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漫文化论文

动漫文化论文

动漫文化论文

动漫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动漫文化 传播 文化心理基础

在动漫形象符号的作用下。动漫文化成为一种特殊的视觉文化.它在传播方面具有跨越国籍、种族和雅俗文化的广泛性。以及贴近心理真实的深入性。

一、动漫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视觉文化

动漫文化是视觉消费时代以创意为核心、以动漫形象为基础、以传媒为动力支撑的大众文化。它是一种特殊的视觉文化,它不仅充分展示出视觉文化的图像优势,还以轻松、夸张的文本内容对其感性、具象、娱乐要索进行了强化。与一般的视觉文化不同,动漫文化所依赖的图像符号不是现实景观的直接投影.而是对现实景观的创造性、艺术性改造。它根据内容情节及动漫角色性格塑造的需要充分发挥主观想象,对立足于现实景观的网像符号进行简化、夸张、变形或重组。这样。一方面动漫形象符号在线条、色彩、质感等方面追求“形似”,与现实景观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便于识别;另一方面,动漫形象符号在把握动漫文本精神内核的基础上力求“神似”,强调主观想象力的释放。依赖其独具特色的动漫形象符号.动漫文化在传播方面具有突出的广泛性和深入性

二、动漫文化能有效降低“文化折扣”,实现跨文化传播

动漫文化所依赖的是经过特殊艺术处理的“图像语言”.与有声语言和文字语言相比,其最大优势在于:能够以最简单的表达方式迅速达到超越阐籍、超越种族的传播效果。

如今文化边界日益模糊并不断被改写,不过由于历史的长期作用.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折扣”(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导致受众接受程度降低)现象仍然在相当大程度上存在。而动漫文化因其本身具有的无国籍性能在跨文化传播中尽可能地将“文化折扣”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大量动漫文化创造者有意识地将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海外文化在创意这根“魔棍”的指挥.巧妙重组。赋予其动漫文本混杂化的文化面貌。这样,动漫文化的传播方与接收方面对着“熟悉而又陌生”的文化符号系统,都会在好奇与理解中欣然接受,动漫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的障碍进一步降低。

三、动漫文化雅俗共赏。便于在全社会广泛传播

在英国学者费瑟斯通看来.视觉文化的首要社会功能就是“文化的削平功能”就动漫文化来讲,由于其载体是鲜明、生动的动漫形象符号,雅文化和俗文化逐渐模糊了各自的界限.共同熔铸在充满可视性、形象性的动漫文本中。借助动漫这种通俗而生动的表达方式.不论是文学名著、历史典故,还是神话传说、少儿童话都能深入浅出地加以表现.其“浅显”、“全龄”特征十分突出。当动漫形象符号的民族化特色凸显之时,动漫文化雅俗共赏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动漫文化就是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老少皆宜的“无准备文化”。这在日本已经体现得相当充分。各种动漫产品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而带有动漫形象的服装、玩具,有动漫角色表演的游艺活动正日益普遍地进入一般民众的生活。由此可见,动漫文化能较好地融合各种雅俗文化要素.便于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群体中进行传播。

四、充满创意的动漫形象更贴近受众的心理真实。促使动漫文化的传播深入人心

首先,成功的动漫形象本身具有强大的心理召唤能力,能有力推动动漫文化传播。动漫角色的形象塑造是动漫文本创造的核心。也是动漫文化具有发散力的关键。独特鲜明、富有个性的动漫角色形象能迅速赢得受众的喜爱.从而紧紧抓住受众心理,有力地推动动漫文化传播,使其深入人心。因而一说到动漫文化,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米老鼠、史努比等经典的动漫角色形象.动漫爱好者的相关文化活动(如动漫绘画展、cosplay等)也往往嗣绕这些动漫角色形象展开。

动漫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从消费社会的文化需求出发,对中国动漫发展的现状予以浅析,认为由于起步晚再加上技术和创新不足等原因,我国的动漫产业还没有形成产业链。只有加强对动漫产业的人文构筑,很好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加强人才的培养等,才能推动中国动漫产业朝着良性高效之路发展。

关键词:消费社会动漫产业

中图分类号:J218文献标识码:A

在今天这个被冠之为“引导性消费社会”里,整个时代已经被消费所控制,人们已经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符号或者物品上,消费意识形态的认同成了自我认同的很重要的方式。作为中国动画业的发展,也必须要面对消费社会下人们的审美期待以及美学认同,而且要在国际的大背景之下,客观而公允地审视我国动漫业的现状,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真正在未来的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由于我国的动漫产业起步比较晚,再加上技术和创新不足等原因,可以说还落后于其他欧美发达国家,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新时期以来尽管我们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动漫作品,但是由于人们陈旧的观念和思想的落后,造成了中国动漫产业的滞后。当然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构筑起动漫产业的文化品牌。动漫产业作为一种文化的创造,必然应该具有人文内蕴。但是,由于受到商业化、市场化的冲击,人们往往急功近利地去捕获商业价值,而忽视了很重要的人文情怀。回首古希腊人本文化,就是以尊重人、赞美人、发挥人的创造性为主要价值导向。人文内涵最主要体现在对人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赞美与讴歌上。

回首当年经典的动漫作品《葫芦兄弟》以及《大闹天宫》等作品,无不是对人类智慧以及自由精神的推崇。现今,我国动漫产业不仅仅内容单一,关键是人才短缺,缺乏知识产权保障。所以,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尽管这几年有多所大学办了相关的专业,甚至还出现了像吉林动画学院这样知名度较高的专业学府,但是培养的人才仍然是技术人才较多,而搞市场营销以及商业策划的人才还是有些不够,甚至是严重短缺。如果没有创造性人才的涌现,也不能真正推动这个巨大产业的发展。因此,制定有效的政策,诸如资金以及技术支持,采取一些鼓励的方法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才能真正把动漫这个产业做大做强。

其次就是要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发展动漫产业始终立足的根基之所在。近年来深受大家喜欢的动漫作品《小鲤鱼》、《哪吒传奇》等,再次说明了只有符合传统审美的东西才能为观众所认可,而且只有很好地依靠民族文化,才能推陈出新,也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创新的康庄大道来。动漫已经走向集团化、产业化,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由于我们缺乏市场开放和市场链条的自觉营造,所以尽管也有了一些影响力的作品出现,也没有创造出品牌和市场效益。在这方面我们还远远落后于日本和美国等发达的动漫国家。

比如日本的机器猫以及美国的米老鼠等,已经为全世界的人们所认可,有人曾惊呼:“日本动漫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孩子的生活、审美和美术创作,是一种赤裸裸的文化侵略”。其实,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日本动漫从制作到内容无不渗透着日本的民族特点,浓郁的日本风格也为它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笔者以为,日本动画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无非也是走了一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道路,而且在动漫世界化的过程中蕴含着自己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内涵。

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简称,动漫产业则是以动漫画为载体拓展形成的一种文化产业,通常包括动漫出版物和音像制品市场、动画作品的播出市场、动漫形象的衍生产品(涉及服装、玩具、主题公园)等领域。它们不仅仅作为一种动漫作品,而且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品牌。由于巨大的市场和不菲的商业价值,可以说成了最为成功的推广模式,比如美国的迪斯尼公司已经成为该行业真正的巨无霸。他们的成功方略无疑是值得我们很好为之研究予以学习的。

要重视动漫产业链中上游产品的设计和创作,着力开发动漫产业链中相关的衍生产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链。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要形成较为发达的文化中介,负责制定行业规则,维护会员的合法权利。培养较为完善的经纪人制度,这样能够激活和规范市场的正常运转。

同时,只有很好地既借鉴发达国家的动漫发展趋势和发展策略,还要有我们自己文化的蕴含,在开放的视野中吸纳先进的动漫发展经验,借力多媒体等技术,促进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投资方式和投资主体多元化,重视动漫的品牌建设,鼓励动漫企业专注品牌运作和发展,加强政府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扶持,制定保护动漫产业的相关政策,动漫企业应通过创新让文化资源成为原创的内容文本,让高技术成为动漫的物理平台,建立起动漫企业的自我保护机制。

我们也应该看到动漫产业也面临着有利的契机,动漫产业已形成庞大消费市场和产业集群经济。而且动漫市场目前正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但是动漫产业在国内得到重视并隆重登台亮相是近几年的事情,之所以这一产业能迅速被市场激活,政策的引导与刺激有着很大原因。虽然我们有太多海外经验及成功案例做参考,但人才不足、产业链协作机制缺乏、尚未形成赢利模式等发展瓶颈,将来要在教育动漫化、企业品牌化、合作国际化等方面寻求突破。动漫产业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不可能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相信我国的动漫产业有一天也会在激烈的竞争下不断的优胜劣汰,最终走向商业化、国际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周世峰:《日本动漫产业发展的成因和启示》,《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2] 杨刚:《解读中国动漫发展的误区》,《艺术理论》,2007年第2期。

动漫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日本动漫;中国传统文化因子;嬗变

中日文化的交流从秦朝开始就有了历史的见证,日本至今保留着徐福的遗迹;隋唐伊始,正是日本大规模向中国学习的开始,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明治天皇革新成功以后,中国的有识青年东渡日本学习其改革经验;如此等等。新时期,日本动漫产业的兴盛给中国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带来了工作之余的另一种放松。日本动漫题材广泛,糅合各种传统、现代、主流、非主流的因子。中国传统文化因子对其影响是巨大的。

1 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指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创生性的一切物质、非物质财富的总和,其范畴主要有政治、经济、文化、生态、艺术、宗教、伦理、道德等;同时,以个人为主体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也是其重要的组成元素。狭义的是指中国历史传承下来的各种精神财富的总和,其范畴则――知识、宗教、道德、风俗等。中国世界上传承最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荣耀,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可以说,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中国文化的历史积淀、精神内涵、时代价值都影响着其他民族文化的发展。

中国文化因子从内涵与外延上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挂钩,依据季羡林先生对这一定义的理解,便于本研究的开展,本文将之定义为:最广大国人认可的、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代表中国传统精神的一切因子,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因子。当然,这里面只有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意义。其外延大致可以概括为:古代铸造技术类、建筑艺术类、历史发明类、特色节日类、古典服饰类、历史人物、古典音乐及乐器类等等。

2 中国传统文化因子对日本动漫的影响

神话是人们早期对自然力崇拜的产物,是人们对自然的客观反映形式之一。在长期的历史民间传承中不断加以艺术加工而形成的,其主要以虚幻、本源形式传承下来的。动漫作品以娱乐性为主的体裁形式,神话传说的幻想性质,对漫画来说是最好的“营养品”。神话的幻想性质为动漫作者留下了大量的幻想空间和创作灵感,人们对神话传说的似信非信“残余”意识,也成了作者大量借用神话传说的重要原因。中国早期的神话无论从内容还是题材上,与动漫的特性有着很大的契合。因此,动漫作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神话题材,创造了一大批的优秀动漫。《白蛇传》是日本首部彩色动漫,其题材就是中国《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戏曲题材。

中国的神话种类很多,有开天创世、造人传说等多种内容。神创体系在文本中没有像希腊神话那样成为一套完整的体系,却也有着系统的理论。《四圣兽》是日本在中国传统星宿神话的基础上生成的,其内容构成上与中国传统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有着理论渊源;1992年《不思议游戏》中,日本漫画家渡獭悠宇将中国星宿分成善恶两派,由四圣兽带领进行了大规模的战斗;2004年以穿越为题材的《遥远的时空中――八叶抄》由日本漫画家水野十子完成,其主要内容仍是以四大神兽为题材的。如此还有《少年阴阳师》等等。

中日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日本历史中,对汉学是非常推崇的,尤其以“汉诗”体裁为最。从唐朝以后,日本对中国的古典著作燃起了浓厚的兴趣。江户幕府时期,日本对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进行了翻译,先后产生了《通俗西游记》、《绘本西游记》等译本。到了近代,中国对西游体裁的作品层出不穷。1942年,《大闹天宫》的问世,拉开了中国西游文化的热度序幕。

当下流行的动漫作品《火影忍者》也融入了不少的西游因子,比如魔猿变身,变成了一根与金箍棒属性相同的棍子,再比如其分身术,与孙悟空的毫毛身外化身如出一辙,如此情结还有许多。模仿西游因子最多的莫过于《最游记》。是日本漫画家峰仓和也1996年绘画而成的,其人物名称、性格塑造都与西游有着共通之处,而情结与故事设计都与西游有着巨大的差异。

日本动漫最常用的一部中国古典名著是《三国演义》。《三国》是于东山天皇时期翻译的。1991年,日本TV动漫《三国志》基本上讲述了中国三国历史;1999年《“新”三国志》的问世,拉开了三国被恶搞的序幕,角色女性化是其恶搞方向;2003年《一骑当千》中孙策等也开始女性化;2007年的《钢铁三国志》更是将其人物性格恶搞的“出格”,孙权艳丽无双、刘备的职业也由“编织草鞋”走向了“养花匠”;2000年由索尼公司发行的《真三国无双》游戏,更是将三国题材的游戏推向了巅峰。

总的来说,日本动漫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还是比较多的,其人物的衣服女性多着旗袍,或者是旗袍的“改装”。其情节也融入了其本民族的元素,如:黑社会、冷酷的性格或者色情暴力等。在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影响下,日本动漫从体裁、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3 日本动漫对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融合的原因

首先,这与日本民族文化自身的特点有关。日本出现早期的封建大一统国家是在公元400年前后,从时间上界定,日本文化的产生远远晚于中国文化。日本文化的发展史上有三次文化大融合的记载:大化革新――对隋唐文化的融合、明治维新――对西方文化的融合、二战后――对美国文化的融合。日本学者加藤周一认为日本文化其实没有固有的文化样式,只是在把外来文化与本土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杂种文化”;冈田雄则也认为日本文化在佛教文化、西方文化、中国文化的积累中形成的;“在世界历史上,很难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个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化”[1]。当然也不得不承认,日本在吸收外国文化中汲取其精华并与本国实际相融合取得的巨大成就。

其次,中日文化的交流也促成了日本动漫对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吸收。有文献记载以来,从东汉开始到西晋这一段时间,日本被文献成为“倭”;到唐朝开始,才有了“日本国”这一名词的翻译传世。日本在汉文化圈中是最有“成就”的“学生”:衣着服饰、习惯风俗、饮食医学等方面。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日本当代学者内藤湖南在讲演中就说,日本对中国的学习是不能泯灭的,无论日本学习西方多么深。

世界发展一体化的今天,日本动漫产业为了迎合不同国家、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客户”在漫画创造中更加注重创新型。这样各国的文化都成为他们创作的思维源泉。他们以本土文化为固有主体,汲取外来文化因子。日本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且中国作为日本最大的动漫输出国,相信中国传统文化因子在日本动漫中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 本尼迪克特(美).菊与刀[M].吕万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41.

[2] 周一良.中日文化关系史论[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

动漫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化元素 视觉符号 区域特色动漫

新世纪以来,我国动漫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很多地区将动漫产业作为面向未来的重要产业来发展。但如何实现区域特色动漫生产机制,成为我国动漫产业发展正在思考的课题。基于动漫艺术自身的规律和动漫文化产业竞争规律,笔者认为,区域特色文化元素的视觉意象符号化创意与组合,是实现我国区域特色动漫创意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视觉思维的抽象性特征与动漫意象的符号化生产本质

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动漫意象的创造,和视觉思维不可分割。视觉思维的特征和规律,决定了动漫视觉意象生产的本质。

人类的视觉具有认知功能,而这种认知功能则与人类的抽象能力不可分割。人类在凭借视觉进行认知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认知心理学家们称之为视觉思维。视觉思维与事物具象紧密相关,这仿佛是不证自明的事实,但视觉思维具有抽象性特征,则是中西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着力证明的理论事实。

在我国古代,在认知的哲学论争中,关于“言”、“象”、“意”三者间的关系论述,表明了视觉思维对于认知的重要性。《周易・系辞上》中谈及三者关系时指出:“子日:‘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不可见乎? ’子日:‘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 ](P563)这里,视觉思维范畴的“象”的表意功能的重要性被凸现出来。“立象以尽意”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古典艺术的创作思维,即艺术思维中,最核心的不是靠文字来表意抒情,而是靠高于文字的视觉意象创造进行抒情达意。在我国古代文艺思想中,所谓“境外之境”、“象外之象”,追求的正是象的具体性与象的抽象蕴藉性之间的结合。

对于视觉思维的特征和规律,现代西方哲学和心理学家做了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其中,美国文艺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基于洛克、贝克莱、铁钦纳等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一书中指出,真正适宜于视觉思维的“象”, 非事物的直接外形形象,而是由人的记忆机制提供的“心理意象”。人们通过“心理意象”进行的思考,是一个具有能动性选择的抽象过程,“心理意象只能由心灵积极地和有选择地召唤出来,它们的那些未被召唤出来的部分(应补足的部分)就经常是‘虚无’的,换言之,我们能够觉察到它们的存在,却看不见它们。”[2](P138-139)基于记忆机制的体验和沉淀,在视觉思维中,“心理意象”可以“来自物理对象本身”,也可以“由某些抽象概念(如谦虚、严肃和骄傲等)间接地唤出”,比如谦虚,可以被意象化为一个鞠躬的人形意象;除此之外,“有些意象的视觉形态还被约减为某种形状或某些性质的‘暗示’或‘闪现’”[2](P144)。据此,阿恩海姆把视觉思维的“意象”分为三种类型:记号、图画和符号。三者的区别在于抽象程度的差异,“意象”作为记号,仅代表某种特定内容,并且基本上要失去了与其反映内容在视觉特征上的联系;在绘画中,被画事物在抽象程度上低于“意象”本身,这时,“意象”的再现就成为这些事物的图画;“意象”作为符号时,“一种符号必须能为某一‘类’事物或某一类力的作用方式富于具体的‘形状’”[2](P182)。虽然作出这种区分,但三者间并不是截然分割的。这从阿恩海姆对绘画艺术中的“意象”具体分析中可以看出。他在举霍尔贝恩(Holbein)为亨利八世所做的画像为例时指出,这幅画“既是专门为这个国王作的画像,同时有时用来象征王权、残暴、力量和富有等性质的符号,这些性质的抽象性水平显然要比这幅画本身高得多。”[ ](P183)“意象”作为图画和“意象”作为符号共存于同一绘画艺术当中,这里,阿恩海姆对绘画作品的分析,实质上突出了从“象”的具象性到抽象性和普遍性之间的共生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意蕴张力空间。

中西有关视觉思维的论述,告诉我们视觉思维的抽象性特征,是视觉艺术表情达意的基础。这种抽象性特征,使视觉艺术具有了今天我们所讲的广义的符号性质(符号学意义上)。

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动漫的基本语言,是卡通漫画。对于漫画,阿恩海姆根据视觉思维的抽象性特征指出,漫画所描绘和解释的东西不再受物理现实的约束,这些画“是从物质实体中‘抽象’出构成它们的‘力’的图式。”[2](P182)所谓“‘力’的图式”,深刻定义了漫画意象的符号本质。动漫的视觉意象生产机制,根基于卡通漫画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联。对于这种关联性,我国符号学学者郭鸿指出,“卡通把意指变为高度的讽刺。这里‘高度’的意思是指好几个能指决定一个所指。顺便提一下,在卡通中,能指本身就处于一种过剩状态中。”[3](P204)郭先生就此认为,卡通“抓住描绘对象的最突出的特点并加以夸大,把观众从本义世界推进转义世界。”[ ](P199)郭先生的论断,非常清晰地确认了动漫中卡通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并且将卡通的视觉意象的文化意指性作为其存在的根本价值。郭先生的论断对我们理解动漫的创作机制很有启发意义。

在动漫中,对于卡通画面与其所指的意蕴虽然可以拆分成碎片来理解,但是,这却不是动漫作为文化产品的根本消费方式。观众欣赏动漫片段时,并不想把动画中的镜头拆分成支离破碎的画面去把握背后的意蕴,相反,我们渴望的是从一系列画面形成的动感符号中把握背后共有的意义和内蕴。这里的意义和内蕴不能是文化碎片,它必须是相对完整的意义单元。这样,在动漫生产中,就形成了特定的意义单元,需要多个能指画面来进行共同构建的情形。多个能指画面,通过画面的动态关联性续接起来,形成了一副动态的图景,而动态的图景片段则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单元。这样,在卡通漫画中指向共同意指的“过剩”能指在这里连结成了一体,构成了动漫艺术的视觉意象符号。

动漫艺术的视觉意象符号,以镜头的形式呈现出来。当然,由于卡通漫画是动漫的基础,在动漫制作中,为了表意需求,可能会在镜头中有意保留一些单独的卡通画面镜头,这时,这个单独画面的镜头,本身就是一个富于表现力的符号。通过卡通漫画意象向镜头意象的过渡,动漫的镜头意象符号既保留了漫画符号的高度抽象性表意特征,又使得这种表意更为完整和流畅。

接下来的动漫生产中,镜头与镜头的链接,形成了时间流。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所指则在时间的延展中生成意义流,而动漫文本也就由此而产生。

二、产业竞争与动漫文化生产的民族化、区域化趋向

动漫镜头意象符号的链接,形成动漫文本。对于动漫文本的性质,我们可以借鉴前苏联塔图学派代表性理论家洛特曼的观点,将文本看作是一种产生意义的复杂的互动活动――符号活动,并把文本看作是“文化的缩小模式(text as a “reduced model of culture”)”。[3](133-134)当动漫文本作为“文化的缩小模式”进行产业化生产时,其生产就从视觉艺术自律转入了文化产业他律的讨论范畴。这里,消费者的文化消费,文化维度、产业维度及两者结合产生的复杂纠结态势,都成为动漫文本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消费维度,动漫文本的生产的目的是满足大众的视听消费需求。鉴于动漫视觉意象符号的抽象性趋向和能指的转义性特征,大众在对动漫视觉意象符号进行消费的时候,消费的不仅仅是符号能指形式,更重要的是消费渗透在这些能指形式背后的文化内涵。对消费者来说,动漫文本如果仅仅具有炫目的符号形式和色彩,而缺乏文化亲和力,消费可能随时陷入枯燥乏味,从而难以为继;因此,是否具有文化亲和力,是是否能将动漫文本消费下去的必要条件。在此,虽然形式创意不可偏废,但是,动漫视觉符号的能指形式与所指内涵的转义明晰性,以及这些转义文化因子是否具有亲和力(真、善、美的规定性),是动漫产业竞争在文本视觉意象符号生产中必须要考虑到的。在文化文本消费中,文化亲和力主要要体现为两种:求同性和求异性。求同性文化思维基于消费者自身人格文化塑型的顺向期待;求异性文化思维,则满足消费者对异质性文化的求知和审美欲望。无论是求同还是求异,消费者的需求,是动漫文本生产的根本动力。但是,由于文化生产与消费、产业竞争等概念的介入,动漫文本的产业化生产充满了复杂性。

从文化维度看,文化作为一种充满意识形态内涵的力量渗透在动漫文本中时,动漫文本就成为充满了文化力的柔性审美空间。这种空间虽然不具备立竿见影的文化效果,但却意义重大。动漫文本一旦进入产业化批量生产,就意味着具有庞大的文化消费群体。在这一群体中,最核心的部分往往是广大青少年和儿童。因此,动漫消费意味着动漫文化对青年一代的人格塑型会产生重大影响。在20世纪兴起于美国的文化与人格理论中,萨皮尔、本尼迪克特、米德等为代表的“文化形貌论”思想认为,每一种文化各有其支配个人及团体思想和行为的“核心观念”和“基本目标”,由此生成的一系列文化价值,形成了一个个独特的民族文化。在文化和个体人格的关系中,文化被看做是人格塑型的根本性力量。基于“不同的文化塑造不同的人格”的认识,该理论对“民族性”或“国民性”做了分析,其基本观点是:“在一个民族或一个群体中,由于受共同文化的孕育,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有全体成员共有的部分。这一共同性就是该民族或群体的‘基本人格’或‘众趋人格’,也就是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点。这种基本人格后来被称为‘民族性’或‘国民性’。”[ ]因此,从动漫的文化维度看,过度的异质性文化消费,会对人格塑型,特别是青少年和儿童的文化人格塑型产生影响,这样,动漫文本的生产与民族国家的文化安全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在产业化维度,动漫的产业化生产,意味着动漫文本生产的商业化竞争态势。商业竞争的目标是商业利润,讲求产品的多样性和品质的独特性。所谓多样性和品质的独特性固然可以在动漫意象符号的形式创意上下功夫,但是,动漫的符号转义本质决定了动漫文本文化生产的多样性和品质的独特性,根本上只能到民族和区域文化的特色中去寻求。这样,就促生了动漫产业竞争的民族化和区域化竞争的可能性。

在文化维度和产业维度的共谋中,动漫文本的文化生产逻辑一般沿着民族化和区域化的趋向进行。动漫文本文化生产的民族化趋向,通过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语言、宗教、行为、生物特征等文化方面的因子,进行视觉意象符号生产的而实现。对民族国家和地区来说,民族性内涵的丰富性要落实在具体层面才有意义。在动漫中,这种具体性要借助视觉意象符号的创造展示出来。视觉意象符号的产生则来自创意者内部世界对外在具象事物的记忆表象。对于地域狭小的单一民族国家来说,其动漫生产的民族化趋向和区域化趋向表现相对单一或同一,比如日本和韩国;但是,对于地域广阔的国家来说,具体亚民族种类的多样性,和地域文化差别的显著性,使得民族性可能会以区域化方式展现出来,比如我国。

动漫文化生产的民族化和区域化趋向,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全球化的深入,更加剧了这种趋向的自觉性。全球化中,文化全球化促动着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但是,由于文化输出的不均衡,形成了文化交流中各个民族国家之间的不平等。霸权国家在文化交流中,把自己民族国家的民族性和区域性风格包装起来,以统一的普世主义的霸权式输出方式强加到全球化文化交流中去,并把自己的风格树立为全球化的标准。文化全球化冲击着弱国在文化交流中地位和身份,形成了文化殖民主义。文化殖民主义通过文化全球输出,对其他国家消费者形成个体乃至群体在文化塑型上的混乱、蜕化,甚至他者化。这样的态势,引起了文化全球化中各个民族国家的警觉。在全球化发展中,有些国家实施“文化例外”的保护政策 ,使动漫等文化生产实施自觉地民族化和区域化方针和路线。

三、文化元素的视觉符号转化与区域特色动漫创意机制的生成

动漫文化生产的民族化和区域化趋向,是动漫产业竞争中多重因素交叉的结果。如何实现民族化和区域化,成为动漫产业竞争中的重要问题。

在动漫文本的生产中,民族化视觉意象符号的生成是以具象符号为基础的,而具象符号则存在于区域性自然事物及具体文化现象之中。德国艺术理论家吕莫尔说:“最高的美所依靠的形式符号系统是自然中原已存在的而不是由人任意设立的,通过这种形式符号系统,某些内容特征与某些形式符号才结合在一起,看到这种形式符号,我们就必然时而想到某些观念和概念,时而意识到某些潜伏在我们心里的情感。”[ ](p219)在动漫产业竞争中,具体的区域文化资源的整理和挖掘,就可以成为基础和开端。

区域文化资源的整理,核心在于这些资源人文深度和广度的开掘。

在人文深度方面,一个区域的文化资源有统一的文化内质规定性,在区域文化资源开掘中,发掘负荷这种内质规定性的文化因子,捕捉集中体现这种文化内质规定性的文化元素,就可能形成不同系列的文化元素符号。在动漫创意中,创意人员在根据创意动机和意念在生成动漫叙事时,把这些文化元素符号渗透进人物文化性格或生活环境中去。在动漫人物及其生活的环境中,区域文化元素的自然渗透,会为动漫创意打上深厚的区域人文底蕴,这种人文底蕴则从非常具体细微的地方体现出文化生产的民族性特征。这里,越是区域的就越可能是民族的。

在人文广度方面,首先应当立足于区域自然和人文发展现实,然后向历史及未来、域内及域外,从时间、空间及时空交错的多维视角拓展。在多维度的文化资源整理中,整理者将文化体验沉积为内部心理记忆。当这种心理记忆以艺术功利为导向进入视觉意象符号建构时,就很容易将内部的文化记忆碎片按照文化艺术功利要求贯穿起来生成整体意象。当然,这一过程需要整理者的艺术能力支撑,需要整理者具有发达的意象思维能力,只有在符合要求的情境下,真正的创意才可能发生和实现。

区域文化资源的意象符号创意转化,并不是一个可数的过程。同样的文化资源开发,不同的创意人员对于同一文化元素展开的文化体验和心理记忆或许会有差异。譬如时代文化的差异,会对不同时代创意人员产生影响,同一文化元素在现代性文化语境中,可能会充满了意义生成的可能,而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意义就可能会被削平。另外,对同时代的创意人员来说,对文化资源所拥有的前理解不同,也可能会造成他们在同一文化元素创意过程中因视域融合差别而生成的意义理解差异。尽管在区域文化资源的意象符号创意转化过程中,存在着上述具体问题,但是,对于大多创意人员来说,同一文化元素的视觉意象符号创意还是会形成内质上的相通性。这样,就形成了类似音素和音位之间的关系,同一音素,会包含不同的音位,但不同的音位能够代表同一音素。同一文化元素的视觉意象符号在不同动漫情境中,通过相通性的文化内质发挥区域化和民族化文化表现功能,又会因动漫叙事情景的不同而在符号形式和符号表意上烙上具体动漫文本的故事情境,从而形成个性化与普遍性文化转义功能。

区域文化资源的深度开掘,及文化元素动漫视觉意象符号的反复生产,使得许多经典的视觉意象符号渐渐沉淀下来,超越具体动漫文本,成为相对独立的象征性视觉意象符号,它们成为区域文化或民族文化的象征意象。这种象征意象是具象性和抽象性的共体,是感性形式与理性积淀的结合。这样的象征意象的大量出现,是民族和区域动漫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日本动漫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富于日本文化和日本民族性的意象符号,如樱花意象、神社意象、节日祭意象、校园意象、猫意象、巫女意象、忍者意象等等,这些意象符号的不同变体通过不同方式链接组合进入动漫,展现了日本民族的民族性和区域性特征。

对于区域资源的视觉意象符号开发与整合,日本和韩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当前动漫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日本和韩国都是民族文化资源深厚、丰富的国家,在美国霸权文化产业的挤压下,日本和韩国都通过各自区域文化资源的发掘,创意民族化视觉符号意象,在民族化视觉意象符号的叙事链接中,注入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审美亲和力。他们的产品不但吸引了本民族的艺术和文化消费认同,更吸引了其他民族的庞大消费群体。这样,日韩动漫通过民族化和区域化的路径,实现了世界格局中动漫产业的强势地位。对于我国来说,弱势文化的现状,决定了民族化和区域化是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唯一途径。不过,与日韩单一民族地域狭小不同,一方面,我国民族众多,民族文化多样,另一方面,我国地域辽阔,在整体文化的民族性规定下,区域文化分割明显,这就形成了我国动漫产业竞争应以区域文化资源开掘为基础,以区域视觉意象符号的生产为出发点,然后因缘动漫叙事的跨区域性,实现区域间文化资源的融合和交流。通过区域性动漫产业优势的打造,形成区域品牌。通过区域化实现民族化,并在全球化竞争中走向世界,实现民族动漫的兴盛。

参考文献:

[ ] 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 ]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 ] 郭鸿.现代西方符号学纲要.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 ] 何星亮.文化与人格理论.中国民族报.2003-8-19(3).

动漫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成都旅游文化资源宣传开发动漫形式

成都,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旅游资源的古城,有着“蜀中江南”、“蜀中苏杭”的美称。

作为享誉国内外的古城,成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首推始建于公元前250年左右,历时2000多年一直效益不衰的鬼斧神工之作——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位手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中游,地处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悠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然连续使用,仍发挥巨大效益。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如今,都江堰已成为成都乃至全国,全世界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更成为成都在世界的第一张名片。

举世闻名的三星堆遗址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三星堆是古蜀国的都城所在地,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城西约七公里的南兴镇和三星镇境内,面积约12平方公里,是目前面积最大的古蜀遗址。其年代上限距今5000年。下限约2800年,延续时间达2000年之久。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是在1929年,自80年代以来,四川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出土了大量古代蜀人遗迹遗物,初步揭示了古蜀文化的面貌。正式将该遗址定名为“三星堆文化”,确立了三星堆遗址时代的上限为新石器时代晚期。

另一震惊世人的重大考古发现一“金沙遗址”是2002年出土于成都市西郊苏坡乡金沙村。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多达千余件。从文物时代看,绝大部分约为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年代距今大约在3200年到2800年之间少部分为春秋时期。“金沙遗址”这一区域很可能是商末至西周时期成都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也就是说。证明了成都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人类文明的出现。举世瞩目的“金沙”——神秘的东方玛雅文明,堪称成都平原的文化奇迹。

都江堰,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成都古蜀王国地位的象征,一个活化石一个丰碑图腾,是成都辉煌的文化史上的奇葩,在动漫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更在原创动漫领域的题材挖掘及剧本创意刨作研究领域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伴随这些遗址出现的神话故事是古蜀文明杂糅积淀的结晶,为后人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背景和历史舞台。在博大精深的文明面前,何不兼容并蓄将古蜀文化以另一种新颖的形式——动漫发扬光大呢?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当代世界竞争日趋激烈的动漫市场,只有汲取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而创作出的动画题材和剧本,佐以现代先进计算机CO技术的支持配合,才能创作出富于生命力与市场竞争力的优秀动画片。成都。作为古蜀文明的发源地。作为中国西蜀文明的集大成者,应当首当其冲走在国内原创动画制作的前沿。当今二十一世纪。动漫文化的掘兴已成为世界文明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在世界动漫文明极度发达的市场氛围下,在国家及政府大力扶持动漫产业的政治背景下,动漫工作者们应当抓住机遇把握时机,因地制宜地走出自己的独特路线,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从新的视角挖掘题材和剧本创意,从而探索新的突破口,打破目前国内原创动漫市场剧本奇缺的尴尬局面。例如都江堰。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文化历史背景,其故事的创作已有浑厚的历史文明积淀,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故事创新,将现代生活与古文明叙事线相交织融合,进行独特视角的挖掘,将会出现很多优秀的动漫原创作品。当今世界,动漫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有着巨大的产业前景和经济效益,在丰裕的故事创作背景下,制作以古蜀文明为题材的动画连续剧,系列片及影院版影片其意义是非凡的,不仅能起到宣传城市形象塑造新的城市名片的作用,也能为如今优秀题材奇缺的国内原创动漫领域带来一线曙光。

作为中国的国宝,本身就充满着卡通设计感的可爱动物,四川的形象宣传使者——大熊猫,如今正被世界动漫创作团队火热关注。从早期日本动漫鼻祖宫崎骏老师的动画电影《熊猫一家人》到如今风靡全球的美国著名动画公司梦工厂出品的《功夫熊猫》,都是以这个古老而神秘的物种为对象,带领观众进入动漫的魔幻世界的。中国四川,作为大熊猫的故乡和发源地,则更应该从熊猫身上挖掘出更多的文化内涵及创作空间,使大熊猫能够真正成为国内外动画领域的明星,用动漫的形式为它树立起新的文化定义。让熊猫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动漫明星。

成都的另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享誉亚洲乃至世界的三国文化圣地——武侯祠。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首批一级博物馆,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参观游览。三国文化影响着亚洲几代人,从原著的追随者到如今三国题材动漫的爱好者和创作者,都痴迷于它塑造的经典人物及他们在那尘土飞扬勾心斗角的三国沙场所谱写的一曲曲动人的传奇战争故事。在动漫的舞台里,三国的故事曾被香港著名漫画家黄玉郎改编为漫画,后相继被拍成动画片及FLASH短片,用幽默诙谐的形式向世人展现一个完全不同的创意三国故事。

武侯祠堂内的川剧戏台。每年都上演着最富传奇色彩的川剧绝活——变脸。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川剧的“变脸”是一门独特的艺术。现在已被其它兄弟剧种所借鉴,并且已经流传国外。作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脸艺术在动画研究领域同样有很广阔的挖掘空间。这种本身就被赋予了传奇色彩的绝活,出现在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川剧中,是极具生命力与张力的,这让笔者想起日本的鬼才动画大师押井守先生的《攻壳机动队》系列作品之《攻壳机动队2》里的一段极富东方神秘色彩的结合日本能剧与中国京剧特色于一体的表演,在壮观的人类文明极度发达的未来世界。四处充斥着即将崩塌的腐朽机械的末世感,中华街里嬉闹着戴戏曲脸谱面具的孩子和表情麻木的成年人,在街市的花车上,巨大的神官像吟唱着挥舞刀剑,在川井宪次先生汲取佛教音乐元素创作出的充满震撼力和空灵感的音乐的铺衬下,整个画面极具视觉与听觉冲击力,让人过目不忘,成为动画影片中的经典,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可见本土文化在动画创作中那张扬的生命力,它将作为一种鲜活的元素源源不断地在文化长河中流淌。不管出现于何种形式。

武侯祠东侧的锦里由武侯祠博物馆恢复修建,锦里为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古街。它依托武侯祠,扩展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并融人川西民风、民俗。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成为成都文化旅游的新亮点。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提到川菜和成都小吃。“吃在中国,味在四川”,这旬四方流传的名言点出了成都“尚滋味”、“好辛香”的传统饮食特点。“川菜”品种上千。名菜数百。“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擅用麻辣”,可谓盘盘菜品是故事。道道佳肴有典故。传统名菜如“麻婆豆腐”、“回锅肉”、“开水白菜”已经风行全球很多地方。“小吃”以小而精的特色驰名海内外,品种数百,做工精细,色鲜味佳,造型别致,代表性品种有“钟水饺”、“龙抄手”、“赖汤圆”、“叶儿粑”、“韩包子”、“夫妻肺片”、“糖油果子”、“三大炮”等。成都的美食已经享誉世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趋之若鹜。饮食文化当然能代表当地独特的人文特色和乡土风情,尤其是为世人所广为传颂的饮食,就更加弥足珍贵了。超级秘书网