社会底层的低收入群体。由于小作坊食品具有价格和便民等方面的优势,市场对其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依赖。对于一些经济收入水平低的群体来说,优先选择廉价食品的消费群体,远远大于“安全需求优先”的消费群体。二是食品属性决定了食品小作坊的客观存在。在食品工业规模化生产的今天,部分小食品的属性就决定了只有在食品小作坊中才能加工而成,才能保持特有风味,例如,臭豆腐、腐乳、甜米酒等一系列的特色小食品,因为这些特色的小食品只局限于某些区域和特定的人群销售,局限于特定的时间或季节销售,或者因运输或者贮藏,或者本身这些特色的小食品的销量有限等诸多的因素,决定其不可能规模化、大批量的进行生产。三是经济发展决定了食品小作坊存在的必然性。任何企业要做大做强,都有积累的过程,特别小作坊在通往大企业的历程中,资本原始积累是一个必然经历的阶段。因此,现阶段食品小作坊予以保留是客观必然,是顺应市场需要的客观要求。四是食品小作坊是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我国,就业收入无疑是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民生问题。由于开办食品小作坊,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等许多优势,能够解决部分低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的就业谋生问题。在我州,从事小作坊食品生产加工的相当一部分是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失地农民、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如果“一刀切”地取缔食品小作坊,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允许食品小作坊的存在,是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②提高对小作坊监管的有效性重点在于提高监管措施的可行性和守住安全底线。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小作坊不与食品企业实行等同的许可制度,所以将食品小作坊纳入生产许可证考核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目前,各地对小作坊的监管也有一些新的探索和偿试,如:“公司+散户方式”、 “联营取证方式”和 “HACCP 体系制度化管理”方式,在这些监管方式中,公司加散户方式重点考虑了产品出厂检验问题,但易造成质量责任错位;联营取证方式重点考虑推动食品小作坊由小变大的问题,以力求达到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申报条件,忽视了目前食品小作坊必然会存在社会现实;HACCP 体系制度化管理重点考虑质量控制问题,但没有对落实制度可行性进行思考;同时上述三种方法都存在着增大了食品小作坊的管理成本这一致命缺点,与小作坊低成本、低价格的特点相违背。限区域销售模式虽然是现在的通行作法,但缺点是明显的,它违反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也基本上使食品小作坊处于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提高政府监管的有效性,就要紧紧围绕食品小作坊低成本、低价格、小规模的特点,充分考虑食品小作坊对监管要求的承受力和执行能力,力求以尽可能小的增加成本达到最大的安全效果,推动小作坊在确保安全底线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来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

③提高对小作坊监管的有效性,还要尽量保持较低的监管成本。我州的食品小作坊数量众多,监管人员少,监管能力有限,监控难度很大,特别是较多低收入人群对小作坊的廉价食品有较强的需求偏好,使小作坊的食品有较大的生存空间。若对食品小作坊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需要巨额的投入支持,不但难于实现,也难于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若要以有限的精力达到最大的监管效果,在今后对小作坊监管过程中必须走低成本、高效率的监管路线。

3关于食品小作坊政府监管工作的思考

民生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现代社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等多样化。时代的发展给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首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树立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

高速公路管理处成立之初,有些党员存在“高速公路如何运营主要是行政的事,与党的工作关系不大,思想政治工作还可以沿用在公路局的老一套”的错误观念。面对这种情况,高速公路管理处党总支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把创新理念作为做好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把深入了解驾乘人员和职工的思想状况作为创新理念的前提。党总支组织开展了“五进职工中”宣传调研活动,即十七大精神进职工中、公民道德知识进职工中、法律法规进职工中、文明礼仪进职工中、文体活动进职工中。采取了“管理处处长带站、站长带中队”的方法,把7个单位划分为4个工作区,由5名处领导干部分别负责,各站4个中队由两个站长分开代,形成了“人人都参与、个个做教员”的良好氛围。这样,既对职工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又为创新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党总支学习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分析形势和把握趋势,细化“服务人民、奉贤社会”的指导方针,在坚持“一切在大局下思考,一切在大局下行动”的前提下,根据高速公路管理处发展确定和调整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按照高速公路管理处需求,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工作内涵。一是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思路:“立足改革创新、引领民主自治、服务驾乘人员、着眼人与路的和谐。”二是“做到以人为本、以车为本”。三是推进职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在实际工作中,高速公路管理处党总支积极按照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开展工作,努力使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推进高速公路管理处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与民主自治同步,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不错位

高速公路管理处党总支对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定位是:高速公路管理处职工是高速公路管理处民主自治的主人,高速公路管理处党总支的工作主要是引领高速公路管理处职工在高速公路管理处建设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真正实现高速公路管理处民主自治。

引领职工树立民主自治意识,充分调动高速公路管理处职工参与高速公路管理处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速公路管理处从构建民主自治体系入手,建立了各站职工自治组织——高速公路管理处代表会议。开始,有些职工对此热情不高,认为不过是“走形式,给领导脸上贴金”。高速公路管理处及时开展了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建设文明高速公路管理处与温馨家园的关系,使职工认识到构建民主自治体系是为了实现大家的共同利益,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引领职工参与民主自治活动,实现高速公路管理处职工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在高速公路管理处建设中,高速公路管理处积极引导高速公路管理处代表和群众参与高速公路管理处建设中重大问题的讨论、决策。高速公路管理处成立八年多来,高速公路管理处代表和职工提出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条条有着落,件件有答复,能办的及时办,一时不能办的创造条件尽量办。高速公路管理处代表们由衷地感慨:“原先以为代表只是摆摆样子、举举手、鼓鼓掌,没想到是真民主,没想到是真透明!”

三、与服务职工同步,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落空

高速公路管理处坚持“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使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与服务职工同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职工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务求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

满足职工群众基本需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围绕“做民所需、帮民所困、想民所想、听民所提、解民所忧”,高速公路管理处开展进“百家门、谈百家人、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五百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每个人的心坎上,解决与职工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

高速公路管理处党总支把心思用在服务职工上,把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情上,架起党与职工的“连心桥”,使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既发挥了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的作用,又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促进高速公路管理处职工的全面发展,深化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标。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速公路管理处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提高,高速公路管理处服务的内涵也随之从关注人的衣食住行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高速公路管理处党总支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成绩还只是初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高速公路管理处将在下一步深入学习十七大会议精神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探索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手段。把党的领导、职工自治、依法办事三者的关系处理好,达到为职工谋利益、职工满意的最终目的。高速公路管理处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走出一条高速公路管理处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之路,促进高速公路又好又快的发展。

民生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路行业;思想政治;相关思考

一、就公路行业现行政治工作的问题探讨

(一)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不被重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路行业也获得飞速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当前,公路行业主要的工作是承担建设任务,对公路进行维护,而极大地忽视了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因此促进公路行业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让公路建设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齐头并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二)公路行业思想政治人员的能力有待提高

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待遇较低,工作量与工资出现了极不平衡的状况,使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了"冷门"。长期积累使得公路行业思想政治队伍人才缺乏,工作能力普遍不高,使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难以进行。另外,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存在多年的"老龄工人",他们思想保守、严谨刻板,在新的形势下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的开展和行业的发展。

(三)公路行业的工作环境不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公路行业的工作人员工作地点不固定,许多的时候都是建完了路、完成了工程就更换工作地点。他们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生活的空间与外界交往与联系都十分稀少,大多都是比较闭塞的环境下工作,这样使他们的思想也变得比较保守,娱乐方式也变的很少,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变得十分困难。所以要想使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解决参加公路行业的工作人员的思想保守问题,这样才能使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地开展下去。

二、对改进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使公路行业获得全面发展

对于未来的公路行业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促进企业发展平衡发展。作为公路行业思想政治人员更要以身作则,热爱工作。要有责任意识,起到模范作用,亲自对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审查与管理。作为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负责人更要有先进意识,思想要开放,要广开言路,要有改革创新意识。

(二)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与开展

公路行业建设单位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做到思想政治工作有序开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文化的传播,让思想政治管理人员深入其中,感受思想政治工作的感觉与效果,做到"身临其境"、"换位思考",对于群众不满意的情况要及时询问,及时调整政策,绝对不能置之不理,甚至对群众的投诉、建议等进行驳回。这样不但不利于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反而会阻碍工作的发展,不得民心,不顺民意。所以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人员要耐心的引导群众将公路行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探讨与解决员工的热点话题

作为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接地气",主动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了解民情,真真正正地了解人民群众所关心的话题,实实在在地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绝对不能做"表面文章",这样的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才能得民心、顺民意,做到人民满意。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人员要切实保护群众的利益,为群众的生活排忧解难,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群众问题,解决群众困难,促进让公路行业健康发展。

(四)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以身作则

最有说服力、最好的例子就是自己。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以身作则,"从我做起",发扬"我为人人"的优秀作风,弘扬"无私奉献"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从自身做起,树立模范,并加以弘扬,进行模范的传播。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才更具有"说服力",才能让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地更加顺利。

民生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邓小平;群众路线观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075-02

一、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群众路线观――首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路线思想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群众路线思想的理论核心,唯物史观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是党的群众路线形成的理论依据。群众路线观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基本观点,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之一,也是思想的活的精髓和灵魂。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首创了独具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群众路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思想的杰出贡献者,在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制定了“走群众路线,反对,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养成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习惯,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方针,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伟大胜利的根本,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创立、形成、完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一次比一次更高级的不断循环。他把群众路线工作方法上升到科学的理论层面,强调“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1]所以,“是不是走群众路线”关系到“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关键问题。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和党员干部坚持走群众路线的观点,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的科学真理。

坚持不懈地践行“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尊重群众”的思想路线,才使我国革命战争取得了根本性的胜利,这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的名言:“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求革命同志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调查作为做出正确决定的前提。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强调:“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和人民群众的利益”。[1]

同志群众路线思想的主要贡献,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坚持“走群众路线”,多次在自己发表的讲话及著作中提出了“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农民阶级”等群众路线观,要求全体党员同志坚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铡钡乃枷耄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准则。通过践行“三反运动惩制”、“四清运动密切群众关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等群众路线思想,依靠人民群众的无敌力量战胜一切艰难曲折,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群众路线观――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和实行“改革开放”

邓小平同志作为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同志昔日的亲密战友。邓小平同志在新时期赋予了倡导的群众路线以鲜明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特色,提出了“党的群众观点、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人民利益标准、反对”等方针,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和发展了倡导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1977年7月,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指出:“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对我们党的现状来说,我个人觉得,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2]1980年12月,邓小平在《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中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这些都是对执政后党的群众路线恢复发展的直接体现和生动写照。[2]邓小平同志指出:“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那么,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这意味着,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要深入群众艰苦细致地调查研究。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总是离不开“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目标,正如邓小平一贯所强调的,只有共同富裕才是人民的根本利益。邓小平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订各项方针、政策、路线的出发点和归宿。[2]判断和衡量我们党的是非成败的标准之一就在于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表示,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才能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

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和中国共产党事业的兴衰成败在于我们党能否“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党的群众路线,他进一步指出:判断和衡量改革开放政策是否正确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过去的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倾向,而邓小平改变了这种观点,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检验我们党工作得失成败的重要标准之一,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同志的“人民利益思想”。

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自己是人民的儿子”,他的这份“热爱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尤其是他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他始终认为:“我们要走人民拥护赞成的道路,真心实意让人民获得实惠,这才是正确的道路”。他始终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摆在首要位置,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受到侵犯和损害作为衡量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重要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好坏。只有更加深入细致地开展人民群众工作,才能最终被人民群众所认可和接受。

综上所述,邓小平同志群众路线思想的主要贡献是他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不仅在于继承了群众路线的思想,还在于他依据时代的新变化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理论,在自己发表的讲话及著作中提出了“重视民众的首创精神”、“倾听民声确保言语畅通”等群众路线观。在实践中践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一部分地区的人先富起来的‘先富理论’”、“发挥区域优势缩小区域差距”等群众路线思想,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得到了有效保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民生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群众路线 思维方式 教育 实践

【作者简介】 樊树军,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理论教研室讲师。

【中图分类号】 C9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3)12-0024-03

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要使群众路线深入广大党员内心,成为在工作中的自觉行动,根本的是要树立群众路线的思维方式。群众路线的思维方式,就是指以群众和群众路线为客体对象的思维活动的样式或模式,它直接影响人们认识和实践群众路线的结果,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一、“一切依靠群众”的认知结构模式

认知结构模式表现为对客观世界的特定理解,它是某一特定的世界观在思维活动中的定型化、模式化,固定为一种稳定的思维规则和思维程序。①群众路线思维方式的认知结构模式就是群众路线的世界观角度理解。

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归根到底,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党要实现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必须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在中国革命和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党正是把这一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群众路线这一独创性成果。是创立群众路线的代表。1934年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就提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②在1938年的《论持久战》中,提出了“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③的著名论断。邓小平在党的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明确地提出了“什么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这个问题,并指出“它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中一个方面,就包括“它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④。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纠正各种脱离群众的错误时严肃指出:“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⑤指出:“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⑥也明确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⑦

所以,群众路线认知结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对群众地位和作用的正确认识,由此决定了对待群众的根本态度,即“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就是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把人民群众看作党的一切力量的源泉。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⑧在头脑中建立了这种对于群众的认知结构,形成了“先入之见”,在处理群众问题时,就会自觉按照这个观点去理解和解释群众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看法和态度。

二、“一切为了群众”的价值结构模式

价值结构模式着眼于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从主体的特定的目的和需要的层面来理解和规定世界,确定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人脑中凝结为一种价值结构图式,规定思维主体的思维方向,激励着人的思维热情,体现为某种特定的价值性思维方式。群众路线思维方式的价值机构模式,就是对群众路线的价值认识。

群众路线的价值体现在党可以依靠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中明确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所以,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只在于给人民群众指出正确的发展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行动起来,争取和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邓小平指出:“同资产阶级的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斗争。”“确认这个关于党的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利,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利,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利。”⑨所以,党在自己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明确了群众路线的价值所在,就明确了我们的工作目的和标准,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同志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⑩明确了群众路线的价值所在,就知道我们要树立什么样的权利观,即执政为民。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利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利变成谋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11同志也指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始终牢记宗旨、牢记责任,自觉把权力行使的过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做到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12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维方法模式

关于思维方法的模式。这里所说的“思维方法”,特指主体运用思维工具进行思维运作的程序、规则与形式。它是主体与客体相联结的中介,是主体通向客体的手段与途径。群众路线的思维方法模式,就是党实行群众路线的基本方法。

党实行群众路线的基本方法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和深入阐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他说:“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并指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13邓小平也指出:“党的正确路线、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是反映群众的要求的,是合乎群众的实际的,是实事求是的,是能够为群众所接受、能够动员起群众的,同时又是反过来领导群众的,这就叫群众路线。”14“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回答了党如何领导群众的根本方法问题,规定了党在一切工作中都应该采用的基本领导方法。

明确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基本领导方法,才能切实改进我们的工作作风。邓小平指出:“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本身就要求党的领导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骄傲,专横,鲁莽,自作聪明,不同群众商量,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为了自己的威信而坚持错误,是同党的群众路线根本不相容的。”15“从群众中来”,要求我们要坚决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要向群众学习,把群众作为真正的英雄。“到群众中去”,要求我们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坚持真理,坚持原则,真抓实干,勇于担当,言必行、行必果。同志指出,“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上。这‘’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16

理论知识本身,并不能直接解决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教条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条条可谓熟悉,却屡屡给革命事业带来损失,其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在他们那里仅是一种知识,并没有转化为他们理解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不仅仅要学习群众路线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习群众路线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原则和方法。曾指出:“真正学会运用党的群众路线,需要经历一个端正立场、改造世界观、锻炼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的长期过程,要下一番苦工夫才能做到。我们还要结合建设和改革新的实践,创造新的经验,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17我们学习群众路线,必须从群众路线中蕴含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入手,树立起群众路线的思维方式,使其成为思想上的自觉和行动上的自觉,才能贯彻落实好群众路线。

注释:

① 高晨阳:《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② 《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7页。

③ 《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11页。

④⑧⑨14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7页、第217页、第66页、第219页、第288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页。

⑥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6月30日),见《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535页。

⑦ 《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2012年11月15日),见《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6日。

⑩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2012年11月15日),见《求实》2013年第1期,第6页。

11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7月1日),见《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42页。

12 :《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7日―11日)。

1315《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